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標題: 二十五、因緣果報--深思因緣法(1) [打印本頁]

作者: diyiyitianxing    時間: 2011-7-5 06:55
標題: 二十五、因緣果報--深思因緣法(1)
曼陀羅:如果禪修者欲觀察較近的過去果,即由較遠的過去諸因所產生的五蘊,他必須觀察過去的五蘊。
小乞兒:
曼陀羅:過去的五蘊怎麼能觀察的到呢?不是已經消失了嗎?
小乞兒:觀查自己的所受知過去因,觀察自己所作知未來果。
曼陀羅:那這個知是咋知呢?是明確的知還是大概的知?
小乞兒:觀察自己所作知未來果,由根本知,不可分別取捨。
小乞兒:很多人在作觀察時,都會想很多,角度很多。比如很多安慰,這就是分別。
曼陀羅:這個由根本知是啥意思呢?
小乞兒:因緣法由兩因素來。不落分別的理性覺知。
曼陀羅:那這個咋知道未來果呢?他只能覺當下啊。
小乞兒:深思因果經,由心識入覺智,不可在心識中添加俗識認知,不可自我安慰。
曼陀羅:那個果的境界能當下現的出來嗎?
小乞兒:一切依法理深思惟,那你要自己證實,用講的會變玄話。
曼陀羅:恩。因緣法由兩因素來,是哪兩因素?
小乞兒:我是在靜思中知法理與因果起源。
小乞兒:因緣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所起,
小乞兒:遍計所執性是起因,依他起性相續,因執取執愛,生緣相續不斷。
小乞兒:所以阿羅漢的行持,是止愛取有,斷相續因。
小乞兒:而菩薩就不是了,菩薩是轉。因為菩提相續,這就是因果的差別。
曼陀羅:轉因為菩提相續,這是啥意思?
小乞兒:凡賢聖的差異,轉因果相續為菩提相續。凡夫依業輪回,菩薩乘願再來,
小乞兒:佛解脫凡聖自在。佛再來無迷無惑,覺性不失。
小乞兒:阿羅漢與菩薩再來都還有短暫迷失,佛沒迷失,
曼陀羅:既然無論怎麼做都是有因果在,那就乾脆都行善不就可以了?
小乞兒:來到就知道自己的身分。是可以啊,問題是:佛位以下的善行還不是善,
小乞兒:染汙的善行,還在因果內,不可能解脫。大菩薩可以自己決定來不來;
小乞兒:小菩薩可以選擇何時來、怎來;佛來與沒來都是一樣。
曼陀羅:那要到哪個地步才可以解脫呢?
小乞兒:因為來也在家中;沒來也是在家中。
小乞兒:八地菩薩就算解脫了,妙覺位才是究竟。
曼陀羅:恩。
小乞兒:凡夫的善行中有惡因,所以善報盡了剩下惡報就得受,佛只有善沒惡。
小乞兒:所以就算去地獄,也是享天福。但是所謂沒善惡,不是沒造業行。
曼陀羅:比如說:有個人行善救了1個臨死的惡棍,這個惡棍活過來後又殺了好多人。那這個救的人到底是行善還是行了惡?
小乞兒:是因緣。所以說行善要依法理思惟,行善,不是做了就是對。
小乞兒:很多醫生,一生行善,卻死於非命,這也是因緣。
曼陀羅:那法理思惟用在我剛舉的例子上,到底救不救那個惡棍呢?
小乞兒: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以啥心態救人?心態才是標準。
小乞兒:雖然他惡,但既然遇見我了,施藥救助我會做。如果幫忙造業,我不會理他。
曼陀羅:恩,因果是在你用心上體現嗎?
小乞兒:既然知道他是惡人,就該引導向善,但絕不是幫他造業。
小乞兒:用心是因,所以認識此心是學佛的基礎。
曼陀羅:恩。
小乞兒:反過來,也是一樣。善惡無一定,所以不能以做不做來標準。
曼陀羅:那要用什麼來做標準呢?
小乞兒:因緣,瞭解此因緣為何。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ChatGPT BTC ETH NFT WEB3 USDT AI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