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七種性自性,有人解說是指凡夫染法而言,有的反駁說應是指聖人之淨法,因為下文說:「此是三世如來性自性第一義心。」且經文又說:「凡夫無性自性」,因此說這七種性自性是指聖而非凡。
其實楞伽經是以如來自證的離言第一義為依歸的,實不分凡與聖,如果真的要分別,應是總攝凡與聖;然而以本經之宗趣言之,凡與聖只是名上的不同,而其理體是一,若於此如來所立言教,而起諍執,即有失頓教忘言之義。六祖之言曰:「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義」,便是此理。
再者,因一切法皆具有此七種性自性,因此,小至一根、一毛、一塵,當其現時,七種性自性都一時頓現,一切凡、聖、依、正之法都是如此。以諸佛證知一切法性,皆含此七種,於真於俗,於凡於聖,亘古常然,所謂:「若佛出世,佛不出世,諸法實相,不增不滅。」是故諸佛不落於斷,亦不落於常,唯隨順法性,故能隨緣而起無邊大用,大悲化世,令入極智;雖起用化世,而亦湛然常寂。外道以不證知七種性自性,故唯著皮相,落於邪執邪見。如來愍彼為邪見所執而不知自出,故說出其所自證之一切法性如此,以破其愚迷。這就是如來說這七種性自性的用意。
(楞伽經義貫-成觀法師)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7 22:00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2-7 22:36 编辑
回到問題:佛有沒有自性?這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
一般我們都有佛性的之認識,但「佛」本來就不可用有無二字說的,我們對有無二字,總用二分法去了解,因此末學才會答無。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8 08:14
回复 tan116 的帖子
末學覺得,這題目沒有「建設性」。
提問大德沒有表示發問的目的,
或說是了解佛有沒有自性到底有什麼益處?
或說自己研讀經論、上課中聽到,有所疑惑...等等
不然,這類題目不適合花功夫討論。
想要閒談,可以到Yahoo知識去貼,會有給多精彩的回應。
學佛在「聞思修」下功夫,多抓重點吧!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2-8 09:13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2-8 09:49 编辑
梅僧 发表于 2012-2-8 08:14
回复 tan116 的帖子
末學覺得,這題目沒有「建設性」。
梅僧大德說的好
但藉這個機會釐清一些常聽到的的名相,也是不錯。
元宵節剛過,我們來玩一下填填看,各位認為( )內該填入什麼?
( )是世界的本源,世間萬物都是依靠( )而產生的,而( )並不依賴其他事物。
( )是一種絕對的、永恆的意識。它不具有任何差別與屬性,它既超越主觀和客觀,也超越時空和因果。
( )是唯一真理,世界是幻象,( )與自我終究是沒有分別的。除此以外,包括宇宙、物質都是虛假的。物質世界只是( )轉化成的幻象。( )沒有性質、沒有形狀,是自有、絕對及不滅。
作者: 淨塵 時間: 2012-2-8 13:53
回覆又消失,我和貴論壇八字犯沖嗎?
只填一(梵)字
敬請參照阿迪·商羯羅的不二論
無緣不聚~後會...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2-8 16:12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2-8 16:19 编辑
印度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也是第一大教。它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約在8世紀,印度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這樣的改革明顯的出現在印度教的神明信仰中,印度教的神明昆濕奴有十個化身,其中第九位化身就成了釋迦牟尼佛。
阿迪·商羯羅
商羯羅出生於喀拉拉,一生雲遊四方,致力於復興傳統印度教,駁倒了當時在印度占統治地位的佛教的「無我」理論,重新確立了關於個體靈魂的吠陀真理,進而把佛教逐出了印度。
商羯羅認為最高的梵是世界的本源,世間萬物都是依靠梵而產生的,而梵並不依賴其他事物。他認為梵是一種絕對的、永恆的意識。它不具有任何差別與屬性,它既超越主觀和客觀,也超越時空和因果。
他認為這個世界是梵製造出來的,而解脫就是親證梵與我的同一,即「梵我如一」。
--------------------------------------------------------------------------------------------------------------------------------------------------
如果商羯羅生今天,我們表現的是不是會比1300年前的佛教徒好?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2-8 20:11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2-8 20:14 编辑
回复 至欽 的帖子
如果商羯羅生今天,我們表現的是不是會比1300年前的佛教徒好?值得我們深思
阿彌陀佛,至欽菩薩您好
您的憂慮~接收到了
末學隨喜讚嘆您的發心
玉不琢不成器..好吧!!
就請師父在論壇設個法義辯正版由您主持
敬請期待-->未來的佛門之光--至欽菩薩
阿彌陀佛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2-8 21:24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2-8 21:30 编辑
設個法義辯正版倒是不必了,特效藥偶爾吃吃就好了
不管是商羯羅或信仰它的台灣徒孫(我一直認為蕭xx是婆羅門教派來台灣當臥底的)說的很像,但差一點點就會入魔道,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哪個不是知見出問題?
談到本性的東西差一點點都不行,很像!但不是就不是,記得慧律上人說過類似的話(第一義諦)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作者: 淨塵 時間: 2012-2-8 22:00
特效藥偶爾吃吃就好了..怎麼都沒看到樓主?
會不會是被您們偶爾的特效藥給嚇到
作者: 念禅 時間: 2012-2-8 22:05
随喜各位善知识~末学愚昧 就不发表言论了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9 08:46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2-9 08:47 编辑
達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
若還紙上求至法,筆尖沾乾洞庭湖
[attach]1220[/attach]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2-9 10:17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2-9 10:20 编辑
會腐敗的肉 发表于 2012-2-9 08:46
達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
若還紙上求至法,筆尖沾乾洞庭湖
哈~~哈~~
tan116師兄自開題至今一直未回覆
是否如同會腐敗的肉大德所言
達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
若還紙上求至法,筆尖沾乾洞庭湖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2-2-9 12:33
隨喜...
作者: 微積 時間: 2012-2-9 14:12
瞭解自性是什麼?自然會有答案!
自己多思考跟朋友多聊聊觀點,很快自己就可見心
阿彌陀佛
作者: 微積 時間: 2012-2-9 14:21
能提出問題, 很好
在加一點油,眾菩薩在等你
作者: tan116 時間: 2012-2-9 14:25
本人才識學淺,今番得各位師兄賜教,得益不少,但仍未能深刻領悟。
近日只是重覆猜想:
「自性就是無始劫前未生無明前之本來面目」、「指自體之本性」、「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當眾生發心修行 斷除無明煩惱等 」…
故本人猜想去除善惡得失、無明後,餘下應是慈悲之心。佛的特點為慈悲,因此推想佛性是應有自性。
如有誤解,請多多包涵!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9 15:19
回复 微積 的帖子
大德似乎懂得,已見自性,願聞其詳。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9 15:21
回复 tan116 的帖子
佛有沒有自性,這問題該是學院派討論的題目。
我比較好奇的是,樓主提處此一問的動機是什麼?
作者: tan116 時間: 2012-2-9 16:25
純因不懂什麼是「自性」,並無什動機可言。
本人在大學時主要修讀信息系統、知識管理等課程。雖然並無什麼實現,但可能因為受早前讀書時所接收的知識(而非智慧),故早已認同:
“Knowledge sharing is king”, 而非”Knowledge sharing is king”的概念
因此我認為分享是求智慧的有效方式,並無先考慮「動機」一點。反而經梅僧師兄一問,頓覺問題似:問「學佛動機」。
我想學佛的目的純為求身心的安頓、自在與清淨,進而求生命解脫。
阿彌陀佛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9 17:40
回复 tan116 的帖子
正如我所料,您字面上問的問題,並非您真正想探討的。
或許,版上的師兄們對於「短問」要多加斟酌,不然查網貼文也好,自己為文也好,都沒有碰觸到提問樓主的核心,那就有點冤枉了。
您想探討的,是「眾生的自性」、「萬法的自性」、「佛的自性」,都有不同的角度切入。要是能再提問精準些,那版上師兄們也就比較能精準發揮。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9 18:16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2-9 18:19 编辑
自性於涅槃經中,名為佛性;則於華嚴,名為法界;於勝鬘中,名為如來藏自性清靜心;楞伽名為八識;首楞嚴經名首楞嚴三昧;法華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若法性;維摩名為無住實際;如是等名,皆是自性之異名。
以仁者的問題應該是從清淨心的角度來談,會比較清楚
清淨心,也有很多名字,譬如:無煩惱心、無貪瞋癡心、平等心、無分別心、大 悲心、無上菩提心……,這些都是清淨心的別名。
沒有貪瞋癡,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可以生智慧。
清淨心就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沒有貪瞋癡心,廣泛地說起來,為度一切眾生心 。雖度眾生,不取眾生相。
所以仁者猜想去除善惡得失、無明後,餘下應是慈悲之心。佛的特點為慈悲,因此推想佛性是應有自性。如果從清淨心就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沒有貪瞋癡心這個角度來說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這個大慈悲心跟我們凡夫的慈悲心是有一點小小的差異;
凡夫的慈悲心又稱愛見大悲,鳩摩羅什謂:「未能深入實相,見有眾生,心生愛著,因此生悲,名為愛見大悲。愛見大悲虛妄不淨,能令人起疲厭想。」
愛是繫著,見是執見,由執見而生之愛,是名愛見。含有私心的愛,不特不能普遍,而且是不清淨。
因為是由「愛見」而起大「悲」心,即使能於生死中度眾生,終有疲憊厭離眾生的一天,所以說「能令人起疲厭想」。
這話怎講﹖因有愛見從中作祟,自己認為歡喜的,就樂意的去做,自己認為不歡喜的,就不高興去做;或有希望回報的付出,心中有所希望 。
佛菩薩的 大慈悲心是觀一切眾生與己身同體,而生起拔苦與樂、平等絕對之大慈悲心。
《大般涅槃經》卷十六云︰「譬如父母見子遇患,心生苦惱,愍之愁毒,初無捨離;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見諸眾生為煩惱病之所纏切,心生愁惱,憂念如子,身諸毛孔血皆流出。」
要達到同體大悲,要通達一切法平等空性,從空出假,了知如幻假有,才能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此在生死中度生,才不致因切身利害關係而有疲厭心,本著無所得而起的大悲,恒時在生死中濟度眾生,是就可以做到「不為愛見之所覆」蔽,才有資格調伏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2-9 18:43
隨喜讚嘆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2-9 19:31
讚美 會腐敗的肉大德慈悲開示!
感恩賜教! 阿彌陀佛!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10 10:42
回复 tan116 的帖子
「自性就是無始劫前未生無明前之本來面目」
請諸位大德想想,什麼叫做「未生無明前」?
要是本來有光明本性,卻會生出無明,那光明本性看來也不太光明,不是嗎?
這等於是說,無為法會生出有為法,清淨會生出不清淨。
更或這說,成佛後還會變成凡夫!不是嗎?那還成佛幹嘛?
這問題就很大條了!
版上大德都是久修之士,既然討論「自性」,或許可想想這是怎麼回事!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10 11:25
回复 梅僧 的帖子
梅僧大德說到重點了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2-10 12:07
世尊說 : 知見立知為無明本 ( 因而 生出宇宙人生 )
阿彌陀佛!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2-10 18:23
梅僧師兄您好!
世尊在楞嚴經說如下:
第一卷 --- 阿難定功尚未修成示現墮淫 , 世尊開示:自性本定 , 因而解說”七處徵心”以破眾生的
攀緣心, 教導須不執著外緣才能會入自定本性 , 就像來來往往的住宿客終會離開客棧,
不必在意, 僅有客棧老闆才是始終不動心安住於客棧裡
第二卷 --- 舉例問波斯匿王以解說色身終將會老壞死去, 但眾生自性的見聞覺知能力卻永遠不會變
壞, 色身像水泡, 自性像大海,“色 受 想 行 識” 一切萬法分解到究竟處即是空,萬物本
然清淨, 若能轉物即見如來自性
第三卷 --- 開示六塵”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六根”眼根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六識”眼
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七大”地 水 火 風 空 見 識”都是真空妙有,本然清
淨, 全體即真. 此時阿難開悟證初果說偈讚 :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
第四卷 --- 宇宙如何形成? 知見立知為無明本! 因無明妄想分別執著而形成宇宙, 我們有自性真心能
照體 與 妄心業障思想行為被照污物 , 就像插上電的燈泡照出燈泡上的灰塵與圖樣, 所以
就照出宇宙人生 , 步驟如下 :
a)
本來清淨廣大無邊的自性生起無明 --- 誤認自性須加 " 明 " 才會有光明覺性 , 因生 出此念頭 自性光明頓時變為黑暗宇宙
b)念頭繼續東想西想跑來跑去 ----- 產生風動
c)念頭東想西想跑來跑去很堅固時 ----- 產生金屬
d)風
與
金
相磨擦 ----- 產生火源
e)火燒物 :焦固成土, 濕液成河, 堆積金土成山, 納百河川成海......
妄想擁有假我, 而吸取宇宙裡微薄的地水火風元素, 形成肉體, 因思想不同而形成12類眾
生: 卵生. 胎生. 濕生. 化生. 有色. 無色. 非有色. 非無色. 有想. 無想. 非有想. 非無想.
若無妄想分別執著則恢復自性如來藏
第五卷 --- 說明由妄想分別執著所形成的六塵六根六識七大等煩惱結都可以透過修行打開煩惱心結
而解脫, 並由24位聖者來開示解脫實例
愚慚愧簡報
阿彌陀佛!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11 10:53
回复 stanley 的帖子
感謝師兄簡要複習楞嚴經。
楞嚴經和大乘起信論都屬如來藏系的思想,對我們修行當然大有幫助。
只是,如來藏系的教義中,一定會碰到末學所提的問題,就是「由清淨變成不清淨」。
遇到這點,習慣如來藏系的漢傳佛法,常常會有「撞牆」的感覺,幾乎無從探討起。
當然,暫時不理他也可以,一樣是這樣修行。
只是,對於衍生出來的副作用不可不知。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2-2-11 11:39
梅僧師兄您好!
世尊的比喻開示是 : 眾生已經中毒箭快死了 , 應該先想法子解毒救命 , 而非去找"毒箭是如何製造的? 毒箭是從哪裡射出來的? 何人為何要射出毒箭 ? ......... " , 等您成佛自然就瞭解囉.
阿彌陀佛!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2-11 13:51
梅僧 发表于 2012-2-11 10:53
回复 stanley 的帖子
感謝師兄簡要複習楞嚴經。
楞嚴經和大乘起信論都屬如來藏系的思想,對我們修行當然大有幫助。
只是,如來藏系的教義中,一定會碰到末學所提的問題,就是「由清淨變成不清淨」。
遇到這點,習慣如來藏系的漢傳佛法,常常會有「撞牆」的感覺,幾乎無從探討起。
當然,暫時不理他也可以,一樣是這樣修行。
只是,對於衍生出來的副作用不可不知。
撞牆
哇~~請問梅僧大德要如何才能山窮水盡欵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懇請梅僧大德慈悲賜教,嘉惠佛子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11 15:08
本帖最后由 梅僧 于 2012-2-11 17:16 编辑
stanley 发表于 2012-2-11 11:39
梅僧師兄您好!
世尊的比喻開示是 : 眾生已經中毒箭快死了 , 應該先想法子解毒救命 , 而非去找"毒箭是如何 ...
師兄所言甚是!
末學是就樓主大德開題稍做延伸,先前就已經表示,這樣的題目實在沒有「建設性」。
沒弄清楚「清淨會變成不清淨」的哲學問題,還是照樣修行啦!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11 15:21
本帖最后由 梅僧 于 2012-2-11 17:40 编辑
回复 乘璦 的帖子
如來藏系思想的副作用,就是「老覺得有業障障蔽光明本性」,所以把「消業障」當成學佛首要目標,好像消完業障,智慧就會跑出來了。要是這樣,那還需要花功夫學習什麼佛法嗎?會覺得簡單學學就好,「三藏十二部,留與他人修」,自己還是把重心放在消業障上頭。
我們依照佛的開示,會這樣認為:「每個人都具足三明六通,現在被無明障蔽,只要好好修行,自然就會『恢復』這些本能」。學佛多年後,這變成天經地義了,但是否有真的思考過呢?
大家都知道無明斷盡才能成佛,但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智慧才是無明的對治性」。需要學習智慧來對治無明,不是把無明去掉才跑出智慧。這道理很簡單,但只要沒弄明白,整個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會越走越偏。老覺得自己有障礙,要去拜懺、朝山、做義工,多培養福德,然後才有資糧可以聽經學佛。但是等到開課了,還是不去,因為心中那塊大石頭還是放不下,會想:「我一定聽不懂啦!還是念念佛,多消業障就好。」結果呢?見思煩惱依然如故,臨終一樣顛倒,去不了西方。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多學佛者的目標。依經中所說,往生西方後要做什麼?還不是「聞思修」!風樹說法、眾鳥演音,難道是在唱鄧麗君的歌?不都是「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這些法,我們這世界不也有嗎?!
先討論到這兒。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2-12 11:12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2-12 13:26 编辑
回复 梅僧 的帖子
阿彌陀佛,感恩梅僧大德慈悲叮嚀,隨喜
如來藏系思想的副作用,就是「老覺得有業障障蔽光明本性」,所以把「消業障」當成學佛首要目標,好像消完業障,智慧就會跑出來了。要是這樣,那還需要花功夫學習什麼佛法嗎?會覺得簡單學學就好,「三藏十二部,留與他人修」,自己還是把重心放在消業障上頭。
我還沒學到如來藏這種高竿的佛學,不過由上面文字中....感覺好像是學生不用讀書只要念佛消消業障就可以變成天才順利考試過關畢業,但可能嗎?
「智慧才是無明的對治性」。需要學習智慧來對治無明,不是把無明去掉才跑出智慧。
我對佛法所知不多,學佛時間也不長,楞嚴經第四卷的精妙義理,只記得佛對阿難的叮嚀: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我覺得佛好像是教大家審觀煩惱根本,看自己的知見那邊有問題去修正降伏對治煩惱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還是請各位善知識多多指導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2-2-12 11:56
本帖最后由 至欽 于 2012-2-12 11:57 编辑
"佛好像是教大家審觀煩惱根本,看自己的知見那邊有問題去修正降伏對治煩惱的樣子,..."
這就是智慧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2-12 13:18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2-12 13:28 编辑
至欽 发表于 2012-2-12 11:56
"佛好像是教大家審觀煩惱根本,看自己的知見那邊有問題去修正降伏對治煩惱的樣子,..."
這就是智慧
阿彌陀佛,感恩至欽菩薩明示
我真的很笨拙都鈍鈍的
很感恩各位善知識慈悲不棄再三提醒明示
作者: ching471025 時間: 2012-2-12 22:47
本帖最后由 ching471025 于 2012-2-12 22:59 编辑
tan116 发表于 2012-2-7 00:53
阿彌陀佛,諸位善知識吉祥
請教諸位善知識:
請問佛有沒有自性?恆常不變之性謂之自性.一微塵皆有自性.每滴水皆有自性.四大皆有法性.萬法皆由根.塵.識.三者相應而生。無性謂真性.無相謂真相.無體謂真體.一切惟心造. 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阿彌陀佛!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13 10:36
回复 ching471025 的帖子
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改成自性本無有一法可得,大德認為如何?
作者: ching471025 時間: 2012-2-13 19:43
會腐敗的肉 发表于 2012-2-13 10:36
回复 ching471025 的帖子
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改成自性本無有一法可得,大德認為如何? ...
感謝師兄 阿彌陀佛! 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是以(事相)而談"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而自性本無有一法可得是以(理體)而論"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阿彌陀佛! 師兄 您看法 如何?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13 20:13
本帖最后由 會腐敗的肉 于 2012-2-13 22:21 编辑
回复 ching471025 的帖子
末學認同,一切法不離自性,但這樣就產生了小小的疑惑?
自性中所生出的一切法是清淨?還是不清淨?
回應前請看一下這個公案
http://www.buddha-hi.net/r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14&page=1&extra=#pid23737
作者: ching471025 時間: 2012-2-13 23:03
本帖最后由 ching471025 于 2012-2-13 23:32 编辑
回复 會腐敗的肉 的帖子
師兄您好 阿彌陀佛!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眾生自性業識有淨有不淨,以悟性深淺而別。
心經說:(無智亦無得)
是用般若智眼而觀察的,也就是觀照真空
真相時,發現本來唯一實相,並沒有所謂(增減垢淨)之相,那些修
行之因,解脫之果,或者能證之(智),所證之(得),均為暫時藉拖
之名稱,其實連這些假名也沒有。因為既沒有迷惑,焉來的悟得
?推進而言,即既沒有眾生,自然的沒有佛陀之需要,也就是如
沒有濟度之對象的眾生,自然的生不起濟度的作用,是一切眾
生本來就是佛陀的提示!
譬喻明月,倘被雲霧所遮,即不得見。也許居於下界之故,所
見如是。然而超越雲霧上面去看月,即明月之光仍然皎皎中天
。吾人因被妄想執著之雲霧所遮,將佛性遮閉而不自知,如將
妄想執著截斷,即見明月,所謂大覺大悟,盡在此矣!同時既
超越雲霧而見到明月,即在此之前的所謂隱閉,所謂不見,所
謂顯露,所謂見月等論議,均已成為無用之物!不管如何,明
月總是永恆的在於天空!因此得知,開見般若活眼時,即如來
慈光常抱萬物!依此而見天地萬象,即世間所謂善惡聖凡,均
同一如來智慧德性,天地法界,悉為平等實相。顯現差別假相
之吾人,即為平等,即為佛陀慈光。如暖氣近於凍固的冰塊一
樣,一旦冰塊遇熱,即成柔軟涼水。見水本性,即知萬性!
(以無所得故)
此為心經上述之無五蘊,無十二入,無十八界,無十二因緣,
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等,無諸乘之總結之文。
(所得)為有所得,如究明五蘊等事物後,確認此為五蘊,此
為十二入,此為十八界等自性,也就是認定確有事物之自性的
存在。(無所得)即和此相反,是說明萬事萬物不過是因緣和
合假有的現象,並沒有實存之事物可得。如十二因緣,是以無
明為本之故,當然是假合之業相。依因緣業力而現種種生死之
相,故知並無自性可得。四諦,以及六度之智、所得等。
同樣都是妄想才有的假象,究其底,仍然是(無所得)。
一切均無所得之故,學佛之人,應學(無所得心)。
如止惡不侮人,行善不思報。假如止惡而有止惡之念,
則會輕蔑犯惡之人,其心則屬於高慢增長之心。
行善而思報酬,則其善乃為有所得之善,容易步入名聞利養。
所謂有功則跨其功,行善即驕其善。然而行善而得不到其報酬時,
即抱不平不滿之心。而憤怒,還而不知行甚麼善的了。
故應把握(無所得)之信念。如能這樣,即能達到行善而忘其善,
止惡而忘其惡。此時的內心,已和天然自然之正理公道為一致,
如太陽之照耀萬物,而不自誇其功,不想人家之報答,天真妙法,
莫過于是!人能如是,即其功行,已和天真妙法為一致,
已達(無所得)之妙境。這就是所謂真空實相之本性之顯現,
也是心佛相應,妙所一如之境界。 阿彌陀佛! 願共勉之以上多數參考法師講述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2-14 08:27
回复 ching471025 的帖子
一切均無所得之故,學佛之人,應學(無所得心)。
共勉之~
作者: jim091082 時間: 2012-2-19 11:29
自性成佛!人人都是佛,只是被眼前的虛幻所矇蔽,(僅是個人淺見不知道對不對)
作者: 梅僧 時間: 2012-2-19 22:38
學習般若,都知道「無所得」,但這觀念其實很難建立,因為很容易變成斷滅空、惡取空。所以要是不在特殊必要時,最好不要拿出來用。
「人人都是佛,只是被眼前的虛幻所矇蔽」,這說法可說是,也可說不是。
站在鼓勵的觀點來看,這樣講很好。
但是容易誤會成:我本來是佛,但某一天我生起無明,現在變成凡夫了。
既然成佛還會變成凡夫,那還成佛嗎?
唯識宗有「種性說」,不特別說「人人皆有佛性」。
但這反而不好理解,也不容易接受,所以在中國並沒有特別被闡揚。
大家比較接受的人人皆有佛性的「如來藏」思想。
凡正都是要努力修行,其實去辯這個也啥好處,只要知道可能的流弊就好。
作者: jim091082 時間: 2012-2-24 21:31
本帖最后由 jim091082 于 2012-2-24 21:32 编辑
是有的!因為佛陀生前也是人
只不過他放下一切貪噌癡,
已經證得圓滿而成佛了。
後世才會說他無
因為他已放下了
作者: 至璿 時間: 2012-12-19 22:41
不落二邊、亦有亦無,認真念佛到極樂世界問佛。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2-12-19 22:58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12-19 23:04 编辑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為什麼現在不是佛,這問題慧律法師提過"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站在究竟的角度來,.如果改個字把本來的"來"改成本的"質"那大家就易懂了,眾生本質都具佛性但需要努力開採.
佛的心是清淨平等圓滿,但凡夫的心是夾雜貪瞋痴慢欵邪見,所以經上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好像離題了~"~歹勢~~
作者: 老菜脯 時間: 2013-10-10 00:20
讚嘆梅僧師兄!
讚嘆師兄悟到了;無始劫前未生無明前之本來面目。
希望能夠與諸位大師大德,共同尋覓無始劫後已生無明後之究竟淨土(非指諸佛所化現)。
回應 佛有沒有自性?
佛本無性;何來自性、他性?
若是佛有自性;則自性亦是佛性。
若我問佛;佛會斥我,無一法稱自性者,眾生愚昧如是玩法。
這問題太深奧了,不是我這初學者所能解。 阿彌陀佛!
作者: 老菜脯 時間: 2013-10-10 02:12
會腐敗的肉 師兄:
初學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學到;「諸法空相;不垢不淨」不知是否能夠讓您接受。
又;我不能回答清淨或不清淨,因為若有分別即落兩邊。
借用佛陀的語法;是清淨非清淨非非清淨即是清淨。
又;您讓初學看了那段公案「若論佛法一切現成」,說實在,初學沒有慧根,看得霧薩薩。我只知道石頭既不在外也不在內更不在中間,懇請提示一切現成,幫初學解惑。
阿彌陀佛!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3-10-11 17:29
天台宗說一念三千或一念具足十法界,而這一念或稱為"法爾心"或稱為"介爾心"率爾心"等等,這最初的一念依染淨可開展成為十法界,每1界都互攝其他9界,10*10=百界,百界都具有十如是,千如復有眾生國土五陰等三世間,故曰一念三千
所以越能夠觀察到最初最原始最細微的那一念心,我們轉換的機會就愈大
"介爾心"不能說是清淨心,但從勘能性及可變性,
我們可以稱它為清淨心,它好比白布,可隨染成凡也可隨淨成聖,從他的可能性而說清淨,是從它"非淨非染"的角度來說它清淨,我們不能說它是染或淨
眾生皆有佛性從這個角度來談就很清楚了,眾生皆有佛性不是說眾生不用修行就是佛了,它是最細微的最開始的,就像是初生的嬰兒一樣,像張白紙,我們不能說他是凡夫也不能說他是聖賢,但他可能成凡夫也考能成聖賢,法爾如是,故法華經云: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有人說法爾心是清淨心,不要以為它是經過善惡判斷以後的清淨,而是從最初非染非淨的清淨心,如果我們能體會到這點就知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六道輪迴也好,轉凡成聖也好,都是建立在法爾心上,所有的眾生都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也是如此,只是佛每一念都與覺悟相應,不會與無明相應,不會與貪嗔癡相應,凡夫都是與無明相應,與我執相應,與貪嗔癡相應
念佛就是轉換我們的身心的過程,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超越
作者: 老菜脯 時間: 2013-10-16 22:22
法爾如是!
作者: 心聖 時間: 2013-12-3 10:30
名无可名,名于自性。
阿弥陀佛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7-6 10:28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7-6 21:33 編輯
若问 “佛有没有(真)心” 如何?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7-6 21:18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7-8 01:06 編輯
记得在禅宗公案里,好像有个“如何是佛”的问题,与这个问题很像。类似的问题,末学也遇到过,但没有特别认真想过。如果仅仅从名相上解释,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但在似乎理解之后,自觉心中,还是免不了某种不太容易说清的疑惑。仔细想来,其实要问的,也就是“如何是佛”。
末学以为,我辈学佛,自当求知,“如何是佛”。若末学解佛所说义,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乃至全部佛教,归根结底,无非如来开示,如何是佛,如何成佛。如是,末学以为,若能如实了知,“如何是佛”,才称得上实有正见,偈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六祖曰: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至于如何成佛,当然又是另一回事。“知道”,当然不是“成道”;但若不“知道”,则当然不能“成道”。如是知道,尚且不易,何况不知道?故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八正道中,正见第一。
若实了知,“如何是佛”,必定了知,“佛有没有自性”;若实了知,“佛有没有自性”,亦必了知,“如何是佛”。
有幸于此,得见仁者,如是一问,末学自觉,受益良多,感恩不尽。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老牛一頭 時間: 2015-9-13 10:14
呵呵呵~以上諸上善~末學受教了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