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8-27 17:12
標題: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卷六
明二楞庵释通润 述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虽四相已明病根尽显。若不识正知见人。则不值正法。不知正行。不去正病。不发正心。亦不得究竟成就。觉心未普。此普觉所以乘机发问也。快说禅病者。谓说得禅病极痛快也。禅本无病。由习禅者以病为法不得其门不能得入。故说为病。今一闻之后病根已除。故心意荡然毫无疑滞得大安隐矣。世尊下正请。师者人以模[墓-旲+汜]邪正之所自出。故问求何等善知识为增上缘则不堕邪见。良以师为指南教为绳墨。故古人悟后要须得遇真善知识。深锥痛劄去其所重方是正法。不然便落窠臼。故药山云。才有所重便成窠臼。故问依何等法。且行以成德不可不择其要。故问行何等行。若所依之法有执而不去。则执药成病认病为法。不唯无益而且有损。故问除去何病。发心为入道之初。邪正大小全在最初一步。故问云何发心。若知此五种自眼既明。亦能普觉诸盲入于正道。若己眼不明。是以盲引盲。未有不堕坑堑者。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无畏道眼者。谓具五种性。则能辨龙蛇分邪正。决能直进不生怯故。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先答第一求何等人也。谓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欲求善知识为师依之而修。要先择正知见人为师。以师如良医善知药忌。师如导师善知通塞。故须先择也。所谓正知见者。谓离凡夫境界心不住色相。离二乘境界心不住空相。既不住色空即是菩萨根器。故虽现尘劳而不染尘劳。如净名云。虽有妻子常修梵行示有眷属常乐远离是也。示有诸过而赞叹梵行者。如净名经云。入诸淫舍示欲之过是也。此皆内秘外现。与人作同事摄。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若求如此正知见人为师。则能与人抽钉拔楔换骨换髓成就菩提。故遇如是正知见人。应当不惜身命尽心供养。如雪山舍身神光断臂之类。此善知识具大作用。能实能权。或时以顺境化人现清净相则慈悲蔼然。或时以逆境接人现贪瞋相则棒喝交驰。所谓或顺或违皆名增上。如慈明之骂。德山之棒。临济之喝。汾阳之肉。志公之鸽。遇贤之酒等。皆逆行也。若遇此境不当便生憍慢不起恭敬。故智度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若能开释深义解散众疑于我有益。则尽心恭敬不念余恶。如弊囊盛宝不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以人恶故不取其照也。纵使现种种过患尚不当生心憍慢。况复祇是抟取财物及有妻子仆从便生憍慢哉。若事善知识不生憍慢。即验此心稳贴不起爱憎平等一相。决能究竟入清净觉。觉华自然发明圆满清净照十方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答第二依何等法也。此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方是正法。此四病者。即前所修三观及无修无证之圆觉。由执而不化遂转成病。故不起执心即病是药。若起执心即药成病。古德所谓通身是药通身是病也。言作病者是服三摩提药所成也。彼意自谓。此圆觉性必须劬劳肯綮作种种行度诸众生方得成就。不知彼圆觉性本非可作。妙性灵台不受熏炼。岂可修种种行而妄得之乎。此则迷天真而事窍凿。故名作病。言任病者是服圆觉清净本无修证之药所成也。彼意自谓生死本空不必更断。涅槃本寂亦不必求。故不求涅槃不断生死。但是任意而行。信缘而去。随诸法性。逢贪即贪。遇瞋即瞋。逢衣便着。遇食便吃。了无忌惮。不避讥诃。起如是心欲求圆觉。此则恃天真而不修。常居幻化不得解脱。故名任病。疏云。前则驱驰觅佛。此则放纵身心。设令善恶不拘。亦堕无记之性。七贤岂是大道。四皓宁为圣人。尚昧欲天。焉冥觉体。行人至此溺水沉舟。宜自警怀勿沾斯病。止病者是服奢摩他药所成也。彼意自谓永息安心犹如木石。方能对境不生分别。得与一切法性契合寂然平等。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圆觉。不知觉性如水上葫芦按着便转。如日中宝石色无定形。而欲以止契合之乎。起如是心求圆觉者名为止病。言灭病者此服禅那药所成也。止则但止遍计。灭则并灭依他。彼意自谓永灭根本枝叶二种无明。则身尚无所有况世界乎。以彼无明为器界之本。若断其源流则自绝。故欲灭尽无明以求圆觉。不知彼圆觉性不变而能随缘成一切相。头头上彰。法法上显。起如是心欲断尽烦恼求圆觉者名为灭病。所谓生心动念即涉迷倒。谓但有纤毫即是尘也。然则如何除此四病。前不云乎。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等。如是而修方离四病。故古德云。莫动着。动着即头角生。故离四病者则能离念。若能离念则见清净觉性。若于此法作如是观名正知见。若于此法略有沾带即堕四病。即名邪见。故曰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又云般若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故知作止任灭亦是药亦是病。前四相约能证。故说证取方现我体悟已超过一切证者等。此四病约所证。故说作种种行欲求圆觉任彼一切欲求圆觉等。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此答行何等行也。自具佛性为正因。善知识为增上缘。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外缘火不能发。故知供事善知识是第一修行。以善知识难遇如优昙华故也。言尽命者谓不惜身命。身命不惜何况其他。彼善知识若来亲近勿以其近之而生憍慢。若复远离勿以为远之而生瞋恨。近如四祖之访牛头。远如石门之骂浮山。若遇此二境而心不动犹如虚空。非真见自他身心平等无二者不能也。若能如是方得证入。若使近之不逊远之则怨。是斗筲之器非载道之具也。恶足道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也。末世众生精勤修习不成圣果者。由有无始我人憎爱种子为膏肓之疾。致令心不平等。执我执法。不得解脱。若尽憎爱怨亲等观心无有二则诸病皆除。若怨亲既等。于诸法中生死涅槃悉皆平等。则不二法门应念得入矣。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答发何等心也。尽于虚空一切众生大心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第一心也。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不颠倒心也。若发此四心不堕邪见。是故修圆觉者。最初若无正知见人为导师则缘不具。若无离四病法为正因则因不具。因缘既具。若不尽命事善知识则行不满足。虽尽心事善知识。而我相不尽病根不除不能入觉。四缘既具方得自觉清净。若不发后四心。不能觉人而觉心不普。故必五行具足方得自觉觉他名普觉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憍慢。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心远二乘是颂求正知见人。法中二句颂求何等法。亲近五句颂事善知识行。不犯下颂发心。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此问道场仪式及加行也。由此一问则下根亦得进修方便。皆得悟入而觉体始圆。故圆觉乘机发问也。云何安居者问建立坛仪也。三观以何为首者问加行也。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斯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此先答安居也。住世正法也。灭后像法也。法末末法也。具大乘性者昔具闻熏种性也。信佛秘密大圆觉心而欲修行者。信是修行最初事。若不信便不修。不修便不入。故不信为不善之本。而信根为诸善之首。必信而后可说修行也。故欲修者必选择伽蓝安处徒众。伽蓝此云众园。若有度生缘事不得空闲。则随空闲时分而以正念观察。不立期限。此在普眼章中已说。若无他事及他因缘。即当建立道场克定期限。如古人封纸衾。自誓此生不悟当不开此衾之类。期有上中下。必须安置净居离诸諠杂。若佛在世则不须设像。但当正念真如则触处无非圣境。若佛灭后必须设佛形像。心存目注如对圣容。不令心生散乱。如是三七日内一心礼敬诸佛行忏悔法。若见佛相或见光明则昏掉皆离。故得身心轻安。过三七日当一向摄心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也。已上三期是修奢摩他安置净居法式也。若使安居结夏。当为清净菩萨止住之法。心远二乘。故不安徒众。唯是清净独居。独行独步。至安居日。即于佛前陈情发愿。踞菩萨乘者简小乘也。同入清净实相住持等者。谓与清净菩萨同入清净觉地住持大光明藏。即用此大光明藏为我自己清净伽蓝。故不入众园也。昔赵州扫地次。有僧问曰。既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州曰有一点也。故知一念不起妄识不行。则住清净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以涅槃自性空寂境界。本无处所。不依倚一物。故无所系属。若是八识王所即有系属故。一有系属即有染污。不得平等。以大圆觉为伽蓝。而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也。今我下出不系徒众之所以。以我所修无上妙觉大事因缘与小乘志愿不同。如水火不同器故不同居也。或修圆觉者。不与万物为侣诸尘作对。独往独来。故不系徒众。此名菩萨示现安居修禅那之法式也。过此三月则任意所往即得事事无碍。问。何故修奢摩禅那者各有安居之式。而修三摩者无安居法耶。答。三摩修万行故不用安居也。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次答加行。先总标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者。谓信解行证当始终如一。不当杂用心也。下别答。先别答修静观。静极便觉者。言静至极处觉心自然显发。如普眼章中一身静则觉遍一身。一世界静则觉遍一世界。若觉遍一世界则此一世界有一众生起念皆悉能知。一界既尔百千世界亦然。若修静者始终唯以静观入觉。其余终不可取者恐岐路多而用心不专也。次别答修幻观。依种种门者即六度万行也。前威德章是以行资愿。此章以愿资行。良以有行无愿行必茫然。有愿无行愿唯虚设。必须行愿相资。熏成上求下化之种。而现行自生。不劳余力也。三别答修寂观。数门者谓观察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是其所灭之无明也。论云。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盖一念中有九十一刹那。一刹那中有生住异灭。如是四威仪中分别生灭之数无不了知。生灭既了。如是乃至百千世界雨滴之数亦皆了知。毫无错谬。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故总结云。是名三观初首方便。然观虽有首。而圆觉实无首。故易称群龙无首。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此明遍修三观。若三观皆成现世即佛。所谓若得圆证即成正觉也。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此为钝根别开互修三观也。此观不得复习彼观者。疏云。有人色相所碍空静之观难成。先观色幻幻即全空静观方成。复有执定实色碍于心识难修幻观。先知其体本无而不妨现相方成假观。复有修中难成绝待。先知假全空而无假。空全假而无空。空假俱无绝诸对待方成寂观。又有人直见心源。方知诸法即性故空。不坏相故假。或从性现故假。无别所现故空。先后绮互。如前中间二十一轮是也。问。何故前云非彼所闻终不可取。此中又云此观不得复习彼观。答。前约别修要当专一。此约互修必须复习。皆对机说法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现前。
正忆念者即不忘所发大愿也。明数门谓分别了知生住异灭分济头数毫无错谬也。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题目为一经之总纲。故以一部之要义撮聚五名。若证此五种名即名无上法王为贤善之首。故贤善乘机发问也。问有五。一问立名。以有义必有名故。先德云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故问名字何等。二问云何奉持此教守而不失。三问修习此经得何功德。四问护持之法。五问流通之地。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谓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先答名字。是经者正指此一部大经言也。诸佛所说者。以穿破诸佛鼻孔故。如来守护者。诸宝之中法宝为上。如来护念如骊龙之护如意珠故。菩萨归依者。托此立身依此度生故。清净眼目者。是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故。大方广者。谓其体大其德方其用广故。德何以言方。谓大体中具足戒定慧等性德。此不是彼彼不是此。各有定名各有对治故。陀罗尼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故。了义者。一字不立一义不遗故。秘密王者。近在目前望之不见故。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故。决定境界者。森罗万象一法所印故。自证法门物不能转故。已上四名皆显如来藏性不变义。下一名显随缘义也。如来藏自性差别者。以如来藏不守自性随缘而成五性差别故。惟显如来境界者。十二菩萨皆为圆觉故。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者。唯如来究竟实相。亦唯如来能尽宣说故。以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故。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此答至于何地也。谓行人依此五种名字发心修行渐次增进。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佛地。此经亦从发心流布直至佛地。所谓依名证实也。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答云何奉持也。此经三根普被顿渐俱收。喻如大海。能运大鲲大鹏。能运小鱼小鰕。江河入之而不辞。沟渎入之而不阻。故细而蚊虻大而修罗悉随其量而得充满。则知此经大小奉持未尝失也。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此答修习功德也。以大千七宝布施福已无量。然不及闻此经一义者。一是世宝。一是法宝。世宝有尽。法宝无穷。世宝可坏。法宝不坏故。教百河沙众生得四果福已无尽。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半偈者。一是木难火齐。一是如意宝珠故。一是神蛟。一是神龙故。是以不但闻此全经得解了者是恒沙佛所种善根者。即闻五种名而心不惑者。亦从恒河沙诸佛所种善根来者方得此经着耳。法岂易闻哉。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此答护持经人也。谓末世若依此经而修行者。汝等当以神力冥加护持。勿令魔外动其心而生退屈也。正宗分竟。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此下流通分。先金刚藏神守护流通。火首金刚即乌刍瑟摩。以此经是非幻不灭之体。故金刚藏神守护也。无灾障者断二障故。消疫病者离四病故。财宝丰足者具足一切智宝故。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此天王守护流通也。二十八天总指三界二十八天王也。须弥山王别明帝释。护国天王别明四王也。心不退转者无诸魔扰心不恼动故。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三鬼王守护也。吉槃茶食人精血其疾如风。统诸鬼神故号为王。故知能持此经者。即恶鬼神俱为护法。况善神乎。修行者唯患道力之不坚。勿患鬼神之不护也。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五众流通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卷六(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8-27 17:14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