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y 發表於 2020-9-9 22:49:35

有關佛經中佛陀說法時在場的比丘信眾人數問題

在佛經中記載佛陀說法時,表示在場比丘信眾的人數有時會超過一千,一萬,以至更多,在當時的環境真是有這麼大的地方?這樣不會構成空間問題?

stanley 發表於 2020-9-13 00:29:19

1) 佛說寶雨經 卷第一 云 :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頂。與大苾芻眾七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真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調慧馬亦如大象。已作所作已辦所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明了正法。心得自在到勝彼岸。通達法界為法王子。於諸利養心無所著。善得出家成具足戒。意解圓滿住涅槃路。唯除一人。謂長老阿難陀。猶居學地。


2)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卷上 序品第一 云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a)大比丘眾八百萬億,學無學皆阿羅漢,有為功德無為功德,無學十智、有學八智、有學六智,三根十六心行,法假虛實觀、受假虛實觀、名假虛實觀,三空觀門,四諦、十二緣,無量功德皆成就。
b)復有八百萬億大仙緣覺,非斷非常,四諦、十二緣皆成就。
c)復有九百萬億菩薩摩訶薩,皆阿羅漢實智功德、方便智功德,行獨大乘,四眼、五通、三達、十力、四無量心、四辯、四攝、金剛滅定,一切功德皆成就。
d)復有千萬億五戒賢者,皆行阿羅漢、十地,迴向五分法身具足,無量功德皆成就。
e)復有十千五戒清信女,皆行阿羅漢、十地皆成就,始生功德、住生功德、終生功德,三十生功德皆成就。
f)復有十億七賢居士,德行具足:二十二品、十一切入、八除入、八解脫、三慧、十六諦、四諦、四三二一品觀,得九十忍,一切功德皆成就。

g)復有萬萬億九梵、三淨、三光、三梵、五喜樂天,天定功德定味,常樂神通,十八生處功德皆成就。
h)復有億億六欲諸天子,十善果報神通功德皆成就。

i)復有十六大國王,各各有一萬二萬乃至十萬眷屬,五戒、十善、三歸功德,清信行具足。
j)復有五道一切眾生。
k)復有他方不可量眾。
l)復有變十方淨土,現百億高座,化百億須彌寶華,各各坐前華上,復有無量化佛。……

時十六大國王中,舍衛國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壞淨,行摩訶衍化,次第問居士寶蓋法淨名等八百人;復問須菩提、舍利弗等五千人;復問彌勒、師子吼等十千人,無能答者。
時波斯匿王即以神力作八萬種音樂,十八梵、六欲諸天亦作八萬種音樂,聲動三千乃至十方恒河沙佛土,有緣斯現。


3)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正等覺。其菩提樹。名阿攝波。磐根深固。擢本修直。周圓無節。如栴檀柱。常於其上。飛禽迴翼。無能過者。皮膚細潤。眾色間發。猶如羅綺。密葉青翠。繁枝布濩。周匝皆有妙花開敷。吐曜飛芳。甚可愛樂。除俱鞞羅。波利質多。餘無比者。復有無量小樹圍繞。而此樹王。森蔚穎秀。如妙高山。俯冠群岳。一由旬外。靡不齊睹。香氣周流。榮光照曜。遠夜望之。疑大火聚。其下嚴麗。如歡喜園。四面夷敞。芳草[卄/(仁-二+(公/几))]茂。如孔雀王頸藿靡芬馥。觀者無厭。如來於此。端嚴而坐。大眾環繞。如星中月。

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毘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復有無量千億菩薩。現聲聞形。亦來會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連。須菩提。羅睺羅。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波離。阿那律。離婆多。阿難。提婆達多。跋難陀等而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羅蜜。近佛菩提。為化眾生。於雜染土。現聲聞形。

復有無量千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而為上首。皆已成就大丈夫業。為欲調伏下劣眾生故現女身。

復有無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此中皆是大菩薩眾。無凡夫者。


4)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云 :

復與六十億比丘尼俱。皆已久集清淨白法。近佛種智。了達方便。證一切法無性無相安住實際。解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所除斷。住不思議解脫三昧。隨諸眾生應可調伏。示現種種威儀色相。而於其中。無所分別。其名曰摩訶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而為上首。


5)大般涅槃經序品云 :

復有諸比丘尼。皆是菩薩人中之龍。位階十地安住不動。得自在力能化作佛


6)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云 :

佛於大眾中說此十二因緣佛性法時,一切大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波斯匿王並其眷屬,數如恒沙,皆得三藐三菩提心,無生法忍,歎未曾有,一心頂禮,歡喜奉持。


7)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云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


8)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云 :

佛言:「諦聽!汝金剛手,後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復我等四部弟子,
一)發心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即過於彼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諸一切如來,加持護念,猶如愛眼,亦如慈母,愛護幼子。
二)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萬俱胝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側塞無隙,猶如胡麻,重疊赴來,晝夜現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諸佛如來,無數恆沙,前聚未去,後群重來,須臾推遷,回轉更赴,譬如細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滯,回去復來。
三)若有人以香華塗香、華鬘衣服,微妙嚴具,供養此經,即成於彼十方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以天香華,衣服嚴具,七寶所成,積如須彌,盡以供養,種植善根,亦復如是。」


9)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普賢菩薩言。佛子。此三昧名如來不思議境界。即是一切諸佛菩提。以諸如來常依住故。世尊始從然燈佛所。得受記已。即入此定。常無功用。自然應現無量佛事。謂 : 於虛空一毛端處。有一切佛剎微塵等諸佛世界。於中 :
一)或現生兜率天。二)或從彼沒下生入胎。三)或現適生遊行七步。自言我今即為生死邊際。四)或現在宮出家苦行。五)或現降魔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六)或現住世經無量劫度諸眾生皆令離苦。七)或復示現入於涅槃。八)或一切劫為一剎那。九)或一剎那為一切劫。劫與剎那無增無減。十)乃至一切眾生未盡解脫。剎那剎那一時普於此諸世界。常作如是種種佛事。未曾休息而無功用。

如彼虛空一毛端處。無量剎中。念念普現諸佛種種威儀法則。而無功用。乃至遍空毛端量處。亦復如是。又是諸剎一切微塵。一一塵中。復有過一切佛剎微塵等土。亦一剎那一一土中。自然普現一切諸佛威儀所行。或生天宮。乃至滅度。解脫無量阿僧祇眾生。如是念念窮未來際。常作佛事。利益眾生。乃至虛空眾生界盡。常不休息。而佛剎不減。微塵不增。何以故 ? 以一切法猶如幻焰不堅牢故。

譬如此會十佛世界微塵數等大菩薩眾。皆共住此摩竭提國十二由旬。不相障礙。
彼一一塵各受無數諸佛世界。或仰或覆。或相向背。或復傍住。或相涉入。而無障礙。亦復如是。

如人夢中見於一處。有種種事。以非實故。而無所礙。是一切剎。靡不唯其心之所現。或見劫燒。或已燒盡。或風所成。或淨或穢。或復無佛。皆由眾生隨自心業。見如是等種種不同 : 譬如
a)餓鬼飢渴所逼。詣恒河所。或有見水。或有見灰。膿血便痢。不淨充滿。
眾生亦爾。各各隨業。見其佛土 : 或淨或穢。或佛在世。或入涅槃。或處道場。為眾說法。或有聞說第一義諦。或復聞說讚歎施法。或見行住。或見坐食。或見身長世人一倍。乃至七倍或一由旬。或百由旬。或千由旬。或見威光如日初出。或如滿月。
b)或由業障。值佛世尊久已滅度。或有不聞諸佛名字。如彼餓鬼。於恒河中。都不見水。但見種種雜穢之物。
c)或見諸佛。各從本土。示現威德大菩薩形。來入此會。或一剎中。眾生唯見劫火所燒。或一剎中。眾生充滿咸共見佛。或見如來攝一切剎入一佛剎。以一佛剎入一切剎。
d)如眾翳者。同於一處。見各差別。互不相礙。皆由眼翳。不見正色。
眾生亦爾。色性無礙。心緣異故。蔽於正見。不了真實。……

一切眾生。諸佛及土。皆唯自心。識想所現。識想為緣。所生諸色。畢竟非有。如來已離一切識想。是故不應以色像見。知所見像。隨想生故。乃至虛空毛端量處。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猶如虛空平等無異。若我分別。即見於佛。若離分別。即無所見。自心作佛。離心無佛。乃至三世一切諸佛。亦復如是。皆無所有。唯依自心。
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常見如來。親承供養。


10)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云 :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註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云 : 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 第三明宗。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
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11) 起世經 卷第八 云 :

佛言 : (以下說明 : 重疊現象)
a)諸比丘。人間若有如是姓字。非人之中。亦有如是一切姓字。

b)諸比丘。人間所有 : 山林川澤。國邑城隍。村塢聚落。居住之處。於非人中。亦有如是山林城邑舍宅之名。諸王大臣。坐起處所。
c)諸比丘。 一切街衢。四交道中。屈曲巷陌。屠膾之坊。及諸巖窟。並無空虛。皆有眾神及諸非人之所依止。

d)又棄死尸林塚間丘壑。一切惡獸所行之道。悉有非人在中居住。一切林樹。高至一尋。圍滿一尺。即有神祇。在上依住。以為舍宅。


12)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卷第五 云 :

時大虛空藏菩薩告寶吉祥菩薩言。善男子。
一)有三摩地名為淨念。能善受持諸佛法故。
二)有三摩地名入法界。知一切法互相入故。


13)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念十方佛品第十一 云 :

應當供養十方諸佛。云何供養 ?

是人出定。入塔見像。念持經時。
若禮一佛。當作是念 : 正遍知諸佛心智無有限礙。我今禮一佛即禮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見一切佛。見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為禮皆是己身。


(註 : 簡略說 :
凡夫有無量的妄想分別執著, 因此障礙重重, 無法穿越時空。
聖者是無障礙之法身, 能穿越時空, 故能重疊立於一小空間即可。)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關佛經中佛陀說法時在場的比丘信眾人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