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周叔迦居士]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7-20 12:29
標題: [周叔迦居士]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初译经题八大灵塔者,释迦如来应化之圣迹也。若能礼敬,能生福善。《苏悉地羯罗经》卷四中说:凡作悉地法不成者,当礼八圣迹。文云,犹不成者,当作此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发大恭敬,巡八圣迹,礼拜行道。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中,如来说经之先,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光中影现种种瑞应,乃至影现如来不思议八大宝塔。唐圆照《十地经》等后记中,叙沙门悟空天竺行迹,亦云:南游天竺国,亲礼八塔,右绕供养。但次第与今经略有不同,此经中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为彼第七、第六、第四、第五耳。西藏行人亦多以铜本造斯八造承事供养者,故知是诚兴福之妙术,植善之要门也。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次明译者。宋者,赵宋。西天者,谓天竺。三藏者,经律论之通称,亦为法师之美号,谓通达三藏,熟练圣教也。朝散大夫,隋置为散官,以加文武官吏之有德行声望者,唐宋因之。光禄卿者,官名。秦时有郎中令,官殿掖门户。汉武帝更名光禄勋,居禁中,自光禄大中中散谏议等大夫,羽林郎、五官、虎贲、右右等中郎将,奉朝、驸马二都尉,皆属之。魏晋以后,不复居禁中。北齐曰光禄寺,置卿、少卿,兼掌诸膳食账幕。唐以后始专为司膳之官,历代因之。言试者,谓非正职,备顾问而已。法贤者,译师名,印度人,赐号明教大师,补朝散大夫,试光禄卿。译出《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众许摩诃帝经》等七十六部,百十四卷。咸平二年,赐御制《三藏圣教序》。四年五月示寂,谥立觉法师。《佛祖统纪》卷四十三云:即法天,于雍熙二年更名法贤。然宋日本释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六中,举法贤、法天二师之名。又日本京都南禅寺藏《尊胜大明王经》、《大乘戒经》、《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末载译场诸德,亦列举法天、法贤之名,是实二人。《佛祖统纪》所说误也。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称杨八大灵塔名号,汝等谛听,当为汝说。
正释经文。言世尊者,梵云婆伽婆。《佛说十号经》云:天人凡圣世出间咸皆尊重,故世尊。《成实论》卷一云:于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言苾刍者,旧译比丘。《维摩经·佛国品》肇注云:比丘秦言,或名净乞食,或名破烦恼,或名净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此四义,秦言无一名以译之,故存本名焉。塔者,具云塔婆,亦作宰堵波。《玄应音义》卷六云: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非也。或云大冢,或云聚相,谓累石等高,以为相也。《西域记》卷一云:搴堵波,旧所谓浮图也。《杂心》云: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
何等为八?所谓第一迦毗罗城龙弥俩园,是佛生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拘娑罗国净饭王处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迦毗罗伐都城,佛降生处塔。迦毗罗者,一云迦维罗卫。《十二游经》云:迦维罗阅此云妙德。《慧苑音义》卷下云:迦毗罗城,具云迦毗罗皤窜都。言迦比罗者,此云黄色也。皤宰都者,所依处也。谓上古有黄头仙人,依此处修道,故因名也。《慧琳音义》卷十云:迦毗罗卫国,即如来下生之地,净饭王所治之境界。《瑞应经》云:菩萨下当世作佛,托生天竺迦维罗卫国。迦维罗卫者,天地之中央。言龙弥俩者,一作岚毗尼,即摩耶夫人生佛之处。《西域记》卷六云:箭泉东北行八九十里,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澄清皎镜,杂华弥漫。其北有二十四五步,有无忧华树,今已枯悴,是菩萨诞灵之处。《玄应音义》卷十九云:正言蓝牟尼,此云蓝,即上古守园婢名也,因以名园。《智度论》卷二十六云:佛世世当爱远离,行若菩萨。在母胎,母亦乐远离行,去城四十里岚毗尼林中生。《本行经》云:摩耶圣母怀孕,将满十月,垂欲生时,引诸彩女,游岚毗尼园大吉祥地,安详徐步,观看园中有一大树,名波罗义,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遂生太子。放大光明,即时诸天世间悉皆同照,时天帝释将天细妙侨尸迦衣裹于白手,承接太子。又云:尔时太子既以诞生,适满七日,摩耶夫人其形羸瘦,遂便命终,即便往生忉利天上,乃至时净饭王即将太子付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
第二摩伽陀国泥连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摩伽陀国伽耶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摩竭陀国菩提道场成佛处塔。摩伽陀者,《玄应音义》卷一云:此译云菩胜国,或云无恼害国,说云摩伽星名,此云不恶,主十二月。陀者,处也。名为不恶处国,亦名星处国也。又卷二十一云:摩伽此云露,陀此云处,名甘露处国。上古诸天与陀修罗镄海水甘露安置此国,故以名焉。又摩竭陀是人名,往昔有人于此修功德,得生天上,遂本为名。《慧苑音义》卷一云:或有释云摩者,不也;竭提,至也。其国将谋兵勇,邻敌不侵至也。又有云:摩,编也;竭提,聪慧也。言聪慧之人遍其国内也。又有云:摩,大也;竭提,体也。谓五印度此国最大,统摄诸国,故名大体也。释云:摩,无也;竭提,害也。此国法不刑戮,有犯死罪者,送置寒林耳。泥连河者,亦作熙禅河。《玄应音义》卷三云:尼者,不也;连禅那者,乐著也。名不乐著河也。又卷二云:阿利罗跋提河,《泥洹经》作熙连河,皆讹也。正言嘱刺拿伐底河。嘱罗拿,此译云金;伐底,此言有名。为有金河也。菩提树者,佛于此树下成道,故名其树之本名,诸说非一。《法苑珠林》卷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三昧经》云阿输陀树。《西域记》卷八云毕钵罗树。《酉阳杂俎》云菩提树,出摩竭陀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翠青,经冬不凋。至佛人灭日,变色凋落,遇已还生。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已下有银塔周回围绕,彼国人四时梵香散华,绕树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裟。至显五年,于寺立碑,以纪盛德。此树梵名有二,一曰宾机梨力义;二日阿湿曷哋婆力义。《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力义,汉翻为树。《西域记》云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证道果者。《胜鬘经》宝窟云:缘起相应,名之为证。《大乘义章》卷一云:已情契实,名之为证。又卷九云:证者,是已得之别名也,谓以无漏正智,如实觉知真理也。道果者,道为菩提果为涅槃,由菩提道而证涅槃,故曰道果。
第三迦尸国波罗奈城转大*轮处。
《大乘心地观经》云: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初转*轮度人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波罗尼斯城,仙人鹿野苑中转*轮处塔。迦尸国者,《慧苑音义》卷上云:迦尸者,西国竹名也,其竹堪为箭干,然以其国多出此竹,故立斯名。其国即在中天竺境侨萨罗国之北邻,乃是十六大国之一数也。波罗奈者,一作婆罗尼斯。《毗婆娑论》卷一百八十二云:何故名婆罗尼斯。《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云:波罗奈译云江绕城。转*轮者,如来教法名曰*轮,说教法,故为转*轮。《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人他心,名转*轮。吉藏《法华义疏》流圆演通,不系于一人,故称为轮。无累不摧,亦是轮之义。《止观辅行》卷一云:轮具二义,一者转义,二者摧破义。以四谛轮转度与他,摧破结惑,如王轮宝。《中本起经》云:佛复惟曰,甘露法鼓闻于三千大干世界,谁应得闻父王旨,遣五人,一名枸邻,二名颈倮,三名拨提,四名十力迦叶,五名摩南拘利。供给麻米,执侍劳苦功报应。叙时五人者皆在波罗奈国,乃至于时,如来便诸波罗奈国古仙人处鹿园树下,趣彼五人,于是世尊因广说法。何谓泥洹?先知四谛。世尊说是法时,枸邻等五人漏尽意解,皆得罗汉及上诸天八万,逮得法眼,三千世界为大震动,是为如来始于波罗奈,以无上*轮转未转者,大度一切,莫不乐受,广口如彼经所说。
第四舍卫国只陀园现大神通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凡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说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度诸外道处塔。舍卫国者,一作室罗伐国。天台《金刚经》疏云:舍卫名闻物国胜物多出此境,嘉名远振诸国,故名闻物。又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人以名城也。《善见律》云:舍卫是道士名也。昔有道土,居住此地。往古有王,见此地好就道士,乞立为国,以道土名,号为舍卫。《弥勒上生经》疏云:此中印度境侨萨罗国之都城,为别南侨萨罗国,故以都城为国之称。又云:应云丰城,一具财物,二妙欲境,三饶多闻,四丰解脱。国丰四德,故以名焉。只陀园者,一名只树给孤独园。《玄应音义》卷三云:誓多,此译云胜氏,即侨萨罗国波斯匿王之太子也。盘那,此云林,正言饭那,以树代之耳。《慧琳音义》卷十云:给孤长者,就胜太子买园地。为佛建立精舍,太子自留其树供养佛僧,故略云只树也。现大神通者,《舍利弗所问经》云:以腊月八日,于舍卫国长水河边,与轮丽外道桷术,先逼以神通,令堕负处其生惭羞,投水自尽。《西域记》卷八云:如来六神变,月满之日,即印度十二月三十日,当此正月十五日也。《贤愚因缘经》卷二《降六师晶》中说,佛在王舍城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并沙王信敬隆厚,王弟敬奉六师,信惑邪倒。王数勅令,请佛供养。弟白兄:王当设大会,不限来众,办设供具。六师来集,遣人白,时佛与大众来至会所,六师移座就上,乃在下末,行水罐,水罐口自闭其水不下。从佛作次,尔乃水出。既竟咒愿。六师口噤,不得出言,佛便咒愿,梵音声畅。次从六师付食,上住虚空,取不可得。行食与佛并僧遍讫,食乃还下。食讫说法,六师复噤。如来广为众会,畅演法性,分别义理。汫沙王弟得法眼净,其余众人信敬三宝,薄贱六师,舍不承供,六师恼恚,往诸国王,求决胜负。讲格奇变,约期七日。王往白佛,佛告汫沙,我白知时。王即勅臣平治博地,安施庄严,于时如来及与众僧往毗舍离。毗舍离中诸律昌辈皆来奉迎。六师唱言,瞿昙逃去。相率穷追。王及群臣悉随佛往。六师复往,白诸律昌:与此瞿昙桷试神力,期来七日。时诸律昌白佛,佛又告言:我自知时。诸律昌辈严治设办,望在明日。佛与众僧至,拘啖弥王名优填,亦来奉迎。六师高心遂盛,规必穷逼。诸律昌辈,将领国人,并汫沙王,集拘啖弥王,观佛六师共桷神力。日到当会,佛复舍去,与比丘僧至越只国,越只国王屯真陀罗,来迎世尊。六师徒众寻逐其后,时优填王并汫沙等诸国人民悉共往诣,六师见王,当令瞿昙与我共试。王往白佛,佛答我自知时。会日垂至,佛与众僧即向特叉尸利,王名因陀婆弥,亦来奉迎。屯真陀罗、汫沙王等亦皆逐佛。六师到已,白王桷试。王往白佛,佛言我自知时。严办日到,佛与众僧至波罗奈,王名梵摩达,躬来迎佛。六师追逐如前,白王,王白于佛,佛言我自知时。严办日到,佛与比丘往迦毗罗卫,诸释种辈皆来迎佛,六师驰逐,诸王人民皆悉随,又复克日,至佛与众僧往舍卫国,王名波斯匿,皆悉迎佛,六师追之,诸国人民亘川满野,逐趣舍卫。六师见王,具自陈说,欲与瞿昙决桷神力。王勅群臣严办已讫,大众都集。腊月一日,佛至试场,波斯匿王是日设食。次第二日,优填王请佛,到第三日,屯真陀罗请佛供养。到第四日,因陀婆弥王请佛。次第五日,梵摩达王请佛供养。第六日中,诸律昌辈次复请佛。到第七日,释种请佛。日日之中,佛现神变,畅演法要,一切闻睹,心皆开解,发心求佛,得果生天,甚难计数。又第八日,受帝释请,如来升座,有五大神鬼摧灭六师高座,金刚密迹,捉金刚杵,举拟六师,六师惊怖,奔突而走,惭此重辱,投河而死。六师徒类,皆来师佛,求为沙门。佛为说法,漏尽结解,悉得罗汉。到第九日,梵王请佛。到第十日,四天王请佛。第十一日,须达请佛。第十二日,质多居士请佛供养。第十三日,屯真陀罗王次复请佛。第十四日,优填王请佛。第十五日,汫沙王请佛。复于日日现诸神变,应时说法,亦令多众发心求佛,得果生天,数亦难计,乃至地狱众生皆得生天,广如彼经所说。
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安达罗国曲女城边界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泥噶韈多城,从天降下三道宝阶塔。曲女城者,《西域记》卷五云:羯若鞠多国人长寿。时其旧王都号枸苏摩补罗,王号梵虔,福智兼备,威震赡部,具足千子,复有百女,皆仪貌妍雅。时有仙人,居兢伽河边,栖神人定,经数万岁,形如枯木,游禽栖集,遗尼拘律果于仙人肩,生芽成大树。经多年所,从定起,欲去其树,恐覆鸟巢而不敢。时人美其德,号为大树仙人。仙人遇寓目河滨,见王女嬉戏,欲界爱起,,染着心生,自诸佛所请女,王不得已,诺之。仙还,历问诸女,无应聘。王惧仙人威,忧愁无措时,诸王女中最幼者自请当之,解王之患,王喜,令送至仙庐。仙人见而不悦,乃谓王曰:轻吾老叟,配此不妍。王曰:历问诸女,无一肯从命者。惟此幼女,愿充给使。仙人怀怒,便恶咒曰:九十九女,一时腰曲,形毁弊毕,世无婚使。王往验,果背伛,自是后名曲女城。泛忉利天下降者,《西域记》卷四劫比他国云:伽蓝大垣内有三宝阶,南北列东西下,是如来自三十三天降还处也。昔如来起自胜林上升天宫,居善法堂,为母说法。过三月已,将欲下降,天帝释乃纵神力,建立宝阶。中阶黄金,左水精,右白银。如来履中阶而下。梵王执白拂,履金阶而右侍。帝释持宝盖,蹈水精阶而左侍。忉利天者,此云三十三天。慧苑《音义》卷上云:须弥上顶四天,各有八天城,当中有一天城帝释所居,总数有三十三,故泛处立名也。
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阁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等大乘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处塔。王舍城者,摩竭陀国之都城。《智度论》卷三云:有人言是摩竭陀国王有子,一头两面四臂,时人呼为不祥,王即裂其身首,弃之旷野。罗刹女鬼名阁维,还合其身而乳养之,后大为人,力能兼并诸国有天下,取诸国王万八千人,置此五山中,以大力势治阎浮提,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复次有人言摩伽陀王先所住城,城中失火,一烧一作,如是至七,国人疲役。王大忧布,集诸智人,问其意故。有言应易处,王即更求住处,见此五山,周币如城,即作宫殿于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大唐西域记》卷九云:初频婆娑罗王都在上茅宫城也。编户之家,频遭大火,一家纵逸,四障罗灾,防火不暇,资产废弃,众庶嗟怨,不安其居。王曰:我以不德,下民罗患。修何德以标之?群臣曰:大王德化邕穆,政教明察。今此细民不谨,致此火灾。宜判严科,以清绝犯。若有火起,穷究先业,罚其首恶,迁之寒林,寒林者野,尸之处。僧谓不祥之地,人绝游止之迹。今迁投彼,同夫弃尸。既耻陋居,当自谨护。王曰:善。宜遍宣告居人。项之,王宫中先失火,谓诸臣曰:我其迁矣。乃命太子监摄留事,欲请国宪故迁居焉。时吠舍厘王闻频婆娑罗王野处寒林,整修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于此,故称王舍城也。声闻分别佛为化度者,《十诵律》卷三十六中说佛在王舍城,尔时调达欲破和合僧受持破僧事。是调达有四同党弟子,一名俱伽梨,二名乾陀骠,三名迦留罗提舍,四名三闻达多。;调达后时到,诸年少比丘所以五法诱之,语诸比丘言汝尽形寿受著纳衣法,尽形寿受乞食法,尽形寿受一食法尽形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汝寺行是法,疾得泥洹。复语诸长老上座比丘:佛已老耄,年在衰末,白乐闲静,受现法。乐汝所须事,我当相与。尔时调达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主非教说教,教说非教。时诸比丘见调达欲被和合僧坏*轮已,往诸佛所,白佛,佛言:汝等当呵调达,令舍是破僧因缘事。诸比丘到调达所再三谏,调达不能令舍恶邪,便往白佛。尔时佛作是念:我当自往,勅调达令舍是事,即自勅调达,调达从佛口教,暂舍是事。尔时阿阁世王太子所有大臣将帅敬调达,调达共百比丘乃至五百比丘恭敬围绕,人王舍城,别受好供养。诸有上座长老比丘人城乞食,或得冷饭,或得臭麦,或不得如是粗食,或饱不饱,是中有比丘问佛广说。佛一时集众比丘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从今遮别众食。尔时有因缘众僧集会,时调达从座起行舍罗谁。诸长老忍此五事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者,便投筹。时自五百新学无智比丘投等。尔时阿难从座起,以郁多罗僧著一面作如是言谁诸长老忍此五事非法非毗尼非佛教者,以郁多罗僧著一面。是中有六十长老比丘,以郁多罗僧著一面。时调达语诸比丘言:我曾不须佛及众生,自共作竭磨说戒,即往至伽耶山中,佛及僧自作竭磨说戒。尔时众多比丘往,同世尊佛言:此痴人破僧,趣于非道,于泥犁中,一劫不救。尔时舍利弗、目连往伽耶山中,调达遥见舍利弗、目连来,即言善束,汝大弟子虽先不忍而今忍者虽后而善尔时调达于大众前如佛常法告舍利弗为众说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时调达法像,世尊自襞叠僧伽梨为四重,以右肋着地,犹如师子,不觉左肋着地,犹如野干偃卧鼾眠。时大目连即以神通为大众生厌离心,舍利弗为说四谛法苦集尽道。时诸比丘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告诸比丘其有世尊弟子者便随我来。
法眼净。尔时舍利弗目连与五百比丘,即从座起去。舍利弗目连出外未久,三闻达多触调达脚,言调达可赴舍利弗目连。五百比丘从座而去,彼即惊怖而起,热血从面孔出,具如《十诵律》卷三十六、《四分律》卷四十六中广说。
第七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毗舍离国庵罗树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广严城现不思义雾塔。广严城者,《行宗记》云:广严城者,广谓土境之大,严谓风物之美。昔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肉团,羞愧不已,对之金函,弃于江内。有一道人,见而取之,后生一儿一女,有大人相,乃立为王。子孙众多,三层其国。故曰广严。《玄应音义》卷四云:吠舍口厘在恒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贤圣于中结集处所也。吉藏《维摩经疏》卷一云:毗舍离国,此是六大城中一大城,十六大国中一大国也。毗舍离,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福,,复云好成灵塔。思念寿量者,佐头译《大般涅槃经》卷上说: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讲堂。尔时世尊与阿难于晨朝著衣,持钵人城乞食,还归所止,食竟洗漱,收摄衣钵。告阿难言:汝可取我尼师坛来,吾今当往遮波罗支提人定思惟。作此言己,即典阿难俱往彼处,结跏趺座,寂然思惟。世尊须臾从定而觉,告阿难言:此毗耶离优陀延支提、瞿昙支提、庵罗支提、多子支提、婆罗支提、遮波罗支提甚可爱乐。阿难四神道人尚能住寿,满于一劫。如来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灭一劫。如是三说。阿难茫然,犹不解悟,不请如来住寿利益世间,其为魔王所迷惑故。尔时世尊即便默然。尔时魔王来至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般涅槃。如是三请,如来即便答言:善哉!却后三月当般涅槃。是时魔王闻,语欢喜还宫。尔时世尊即便舍寿而以神力住命三月。是时大地十八相动,阿难心大惊怖,即从座起,到于佛所,头面礼乏。白言:世尊地动,是何因缘?佛言:阿难,魔王问者来请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如是三请,我即答言:却后三月当盘涅槃。魔王闻已,欢喜还宫。我即于此受魔请已,即便舍寿住命三月,以是因缘,大地震动。阿难闻语,心大悲恼,遍体血流。白佛言:唯顾世尊哀愍我等,住寿一劫,利益世间。世尊告言:汝今非是请如来时。汝侍我来,颇曾闻我说二言否?我前于此问汝说言,四神足尚能住寿满足一劫。如来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如是殷勤三说开劝请而汝默然,曾不请我。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云何方请?阿难问佛此语中,定知佛人般涅槃,必生若痛,泣涕流涟,不能白胜。佛慰之,言有为法皆悉如是,一切会无不别离。即与阿难俱共还归重阁讲堂,广如彼说
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人涅槃处。如是八大灵塔。
《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枸尸那国跋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圆照《十地经·后记》云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现人涅槃处塔。拘尸那城者,玄应《音义》卷二十一云: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涅槃经疏》卷一云:拘尸那云无,翻有多义,故或云角城,具三角故。或云茅城,草覆城故。云仙人城。娑罗林者,《西域记》卷六云:尸赖那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其树类桷,而皮青白,华甚光润,四树殊高,如来寂灭之所也。《涅槃经疏》卷二云:娑罗,此云坚固。四方八株,悉高五丈,四荣四枯,四根相连,上枝相合。《慧苑音义》卷下云:娑罗,此云高远,以其林木森疏,出于余林之上也。入涅槃者,《涅槃经》云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大乘义章》十八云: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诸象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肇论》云: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如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唯识述记》卷一云:西域梵音波利缚(口+男)。波利者,圆也。昵缚(口+男)言寂。即是圆寂,礼寂灭义。贤首《心经疏》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重说颂曰:
净饭王都迦毗城,龙弥俩园佛生处。
净饭王者,迦维罗卫国王释迦如来之父也。
摩伽陀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心觉。
成正觉者,《唯识述记》卷一云: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维摩经·佛国品》肇注云:其道正真,无法不知。心遍知也。
迦尸国波罗奈城,转大*轮十二行。
十二行者,三转四谛*轮也。《俱舍论》卷二十四云:此苦圣谛,此应遍知,此已遍知,是名三转。初名转,谓此苦圣谛,此集圣谛,此灭圣谛,此道圣谛。中名劝转,谓此苦应知,此集应断,此灭应证,此道应修。后名证转,谓此苦我已知,此集我已断,此灭我已证,此道我已修,是谓教法十二行。《法华玄赞》卷七云:二转,令闻法者发生无漏真心慧眼,随其次第,于去来今苦谛之中,生知明觉。如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谛,谛皆有十二行相,则有四十八行,然数等故。但说三转十二行相。三转如次,令人见修无学等三。《毗婆娑论》卷七十九之眼者现见义,智是决断义,明是照了义,觉是警察义。此行法十二行也。
舍卫大城只园内,遍满三千现神通。
三千者,谓三干大干世界,即一佛土也,须弥山处中,七金山绕之,外有四大洲,更环以铁围山;是一日月所照临,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如是干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如是千中千世界,为一三千六千世界。广如《智度论》卷七《佛他论》卷六中所说。
桑迦尸国曲女城,忉利天宫而降下。
桑迦尸,一作僧伽尸,又别名劫比他,或泥啭韈多,在中印度恒河流域。《法头传》云:此东西行十八由延,有国名僧迦施,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来下处。又《西域记》卷四云:东南行二百余里,至劫比他国,旧谓僧伽舍国,中印度境。劫比他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二十余里。
王舍大城僧分别,如来善化行慈悲。
如来者,梵云多陀阿伽陀。《智度论》卷一云:如法相说,如诸佛安稳。道来佛亦如是来,更不去,至后有中,是故名为多陀阿伽陀。《成实论》云: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心觉,故曰如来。《转*轮论》云:涅槃名如,知解名来。心觉涅槃,故名如来。
广严大城灵塔中,如来恩量寿量处。
拘尸那城大力地,娑罗双树人涅槃。
力士者,枸尸那城之大族也。《涅槃经疏》云: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敌千人,凡三十万,共为群党,无所臣属,以法自持,亦不乱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如是八大灵塔者,有婆罗门及善男子、善女人等发大信心,修建塔庙,承事供养。是人得大利益,获大果报,具大称赞,名闻普遍,其深广大,乃至诸苾刍亦应当学。
婆罗门者,《慧琳音义》卷二十六云: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布鳞《音义》卷八云:此云净行或云梵行。《自相传》云:我泛梵王口生,独取梵名,世业相传,习四围陀论。《玄应音义》卷十八云: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梵志,亦此名也。正言静,胤言是梵天之苗胤也。善男子、善女人者,息倒归真,顺理为善也。《大乘心地观经》卷一云: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皈依处。供养恭敬,为成佛因。
复次诸比丘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八大灵塔,向此生中,至诚供养,是人命终,速生天界。
天界者,《毗婆娑论》卷百七十二云: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大乘义章》云: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故名之谓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大乘义林章》云:神用光洁自在名天。
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汝等谛听,我今当说游止国城及于住世,而说颂曰:
二十九载处王宫,
《长阿含经》卷四云:尔时,世尊为须跋而说颂曰:我年二十九出家修善道。须跋,我成佛今已五十年。
六年雪山修苦行。
雪山者,梵云羯阁山,此云象头,有摩竭陀国。《四分律》卷三十一中说,时菩萨强达父母,辄自剃须发,著袈裟,舍家人非家,渐渐游行,泛摩竭国界往至罗阅城。时摩竭王言:嵩分半国相与。菩萨报言:我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可贪于别国王位而处俗也。时有人名阿蓝迦蓝,于众人中为师首,与诸弟子说不用处定。时菩萨至阿蓝迦蓝所精进,不久得证此法,念非涅槃永寂之法,便舍而去。时有郁头蓝子教诸弟子,与说有想无想定。菩萨往郁头蓝子所精进,不久得证此法,念非涅槃永寂之处,便舍而去,泛摩竭界游化,南行至象头山。时菩萨即于彼处六年苦行,虽尔犹不证,增上圣智圣法。尔时菩萨于异时食少饭麦得充气力,人尼连禅水洗浴,更诣一吉祥树下自敷而座,直身正意系在前。尔时世尊于彼处尽一切漏,除一切结,使广如彼说过去现在因果。经云便前进伽阁山苦行林中。即于尼连阿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更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智度论》卷三十八云:诸外道等信着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惯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大唐西域记》卷八《摩竭陀国》云:目支邻陀龙池东,林中精舍有佛羸瘦之像,其侧有经行之所,长七十余步,南北各有毕钵罗树。故今士俗诸有婴疾,香油涂像,多蒙除差。是菩萨修苦行处。如来为伏外道,又受魔请,于是六年,日食一麻一麦,形容毁悴,肤体羸瘠。
五岁王舍城化度,
僧伽罗刹所集《佛化经》卷下云:有益于摩竭王,第二三四于鹫峰顶山,第十七罗阅城,第十八复罗阅城,第二十夏坐在罗阅城。如是,鹫峰在王舍城外,合是六年,诸说互异也。
四年在于毗沙林。
毗沙林未详。
二年惹里严安居,
惹里严,一作柘梨山。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十九柘梨山中,第二十一还柘梨山中,于鬼神思不经历。余处连四夏坐。又云:第八鬼神界,第十一复鬼神界,第十三复还鬼神界。若鬼神界在柘梨山中者,则可八年,在彼夏坐也。柘梨山在卫舍国,即度鸯掘摩罗处。《杂阿含经》卷三十八云:一时佛在央瞿多罗国人间游行,经陀婆阁梨迦林中,遥见央瞿利摩罗执刀椐走向世尊,乃至舍刀楣投世尊六,愿聪出家。出家已得阿罗汉果。《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及《鸯掘摩罗经》等,均云在舍卫国也。
二十三载止舍卫。
舍卫国见前。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十九年不经历余处,于舍卫国夏坐,谓第二十五年至第四十三年也。
广严城及鹿野苑,
广严城见前。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五脾舒离鹿野苑者,即初转*轮处。僧伽罗刹所集《佛所经》卷下云:世尊于波罗奈国而转*轮。初转此法,时多饶益众生,即于此夏坐。鹿野苑,一名施鹿林。《大毗婆娑论》卷一百八十二云:问:何故名施鹿林?答:恒有诸鹿,游止此林,故名鹿林。昔有国王,名梵达多,以此林施与群鹿,故名施鹿林。《西域记》卷七云:波罗尼斯国大林中,有宰堵波,是如来昔与提婆达多俱为鹿王断事之处,昔与此处大林之中,有两群鹿,各五百余。时此国王畋猎原译,菩萨鹿王前请王曰:大王检猎中原,继缭飞天。凡我徒属,命尽晨,不日腐臭无所充谱。顾欲次差,日输一鹿,王有割鲜之谱,我延旦夕之命,王善其言,回驾而返。两群之鹿,更次输命,提婆群中,有怀孕鹿,次当就死,白其王曰:身虽应死,子未次也。鹿王怒曰:谁不保命!雌鹿叹曰:吾王不仁,死五日矣。乃告急菩萨鹿王。鹿王曰:悲哉,慈母之心恩及未形。吾今代汝。遂至王门。道路之传声唱曰:彼六鹿王,今来人邑。都人土庶,莫不驰欢。王闻之,以为不诚。者曰至,王乃信然。鹿王何遽来耶?鹿曰:有雌鹿当死,胎子未产,心不能忍,愿以身代。王闻叹曰:我人身鹿也,尔鹿身人也。于此悉放诸鹿,不复输命,即以其林为诸鹿数。因而谓之施鹿林鸟。鹿野之号,自此而兴。
摩枸梨及忉利天。
摩枸梨,一作摩拘罗山,在侨卖弥国。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六摩拘罗山。忉利天见前即是为母说法也。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白善为母,故第七于三十三天。
尸输那及啖耿弥,
尸输那,一作尸摄和,一作尸食婆林。《中阿舍经》卷五十二云:一时佛游跋耆,在舍弥村。尔时沙弥周那于彼波利中,而受夏坐。彼波利中,有一尼犍,名曰亲子,在彼命中。诸弟子等各各破坏,不共和合,于是沙弥周那受夏坐讫,过三月已,往舍弥村北尸舍和林述于阿难,阿难问佛,佛为说六诤本七灭法六慰劳法。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如来如是最后夏坐时,于跋只境界毗将村中夏坐。侨耿弥,一作拘耿弥。慧琳《音义》卷二云:枸耿弥,此云不静,亦云藏有也。在中印度境。国六千余里,土地沃壤,气序略热。都城宫内,有六大精舍,高六十余尺,内有旃檀佛像,是优填王所作。初如来成心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欲愿图形像,乃遣尊者特伽罗子以神通力接二人上天宫,视睹妙相,雕刻旃耘。如来自天宫还世,旃耘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未世,实此为异。诸国君来,欲移之不能,遂图而供养。俱言得真见。《西域记》卷五、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九拘苦毗国。
宝塔山顶并大野。
宝塔二梵云支提山。唐译《华严经》卷四十五云:东南方有处,名支提山。自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杂阿含经》卷五十云:时有众多比丘住支提山,一切皆修阿练若行,著粪扫衣,常行乞食。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十支提山中。大野者,梵云阿逻鞞伽罗国中。《阿含经》卷九云:佛游阿罗鞞伽罗在林中。尔时长者以四摄,摄众修四无量心,天赞之而不喜,佛叹其七未曾有法。
尾努聚落吠兰帝,
尾努聚落未详。吠兰帝,一作毗兰多。《大宝积经》卷二十八云:如来共在毗兰多国,若毗兰君婆罗门请,三月,安居而食马麦。与《起行经》卷下云:我及卿等于毗兰邑,故食浮麦九十日《中本起经》卷下云:舍卫国界有郡,名随兰。有婆罗门名阿耆达,请佛及僧一时三月,佛默然受请。阿耆达还家,严供极珎美,是曰世尊与五百比丘往诸随兰。然时阿耆达天魔迷惑,耽荒五欲,告勅门士,不得通客。如来到门,闭而不通。此郡既饿,人不好道,众僧分卫,三日空还。时有马师,曰:今有马麦,顾用施佛及众弟子。广如彼说。
净饭王都迦毗城。
此等圣境各一年,释迦如来而行住。
迦毗罗城见前。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卷下云:第十五迦维罗卫国释种村中。第十六还迦维罗卫国。然诸经中多言第十二年还迦维罗卫,或云第六年也。释迦者,姓也,为刹帝耘耘姓之一族,此云能。
如是八十年住世,然后牟尼人涅槃。
牟尼者,名也。慧苑《音义》卷下云:牟尼,此云寂默也,德行之号。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终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