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定弘法师主讲(第一七七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8-1 14:11
標題: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定弘法师主讲(第一七七集)
摘自《定弘法师(锺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一七七集) 2012/8/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177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举行「修行与生活座谈会」。首先我们来讨论现场同修的提问。
问:弟子内蒙古人,特别愚痴,执着亲近净公上人。上周六入港,师父上人因事不在,本周五即要离开,我已经第二次来了,无奈沮丧,无法言表。请定弘法师慈悲开示,像我这样执着亲近净公上人,算执着吗?如果我下次还来,家里多方不便,我想在这多待一天可以吗?今生一定要亲近净公上人的心对吗?
答:执着亲近净公上人算执着吗?当然算,这就是明显的执着,这属于情执,感情用事,不是用理智。佛教导我们四依法,其中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我们亲近善知识,目的是为了学法,不是要跟这个人建立什么感情,不是这个意思,是向这个人求法的。求法的心是没有执着的,而是真正为了觉悟,为了得到善知识的教诲;或者是自己有疑难,要得到善知识的解惑;古德也有已经证悟了,要得到善知识的印证,亲近善知识不外乎就是为这个,为法而来。这个心一定是清净的,随顺因缘,绝不勉强,勉强属于攀缘,攀缘的心不清净。心不清净,自然就很难跟法相应。善知识心清净,所以他所说的法,是从清净心中流出来的觉悟之法。我们的心如果不清净,对善知识讲的法都不可能明白,会错解真实义,所解的变成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善知识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真实义。所以,什么叫亲近善知识?就是认真的落实善知识的教诲,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亲近善知识。不一定要在善知识身边,也不一定要常常去拜见善知识,哪怕你一生只见一面,甚至一面都没见过,你得到善知识的法了,那你真正是亲近善知识。
像刘素云老师,就给我们做好样子,她不是总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在没成就之前,都没有跟师父见过一面。是她自己在家里听我们师父上人的光盘,一天听十个小时,专听《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她得到念佛三昧。成就之后,是师父上人把她找出来,给大家做证明,这是师父上人的真正的好弟子。成就之后,师父给她做印证,她就自己回去继续努力修行,更上一层楼,她没有待在师父上人身边。她不会因为师父上人赞叹她,给她一个光环,她就洋洋自得,甚至来显耀自己,让大家恭敬供养她,没有。在师父上人身边,那当然很容易得到名闻利养,但是她离开了,给大家做表法,远离名闻利养。愈是这样,师父愈赞叹。也有的人看到刘素云老师这样,他也来求师父给他做印证,师父不会,你有有求的心,已经不清净,那跟刘素云老师的境界是一个天、一个地。人家的心是清净的,我们自己要想想,那个心是不是浮动,是不是感情用事,是不是有情绪?如果见到师父就很高兴,见不到师父就很沮丧,这个心不清净,这波动太大。
当年也有佛的弟子很愿意亲近佛的,释迦牟尼佛有一次上忉利天为母说法,这是《地藏经》里面记载的,佛讲经完毕,回到人间,虽然在忉利天上只是一会,时间很短,但是在人间已经过了三个月。弟子都很盼望佛,知道佛今天要回来,大家争先恐后去见佛。有个比丘尼特别想见佛,她已经有神通,但是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只是她修出一点神通,她能够变化。所以她为了想见佛,第一个见佛,她就变成个转轮圣王。大家看到,转轮圣王都来了,肯定要让他,就让他排在第一个。佛下到人间来之后,她第一个见到佛,结果佛见到她之后就呵斥她,说妳不是第一个见我的人,妳根本不配来见我。谁是第一个见我的人?须菩提。大家在找,须菩提在哪?找不到。佛告诉大家,须菩提现在正在山中静坐,他已经见到了法身,见我了。所以,真正见法身的人才是见佛。《金刚经》上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希望见佛,用音声来求,用色相来见,以为见到了佛的身相,听到佛的音声,这就叫亲近佛。佛这里呵斥他,「是人行邪道」,他不是走正道,他是走的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什么?增重执着。佛劝我们要放下分别执着,你偏偏增长分别执着,这不就是行邪道吗,那何年何月你才能见法身如来?这是非常典型的「依法不依人」的教诲。所以,你要想真正亲近净公上人,我劝你学刘素云老师,天天听师父的光盘,经教就是我们师父的法身,你没有离开他的法身。你把他的经教不要,不听,来追求看他的色身,你这叫亲近师父上人吗?这叫行邪道。所以,一定要把情执放下。
我过去跟你也是一样,也是对师父有情执。我在出国留学的时候,在美国,一听到师父来美国,拼命就赶过去见他,见到他都掉眼泪,很激动,很感动,师父对我是不理不睬。为什么我这么热情,师父对我这么冷淡?师父这是在教化我,不能用感情求法,要用自己的清净心来求法,对师父也不能产生情执。当你有这种执着的时候,听法也听不到真实义。所以师父帮我来降温,把我的情执淡化,等到我自己很有理智、很理性的时候,他才来教导我。一个人如果心清净的时候,他表现都很正常,心清净平等,对我们师父是礼敬,但是没有过分,更不会激动,更不会不自然。心清净的人,行为一定是自然的,没有丝毫造作,而且他心里没有妄念,有妄念就不自然。师父上人心清净,他会观察,看到你心里有妄念,他不跟你讲,跟你讲没有用,讲了是白讲,你没听进去,因为你的心全给妄念占了,法注进来都会流失掉。一定要等到你妄念消除,心地空寂,他才会给你讲法。
所以我劝你,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听经念佛,修清净心。要见,就发愿见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师父上人最欢喜的。你想你是现在希望先见阿弥陀佛,还是先见师父上人?两下比较,当然要见阿弥陀佛,师父可以不用见。我告诉你,你见阿弥陀佛的时候,你也见到师父上人了。所以,今生能不能见到师父上人,能不能亲近师父上人,随缘,求佛菩萨替你安排。不要执着,不用攀缘,这才是师父老人家真实的弟子。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有个儿子十四岁了,自己带了十一年,他每天也读诵《无量寿经》,一年多了。最近特别喜欢计算机、手机,看电视,不爱学习。这次我也带来香港。我若管他,他就和我大吼、瞪我,非常愤怒,激烈时夺门而走,我非常苦恼。有时想把他给他父亲,他爸爸又有一个女儿,一岁多了。我应该怎样对他?
答:孩子是自己的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妳修得好,孩子也会跟着好。如果看到孩子行为举止不理想,首先我们自己要反求诸己,这都是自己感召。所以,自己要认真的检点反省,改过自新,妳自己把毛病习气改好了,我告诉妳,妳的孩子一定好。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愤怒、会不孝顺、会那么情绪化,有逆反,为什么?肯定是自己也有这些毛病习气。自己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好怒,我自己是不是情绪化、是不是有脾气?对自己的父母是不是真的孝顺?能不能包容人,能不能原谅别人的错误、改自己的毛病?妳从这些方面检点,妳就找到解决方法了。所以圣贤之学,全都是从自己改毛病习气下手,这才叫实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抱怨别人。抱怨别人怎么对我这样,很不平,甚至心里很委屈,还会怨天尤人,这就没有真正学到佛法。佛法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境由心转,妳要转变环境,别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那就转自己的心,养自己的清净心、养自己的平等心、养自己的慈悲心,那个外境真的跟着妳转。所以,我们师父有句话讲得好,「别人错了也是对的,自己对了也是错的」,换句话说,别人没有错。儿子有没有错?儿子没有错,他这样做很正常,必然如此,为什么?我自己错了,我感召的。我改我自己的错,就能带动他也改他的错,当我改好,他也改好了。妳好好参这个话,真明白了,妳知道应该怎么做。
问:下面一个问题。请问如何自在往生?
答:这个话过去我母亲也问过师父上人,我妈妈也很希望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往生?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颠倒,甚至或坐或站,这样往生的叫自在往生。现在看到自在往生的人很少,我学佛二十年只见到一个人,一九九八年三月份,在达拉斯佛教会,马玉叶老居士,八十四岁高龄,在大佛七里往生,坐着走的。基本就是身无病苦,预知时至,她事先知道。而且她发愿就是在大佛七里往生,示现给大家看。坐着走的,很安详,穿着海青。我们一百多人,打佛七的人来送她,当时是悟道法师主七。
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而且自在往生的人更少?我母亲就向师父请教,如何自在往生。师父回答很简单,说妳放下就行。就两个字,放下。如果没有放下,就不可能自在,甚至可能往生都有问题,放下的愈多,你就愈自在。放下,不是说等到往生的时候才放下,现在就要放下;放下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干了,那你就理解错了,该干还得干,但是心上不执着。真的是什么牵挂都没有,什么愿求都没有,只有一个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现在的境界是苦是乐、是顺是逆,都不放在心上,都欢喜接受,都是阿弥陀佛给我安排的,绝没有怨天尤人,也绝没有分别执着。这些忧悲苦恼都放下,天天只想着阿弥陀佛,只求早日见佛,早日往生。最快乐的就是念佛,这人间再没有比念佛更快乐。
听经、读经就是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跟极乐世界在一起,什么苦都没有了。如果你现在还觉得有烦恼、有忧虑、有苦闷,那正是你没放下。你赶紧放下,不放在心上,那些都是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把它当真,你就会有委屈、有不平、甚至有怨恨,你是自己折磨自己,那叫可怜悯者,把虚妄的境界当作真实来折磨自己,你说你可不可怜!所以,要想真正觉悟、真放下,就得多听经。听经,真正用真诚心,你才能听明白。你不用真诚心,经听得再多也不明白,甚至听成自己的意思;听错了意思,修行也就搞错了,变成盲修瞎练,以为自己走的路对,实际上都已经反方向了。
譬如说,有的同修听经听得很精进,一天到晚看到他是戴着耳机,可能一天有二十个小时都在听经,甚至睡觉还插着耳机在听。结果,该做的事情他没有认真做好,在家里跟家里人的关系也处得很不好,在工作单位跟领导关系也处不好,同事关系也处不好,自己也很苦闷。为什么学得变成这个样子?说起佛理,他能讲得头头是道,什么都懂,但是就是觉得很苦恼,没有法喜。不能说他不精进,一天到晚都在听经,但是没听懂,听错了意思,这是执着法,执着文字相,执着言说相,没有真正把法的意思听明白。真听明白,他一定会做到,没做到,就说明他没听明白。真正做到的人,一定是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所在之处都能令众生欢喜,做什么工作都做得很有头绪,而且做得很好。
所以,听经不能够光是求数量,要重质量。有时候听得太多,成天到晚都拿耳机封着耳朵,可能还听麻木了,就变成个佛呆子,愈学愈呆,到最后,人家见到他都觉得很讨厌,佛呆子没人喜欢他。所以,这种人就要多在行门上下功夫,不能总在解门上。解门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上不去了,这是瓶颈,因为他只重解,不重行。解门也是指只重在文字相,只重在言说相,没有真实体会到经的真实义。为什么?没有力行,没去落实。所以就要把经教先放下,去思考思考我怎么样落实。孔子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在拼命的听经,往耳朵里输入,他没有去思,就没有消化,所以他会迷茫。罔就是迷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所以要认真的去思考,我怎样落实。从哪里思考起?思考我到底有哪些毛病习气,反省检点,先从《弟子规》做起。拿《弟子规》来看看,「父母呼,应勿缓」我做到没有?「父母命,行勿懒」我做到没有?这一条条来对照,都没做到,那听是白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是行门,不能忽略,行比解还要重要,佛法重视行。我经可以不用听那么多,但是我都做到,这个比听得再多做不到,要强百倍。
问:下面一个问题。骨灰放在莲池塔里面,那个往生者要什么条件才可以放?
答:这个取决于那个道场他们的规定,经上没这么讲,没有什么规定,你去问莲池塔的那个主管,他说了算。
问:下面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下列一段话?「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不生非不生,不灭非不灭,非不生非非不生,非不灭非非不灭」这一段话。
答:这属于「四料简」。《金刚经》上讲,生灭也是假名,其实没有生灭,你要执着个不生不灭,那又是执着了。所以佛告诉你,非不生非不灭。用不生不灭,对治你的生灭那个执着,因为你执着有生灭,他就讲不生不灭;你执着有不生不灭,他就告诉你非不生非不灭;然后你又执着有个非不生非不灭,佛又告诉你不生非不生,不灭非不灭,非不生也不是非不生,非不灭也不是非不灭。你明白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也非怎么回事。破你的执着,不能让你执着。你一执着文字相、一执着言说相,那就错了,把你的执着一层层破掉,破到你最后不起心不动念就圆满了。不要动念头,听佛讲这段话,听就听了,我这个心也不生不灭,不起心不动念。既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空有二边都不执着;空有二边不执着了,有个中道,中道也不执着,这才能入第一义谛。所以,这些话在《金刚经》里面讲得很多,都是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读这些经文,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用我们的真心去领会,不要用妄心去想,妄心是动的,一动就见不到真相。我们听经闻法也要这样,听经不要用自己的思惟,不要去想,用自己的真心去听。听懂就懂,听不懂也就放着,不要回头在那想,在那寻思、在那回味,不需要,练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专注的听,这也是修行。所以会听的人,听了能够开悟;不会听的,听了之后在那想,想来想去都不是那个意思,怎么想都想错。如来真实义,不是靠想能想出来的。
问:下面一个问题。《金刚经》中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的理解是,我相就理解成我爱我贪,人相是分别,众生相是傲慢,我慢,寿者相是我执,执着。这样理解是否错会经义?
答:这是你自己的理解,你想出来的,不是你真心领会到,当然就不是真实义。《金刚经》讲这四相,统统是讲你的执着,有我相,就自然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同时具足,它不是分阶段、分次第,不是。不是先破我相,再破人相,再破众生相,再破寿者相,不是的。它是执着的四个方面,破了执着,这四相都没有了,如果你还有其中一相,那四相具足。破四相,这就是把错误的见解破除掉,《金刚经》上讲,须陀洹就破了四相,初果,证明这四相是属于见惑,见解上的错误。爱贪、我慢,我慢属于瞋,贪瞋痴是属于思惑,见惑破除了,人就还有思惑这个习气,那继续破掉思惑才能证阿罗汉果。所以,破四相才叫入门,不是很高的境界。《金刚经》上前半部讲破四相,后半部讲破四见,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才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也就是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了。那我们从哪做起?从放下自私自利做起,把自私自利破掉,你才能到佛法殿堂的门口;进一步破四相才入门。这自私自利是最大的关口,凡夫不能够登佛法殿堂,就是因为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想到我,有我就跟人对立,我的知见,我的见解,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我们一般讲个性很强,佛法讲个性强不是好事,那是我执严重。菩萨没有个性,跟一切众生相处都能恒顺,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问:下面一个问题。工作中与领导同事相处,免不了烟酒肉,内心很矛盾,怎么办?
答:我劝你,第一内心不要矛盾;第二慢慢把烟酒肉戒除,这就行了。你会问,我这样跟领导同事相处不来怎么办?那是你自己的想法。跟人相处,最重要是用真诚,不是用烟酒肉。用烟酒肉交朋友,那就成酒肉朋友,用真诚心交,那才会成为知己。可能领导同事他一开始不理解,怎么办?不理解没关系,时间长了他就能理解。我对人那种真诚,日久见人心。即使是他觉得跟我在吃饭的时候格格不入,没有关系,你告诉他,我这是健康饮食,劝他也一起用健康饮食。他要是不能接受,但是已经种下了一个善根。而我其它方面能够让他佩服,现在人都不用真诚,我用真诚,他会感觉到我与众不同,我对领导没有丝毫巴结谄媚,但是我做事尽心尽力,做个忠臣。孔子在《论语》上面讲,什么是忠臣?不欺君,而犯之。他对于领导没有欺诈,是用真诚,但是他能干犯领导,能够直言劝谏,领导有错误的时候,我要劝谏领导,这是忠臣。对于朋友也是这样,自然跟你交往走在一起的都是真诚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为人做事不必要为了讨好谁,要讲究自己的原则,原则就是待人真诚,没有自私自利,一切为别人着想。
问:下面一个问题。如何让亲人对佛陀生信心,获得福报?
答:你首先做好样子,自己修好了,亲人对你有信心,他就对佛陀有信心。他对佛陀有信心,他就能获得福报,他依教奉行,那自然就获福报。
问:如何侍奉孝敬已故的亲人,让他能获得福报?
答:你可以修善积德、诵经念佛给他们回向,这都是帮他们积福,你自己心地愈善良、愈清净,他们得到你的加持就愈大。他们为什么能获得福报?因为你为他们来修,他们已经故去,所以你因为思念他们,为了他们来积功累德,他们就因为你而得到利益。假如他们还没故去,可能你还不会那样用功来积功累德;正因为他们已经故去,所以你要积功累德,他们因你来获利,七分功德当中,他们能获一分,这《地藏经》里讲得很清楚。
问:下面问题,女同事怀孕,不愿吃肉,但家人不同意,该女同事如何处理这件事?
答:可以劝她把「新世纪健康饮食」那个光盘给家里人看看,说一下吃肉有什么害处,吃素有什么好处。特别是现在的肉都有毒素,孕妇吃进去对胎儿发育很不好。还有些人可能喜欢吃海鲜,以为那个营养价值高,那海鲜毒更厉害。要知道,这些生物被杀的时候都有怨气,那个怨气很深,它影响人体。印光大师当年就说了这么个例子,说上海有个妇女,刚刚生了孩子,还在喂奶。有次跟她的先生吵了一架,很生气,结果喂奶喂完之后,那孩子过几天就死了。到医院检查,原来是中毒身亡。什么毒?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发了脾气之后,血液里就有毒,结果那个奶水就有毒,婴儿很小,吃了这些奶就被毒死了。你看,人发了一场脾气,血液都有毒,那动物被杀的时候,牠怒气有多大,肯定肉里都有毒。没有一个动物被杀的时候很欢欢喜喜的、甘心情愿的,没有!全都是因为牠是弱势群体,没办法抵抗,无可奈何被杀,牠怨气之深可想而知。所以吃肉身体都不好。有同修到医院去看皮肤科,发现有很多刚生下的孩子,婴儿皮肤就溃烂,是什么原因?都是这些父母以为要进补,吃什么海鲜这些东西,没想到是让孩子受折磨。所以,把这些素食的利益和肉食的害处说清楚,家人应该会同意,不同意都是因为不明白,明白了没有不同意的。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今年升中学一年级了,我想跟法师学习如何扎根自己对佛教的认识,并将来能出家。
答:这是一个中学生,发愿将来出家,难得。现在最重要的,扎好德行的根,出家人要做世间人的好样子,古人称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不仅人要以他为榜样,连天人都要向他学习,德高,所以必须现在要扎好根。德之根在孝道,《观无量寿佛经》讲三福,头一福都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福,你要做到人天师表,把这一条做到圆圆满满,就是人天师表。然后第二福才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学佛了,「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出家除了自己要持戒,更重要也要发大菩提心,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修菩萨道,要读经,读大乘经,选定一个法门专修。我劝你最好选净土法门,读《无量寿经》。你一门深入,必须前面的前提是要做到三福的第一福、第二福,第一福是做善人,第二福是做一个持戒、有威仪的人,这种人入大乘才会顺利。现在要打好这个基础,然后什么时候出家,佛菩萨会给你安排。
问:下面一个问题,他有七个问题。有精神病的患者来道场求解除病苦,我接见后的两天我头很痛,身体很难受。病人请我和师父给填写往生莲位和超拔单,念佛,然后病人就解除了痛苦。但有的病人病好后,就退心回家生活,应该如何对待?请法师开示。
答:这些就随缘,他有善根的,他自然愿意待在道场修学,他退心了,回家自己干,自己生活,那也就随他去。真修行道场,绝对不拉拢人,没有一个念头说要控制人的,没有,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来者不拒,那是指十方道场,但是如果你不是十方道场,你也可以有个选定人的标准,也是可以拒绝,不如法的人可以拒绝;去者决定不留。
问:下面一个问题。病人哪里有病,在我身体上就有体现,经师父开示填单后,我便知道病人哪处的病好了。有的居士难受和受到惊吓,我用手拍他的头和身体,病都好了。这样会伤害众生吗?
答:这个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心态。我们自己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最好先沟通,先跟这些病人身上的众生沟通,劝他们离开,劝他们念佛往生,不要用一种强制驱赶的心理。对一切众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要平等爱护,对病人也要爱护,对病人身上的众生也要爱护,这是平等。所以帮助这些众生要用慈悲心。你如果有这样的一种能力,拍他的头、身体,病都好了,这很好,可以帮病人解脱痛苦。但同时也要想到病人身上的众生,希望他们去好去处,最好你每天念佛都给这些众生回向。
问:我们这样帮居士治病是否负因果?
答:负不负因果,就看我们的心态,就刚才讲的,你用慈悲心,用对众生礼敬的心,这就不会有不好的因果,这事反而是功德,好事情。
问:有的居士耳边有念佛声,有的是脑内有念佛声,有的是心中有念佛声,但都不是自己的念佛声,请法师开示。
答:这些很可能是常常念佛它自然会出来,最好的对付方法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你继续念你的佛,它有什么声音,它响它的,你不用去理会它,好好的跟着一起念就行了。不要去想东想西,想这是神、还是佛、还是鬼。你想那些都是妄想,破坏你的正念,这样的妄想就容易走火入魔。你不予理会,那就没有问题的,一直念下去,那这些境界都是好境界。
问:请问,有丈夫或妻子的居士,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轻戒吗?
答:这个是可以的,《梵网经菩萨戒本》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居士也能受。菩萨戒跟比丘戒、沙弥戒不同,它的对象是很广泛的,不仅人可以受,连天龙鬼神都可以受,畜生也可以受,菩萨戒它的范围很广;而且受了一次之后,它这个戒体可以一直保存,一直到成佛为止。它跟比丘戒不同,跟沙弥戒不同,那只是尽形寿,就这一生,一生完了戒体也就没有了;但菩萨戒不同,菩萨戒一受永受,一直到成佛,都是这个戒体,所以菩萨戒殊胜。像五戒这是在家居士受的,沙弥戒是出家。沙弥戒只能人受,不能天龙鬼神,还有畜生都不能受,这是有一定限定的范围;人中也是要健全的人,它在这个受戒里头特别有讲到,不健全的人、身体有毛病的、或者是头脑有问题的,这些都不能够受戒。菩萨戒它范围就很广,但是能不能得戒就是另外一回事。能不能得戒,就是你有没有发菩提心,你要发了菩提心,就得戒;没有发菩提心,只是受个戒条,没有用,不是菩萨。所以,真正受菩萨戒就要做真菩萨。什么人才能够真正得戒?我曾经问过师父上人,师父告诉我,把见惑断了,就真正得戒。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真断了,你就是菩萨。在《华严经》五十二个位次里头,你是第一个位次,初信位菩萨,这是真正得戒菩萨。所以这些菩萨戒,我建议大家先去学习,不一定先执着那个形式,把这些戒条认真的学习,尽量的去做,做到一条算一条。做不到的,受了也没有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在讲,你把五戒做到,你就是真正佛弟子,你在这世间你就是圣贤人;你要能发大菩提心,自己求生净土,同时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学佛、也来求生净土,那你就是真菩萨。
问:下面一个问题。有居士是七十八岁的老两口,听赵老师讲《妙法莲花经》后便观想,不念佛了,请问这样如法吗?
答:这样不如法,要念佛。当然念佛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最方便、最容易的是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佛号,四个字或六个字,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这叫持名念佛。也有观想念佛也可以,就是观想佛的相好,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这都可以,这也是念佛。但是心一定是求生净土的,如果是不求生净土,说老实话,不管他学什么法门,这一辈子想成就,几乎是不可能。我所说的成就是出三界,不是指得人天福果。所以,诸佛都劝导众生求生净土,因为这个法门最方便、最容易、最安全,我们凡夫一生能成就,唯有靠这个法门。
问:下面这个问题是,我在两年前认识他,并把净公上人讲经的光盘给他,他看了之后,从此开始学佛。在一年前,他请了一套净公上人讲的《阿弥陀经》,看了之后,他就对我和别的同修讲,他已经去了极乐世界再回来,他说他已经是再来佛,只要他去见过老法师,老法师就要走了,他就代替老法师的位置。我心里一直都有疑问,平常他因一件小事都骂别人要堕地狱。那位同修和我说,学佛学得这么辛苦,不如不学。昨天他打电话给我,要我跟他去大屿山拜佛(这是香港同修),我没有答应他,他就发脾气,说你们所有人都不是真学佛,又说我不礼敬诸佛。我很想在家多听老法师讲经,他说我不礼敬诸佛。我很想定弘法师给我开示,我真的不礼敬诸佛吗?他真是佛再来吗?
答:佛门里有个规矩,就是如果暴露了身分,是佛菩萨再来的,他必须得走,他得往生;如果他没往生,还留在世间,那肯定是假的。这是佛门的规矩,这个我们在习讲里面讲得很多。真正修行人,不会发脾气、不会动怒,即使是他动怒,也心里是清净的,他是为了教学做这样的示现,为了觉悟人,绝没有自私自利。菩萨,现在的菩萨,必须是示现跟一切人都能相处得非常和善,这是教导众生。因为众生都不能够跟人和顺,所以菩萨现在教人,肯定是做好样子给大家看,绝不骂人,绝不批评人,只用爱心关怀人、照顾人,这是真菩萨。你在菩萨旁边,你会感觉到他对你很温暖,甚至可能他会骂你,你都觉得很温暖,他打、他骂,都是爱护你,你有这样的感觉,菩萨才会打你骂你。你要是心里有怨,菩萨绝对不会打你骂你,不让你造业。所以怎么办?对待这种自认为是菩萨的人,最好的方式,不要理他就好,随他去,你好好听你的经,对这种人敬而远之就行了,各人因果各人负责。
问:下面一个问题。近日义工因为筹备活动而十分忙碌,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减少早晚课的量数,如少读一部经,少念几声佛等?这样是否会因此而失去修定的机会?
答:这个看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真正念佛修行,是在平时,不是看早晚课的量数。修行的质量是我们的清净心,心地清净,你平常虽然早晚课很短,甚至可能没有早晚课,或者甚至没有固定的功课,但是你心是清净的,你的佛号随时可以提起来,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定中。早晚课都是一种形式,帮助你修定,而最重要修定是在平时,你在待人处事接物当中,你能够处处觉醒,时时反观自照,不起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这就是真修行。所以,假如说我们做活动,做义工耽误了自己的修行,譬如说在活动当中,在做义工的同时,你起烦恼了,最好是什么?自己好好多听听经,求忏悔。要有这样的认知,凡是起烦恼,都是自己的问题,不能埋怨别人。做义工可以不起烦恼,为什么你偏偏要起烦恼?你仔细想想烦恼的来源,从哪来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从自私自利来的,因为你想着自己,你就跟别人有冲突,或者跟事有冲突,所以你就有烦恼。你没有自私自利,一切以大局为重,以众生利益为重,你不会有烦恼。另外就是,自己经教熏习不够的话,往往就会把很多事情执着,这一执着,往往都是自己知见在起作用。
所以我们平常听经,就是帮助自己提起正确的观照,想到眼前所有的境界都是虚幻相,来做义工,来帮助众生,是做梦中佛事,它不是真的。但是又不能不做,要做,养自己的福德;看破它,不执着它,养自己的智慧,福慧双修,所以这个是不会妨碍的。如果你把做义工跟自己修行对立起来,认为做义工就妨碍修行,那是你自己知见不圆,智慧没开,自己要努力反省,实际上它会相辅相成。尤其是念佛法门,它是世间自在,不离世间而能够证悟佛法。因为念佛,平常随时随地可以念,不一定说在念佛堂才能念佛,不一定早晚课才能念佛,日常二十四小时,只要不用动脑子想事,你就可以念佛。实际上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动脑子想事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不用动脑子、不用去想,事情来了便做,做了便放下,根本不用去想,不用去预计,不用去思惟,完全是用清净心去办事,效率很高,又不生烦恼。
所以平常要练定力,定,最重要就是不要起情绪,不管什么事情发生,我都不能够起情绪,从这里开始练起。当你一起情绪,先十句佛号,把情绪压住,把它压平。要练,不练,那个功夫始终上不去。你的心练得比较定了,听经觉悟的也比较多,心愈定,听经闻法愈能开智慧;心要是不定,听来听去,只听些皮毛常识,得不到真受用。所以,修行还要常常检点自己有什么毛病,哪个毛病最重,就在这方面检点对治。譬如说我常常起情绪,那我就集中一个礼拜之内,对治自己的情绪化的毛病,我拿出七天来稳住自己,争取不起情绪,我来对治,克期取证。我这七天之内,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就成功了。每天反省,我就专门以这条来反省,我今天有没有发怒、有没有骂人、有没有起情绪哭闹?就在这方面对治。最重的毛病上面来下手,重病先去了,轻的病就容易治了。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自小被老师批评容易骄傲,现在学佛有佛友说我傲慢。我能看到别人傲慢,说明我肯定也是傲慢。但其实自己在平日里,不是很能观照到,看来是习气深重。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改过,这个问题的根在哪里?
答:傲慢确实很不容易觉察,但是它对修行又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修行,你看《楞严经》上也提到,一有傲慢就容易着魔,增上慢是大魔。往往自己有,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很对,这就是增上慢。发展下去到最后就是自以为是,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人家的劝谏都不能接受,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想的方法去修,修到最后就着魔了。这个情况我们也看到,真有不少。我早年认识的一位老修行,我是二十年前认识他,那时候他都七十多岁了。他学佛学了很久,一辈子学佛,《无量寿经》背得烂熟,还能讲。同修对他也很尊重,因为他是老修行,法器也敲得好,能够带众念佛做维那。但是最后常常发脾气,脾气很大,跟他的太太经常都闹矛盾,最后走的相很不好。这都属于增上慢,以为自己修得很不错,所以就不能够踏踏实实来检点反省,改自己毛病习气。
不仅佛法强调对治傲慢,连孔子也这么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你即使像周公那样的才华,了不起,但是你有骄慢、有吝啬,这个人就不能看了,他所有的学问都是假的,不是实学。所以,傲慢是修行的大障碍,首先我们要发现它,才能够对治它。这往往是最难发现,但是也不是不能发现,你要细心的去体会、去观察,从别人身上发现傲慢,就能够反观自己身上有没有傲慢。你去留意,傲慢的人是有什么特点,想想自己有没有。「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你从人身上看,反观自己。
譬如说傲慢的人都有这些特点:第一,比较自以为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他也不会主动去请问别人,我有什么毛病,我需要怎么改进?他不会请问别人,人家跟他讲了他还不服,这是傲慢。你自己想想,我近期有没有跟人家请教过,我有什么毛病习气,请你帮我改正,请你帮我提,有没有这样问过人?如果没有,那你就想想,可能有傲慢。甚至如果有人给你提,你有什么毛病习气,你还不服,你还会辩解,心里是抵抗,可能表面上不错,谢谢你给我提的,心里不以为然,装出个好学虚心的样子,实际上还是傲慢。还有,在公共场合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够审时度势,看看讲话场合适不适当,喜欢表现自己,甚至炫耀自己,也是傲慢的特点。还有,做事下决定的时候,不会跟别人征求意见,自己决定了,立即就做,不问问别人,特别是有经验的人,长者、长辈,都不去请教,这都是傲慢特点。还有一个,在礼节上有缺失,见到人比较冷淡无礼,更不能够主动去跟人家行礼打招呼,尤其对长辈,见面或者离开的时候,都不够礼数,都是属于傲慢。
所以,这些都要细细去思惟,观察别人,就要想着自己,最重要是改自己的毛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跟一切人交往,别人都是我老师,好人我要向他学习,别人有毛病习气,我要对照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毛病,这都是孔子教导。孔子又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己反省,假如一天下来,没能够反省出自己的毛病习气,这就是最大的傲慢。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还没有成圣成贤之前,肯定会有过失,要是自己没有过失,那你是自己粗心大意、傲慢,傲慢障碍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毛病。
古人改过,像春秋时期的蘧伯玉,二十岁时就能够反省自己十九年的过错,二十一岁反观二十岁,还有很多过错没改,二十二岁又反观二十一岁,还有很多过错。年年认真改过自新,到五十岁了,反观自己四十九年,还能觉察到很多过错。天天都在改过,哪有说没有过错!觉得自己没过错,就是最大的过错,傲慢。所以,真正努力省察自己、改过自新的人,他没有功夫去看别人过错,如果还能看到别人过错的人,这个人就是有傲慢心。真正没有傲慢的人,他只有自己的过错,没有别人的过错,别人错了也是对的,自己对了也是错的。
问:再下面一个问题。弟子念佛时全是佛号,只有很微细的妄念,感到一处很殊胜的地方,相信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请问这样想对吗?这就是您所讲的念念是佛,决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对吗?
答:我劝你不要作如是想,你这种想就叫妄想。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地清净,没有这些妄想。修行,刚才讲了,最怕是增上慢,增上慢起源于哪里?起源于自己有所得的心。我看到了殊胜的地方,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了,我见到阿弥陀佛了,很高兴、很欢喜,这都是有所得的心。这种心如果不控制,很容易发展成增上慢,甚至会着魔。所以最好的方法,见到了好像没见到一样,不放在心上。你看过去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佛、见莲池海会,他都不说,到最后临终的时候才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又看到莲池海会,这个现象我生平看过三次。才告诉别人,何等的定力!见如不见,这就是好境界。《楞严经》上讲,「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就是你看到好境界,没有觉得很好的这个心,不作圣心,「这个境界很殊胜,圣贤的境界,佛的境界」,你没这个心,这就是善境界。这个境界好,你心是如如不动,它就是好境界的感应。你要心动了,觉得这个很好,作圣解,你把它理解成这是佛的境界、好境界,这个是妄想,一有这种妄想,即受群邪,你受到群邪,入了邪途,着了魔。所以,修行用心很重要,始终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如如不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极乐世界的相也是虚妄,我还是念佛不中断。无论见到什么境界,都不停止念佛,都不杂夹妄想,你想「这是好境界」,那个念头就是妄想。不想它,还是念佛,念到最后见到阿弥陀佛了,自然阿弥陀佛接引你走,始终都是没有妄想。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有一次作观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那十六个字的烦恼都没有了,发现自己是自在,但还没有主宰的感觉。请您开示。
答:我劝你,作观也不要有所得,成佛就是证无所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成就菩提就是无所得,你还有个有所得的心,那是个妄念,你着了相。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你着了这个相,着了这个相也不能证菩提。如果着了这个相,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叫增上慢,这就入邪途。所以,有这些感受不要放在心上,过去就过去了。在我们修行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悟处,忽然之间,你会感觉到自己跟虚空法界融为一体。这感受好,是善境界,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由它去。境界不断往上提升,提升也不着,不挂在心上,心还是清净,这样就好。
问:弟子念佛时,发现这个世界除了念头以外,什么都没有,我们生活在纯念头的世界里,周围的人竟然也是念头变的。怎样快速契入真相?或这急于求成的心理要放下?
答:确实要放下,不能急,一急就出现问题。所以,悟处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你修行到一定阶段,你的经教深入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这些你刚才讲的,整个世界除了念头以外什么都没有,没错,这是对的,但是也不要去住着这样的念头,还是老实念佛就好。
问:即空即假即中,亦分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念佛中感到即假即空,是否属圆教的境界?因为念佛法门属圆教。
答:念佛法门虽然是属圆教,但是圆教里讲的空假中三观不是你现在的境界,这个境界,你证入境界你就能体会到了。现在你就老实念佛就好。
问:为求正法久住,众生离苦得乐,求生净土亲侍弥陀,如何将这三种心融合为一?第一、正法久住,第二、众生离苦得乐,第三、求生净土亲侍弥陀。因为弟子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不能同时又求正法久住、众生离苦得乐,那就不能制心一处了。请您慈悲开示。
答:你一心求生净土,念阿弥陀佛,这全都达到了。正法久住的心,在你念佛心中,求众生离苦得乐的心,也在你念佛心中。你老实念佛,全部涵盖了。因为你老实念佛,你这个功德就能使正法久住,就能使众生离苦得乐,你自己也能够得生净土亲侍弥陀。如果你念佛还夹杂这些妄念,我要希望正法久住,我要希望众生离苦得乐,那就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清净心,清净心才是功德。
问:弟子忏悔听经太少,唯求您直接传授开示几句,因为这些问题放在心里很久了。
答:也不必开示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老实念佛。什么叫老实?有一丝毫的凡情圣解夹杂在念佛心中,就是不老实。凡情就是烦恼,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人我是非、五欲六尘享受,夹杂在念佛心中,这是不老实。圣解呢?《楞严经》讲圣解,就是你对这个境界有些体会、有些证悟了,这些也要放下,这些夹杂在念佛心中,也是不老实。统统放下,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