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華森聯合國演說的三個技巧
英國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為人熟知於電影哈利波特的角色 「妙麗·格蘭傑(Hermione Granger)」,於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的演說席捲國內外媒體,並為「他支持她」 (He for She)爭取兩性平權活動揭開序幕,這場演說不但在國際媒體間大獲好評,也空前成功的讓此議題引起民眾廣泛的注意與討論。這篇演講確實鼓舞人心,也有著一股引人起而行動的魔力,那麼,如果同樣身為一個講者,我們肯定能從 Emma 這場演說學習到些甚麼。
演說的內容概要是這樣的:
Emma 因為受邀出任聯合國世界婦女親善大使(U.N. Women global goodwill ambassador)開始研究這個議題,然後漸漸發現這世界對於爭取女權的定義有著很深的誤解, Emma 從她的成長經歷,對周遭兩性所感受到的壓力與成見,而逐漸發現這世界其實有非常多的男男女女為性別成見的負面影響所苦,因此她決定要挺身做出改變。要改變,就需要每一個人來參與行動,所以她對所有人呼籲:「捨我其誰?更待何時?」,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的一份子。
1.貫穿全文的清晰主軸:
清晰的主軸讓聽眾理解議題全貌,更強化了印象。
一篇演說要有靈魂,就不能沒有能夠烙印在聽眾心中的關鍵訊息。白話一點,就是聽完這篇演講,不論哪個聽眾都能搞得清楚講者到底在講些甚麼,也能記得講者要傳達的重要訊息。
從 Emma 的演說,可以接收到了這樣的訊息:『性別平等是每一個人的議題,男人和女人應該享有同等權利與機會,也應協助彼此表現出真實而完整的自己,而不再受到社會刻板印象的束縛與限制,也活得更加自由。』
Emma 藉由女性同儕遇到的掙扎、男性處於社會傳統價值下所遭受的龐大壓力、與世界各國的普遍不平等現象,來說明性別不平權所造成的許多負面影響,聽眾輕易地便抓住了演說重點,發覺這議題的重要性,而當中舉出的實際案例則不斷強化了聽眾的感受。同時,再由自己的正面成長經歷來說明:透過扮演父母、師長、人生導師的角色,每一個人都可以變身平權大使,發揮影響。
因此,在撰寫一篇講稿時,必須先釐清要對聽眾傳達的訊息,所有的論述都要在訊息主軸圍繞,用各種不同的案例、故事、統計數據、新聞報導、名人金句等等來解釋它、證明它、包裝它。那麼,聽眾很難不留下深刻印象,時間一久,也才有可能發揮持續的影響力。
2.親身故事與同理心:
這可以串起與聽眾的緊密連結。親身經歷永遠是最好的故事,因為最能讓聽眾感同身受,激起情緒火花,引起同理心與對講者的情感連結。
Emma的成長經歷與同儕面臨困難的故事,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例子,立刻讓人回想起自己過去與身邊發生的故事,這樣的講者,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反而就像鄰家女孩一樣的親近,也更容易讓聽眾認同。同時,Emma 特別對男性聽眾,做了清楚完整的解釋與呼籲,這招讓所有聽眾與議題產生關聯性,不論男性女性,都能感覺到 Emma是在對「我」說的!
身為一個講者, 「聽眾」永遠是妳心中的第一優先。
*聽眾是誰?想聽甚麼?該怎麼說?
*對聽眾說話,消除他們的疑慮,說出他們的心中所嚮往的,那麼你的訊息才會被認同,使演說和聽眾之間產生化學作用。
3.誠懇的態度,捨我其誰的再三呼籲:
一場成功的演說,無疑地,就是要能帶領聽眾行動。
Emma 走過無數次紅毯,也無數次在鏡頭前面對群眾,但是她的緊張無從掩飾,顫抖的聲音與時不時的調整呼吸,卻讓人感受到她更貼近一般人的一面。她的演說內容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引經據典的艱澀,平實的論述反而更讓聽眾感受到她的誠懇,與她迫切想要成為改變推手的決心。
Emma 更在演講中提到:「妳們可能正在懷疑,這個演出哈利波特的女孩跑來聯合國幹嘛?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也一直在問我自己。我只知道,我重視這個問題,而且我希望問題能有所改善。從我自己的經驗,到被賦予了這個機會,我認為我有責任說些話。政治家 Edmund Burke 曾經說過,只要善良的男人和女人什麼都不做,邪惡就會獲勝。」
「捨我其誰?更待何時?(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
果不其然,演說才過一個星期,就有位十五歲的男孩 寫信給英國銷量最大的報社 The Telegraph ,表達他受到 Emma 演說的正面影響,深感兩性平權的迫切需要與認同。一場成功的演說,就是要能讓人們心中受到感召,決定起而行動,做出改變!這封男孩的信,則更加證明了這點。
如果有一天我們和Emma一樣被賦予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同時需要向大眾傳達訊息時,請記得:
1.了解你的聽眾,思考怎麼對聽眾說出他們期待的話
2.確立演說想要傳遞的關鍵訊息,並讓它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3.激勵聽眾起而行動,做出改變!
一場成功的演說絕對需要投注相當程度的心力來準備,從 Emma 的演說我們可以一起學習,除了投身公益,推動兩性平權,我們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很棒的演說家。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