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y 發表於 2020-7-30 20:24:19

有關聲聞與羅漢區別問題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分身集會品第二提到'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但是,羅漢不是屬於聲聞的果位,為何要把聲聞和羅漢分開兩類別?

stanley 發表於 2020-8-6 00:25:07

(註 : 簡略說 : “聲聞” 是一通稱,從他人聞法之意。聞法後修行成聖,脫離三界到達彼岸稱為聲聞乘,即是阿羅漢 )


1)妙法蓮華經 信解品第四 云 :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略)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2)十地經論 離垢地第二卷之四 云 :

聲聞有五種相:一、因集;二、畏苦;三、捨心;四、依止;五、觀。
如是狹劣等是聲聞心。

一)因集者,修行微少善根故,但依自身利益,如經「其心狹劣」故。
二)畏苦者,如經「心厭畏三界」故。
三)捨心者,捨諸眾生,如經「遠離大悲」故。
四)依止者,依師教授故。
五)觀者,念音聲故。

何者音聲?我眾生等但有名故,如是彼者從音聲解故,入眾生無我非法無我,如經「從他聞聲而通達故,聞聲意解成聲聞乘」故。


3)大般涅槃經現病品第十八 云 :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 …… 迦葉。我今言病亦復如是。亦是如來祕密之教。
是故顧命文殊師利。吾今背痛。汝等當為四眾說法。迦葉。如來正覺實無有病右脇而臥。亦不畢竟入於涅槃。
迦葉。是大涅槃即是諸佛甚深禪定。如是禪定非是聲聞緣覺行處。…… 聲聞緣覺亦復如是。從佛菩薩得聞法已。即便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非不聞法能發心也。……

迦葉。有五種人於是大乘大涅槃典。有病行處非如來也。何等為五。

a)一斷三結得須陀洹果。不墮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七返永斷諸苦入於涅槃。迦葉。是名第一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八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b)迦葉。第二人者。斷三結縛。薄貪恚癡。得斯陀含果名一往來。永斷諸苦入於涅槃。迦葉。是名第二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六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迦葉。第三人者。斷五下結得阿那含果更不來此。永斷諸苦入於涅槃。是名第三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四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d)迦葉。第四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阿羅漢果煩惱無餘入於涅槃。亦非麒麟獨一之行。是名第四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二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e)迦葉。第五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辟支佛道煩惱無餘入於涅槃。真是麒麟獨一之行。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十千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非如來也。


4) 大般涅槃經 卷第三十三 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之三 云 :

善男子。到彼岸者 : 喻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猶如神龜水陸俱行。……
一)善男子。阿羅漢人修是道者得沙門果。是故得名到於彼岸。阿羅漢果者即是無學五分法身 :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因是五分得到彼岸。是故名為到於彼岸。到彼岸故而自說言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
善男子。是阿羅漢 :
永斷三世生因緣故。是故自說我生已盡。
亦斷三界五陰身故。是故復言我生已盡。
所修梵行已畢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
又捨學道亦名已立。如本所求今日已得。是故唱言所作已辦。
修道得果亦言已辦。獲得盡智無生智故。唱言我生已盡。盡諸有結。以是義故名。阿羅漢得到彼岸。


二)如阿羅漢辟支佛亦復如是。


三)菩薩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名到彼岸。是佛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名為具足六波羅蜜。何以故。得六波羅蜜果故以得果故名為具足。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關聲聞與羅漢區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