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重難、十六輕遮(十輕遮) - 出家受戒(比丘戒)的基本條件
十三重難、十六輕遮(十輕遮) - 出家受戒(比丘戒)的基本條件 以下是《三壇大戒傳戒正範》中明確規定,受具足大戒之前必須要審問的遮難。因為學佛出家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要傳承佛陀戒法、延續僧伽命脈,而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方能做羯磨法、辦比丘事、健全僧團的運作,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出家的基本條件。 難者:為自性惡,畢竟非受具之器,故名為難。有十三:1.邊罪難2.犯比丘尼3.賊心受戒者4. 破內外道者5.黃門五種不男也6.弒父 7.弒母 8.弒阿羅漢 9.破轉法輪僧10.出佛身血11.非人難:八部鬼神變化人形者 12.畜生難:畜生變為人者 13.二形難:具男女之根者 遮者,總非自性之惡,但以於受具不適,遮止之不使受戒,故名為遮。有十六:1.不知自名者2.不知和尚之名者3.年不滿二十者4.不具三衣者5.不具鉢者6.父不聽者7.母不聽者8.自有負債者9.為他之奴者10.為官人者11.非為男子者12.有癩病者13.有癰疽者14.有白癩者15.有乾痟病者16.有顛狂者行事鈔云:正向受者質問時,於十六遮中,合衣鉢為一,合父母為一,合五病為一,總合之為十遮。 《教授和尚撫尺云》:諸沙彌諦聽,汝等從無始以來,起虛妄心,欺誑賢聖,沉沒生死,無解脫期。今既投佛出家,為佛弟子,受佛禁戒,出生死津,務要斷虛妄根,行真實道。今正是至誠時,實語時,我問汝等重難輕遮。 汝當諦審此身。有則言有,無則言無,汝諸人不犯邊罪耶? (答:無) 《教授和尚應語云》:量汝諸人乍入道門,不識此罪之名。謂曾受佛戒已,於淫、殺、盜、妄,四重戒中,隨犯一戒,即漂棄佛海邊外,故名邊罪。汝不有耶? (答:無)。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污淨行比丘尼耶? (答:無)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盜聽眾僧說戒。詐稱比丘,受人恭敬利養禮拜,名為賊住。賊住之人,佛不許度。汝非此人耶? (答:非) 汝非外道,投佛出家。受佛戒已,還歸外道。今復重來受戒。此人志性不定,名為破內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許度。汝非此人耶? (答:非) 汝非生、犍、妒、變、半,五種不男人耶? (答:非)(生:謂人從生來男根不具,是名生不男。犍:謂人以刀去男根,是名犍不男。妒: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妒心,遂感有根,是名妒不男。變:謂能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半: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 汝非弒父耶? (答:無)汝非弒母耶? (答:無) 汝非弒阿羅漢耶? (答:無)汝非破和合僧耶? (答:無)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 (答:無) 汝非諸天鬼神等,變為人形而來受戒耶? (答:非)汝非龍畜等,能變化者,化為人形而來受戒耶? (答:非)汝諸人身中,實不佩帶男女二形,此正乖道器,汝今有耶? (答:無) 《教授和尚又云》:諸沙彌,此十三重難既無,我今更問汝十六輕遮,仍如前一一實答。 諸沙彌,汝諸人出家已來,各各訓導,是何法名? (各答己名)此是汝諸人入道之法名,一生之稱呼。從今受戒而去,凡見和尚,阿闍黎,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及宰官、長者、朋友、知識、父母、師長之前。皆當稱此二字法名,不得言你我,及某甲小僧之稱。 汝諸人今日壇上,得戒和尚是誰? (答云:上某下某大和尚)《教授和尚云》:此是 某寺 某律師,是汝諸人得戒和尚。今日受戒,若無此師,戒無從發。汝當記取和尚尊名,認取和尚慈相。若不記得名字相貌,受戒不得戒。從今已去,凡遇節臘結制解制,當須懷香禮拜得戒和尚。若遇路途遙遠不能侍詣,當以焚香,遙空稱名致敬,不得慢意。 汝諸人年滿二十否? (答:已滿)衣缽具足否? (答:具足)父母聽汝出家否? (答:聽)汝不負人錢債,作不還心,而來受戒耶? (答:無)汝非他家下使人否? (答:非)汝非當朝有名有祿官人否? (答:非) 汝是丈夫否? (答:是丈夫)(本律云。年滿二十,能耐寒熱、風雨、饑渴,持戒一食,忍惡言及毒蟲,是丈夫位。)既是丈夫,又要無病,一疥癩、二癰疽、三白癩、四乾痟、五顛狂。汝有如是五病否? (答:無)(時有此五種病人,求耆婆治,耆云,我唯醫王,及佛弟子。彼思已即出家受具,復就治之。病好罷道還家,路逢耆婆問知白佛,故制不聽。若準律中,凡身相不具有辱大僧者皆不聽,今但問最後制以攝廣遮也。) 牟尼佛法流通網釋大寬法師合十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Email:dakuan00@yahoo.com.tw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佛學問答 http://www.muni-buddha.com.tw/dakuanQA/電子書免費下載 PDF for Apple iPad Acer ASUS HTC WIKI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