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7-26 18:35
標題:
幸福人生讲座
摘自《蔡礼旭老师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之弟子规与净宗修学》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与净宗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5/5/9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52-124-0008
跟卢叔叔鞠完这个躬之后,隔天这位长者把我叫到客厅,都没有其它的人,他足足跟我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话,把他人生当中的经验跟智慧跟我娓娓道来,那时候真体会到什么叫和盘托出。我一边听一边觉得很惭愧,因为这个长者刚好就坐在我的旁边,我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这么好的宝山差点就没挖到。但是为什么没去挖?因为他看起来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很亲切。我也从中体会到,真正有道德、学问的人非常谦卑,所谓稻穗愈丰满垂得愈低,他绝对不会在你面前炫耀。
我记得卢叔叔给我一句最震撼的话,他说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诸位同修,对自己的习气要怎么样?赶尽杀绝,不能迟疑,你那么一迟疑,它又生存了好几天。圣狂之分在一念,你让它生存好几天,请问那几天我们在哪?就在烦恼之中。所以对治习气要愈战愈勇,你不要停下来又在那里反省半天,不要,反省、忏悔就是后不再造,不是行为后不再造,而是念头后不再造,马上把它转掉。怎么转?这个答案相信大家都了然于心,一定是阿弥陀佛。你在那个时候还在翻经典哪一句话来不及了,直接万德洪名搬上来最有效。从这样去练,不出二年、三年,功夫到,滞塞就通。你一开始节节败退,那是很正常的。
我记得在看《三国演义》,其中有一幕,赵子龙救阿斗,赵子龙把阿斗捆在身上,自己这样单枪匹马冲出去。面对几十万曹操大军,他有没有其它的念头?没有!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阿斗救回去,冲出去。诸位同修,你现在也只能有一个念头,要冲出三途六道,要冲出轮回,你这个冲出去的念头假如稍微迟疑一下,马上就像几十万大军又把你怎么样?打退回来。几十万大军是什么?无始劫的烦恼习气。阿斗是谁?那天有一个朋友跟我讲,刘备的儿子。阿斗是你的真如本性,要把它冲出去,叫横出三界。就这么一个机会,要把握好。所以,只往前冲,退回来不要有其它念头,再往前冲,一定可以冲出去。所以以后遇到低潮的时候,脑筋要浮现赵子龙那一幕,增加自己的斗志。
卢叔叔这一句教诲我就记在心上。其实这一句教诲在中国的格言里面屡屡提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态度落实,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能够「严着此心」,严格对待自己的心,以拒外来的诱惑。「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遇到五欲六尘的透惑,马上要像一团烈火把它怎么样?烧了,不能迟疑。要「宽着此心,以待同群」,以待一切人。「须如一片春阳」,就好像春天的阳光,「无人不暖」。所以我们处世要让接触我们的人都感受到和气,感受到如沐春风,这个纲领一定要抓到。
因为得到很多收获,内心也相当感动,所以当下我就起了一个念头,就要跪下去,因为实在太感动了,无以回报,就不自主的跪下去。我也从中体会什么叫师道,当一个善知识无怨无悔,不带任何的条件,尽心尽力教导我们,那时候我们的内心会自然而然生起这种态度,那不是勉强的。就在我跪下去的那一刻,卢叔叔年轻的时候学过柔道,所以动作特别快,马上一把就把我抓起来,他说使不得!从那一天以后,我在学院上课,上完,中午吃饱饭,卢叔叔把我叫过来,来来来,今天听了这些课有什么体会、什么收获,报告一下。我把我的体会告诉他,他会跟我说,你看事情看得太浅,看得不够广,来,我分析给你听。这个在大陆叫手把手教,好像以前的师徒制,这样教导,教了两个月。我们回到台湾,他对我的关怀没有减少,我也常常在有问题的时候会打电话向他请教。所以在这一、二年来,他给我相当多的提携跟教诲。
所以诸位家长、诸位朋友,一个孩子有礼貌,他终生不知道会遇多少贵人;一个孩子没礼貌,他终生不知道会遇多少敌人,你看一个态度就有天壤之别。往往我在课程当中提到这些事例,这些家长听完以后,不再说他孩子天生不叫人,回去就很积极教了,所以很现实。有一个孩子特别明显,对老师都不叫人,刚好她奶奶那天晚上来听课,听完以后,可能回去就跟她的媳妇还有儿子讲,说一定要教礼貌,才会遇到贵人。所以隔天那个小女孩一进教室,就恭恭敬敬跟老师鞠躬,老师都很惊讶。这个老师就想到,昨天晚上她们家钢琴也不弹了,然后歌也不唱、舞也不跳了,做什么?练鞠躬,练了一晚,成果马上呈现出来。所以父母有礼,上行下效,父母仁慈,家庭长养一个和谐的气氛,孩子潜移默化都受影响。所以教儿教女,我们要先教己,先把自己做好、做到,再循循善诱。
除了救失,再来要长善。当然在长善的过程,孩子的习性也会慢慢消失掉。提到善,大家一定会有一句熟悉的话,叫做「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另一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自然开;孝不开,百善开不了。当初我记得在念《孝经》,读到孔夫子讲的那句话,「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真正读明白了,高兴得都坐不住,觉得好像发现宝藏了。君子务本,根本找到了,不怕不开花结果。我在北京讲课,有一次来了一个五、六十岁的师兄,他上完第一天课,因为第一天教「入则孝」,他很激动,站在我们老师的旁边跟我们说到,他说我学佛几十年不得力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就是孝做得不扎实。
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他刚好放暑假,放完暑假他的母亲给老师打了一通电话,家长一开始就说到,孩子暑假期间进步很多。暑假进步很多,这一句话常不常听到?都是什么?我们当老师的,暑假结束是要来开训练营,重新把他们的魂魄拉回来。不只是暑假过后是这个现象,礼拜一都有症候群,有没有?有一题数学题叫五加二等于多少?五加二等于多少?这题数学你们没算过?这题不好算。礼拜一到礼拜五,加上礼拜六、礼拜天,会变成多少?等于零还谢天谢地,为什么?还没退步。大部分会小于零。假如等于零,孩子不会愈来愈难教,只会差不多难教。他礼拜五晚上回去了,明天放假,看电视看到半夜,隔天又睡到中午,生理时钟都乱了,所以礼拜一都爬不起来。所以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居有常,业无变」,生活要规律,不然孩子一定是都往好逸恶劳的方向去走。
结果这个家长接着又说,她说有一天我比较累,躺在床上就睡着了,醒过来一看,身上已经盖好被子,她女儿帮她盖的。接着她从房门走出来,闻到煮面的香味,闻到面的香味,她就顺口讲了一句话,她说妳爸爸回来了吗?她心里想说,是不是先生把面买回来?接着她女儿说,爸爸还没回来。那怎么会有面?女儿说我煮的。妈妈很惊讶,妳啥时候会煮面?接着女儿就说,她说我常常站在妳旁边看,妳这边抓一下,那边也抓一下,所以今天我试试看。结果妈妈一吃,好不好吃?那个面有加持力,小孩的爱心,吃起来心头特别温暖。
诸位家长,孩子这个行为透露出她哪一些态度、哪一些存心?有孝心;再来呢?很细心。有孝心之后,很多好的心都出来,因为「冬则温,夏则凊」,他会观察父母生活所需去奉养,所以他变得细心。再来,观察力也提升了,然后还有勇于尝试的心。这些特质,保证诸位去翻,成功者的特质都有这几条,那绝对不是长大了才来练的,从小就培养。所以孝心开,这个孩子还要不要担心他读书的问题?他那个动力就上来了,所谓「亲所好」,他就「力为具」。「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他成绩不好,这有损德行,他自己就会自我督促。所以这个孝一定要开。
既然知道它很重要,那回去就要落实。一个是以身作则,您能真正做到,孩子感染这一分德风,他会起而效法;第二个,要跟老师配合;第三个,夫妻配合;再来,跟生活多做结合。现在的人听道理听久了就会打瞌睡,所以要多用故事给他引导。不然妳试试看,妳假如只跟他讲道理,讲了五分钟,他会打一个哈欠说妈,妳别说了。不要说小孩,大人当然不会说蔡老师,你别说了,大人会开始告诉我,你讲得真有道理。我们要视思明。所以讲课当中也要理事无碍,道理跟事情搭配好,他听起来就会比较专注,也比较能够领受,因为我们现在抽象思考能力比较差。我们刚刚提到亲师合作,所以在大陆的课程,我们每个礼拜都跟小孩上课,而小孩在上课,我们都尽量要求家长一起在后面听,他才知道今天教了「出必告,反必面」,回去一要求,做一个礼拜就习惯了。假如你不知道教什么,又没有配合好,孩子学就不踏实。所以除了另外跟家长开课,孩子上的时候还是尽量能到。在上家长课的时候,就应该孩子不要在,不然到时候,你儿子刚好十多岁,上完课以后就对父亲讲,都是你错,那怎么办?所以这个机缘也要分清楚才行。所以这个亲师搭配。
记得我第一次是三月十五号到深圳,十五号上完课,隔天一大早,刚好我住在幼儿园里面,他们的老师就请我跟大班的孩子上一堂课程。我什么都不会,我只会上《弟子规》,我就跟他们上《弟子规》。一走进教室,我跟一群小朋友说:「来,今天我们来上《弟子规》」。所有的孩子头抬起来,「老师,我们都会了,我们都会背了」。你看这个孩子才六岁,他对于学问的态度是什么?会背就好。所以教育要慎于始,当他对学问的态度是会背就好,那他就会眼高手低,他就不懂得去落实。所以孩子求学问一开始的态度一定要正确。不只孩子要正确,我们现在要学圣、学贤、学佛菩萨,态度一定要正确。而这个态度,师长耳提面命,告诉我们,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世待人,一定要解行相应,我们没做到就不能怪师长。
看到孩子这么傲慢,说都学过了,都会了,我也很平和,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德的「道」,这个字是会意字,左边一个辶部,右边一个首先的首。所以,道德之人,因为读经就是要做道德之人,而道就是首先能够去力行,这个辶就代表实践,能做到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我接着跟孩子说,你们哪一句做到了?孩子本来头是高的,听完,突然想一下,「父母呼,应勿缓」,第一句话怎么样?没做到,开始头就低下来。可爱!一讲他不对他就反省。大人呢?面子拉不下。面子拉不下苦了谁?自讨苦吃,何苦来哉!看孩子这样的态度,我们开始一句一句告诉他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那一天晚上,其中一个孩子写日记,第一句话就说,「今天蔡老师来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背而已」。一个六岁的孩子写下这一行的时候,印象深不深?那他以后做学问一定会提起这个态度。另外有一个小女孩,隔天早上就站在她父母的门前,父母一走出来,她马上鞠了一个躬,「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她爸爸很惊讶,马上跟幼儿园打电话,昨天发生什么事了?这个是很敏锐的家长,知道要配合。假如她爸爸看了以后摸摸她的头,「女儿,妳今天有没有发烧?」那就白教了。配合,进一步成全孩子的孝心、孝行,你愈成全他,他做了之后愈有法喜。
第三点是夫妻配合,先生要把太太的辛苦告诉孩子,太太要把先生的辛劳跟孩子娓娓道来。妳不要在讲到妳先生的辛苦还摆着一张脸,很严肃,不要。家里要多一些柔情、多一些温暖,不要硬梆梆的。妳就泡一杯茶,说「来来来,儿子坐」,很自然就聊起来。「女儿啊!在妳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妳爸爸可急死了!那一天把妳送到医院,在急诊室足足待了一夜,后来妳还病了好几天,都是妳爸爸在旁边守候」,把这些辛劳跟她娓娓道来。当父亲的人就可以把母亲整个怀胎、生产、养育的辛劳也给孩子讲,因为人都比较健忘,需要提醒。你假如不会讲,可以看录像带,了解一下。当然你不要拿一张稿子在那里念,这样不感人。一定要先感动谁?要感动自己,「真感情,好文章」。这样子一搭配,孩子就能够了解到父母的辛劳。今天你是当爸爸的,跟你儿子讲,你知不知你爸爸那时候在打天下多辛苦!穿着木屐来的,还不知道那天晚上住哪里!你儿子在那里听,说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讲到最后他会觉得你是老生常谈,啰嗦。所以功劳不能自己讲,要善巧方便。
第四点是生活结合,教起来就比较活泼。像「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在生活情境常常发生,我有去观察,孩子被责罚以后是什么心境?你们有没有去观察?你们处罚完孩子都不知道他想啥,要去观察。大半的孩子被打完,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好衰!下次不要被看到。这样教诲他有没有效果?我们说要有始有终,这个收尾的动作就显得重要。所以为什么要有黑脸、有白脸?白脸专门做后面收尾动作。妈妈骂完了,爸爸走进来,「你妈妈身体就不好,再生气会愈不好。你不知道生气毒素都会冒出来,都会伤身体,不要再让你妈生气」。「你妈为什么宁可伤身体也要发脾气?因为怕你学坏,所以宁可伤身也要教导你,你要看到你母亲这一片苦心。当然要对得起妈妈骂你,挨骂要换得进步,下一次不要再犯,那妈妈一定也很高兴你进步了,你自己也提升。」这样收尾,孩子才会回归到他自己犯的错误上面。当老师的人就要常常帮父母说话,告诉孩子,有时候父母爱你的方式不见得是甜言蜜语,有时候为了教导你也必须要怒目金刚,要善体父母的用心。从他的生活当中去教导。
再来,可以跟故事做结合,有了故事,孩子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刻。在汉朝,有一个孩子叫陆绩,当时候他去拜访袁绍,袁绍是他的长辈,袁绍请他吃橘子。吃完橘子要道别,他就跟袁绍行礼。结果这么一行礼,他藏了几颗橘子在他的袖子里面,就滚了下来。袁绍一看,这个孩子不是很乖吗,怎么还藏东西?陆绩很紧张,就跟袁绍讲到,他说因为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我希望带回去给母亲吃。所以「亲所好,力为具」。当然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会做一个补充,要不要这样藏?到时候人家还真以为你偷橘子,那可不好。可以当面跟长辈直接坦承的说:「可不可以给我两颗橘子?我母亲喜欢吃」,相信长者也很欢喜。我们问孩子,你妈妈喜欢吃什么?他会皱着眉头在那里用力想。看他想的那么辛苦,我就接着问他另外一个问题,你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马上从皱着眉头破涕为笑,没有破涕,马上露出笑容,什么什么,就开始如数家珍,我妈妈都知道。这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进一步就说到,「你看妈妈都知道你喜欢吃什么,都这么替你着想,你却都没有把妈妈的需要放在心上」,这么一点,他就警觉。所以往后出去外面买东西应该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是。这是跟生活做结合。
所以孝养父母,我们落实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当然,一个人能够成就德行,立身行道,这个孝道就能够全面的圆满。整本《弟子规》绝对不是只有「入则孝」教孝,而是从头至尾都教孝,我们看到「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其中。所以你兄弟不和,谁最操心?父母。有一位老师,她的先生有一天就跟她说到,他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因为经济上有困难,所以先生想把一、二年的积蓄全部汇到夏威夷去帮助妹妹。诸位同修,假如是妳先生,妳要不要汇过去?一、二年的积蓄统统汇。结果这个太太,她是在教经典的老师,她马上跟她先生提到,他说你这么做我很佩服,你这么做母亲最欢喜,兄妹会很和乐,就跟她先生讲,这一笔钱我去帮你汇。这句话讲完,她先生的内心有什么感受?一定会觉得我这辈子真有福气,娶了这个太太。这么一舍,损失了吗?这么一舍,成全了孝心,成全了兄妹之情,俗话讲,家和万事就兴。所以兄弟睦,孝在其中。
「出则弟」当中也提到如何对待长者、长辈,当我们恭谦的对待长者,这些长者一遇到父母一定会说,你的孩子教得很好,父母当然也很欢欣。再来「谨」,「朝起早,夜眠迟」,懂得珍惜时间。当一个人不珍惜时间,他就不珍惜生命,而我们的身命来自父母,所以浪费光阴其实也是浪费父母对我们的栽培。接着很多的生活习惯,「冠必正,纽必结。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有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那父母才安心,因为你能独立。接下来「信」,「凡出言,信为先」,你的言语有信用,社会信用又好,那你的事业就有好发展,父母当然欢喜。所以,《弟子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做到了,都是落实「入则孝」,「亲所好,力为具」。
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接下来是「奉事师长」。我们的老师在物质上对我们也没有任何的要求,所以我们能够报效、能够回馈给师长的,最重要一定是要依教奉行。当能依教奉行,师长一定最欢喜。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和尚是念念系着众生,念念系着化解灾难,促进世界和平,所以可以看到带头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包含在新加坡跟九大宗教相处得好,这确实是做到「行为世范,学为人师」。因为做得相当好,澳洲就请老和尚去指导,因为澳洲也成立很多如何化解冲突的学院。在澳洲这段期间,因为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结果联合国也来请益老和尚,请教如何化解灾难。老和尚也告诉他,一定要从人心改变起,要有仁慈之心,而仁慈之心的根本、爱的原点就在孝道。所以「父子有亲」扎根了,就能够延伸出来对一切人的一种关怀。在这个世上,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才能化解当前的危难。我们明白了,绝对不能继续看到社会堕落下去,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来自世界的人都很有善根,听的都是闻所未闻的道理,但是当下生欢喜。我记得三月份到澳洲演讲,来了两个大学老师,他们听了一天的课,晚上一起吃饭,一位女老师,她不会讲中国话,她讲英文,告诉我说,她说今天我才听二、三个小时,我已经记了六张笔记,而且她还是同步翻译过来,她觉得中国这些圣贤的教诲怎么这么好!足足抄了六张。然后她的先生回去以后就在学校办起了伦理道德的讲座。所以确实是很能接受。我们五月份要到法国巴黎,就是老和尚直接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要学《弟子规》、要学《十善业道经》,而联合国底下有相当多的管辖学校,所以只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展出去,各国各种种族的人都同时一起学《弟子规》,那人心一转,灾难自然就转了。
确实,老人家一生表演华严的境界,处处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我们也要继承师长的志向,我们开始也要学为人师。还有没有?学为人父、人母;再来,学为什么?人子;再来,为什么妻都排最后?学为人妻,人夫、人妻;再来,学为人君,学为人臣,学为什么?对,如何当一个有道义的朋友;再来,学为人媳妇,有媳妇就要有什么?要有女婿;再来,学为人公公。您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了,希望她的夫家怎么待她?希望怎么样?「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人只要肯拿三分爱女儿之情爱自己的媳妇,家庭保证怎么样?很和乐。和乐全家都好,干嘛不做?你对你媳妇很好,她一定会说学佛真好,说不定她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就怎么样?就成熟。所以人生确实,活到老,学到老。
这么多角色,我们只要掌握中国文化的三宝,从这三宝您就可以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好,就是君亲师的态度,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代表领导者,领导者最重要的要能以身作则,所谓的身教。所以要影响他人不能只用讲的,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身作则。再来「亲」,当亲人一样,这是爱护、疼惜。所以面对刚刚我们提到所有的角色,都应该有对待亲人的一种胸襟。你面对自己的员工也应该怎么样?一家亲,那你的企业文化、工作气氛一定好,你的员工会说,我跟了这么多长官,就是他最好。再来「师」,师是教导,也就是机会教育,该教的时候一定要适时的给他指正。只要我们时时想着我有没有做到君的精神、亲的精神、师的精神,往往时时这样观照,那你每一个角色都会不断提升。
我们刚刚看到,一开始学为人父母,我们发觉到,现在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好教,老师说学生不受教,老板说员工怎么样?不好管。所以错都在谁?都在孩子、都在员工、都在学生。当每一个人都找别人的错,天下会怎么样?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很有味道,「各自责」,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色都是自我反省,各自责,「天清地宁」,天空都显得特别晴朗;「各相责」,彼此只会互相责怪,「天翻地覆」。我们来看一下,为人父母者,有没有做到君?现在很多家长忽略这一点,都说教孩子是老师的事,不知道他的身教早就影响甚深,所以他没有作之君。再来,他说这一条我总有做到吧?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是爱要用对方法,不然爱之足以什么?害之!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他,「宠猪举灶,宠子不孝」,下一句是什么?「宠妻吵闹」。怎么是男生记住了?所以这个也要给他引导一下,不然他还觉得,「你看我全心全意」,还要用对方法。再来,当父母的有没有作之师?一有机会点,不是拼命骂,要能够恩威并济。
我们接着再来看看,为人老师者有没有做到君亲师?君是身教,所以一定老师自己要先立身行道才行。而现在教育大半比较注重如何教书,这个教材教法怎么教,对于教育爱,诱导不够,启发不深,所以身教就显得困难。作之亲,老师有没有把学生当作亲人?还是孩子一犯错,心里面第一个念头,「怎么又来了?」很烦,那就没有作之亲。第三个,你说那我作之师总有做到了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现在问教书的老师什么是道?他可能会说,「道可道,非常道」。失教二、三代了,当老师的也不是不愿意教,内在也没有,所以确实这个时代要全面一起来补习、来学习。我们面对人生这么多的角色,时时能用君亲师来观照,时时能提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相信家庭一定会有微妙的变化。
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