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南无阿弥陀佛20250223
敬摘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起应万差故曰繁兴。古今常然名为法尔。】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在这段里面,让我们要放下分别,要放下诸法,要放下生灭。前面是讲怎样依《华严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契入华严境界。全文前面三大段是跟我们讲宇宙万法的源起,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切法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说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从理上讲是最高的哲学,从事上讲是最高的科学,确实超越现在,就是超越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与科学,这是《华严经》殊胜的地方。了解之后,我们要怎样修学?修学修什么?妄尽还源。用什么办法把这个妄断尽?这里讲的五种止,放下,五种要放下。第一段给我们讲的要放下对立,决定不能跟一切人事物对立,要对立了,这一生就没有出路,换句话说,你永远在六道搞轮回。六道轮回里一定要晓得,六道轮回搞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苦不堪言。所以对立要放下,能所要放下,二谛要放下,身心要放下,这是第一段跟我们讲的,“照法清虚离缘止”。第二段教我们一定要放下境缘这两条,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不对立就很容易放下,一对立就没办法放下。这个放下就是对于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要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华严经》所要求的?于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不执着,行不行?行,很难得,不是《华严》标准。那是什么的标准?十法界的标准,你可以出离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人事环境不要放在心上,物质环境也不能放在心上,这个境界可以超越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华严》讲的是妄要尽,你没尽,还有一条妄想。佛给我们讲的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到什么程度?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华严》标准,那就恭喜你,你就还源了。
还源是什么意思?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的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就是这个境界,把这个境缘放下了。这个事难,非干不可,为什么难?习气染着太严重,无始劫来,想放不知不觉它又起现行,它又起作用,所以难。这个东西一放下,你想想看,轮回就没有了,六道里面三苦八苦就断掉了;这三大类,执着,只放下这一条。我们晓得,六道从哪来的?六道是从执着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分别来的;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从哪里来的?从起心动念来的。《华严经》上讲转凡成圣,我们现在可以很明白的这样说法,放下执着就转迷为悟,放下妄想转凡成圣,这是真的圣,不是假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以上,他还有四十一品无明习气,这个不要紧,这在什么地方?这在实报庄严土,不在十法界,所以他们是真佛,可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跟我们讲,“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很像?他的思想言行几乎跟佛是一样。为什么?他学到家了,真学佛了,学到家了,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起心动念还没放下,就这么一点。他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像作梦一样,醒过来梦境没有了,六道是梦中之梦,完全醒悟过来,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
佛在经上,把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我们听了能信、能解,这在佛法上叫解悟,很不容易!解悟,实际上我们得不到受用。我们明白了,知道这回事情,怎样才得到受用?那得要修行,你看信解,然后行证。通过修行,证得了,那叫证悟,管用,你真的入境界,你真的得受用。所以不修不行,行就是修行。修什么?把我们过去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言行,依照佛说的这个标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叫真修,很管用,得受用。四圣法界里面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四圣法界,他们都是真修、真干,干得很像,很像诸佛如来,叫相似即佛,我们净土宗里面叫它做方便有余土。净土宗讲四土,最下面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六道,四圣法界不是凡圣同居土,叫方便有余土,这十法界。往上去实报庄严土,再往上去常寂光净土,还源是回到常寂光,究竟圆满,回到常寂光。用什么方法?修行。什么方法修行?止观。所以给我们讲五止六观,这真正还源。
五止,今天我们讲第三个。先看理,‘性起、繁兴、法尔’,这讲了三个佛学名词。首先给你讲“性起”,下面有解释,贤首国师他老人家说,‘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实际上前面我们说过,第一段是讲体,一体,显一体。依一体起作用,前面跟我们讲起二用,一体起二用。二用之后还特别跟我们讲三遍,三种周遍,这很重要、很重要。性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的。《华严》也是法相唯识宗六经之一,唯识宗所依的经论有六部经十一部论,《华严》是六经之一。《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菩萨不能不知道的。众生迷了,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无论在人、在事、在物,他有严重的执着分别,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错了,为什么?不知道是一体。我们一个身体,手不错,很好,脚也能走路,一体!我不能说,我很喜欢手,我讨厌这个脚,有没有这种人?很少有这种人的。实在讲,这是什么?喜欢手,就好像我喜欢三善道,我讨厌三恶道,殊不知三恶道也是心现识变的,是一不是二。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怎么看十法界?平等。佛在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因缘很复杂,无量无边。佛教学有善巧,无量无边的因缘,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什么?也就是说,无量因缘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佛告诉我们,诸佛如来跟法身大士(法身菩萨),平等心,第一个因缘。我们不能成佛,什么原因?不能平等。学佛的人常常提起这一点,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你就成不了佛,为什么?佛最重要的第一个因,你做不到。别人不平等对待我、对待人,我们看到笑一笑,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凡夫!这就摆在我们面前,像善财童子很会修行的人,会修,看到这个情形就想到我有没有?我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像他一样的不平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个人是我的老师,他提醒了我,他帮助我修正这个错误。我们在经上看只有善财童子,所以人家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必要通过四十一个阶级。换句话说,他在修行道路上就省了三大阿僧祇劫。因为无始无明习气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断掉,善财童子在一生就断干净了,这是华严奥旨。当年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大乘佛学的概论,他用这个眼光看《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学概论,这里面有究竟的理论,有善巧的方法,后面还带有圆满的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善财做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了之后恍然大悟要这样修行才行。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跟善财童子,用舞台表演的方法,教导我们一生当中怎样契入究竟圆满的佛果。那你就要懂得止,就是你要懂得放下。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要懂得看破,你要懂得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这部论文文字不长,妙极了,我们学了这个,就知道怎样去学《华严经》。我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目标是还源,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净土,知道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自性。你看到芸芸众生、森罗万象就是一个性起,“依体起用”。依谁的性起?这不能不知道,依自己的性起。我们眼睛睁开,你看到整个宇宙,太虚空,眼前的山河大地,性起。性起什么时候?当下!没有过去未来,当下。眼睛一闭,全没有了、灭了;眼睛张开,起了,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然后你渐渐的能体会到,他眼睛张开,他的性起了,他眼睛闭上,他的性就灭掉了。我们两个人同时张开,各人是各人性起,相不相干?不相干。有相同的,相同是什么?“同分见妄”,不同的感受,“别业见妄”。我看到这个山生欢喜,他看到这个山有忧愁,各人感受不一样,那是别业;看到外面是一样的是同分,共业。理事、性相、因果,佛说尽了,说得非常透彻。懂得性起,你才能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我不再执着了,晓得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性起。我的性起里面有很多别的人,别人性起他里头也有我,这里头错综交杂。就好像我们讲堂里面的灯一样,一个灯好比是一个人,灯的光它是互相交摄的。我们讲堂这么明亮,这么多灯光,各个灯光是各人的,你把那个灯光熄掉,它的光没有了,它的光不存在了,别的灯光存在。你从这里头就想到,它放光的时候跟别人的光交融在一起,这是共业;它熄掉的时候,你就看到共业里头有别业。在共业的时候,我光里头有他的光,他光里头有我的光,彼此交融,你分不出。虽分不出,各受各的,真的一点不相干。你把开关按钮关上,灯熄掉,你完全明白了,真的不相关。这个现象,就是我们自己与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现象,无论是生,无论是灭,都是一体,不离自性。
真正明白、觉悟了,人的平等心就生起来,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生起来了。真诚是体,是自性的本体,没有形相,我们不但六根接触不到,我们想像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生不灭。我们讲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它的德用,它的本能,这个容易体会。真诚在哪里?真诚在清净里面,真诚在平等里面,真诚在觉悟里面,真诚在慈悲里面,从起用的时候它表现出来,你要细心体会,这是精神,它不是物质,所以六根不能接触。佛法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真有,它不是没有,从这个地方认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自己。就好像我们今天有个身体,身体就是整个宇宙,法界虚空界。身上每个细胞,细胞再分析,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基本粒子,那就是大千世界里面的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在一身,这个身体叫法身。自性是一个,不是两个,法身也是一个,不是两个。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法身,在法身里面取一点点,执着那是我,这就错了。好像我们一个人身,细胞,执着细胞是自己,别的细胞他不肯承认,这叫迷,不知道是一体。迷了之后就自私自利,甚至于做到损人利己,错了,一体,不是一家,一家没有一体亲。诸佛如来看宇宙是一体,菩萨、罗汉看宇宙是一家,不错了,一家,诸佛如来是一体。凡夫呢?凡夫各个独立,不承认是一体,不承认是一家,麻烦就来了。
所以要晓得性起,这个起没有原因的,一起一切起,佛法叫“一时顿现”,这个时间太短。时间是什么?一念。一念,我们要记住弥勒菩萨所讲的,什么叫一念?一弹指的时间,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就这一弹指,多少念?三百二十兆。现代学术界多半用秒为单位,一秒钟,一秒钟能弹几次?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再乘三百二十兆,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换句话说,一个念,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就是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这个念就是起灭,起心动念。极其微细的波动,这一动,宇宙、万物、我就出现了,同时出现,没有先后,你找不到先后,太快了,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形是什么?物质世界,宇宙;识是什么?精神世界。我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有精神世界,所以我们从江本博士的实验明了,佛经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动物有精神现象,植物也有精神现象,矿物也有,不但矿物有,自然现象里面也有,这不可思议。虚空是自然现象,虚空有没有见闻觉知?肯定有。虚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能够传递我们的信息?我们的见闻觉知,就是极其微细的这个念头,念头时间短,短到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那么短。这一个念头起来之后,就像波动,像电磁波一样、光波一样,立刻就遍法界虚空界,只要一动就遍法界虚空界,绝对不是光速、电磁波速能够跟它比较的。光太慢了,太阳到地球要八分多钟,你看这多慢。我们念头才一动,就遍法界虚空界。你说虚空,虚空肯定有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它就变成有障碍,我们这个念头就通不过了。
所以《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无碍就是我们前面讲三种周遍。除非它不动,它才动,立刻周遍法界,同时出生无尽,而且还是含容空有。空是虚空,包虚空,有是万法,虚空万法它统统包容,我们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谁的心?每个人的心都是的,你的真心。你现在不用真心用妄心,妄心心量很小,不能包容,你能把妄心放下,你用真心,真心是包虚空、包法界。用真心,就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用妄心,那就是十法界、六道。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都是学佛的,学得很好,学得很像,所以天台家讲相似即佛,虽不是真佛,他很像。佛教你做的,他全做到了,佛教不能做的,他决定不会犯错,所以他学得很像,行为很像,言语也像,造作也像,相似即佛。六道里头就不像,六道是什么?六道是自己烦恼做主,他不是自性做主,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随顺圣教,随顺自己,那就没有法子。一个人一个意见,一个人一个做法,所以产生冲突。知不知道?聪明人知道,迷惑的人不知道,他跟别人冲突,他不知道自己在造冲突,他不知道。知道,这是开始觉悟了。
我住在这边山上一、二个月了,我每天不断重复在看大陆上这些同学们办的许多论坛、讲座。这些光碟送到我这里,我每片都看很多遍,给诸位说,至少十遍以上。我看得很欢喜,我看到许多同修在真学,真的把自己毛病找出来,改过自新。大家现在用的标准,《弟子规》、《感应篇》、《了凡四训》,非常难得,这是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经典起步,这个起步非常正确。如果真的能像现前一样锲而不舍,勇猛精进,古人说句话说得好,“成佛有余”。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中途懈怠、懒散、退转了,那就不能成就。如何能保持你的勇猛精进?能保持吗?能,我看到了,为什么?他得到法喜。如果得不到法喜,不会成就,肯定会退转。得到法喜就是他尝到法味,像吃东西一样,味道尝到了,这味道真好,欲罢不能。凡是会退心,凡是信心建立不起来,原因在哪里?这我们过去讲经也常讲,没有尝到法味。以前李老师也常跟我们讲,叫囫囵吞枣,吃有没有吃下去?吃下去,一口吞下,什么味道?不知道,这样就很容易退转。必须像吃东西一样,细嚼慢咽,你才品尝到味道。可是这句话对现代人来讲,真的有困难,为什么?现在人心浮气躁。不像从前,从前有家教,从小就教小孩要稳重,这是中国跟外国教育不一样。外国教育是放任,让小孩活泼天真,中国不是的,中国从小教规矩,一举一动言行都有个规矩,《弟子规》那就是标准,他有约束。所以中国小孩一般看到没有外国人那么活泼,他稳重,稳重能生智慧。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来,世世代代都有大圣大贤出现,外国人很少?道理在教育。而教育里头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外国人疏忽了。中国人从满清末年,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中国人很不幸,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一昧去学外国人,逐渐相信科学技术,祖宗所传的忘掉了,也没人说了。现在遭受这么多的苦难,苦难从哪里来的不知道,于是怨天尤人。这些思想、言论、行为就是造业,造业后头就有果报,这个果报愈演愈烈,这个麻烦才大。如何能够消灾免难,能够化解这些灾难?印光大师说得好,两个办法,一个是务必让人人明因果,第二个重视家庭教育。他为什么不讲别的?家庭教育是扎根教育,这个根要扎坏了,将来什么样的教育都没有法子补救。扎根太重要了,这种教育在全世界,说老实话,只有中国人懂得,中国人真的做了几千年,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的家教疏忽了,顶多才一百年。满清末年提倡,学外国人提倡办学,废除私塾,不再读经,这个头是满清政府末年时候带的。但是中国人很守旧,大都市里面推动,农村里还是私塾,这个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至少有二十年,到民国二十年。那个时候我的童年,我记得我离开老家,十岁的时候离开老家,我十岁是民国二十五年,我们家乡农村还是有私塾,传统这些老的概念,一般人都还继续遵守,社会出现安定和睦的现象,八年抗战之后就没有了。所以我常常说,在我感触当中,八年抗战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就是把传统文化打掉,再也看不到,这个损失太大,把民族的自信心打掉了。这是我们这个八年抗战真正彻底的失败,虽然日本人投降,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无与伦比的,这些我们不能够忘记。学孔子的话,学不能不讲,道不能不修,不讲学、不修道,我们的痛苦会愈来愈严重。
佛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宇宙是从我们念头生的。我们的念头、自性像大海一样,我们起个念头,大海起个水泡,水泡是依大海起的,性起。如果水泡要是觉悟明了,我跟大海是一体,大海起很多水泡,我跟其他水泡也是一体,这就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每个人都认为我是独立的,我跟大海不相干,我跟其他的水泡也不相干,这个麻烦就来了,那就完全错了,那就要造作六道三途这些苦报。苦报都是假的,没一样是真的,可是你的感受好像是真的。什么时候你再真正回过头来认清真相?那就看机缘、缘分了。遇到圣贤教诲,这就是缘分。这是依体起用,起二用,一个正报,一个依报。
‘起应万差故曰繁兴’,体是一个,很单纯,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佛经上形容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它不是黑暗的。我们今天没有看到光明,你看日月灯没有了,一片漆黑,这是什么?这叫无明。无明在哪里?就在当前。如果觉悟了,无明就没有了,是一片光明,是明亮的,这是真的。有没有人证得?有,我们在古圣先贤他们文字记载当中读到,最近的虚云老和尚,我们相信他不会骗人,《年谱》里面记载了一段。老和尚有一年过年,他住茅蓬,茅蓬跟寺庙有段路,通常这段路总得要走半个小时以上,小路。他到寺庙里面去拿一点过年的饭菜,拿到茅蓬去。茅蓬里面吃的米、面、油、盐,这些东西都是寺庙供给的,自己种了一点蔬菜,在茅蓬修行。他到寺庙里面去拿这些日常生活必须要用的东西回去。回去,天还很亮,没有黑,很亮,他就走回去。走到半路,应该是快到茅蓬了,看到对面来了两个人,也是寺庙里出家人,手上拿着灯笼。见面的时候,这两个人看到虚云老和尚没有拿灯笼,就向虚老说,天这么黑了,你怎么没有拿个灯?虚云老和尚一惊,天果然黑了。你看,他没有问的时候天是亮的,这一问马上就黑了。没问的时候老和尚心清净,晚上五点钟,太阳是要下山了,天没有黑,他永远就保持这个样子,没有分别执着;人家一问,分别执着立刻起来了,这个境界就不见了。说明大光明藏真有,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会偶然遇到,如果不起心、不动念,那永远存在。天怎么变黑的?无明。什么叫无明?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一起心动念,常寂光净土没有了,产生变化了,唯识所变。变成什么?变成实报庄严土,还很不错,为什么?这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一片光明,不需要太阳、月亮、星星,不需要灯火,永远是光明的。
极乐世界没有昼夜,昼夜怎么讲的?昼夜讲花开花合。莲花有一定的时候开,有一定的时间就合,会再开,以花开花合做为昼夜。花开的时候是白天,花合起来的时候做为夜晚,来做比喻,从来没有天黑的。西方世界人需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怎么生活?他的能量怎么样补充?他的能量是永远用不完的,为什么?自性的。不像我们,我们迷失了自性,完全靠自己收集的一点养分来支持这个身体,跟自性完全脱节。自性里面永远用不完的能量,我们产生障碍,它无法供应我们,道理在此地。什么时候能接通?不起心、不动念就通了,就接通。如果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虽然没有完全接通,它能够影响到你,能够支持到你。我们在经典上看到,阿罗汉,他有这个身体在世间,他消耗量很少。释迦牟尼佛在世,带着僧团,僧团是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为什么?心地清净,消耗量很少,一餐够了。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就够了,一次补充可以支持七天。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罗汉高多了,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他吃一餐就能维持半个月,一个月在外面托钵两次就行了,不容易见到他。这就是说,能量消耗不一样。
能量消耗,最大的消耗,消耗到哪里去?给诸位说,消耗在妄念,劳心劳力消耗并不多,这是我早年跟李老师在台中学经教,我在台中住十年得到的结论。李老师在那个时候,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他每天上班,两个学校的教授,中兴大学跟中国医药大学,他上课。他自己还有很多事业,有一个台中莲社,有一个慈光图书馆,有两个育幼院,还有一个养老院,还有一个菩提医院,他都得要照顾。他是很好的大夫,有很多人找他看病,他虽然不挂牌,但是知道的人生病都找他,我们这些学生不用说了,他全包了。还要每天跟信徒见面,天天都有。因为我到台中那个时候,民国四十六年,我去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二十万人,他把他们分成四十八个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分成四十八个班。每个班的代表,每个月跟老师见一次面,四十八班,所以他天天要跟大家见面。每天下午至少是两个小时跟大众见面,那么多班,大的班一班,人数少一点的合班,天天见面,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工作量,我那时候看,超过五个人的工作量。他每天吃饭吃一餐,我那个时候跟他学,也吃一餐,吃得很少!这么一点小馒头,像鸡蛋那么小的小馒头两个,我跟他在一起吃,两个我不够,我得要吃三个。所以他每天生活费两块钱,台币两块钱,我每天要三块钱,我也吃一餐,两块钱吃不饱,一定要三块钱,所以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他只要六十块钱,这我没法子跟他比。所以我在这里面得出结论,我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说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大概九十五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消耗在妄念,正念消耗能量很少。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老师给我肯定,他说没错,确实这样。妄念少,心地清净,消耗能量少,身体健康,这符合养生之道。
起作用的时候,森罗万象现前,叫“繁兴”,太繁杂了,兴就是起来了,“起应万差”。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是感。自性有应,应就是现相,展现出宇宙,展现出万法,展现出自己这个生命体,很复杂,没有法子你能把它解释清楚,因为《华严经》就是佛为我们说出这个万差的繁兴。‘古今常然名为法尔’,无论在什么地区,无论在什么时代,它都是这样的,它不改变的,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古今”是时间,它超越时间,它超越空间,无论在什么地方,叫“法尔”,它就是这样的。法尔两个字,用简单的解释,它就是这样的。我们勉强解释,自然是这样的,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造作,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叫法尔。解释这个名词,“性起繁兴法尔止”,你了解真相之后,你自然就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着,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体。所以对我们的身体,要不要去作意?不需要,随顺自然是最健康的。起心动念要怎样保养,错了,你在里面加了意思在里头,它就不正常。
正常的修行人心清净,他所过的生活“古今常然”。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生活方式简单,三千年后今天还是一样,修行人住在深山不出来,跟外面社会不接触,心地永远清净,生活永远简单,每天一点点东西就能够维持他的能量。众生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不善,带来一些灾难,菩萨有缘,这修行人有缘,行菩萨道,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真有办法。可是那些苦难众生相不相信他?你相信他,你跟他学,有福了,你也得解脱。如果你不相信,你认为那是野蛮人,深山里头不出来,他懂得什么,你忽略他,就当面错过了。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这种人?有,肯定有,如果没有,这地球就会毁灭。有这种人在,他的那个功力虽然不能化解灾难,确实他有能力减轻灾难、延缓灾难,这是肯定的。而且菩萨示现各行各业,凡是弘扬伦理道德因果,不论是什么身分,无论他是自己在学习,还是把学习的经验常常跟别人做分享,都是菩萨行,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非常可能,这在理论上讲,佛菩萨再来的,佛菩萨示现的,你看五十三参,佛菩萨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有没有?有!不能说没有,理论上是决定能讲得通,事上就决定有可能。所以我们对于这些表现伦理道德,演说伦理道德,我们要尊重,我们要随喜,我们要护持,这叫护法。护法怎么护法?具体就是随喜,随力随分的去学习,让他教学示现的影响力更大,这是真正护持。下面文字也不多,是贤首国师的开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