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淨土聖賢錄易解

(淨土教主第一)

 

慧律法師著

 

《淨土聖賢錄易解》序

淨土聖賢錄排印流通序

淨土聖賢錄原序

淨土聖賢錄體例要旨之說明

淨土聖賢錄偈

淨土教主第一

 

《淨土聖賢錄易解》序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佛不誑語  祖不妄傳

信願念佛  決定往生  聖賢錄者  千古明證

 

然由此書所載事蹟,通千餘年。前賢所論,警策之語,義理深奧,不易明瞭;又因文言精簡,艱澀難懂,不適今人。雖說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而文字浩瀚,卻成障礙,令人望之,退步不前。是故無法鑑古知今、見賢思齊,萬修萬去徒成空話。

 

今為令法音宣流,普利群生,特用白話,講說此書。並且加以收錄整理,標示地名、配合紀元,以證不虛。讀之令人倍感親切,平易真實。但願眾生,明白深信—則彌陀易見,淨土易生!《大寶積經》卷一八(無量壽如來會)云:「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有心淨土行者,當深思之。

 

高雄文殊講堂 釋慧律  民國八十四年(西元一九九五)十月二十五日

 

淨土聖賢錄排印流通序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廣大無邊猶如法界,究竟圓滿若似虛空。所有一切的法門,無不從此淨土法界流出;一切修行入道之途徑,莫不還復歸結於淨土法界。世間天資聰明有小智慧的人,往往以為念佛之事極其簡易、淨土義理平凡無奇,因而不加以仔細思惟審察。不但自己不修行實踐,而且又發表言說論述,阻止破壞、斥責他人修行念佛法門,以此來顯示自我的高明。這正是所謂的能於上下四方遍觀天地,而不能自見自己的睫毛(比喻自我的盲點、缺失);能盡知世間的一切事象,卻不能明瞭自己本性的那種虛妄分別世智辯聰。反之卻自以為自己是宗門教下都已究竟透徹的大通家,這正是佛陀所說的『可憐憫者』。

 

殊不知華嚴思想的歸結宗趣,在於求生淨土。文殊、普賢兩大菩薩通通都發願往生淨土。此二大士是何等人物,那麼可見他們往生淨土的行願,又是何等不可思議的大事呢?我輩凡夫縱然稍稍明瞭佛法教義,然而煩惱無明未斷,生死大事未了,一經輪再生的轉變,能不迷失本性而流轉於三界嗎?就好像未經燒烤熏陶的泥塑坏器,經過一番風雨則散化毀壞。這就釋迦如來特別開示淨土法門,使上至聖賢下至凡愚,皆能同於當生直下了脫生死的緣由。何況彼文殊、普賢二大菩薩,久遠劫來早已成佛,示現位居等覺菩薩,以身作則引導眾生發願求生淨土。我輩是何等人也,怎能與彼相提並論。

 

若能如此詳細思惟審察,必定能夠更換旗幟改變心意,遵循如來普度一切凡聖的淨土教法,跟隨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善導、永明等諸大菩薩大祖師之人,同一志向精進行持,以普賢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求達到圓滿智慧的佛果,作究竟解脫的大丈夫。誰肯將此殊勝的利益甘心讓與他人,而自己卻委曲居住在三界的火宅中,恆常遭受煩惱痛苦的焚燒煎熬呢

 

自從佛陀的大法東傳而來華夏,現生親證三昧得道往生者,以及具足煩惱無明的生死凡夫,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得以帶業往生者,真是多的數不清。清代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指示其姪子彭希涑,收集記錄往生淨土的種種傳記。首先標舉阿彌陀佛,以顯示創立此淨土法門的教主。其次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以說明闡揚此淨土法門的聖眾。接著則是往生的比丘僧、比丘尼、國王大臣、士人平民、婦女、以及種種的動物牲畜,以列舉往生淨土的僧俗男女四眾。其中總共有五百多人,命名為《淨土聖賢錄》,這就是初編。在此錄之中,不論聖人凡夫,或智慧或愚癡,皆能同入阿彌陀佛的大誓願海,以漸漸證入真如的常寂光法樂。觀察這些往生的種種事實,便可知道淨土法門,如同廣大無際的深海,普容受一切江河,又像是遼闊無邊的虛空,廣博地含容萬事萬物。周法界的無量眾生,沒有一人不被收攝於其中,窮盡法界的一切諸法,皆因淨土法門而證得真如實際。這是因為淨土法門正是釋迦如來一生一世教化眾生的特別法門、是三世一切諸佛總持一切法的要道途徑之緣故啊

 

到了清代道光末年,蓮歸居士胡珽,收集乾隆時代之後往生者的事蹟,共得到一百數十人之多,命名為《淨土聖賢錄續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由於刀兵劫難遍布國內,提倡淨土者少,因此淨土法門稍顯寥落沈寂。尤其近來世間的道德,眾人的心志,愈來愈趣下流。凡是具有通達事理之慧眼的人,存有拯救世人之悲心者,無不教化提倡因果報應、信願念佛之法門。具有高瞻遠矚正知正見的人,莫不隨順風從仰承淨土的教法。因此數十年來,又收錄了二百餘名往生事例,名為《淨土聖賢錄三編》,此篇文稿乃是德森師所收集,現已排版完畢,所以為其敘述緣起。

 

在從前沒有輪船、火車、郵局、報館的年代裡,雖然居處相鄰只隔一片田野,然而卻往往互不相知各不往來。因此,雖然古代的佛法興盛聖道大行,但是所記載往生淨土的聖賢,一千數百年來,所得知的只有幾百人而已。這一方面是因為記錄缺乏,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古代書籍的散失破壞。如果當時能有如同今日交通、資訊等事業的方便通暢,則雖然有數十萬的往生記載,也不算是太多。閱讀此聖賢錄的人,千萬不可以古論今,以為古代佛法大興時往生者尚且那麼稀少,而認為今日末法那麼多往生淨土之事蹟未必是真實可靠的。也不可以今論古,以為今人往生者較古人為多,而斷定古代之時淨土教法並不曾大大興盛。請諸位稍稍憶念思惟唐朝善導大師在長安之時,少康大師在新定之際,念佛的音聲,充斥盈溢於街頭巷尾,由此得以往生淨土的人,應當不止百千萬億!而在現今雖然千里遙遠的距離,早上動身夜晚便可到達。再加上郵件、電報、電話以及報紙的發行散布,縱使在千里之外也都可以馬上知曉。雖然如此,仍然還是有很多未被記載的事蹟,假使都能一一記錄,那真是多的不得了。

 

但願全世界的人,各個都能敦厚倫常克盡本分,防範邪惡枉曲之念、存養誠信真實之心,一切惡行莫去造作,萬般善業奉持勤行,以此為念佛修行的堅固基礎。並且真正為了超脫生死,發起無上菩提之心,深信切願憶佛念佛,以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為一生的修持。那麼現生便能成為聖賢的同學伴侶,臨終則頓入彌陀如來的清淨國土。念佛往生之廣大利益,甚深難信,除非達到佛果境地,否則無法究竟了知。普願見聞此書此法門者,各各努力精進,念佛往生。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夏五月,常慚愧僧釋印光恭敬筆述。

 

淨土聖賢錄原序清 彭際清

 

至深廣大的淨土教法,是諸聖賢們用來親身實踐的大道。孟子說:「外貌形體與神情容色,是發之於人本然的心性。」知道形體與色法就是本性的展現,那麼就不容許離開依報的世間國土來談心性;知道本然的心性就展現為外貌形體等種種色相之中,就不容許離開心性而向外去追求依報的世間國土。捨棄依報世間而談心性,是以為自心本性之外另有所謂的依報世間,那麼其所謂的心只是虛無渺茫而空無一物的東西而已;離開心地向外去追求依報世間,就是說在依報世間之外還有另一個圓覺本性,那麼其所謂的依報世間,只是一塊死寂無知之物而已,這些都是不明白實踐身形(踐形)這種說法的人。

 

依照《華嚴經》圓融的教理,理體與事相本來無礙,種種事相與事相之間亦無礙,普賢菩薩作偈曰:「所有一切浩瀚廣大世界海的空間及一切長遠綿延無盡的時間,都是無有邊際的,而今以一方便善巧悉皆令其清淨無垢。」這就是『實踐身形』的最高極致了。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這就是『實踐身形』的正直大道。有人以為毗盧遮那法身佛,在一切處所,怎麼可以遍指西方淨土而背離全體法界呢?那是因為他不曾知道華藏世界海中,一微塵一毫端,尚且具足十方無量無邊的國土世界,而極樂莊嚴的西方淨土,當然也具足無量無邊的世界。那麼,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一尊佛,就已經周遍見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國土,就已周遍遊歷了十方的佛國世界。何以故?因為當下的一念心性就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多,一切法無二無差別故。一切法門之中,唯有此一淨土法門,不只是釋迦世尊金口宣揚,同時也是十方如恆河沙數諸佛如來所共同讚歎護念的,又有一切諸大菩薩護持流通、輾轉相傳無有窮盡。

 

自從佛陀無上的教法東傳來華夏,除了單傳直指、見性成佛的禪宗外,以念佛法門而往生淨土度脫生死者,無論出家、在家,真是多得難以計數。際清向來服膺儒家風範,並兼修淨土法門之行,常想要薈萃聚集古今往生淨土的見聞,用來警示策勵人們念佛修行。然而由於日日忙亂心力疲憊,因此因循延遲至今天。正好兄長之子希涑,於佛法剛剛發起信心,發願願意完成此篇文獻記錄,用來堅定嚮往淨土、往生西方之心念。因此為他標舉指示體裁綱要,首先記載考核淨土法門於經論之緣起。其次是中國的著述文章,最後再以眼耳所及之經歷,斟酌增減文句內容,統收成一編,命名為:《淨土聖賢錄》,希望凡是見聞此書者都能隨喜相從,得以進入佛法之流,一念誠心歸向,同登淨土彼岸,如此豈不善哉

 

詩經中有一句話說:「緡蠻黃鳥,止于邱隅。」這是說有美妙音聲的黃鳥,棲止安息於高峻山陵的一角,而淨土也正是聖賢們所依止棲息的『邱隅』!隨其心念的清淨則所在之佛土亦清淨,那麼淨土真是眾人所應依止之處啊!當我們學習一切事物的時候,入門初學最先要做的功課,莫過於明白所應依止的目標。所以說在安身立命這件事上,應當先知道所應依止安心之處,怎麼可以做個人還不如一隻鳥知道要有所選擇呢?

 

經云:「彼國常有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一些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事相,是本心嗎?還是國土呢?是形貌色相嗎?還是本然自性呢?不如直下知道歸向止宿之處,斷絕無益虛妄的戲論,淨土蓮華的種子,只在人們當下的一念之間。閱覽此書的人,應該有一些樂於『實踐身形』之喜悅的吧?而『實踐身形』者,就是念佛求往生的意思啊!

 

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春正月,淨業學人彭際清筆述。

 

淨土聖賢錄體例要旨之說明

 

一、以往凡是記錄往生事蹟者,只有登載中國的著作。至於經論所發揚顯示的淨土教理以及緣起事由,大多缺乏簡略。這就譬如治理黃河不從積石山之源流、疏導長江不自岷山之發源地,既不明白水源所起之處,其下流也必將阻塞不通。因此本書首先標示淨土教主阿彌陀佛,以表示此法門所依止之根本。其次是觀世音、大勢至二大菩薩,說明阿彌陀佛有輔助教化之人。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隨侍毘盧遮那佛之左右,而同聲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同音宣揚淨土行門,由此可知十方世界諸大菩薩無不以淨土為歸宿。至於西天印度的諸大祖師,及諸多論師,即使不全部有顯著的往生淨土之徵驗,然而只要他們既是登上果地證悟解脫的聖人,豈有娑婆極樂、中國印度等東西兩方的分別限制呢?因此凡其所有議論著作,有關淨土教理者,亦同時標示出來,以廣泛地幫助勸進誘導眾生修行淨土。

 

二、《華嚴經》入法界品,如德雲比丘、解脫長者、鞞瑟胝羅居士,都不離念佛而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法門,乃至於一念之間,現出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見無量諸佛。這只有通達自心的究竟本原,窮究一切諸行願海的聖賢,才能親身體證如此的三昧境界。修習淨土行門的人,決定應當虛心虔誠頂戴信受。然而此種念佛的方式是屬於一般普遍的途徑,並沒有專主於一個佛國淨土,其義理是遍於恆河沙的世界,並非專門回向西方淨土的,假使混雜加入此書,恐怕違背全書的要旨體例,因此省略《華嚴經》入法界品的這些經文,而獨標往西方極樂淨土之義趣。

 

三、歷代的《高僧傳》、《佛祖統紀》、《佛祖通載》諸書籍,只記載許多法師的行儀事蹟,而在他們言論著述中足以激發人心、策勵修行的,卻一概被簡略捨棄。另外雲棲蓮池大師收錄的《往生集》,又只標示事件的徵驗,往生者實際行持的過程,卻很少詳細說明清楚。因此很可能將張三和李四混淆為同一個人,就像是無法辨別淄水和澠水的質地,而將其混成一味,此《往生集》尚未讀完,就因無趣疲倦而昏昏欲睡的人可多了。反之此書則網羅記載微細的行儀、圓滿具足全體事相,貫通整理許多的言論文章,並特別標舉策勵念佛往生的警語。例如天台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紫閣飛錫大師的《念佛三昧寶王論》、永明延壽大師的《萬善同歸集》、虎溪尊者的《蓮宗寶鑑》、天如維則禪師的《淨土或問》、鄞江妙叶禪師的《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梵琦楚石禪師的《西齋淨土詩》、雲棲蓮池大師的《雲棲法彙》、截流行策大師的《截流警語》,以及方內諸大居士的種種論述。想要網羅所有的淨土典籍,恐怕難以周全,但是只要能夠把握重要的一言半語,那麼又有什麼缺憾呢?謹以此書代為極樂世尊阿彌陀佛作詔喚,又如同天鼓雲集眾人入法入會之擊鼓長鳴,期願諸位仁者,恭敬而聽之。

 

四、過去收錄的往生者,必定標示往生的事驗感應,若事驗感應毫無所聞的人,則多缺漏而不收錄。有些大德往生時雖然沒有事蹟靈驗,但是不能親見其實際的形貌,我們也願察究其顯現的影像,只要能夠自淨其心,往生淨土必然是不待其然而然的事。《首楞嚴經》云:「若觀想勝境的飛心之中兼修福兼修慧,那麼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由此可知紫閣、天衣、中峰、天如、妙叶、空谷、憨山等諸位尊者長老,以及陳瑩中、馮濟川諸居士前輩。皆是徹知本性、具足諸佛不生不滅妙明真心之密因,那麼證果之事必不虛妄,他們隨時隨地撒手便行不移半步,何必等待臨終十念,才能決定往生。我們不應該向諸位大德外在的形式去尋求,反而違背了佛的究竟教理。

 

五、蓮池大師的《往生集》裡面,為適合當時世俗的情誼,只以安祥往生為高明,而那些捐軀捨命的則一概不收錄,雖然說是考慮得萬全周到,但種種個別差異的事相實在難以一概而論。(普賢行願品)言:「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六度經》中,即廣泛說明此類之事。因此像本聖賢錄所記載,靜藹法師為法捐軀,常愍法師忘卻身命濟度眾生,其悲心深遠殊勝廣大,求生淨土之宏願的堅定不移,如今收錄閱讀他們的遺言,仍然令人驚心動魄。其他如善導、志通、文輦、慧誠、超城等諸位大師,速捨報身、求生淨土,神識靈明寂然安定,心意毫無動搖散亂。這都是以普賢十大願王,而回向阿彌陀佛淨土法界,憑藉如此的勇猛精進,決定能夠不退轉於菩提道中。如此的榜樣,只應隨順學習,怎麼可以輕率排斥。有人問:那麼著魔的事難道不必考慮擔心嗎?答曰:魔之與佛,同在一心之中。只要能抉擇辨別而實踐正確的因行,決定達到相應的正果。這些高僧大德們,都是了知四大幻身本來空寂,五蘊身心因緣假合並非實有,因此正當捨身命時,就如同留下腳跡、如蟲蛇脫皮。誰為能捨?誰為所捨?那麼刀山火聚,皆是修行道場;七寶行樹流水蓮池,亦不離當處現前一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麼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什麼遙遠的呢!但如果三昧正定尚未成就,我執之情仍未化除,只是因為欣慕淨土厭離娑婆的情想,激發成求取淨土捨棄身命之行為。我恐怕其將為身心的痛苦所逼迫,煩惱反而轉強,九品蓮花不但難可期待,魔王波旬更乘之得到方便。雲棲蓮池大師所顧慮的,華在於此。凡是末法修行之人,實在應當自我審察思惟自己的功行而作取捨。

 

六、從前諸家的記錄著述,繁雜與簡略之間並不整齊,典雅和俚俗的文句相互夾雜,若不經過分別鑑定,難免混亂錯誤。現在斟酌審理舊有的文章,參證考核以往的書札,加以潤文修飾。並牽就依循我的原則尺度,只要於往生西方淨土的基本宗旨,在根本上沒有什麼互相違背,仍然各個標明原書的書名及出處,以顯示其證據所在。

 

七、淨土諸著作書籍,標指古代高僧大德,一概以『師』稱之。而在《高僧傳》裡則凡屬於兩個字的名字,只有舉出一個字。此聖賢錄,前有佛菩薩,後有官吏、居士,若只稱『師』而不書寫名字,則很難相應一致,因此對於出家男女二眾,依照《高僧傳》的形式,只寫名字中的一個字。而在家者,依照過去的例子,仍然書寫二字。

 

八、《雲棲往生集》,記載周續之臨終見佛,合掌而逝。但是考據以往的史實以及《東林傳》,都沒有這段文章,應當屬於後人附會加入的。又記載白樂天(居易)、蘇子瞻(東坡)、張天覺(商英)三人,說是根據他們的因行考究其果證,應當往生西方。然白公樂天雖有畫西方圖迴向往生之誠心,而他平生信願喜樂的多在兜率淨土,在他文集中的字句,明確而可考據。(集中畫彌勒上生圖記,其次畫西方圖記在其後,並提字開成五年三月,有人說白居易先求生兜率淨土,然後導歸極樂世界,這是錯誤的。)蘇子瞻(東坡)臥病時,向徑山長老口說偈言:「灑然解脫,洵為希有。」(瀟灑解脫,實在希有。)至於談到西方淨土,則說:「西方淨土並非沒有,然而在這裡使不上力。」凡修淨土法門的,必須具備三心,所謂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心,乃至臨終十念,未曾有不經由心意願力而得往生的。至於他所謂的使不上力,則是三心未具足,實在難以保證往生。無盡居士張天覺(商英)平日深入佛法根原,眼光高遠目空四海,而《往生集》所錄的發願文,有如無知幼童的文句,頗似貧賤乞丐毫無氣勢,與他所流傳下來語言文章的氣度風範並不類似,同樣也不可相信,因此一併刪除。

 

九、以往居士傳、善女人傳,其所收錄的賢人,必定考核他平生的行為,如果稍有瑕疵,一概簡別排除。而此書則只以末後臨終為憑據,不論既往的過失。因此如雄俊、惟恭法師之輩,張鍾馗、張善和居士之類,既然能登下品蓮臺,便能進入聖人之流。而其他未造如是惡業的人,更是一概可知了。從這裡可以知道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極樂世界之清淨莊嚴,就如同浩瀚的大海不拒絕百千江河之流入,明亮的日光不遺漏任何一個孔穴而不照耀。只要肯一念回心淨土菩提正覺,從來沒有一個被遺棄的眾生。凡是一切有情,皆應信心承受。

 

前面淺陋的幾條見解,是當此聖賢錄草擬初創之時,即已口授希涑,每完成一篇,則為之隨手校勘核定。全書既已完成,大綱宗旨應無違背。並將它寫在此書開端,以敬告將來的仁者,淨業學人彭際清記。

 

淨土聖賢錄偈 淨業弟子  彭希涑述

 

大哉眾生心  微妙難思議  究竟如虛空  無一法可得

普能作佛事  成熟菩提果  一念不自覺  迷妄起空華

由諸業力持  建立十方土  眾生於其中  顛倒靡已時

百萬有八千  亂想無根緒  七趣如輪轉  了達唯一心

心心互周遍  剎剎分勝劣  或淨寶莊嚴  或瓦礫穢聚

或照曜明朗  或無日月光  或菩薩住處  安隱壽無量

或是雜生居  苦多而樂少  或餓鬼充滿  幽魄長叫喚

或純現地獄  碾磑受苦楚  諸佛普住持  隨所宜說法

彌陀大願王  發心取淨土  成就安樂剎  十方莫能比

備諸珍寶性  有情所愛樂  正覺華化生  聞法悟無上

他方諸眾生  起心信慕者  佛力悉加護  命終得往生

嗟彼無智人  聞言盡狂惑  不知是淨土  我心所畢具

凡夫一念間  諸佛悉炳現  香水無邊剎  光明互遍滿

念佛便見佛  求生便往生  如取自家珍  東西非窒礙

良哉諸上人  善能了實相  知諸法如夢  而不趨寂滅

隨順修多羅  嚴淨佛國土  我今普歸依  讚歎并隨喜

乃以至誠心  深心迴向心  願捨此堪忍  疾生清淨域

佛力不可說  心力不可說  轉彼穢濁居  悉作蓮華藏

我今說偈已  頂禮諸賢聖  願舒白毫光  攝盡微塵眾

華開彈指頃  畢入菩提場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中文稱『無量』,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號阿彌陀,按《無量壽經》之記載:在過去久遠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時代的世界中,有一個國王聽聞了世自在王佛的說法後,內心充滿愉悅喜樂,發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放棄國土捐捨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處所,請求佛陀開示說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廣泛地說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惡行為,國土之粗劣惡濁或善妙殊勝,並應法藏比丘之願,將所有國土的情況全部顯現給他看。

 

當時法藏比丘,聽聞佛所說的莊嚴清淨國土,並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親眼目睹之後,起發了無上殊勝的願力。此時法藏比丘心地清淨寂然安定,心意無所執著。以長達五劫的時間,思惟修習選擇攝取了莊嚴佛國利益眾生的清淨行願,如是思惟修習之後,親往世自在王佛處所,稟白佛陀:「唯願世尊不捨慈悲傾聽思察,如是我所發的誓願,今日應當完全地表露說明:

 

第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仍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佛的果位)。

 

第二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壽命終結之後,仍然墮落經歷三惡道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全部具足金色身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形貌顏色有所不同,而有美醜差別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五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能了知宿世因緣,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億那由他時劫以來一切事相因緣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六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能獲得天眼神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看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之狀況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得天耳通,其最下者乃至不能聽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妙法音聲,不能全部信解受持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能得知他人心意思想,其最下者乃至不能得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眾生心念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九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得神足通達無礙,於一念間,其最下者不能超越來去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如果仍起妄想思念、貪愛執著色身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於佛道上得正定聚、決不退轉,不究竟成佛得滅度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二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所放光明有所限量,最少乃至不能照耀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三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壽命長短有所限量,最少乃至不足百千億那由他劫之壽命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聲聞眾,如果有辦法計算其數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全部成就緣覺聖果,於百千劫中共同計數,若能確知我國土中聲聞數量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五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壽命長久不可限量,唯除那些依照本有願力,壽命長短隨意自在者。若不能如此壽命無量、如意自在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六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乃至有人在我國土中,聽聞到有不善的名字語言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世界無量諸佛,若不一致讚歎稱揚我名號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十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至誠深心信願喜樂,欲生我國(極樂世界),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唯除違犯五逆重罪、誹謗正法之人。

 

第十九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修習種種善業功德,至誠深心發願想要往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使我(阿彌陀佛)不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圍繞顯現於其人前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凡是聽聞我的名號,專心繫念我清淨國土,種植一切福德善根,至誠深心迴向發願欲生我國,若不如願所求皆成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不皆成就圓滿如佛的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二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諸佛國土的一切菩薩眾,若來化生於我清淨國土者,究竟必定達到一生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境界。除了那些依照他的本有願力,自在無礙隨願教化眾生者。凡是往生我國土者,皆能為利益眾生故,披著大誓願的精進鎧甲,聚集累積福德根本,度脫一切眾生。自在遊化諸佛世界,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導度化恆河沙數無量眾生,使眾生安住於無上正覺真實佛道。超過一般次第修行諸地的途徑,當下現前即能修習普賢菩薩廣大無邊的德行,若不能夠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第二十三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仰承佛陀威神之力,即能供養十方諸佛如來,於一頓飯短暫時間,如果不能周遍到達無數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皆能親在諸佛之前至心供養,發露顯現他的福德善根。一切他所願求要來供養十方諸佛的珍寶資具,若我不能如其意願使其滿足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五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所有菩薩,若不能演說一切諸佛無量甚深智慧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六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不能具足金剛力士堅固色身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及其所住的清淨國土一切萬物,莊嚴清淨光明綺麗,形狀顏色殊勝特別,無窮無盡精微美妙,無法用心思去度量、用語言去讚歎。若有眾生,乃至獲得天眼神通,如果能夠明白了知,分別說明這些殊勝境界的名稱數量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乃至只有少許功德者,若不能夠親知明見我成佛的道場樹所具足的無量光明顏色,及親自看到此樹高達四百萬里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二十九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若能受持研讀經典法寶,諷誦行持為人演說,而不能得無礙辯才無量智慧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智慧辯才,若有限制可以度量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之國土清淨光明,皆能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就如同面對清淨無垢的明鏡,清晰照見自己的面相一樣。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二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從大地以上,以至於虛空當中,一切的宮殿樓臺、蓮池流水、寶華行樹等,我國土中一切萬事萬物,皆以種種無量珍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莊嚴修飾希奇微妙,超過所有世界天上人間的莊嚴。其所散發的香氣普遍熏染十方世界,凡有菩薩聞此香氣者,皆能修習諸佛德行。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三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種種眾生之類,若能蒙受我之光明照觸其身體者,必定身心柔軟愉悅喜樂,超過天上人間一切快樂。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種種眾生之類,凡是聽聞到我之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總持一切甚深佛法究竟根本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五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若有女人聞我名字,至心歡喜深信好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想要捨離者。壽命終止之後,仍然投生女人形像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六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命終止之後,仍能繼續恆常修習清淨德行,以至成就佛道。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恭敬禮拜,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者,那麼其餘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無不對其尊重致敬。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欲得衣服,隨其動念即時而至,如佛所讚歎相應佛法的美妙衣服(袈裟),自然著身,如果我世界中所有衣服還需剪裁縫紉整染洗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三十九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諸天、人民,在我世界所受的快樂,不如同煩惱永盡的阿羅漢比丘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隨其意願欲見十方無量莊嚴清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清楚地照見,就如同面對清淨的明鏡看到自己的面相一般清晰。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一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聽聞我的名字以後,生生世世乃至得成佛道之間,如果還有六根器官殘缺陋劣不具足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二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能夠獲得清淨解脫三昧,安住於此三昧,於一發起意念的剎那,即能供養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仍然不失禪定之念。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三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聽聞過我的名字,臨命終後,即得投生尊貴家族。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第四十四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即能修習諸菩薩行,具足無量福德善根。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五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能夠獲得普見一切諸佛三昧(普等三昧)。安住如是三昧之後,生生世世乃至成佛,常能見到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六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我國土中一切菩薩,隨著他心志意願想要聽聞到的佛法,自然得以聽聞。若不能如是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七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現生即得達到不退轉於佛道之位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第四十八願:設使我當得成佛時,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現生即得達到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於諸種種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我即不取無上正覺。」

 

當時法藏比丘說完此四十八大願之後,大地普遍六種震動,天空落下殊勝妙華,空中傳出音聲讚歎:「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願之後,專一志向投注心意於莊嚴勝妙國土。其精進修行所感召的佛國世界,開闊廣大無有障礙,超然殊勝獨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國土久遠恆長,無有衰惱無有變異。於不可思議百千億那由他年歲久遠劫來,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勝行。從不生起貪欲之心、瞋恨之心、惱害眾生的心。不起貪欲想、瞋恨想、惱害想,不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忍辱的力量堅固成就,從不計較抱怨一切勞苦。少欲知足,毫無染著瞋恨愚癡之念,心念住於三昧定意、恆常處於無為寂靜,一切智慧通達無礙。沒有虛偽諂媚邪曲之心,和顏悅色,柔軟愛語,時時主動流露關懷問候的慈愛心意。勇猛精進於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願,從來沒有懈怠疲倦。專意追求清淨純白的善法,惠賜利益一切眾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上地莊嚴自我之身心,具足種種福德善行,令一切的眾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習一切柔軟愛語、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棄國土捨離王位,摒除財色的欲望,親身實踐六波羅蜜,亦教他人行六度萬行。無窮盡的時劫以來,積功累德。隨著其所轉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願和所求,無量的珍寶庫藏,自然顯發應現。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覺真實解脫之道。或者示生為長者居士、富豪家族、權貴種姓。或者示生為剎利國君轉輪聖王。或示生為六欲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無法稱歎記數。口中之氣芬芳潔淨,有如青蓮花香。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氣普遍熏染無量世界。容貌顏色端正無缺,身相完好殊勝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無盡的寶藏、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綵畫寶蓋、儀杖旗幟等裝飾物品。如是等事超過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的功業福德,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現在西方,距離此娑婆世界十萬億國土的地方,這個佛國世界的名字稱為『安樂』,自從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經過了十劫的時間。

 

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其中有一個轉輪王名叫『無諍念』,於寶藏如來處,發菩提心,期願攝取莊嚴的淨土。佛即為他授記,從此向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過一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進入第二個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內,此時的世界,已轉名為『安樂』,你到那個時候當可成佛,號為『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依據《悲華經》所記載的誓願,大略與《無量壽經》所發的願相似。

 

《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說:「阿彌陀佛,在無量不可數時劫的時間以前,為轉輪王的太子,名字為『不思議勝功德』,年十六歲時,從寶功德星宿劫王如來之處,聽聞到法本陀羅尼。在七萬年中,精進勤奮修行學習,未曾睡眠,也不稍微臥倒休息。後來得遇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於諸佛所說的法語,皆能聽聞受持修行學習,厭離在家剃髮出世,作出家沙門。作出家沙門以後,更於九萬年中,修習此陀羅尼,又為一切眾生分別義理顯揚開示。一生之中,努力精進教化眾生,令八十億那由他眾生,發菩提心。積功累德,至不退轉之地。」

 

《法華經》也說:「過去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紀出家而作沙彌。彼大通智勝佛既已成佛,說完《法華經》之後,即進入寂靜的屋室,經八萬四千劫。當時十六位王子菩薩,各個高升法座,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大眾,廣泛說明分別疏通《妙法蓮華經》的義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等眾生。此十六位菩薩,其中一位即是阿彌陀佛,第十六王子則是我釋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由本願力,生起的種種殊勝德行,無量億劫以來,從事於成就莊嚴清淨國土的工作。現在只取這些經文,約略標示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莊嚴淨土的大概內容,至於極樂世界中其他依報正報的事情,皆完備地記載於種種經典中,現今並不全部收錄。

 

而關於往生淨土三輩眾生之差別,依照《無量壽經》所說:「那些能往生淨土上輩階位的人,都是捨離在家摒除愛欲,剃髮出家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習種種善業功德,以此迴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像這一類的眾生,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立刻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往生彼國極樂世界。便於七寶蓮華當中,自然化生,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智慧通達勇猛精進,隨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難,若有眾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見到無量壽佛,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業功德,發願往生彼國淨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輩階位往生的是,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眾生至誠深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雖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淨沙門,廣大修習一切功德,然而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習一些善行,奉持齋戒,興造建立塔寺佛像,齋飯供養出家沙門,懸掛綵繒點光明燈,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此一切功德迴向,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化現他的莊嚴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樣,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輩者稍次一等。至於那些下輩往生的,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有人以至誠深心發願求生極樂淨土,假使沒有能力作種種的功德,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注心意持念無量壽佛,乃至只有十念,念無量壽佛,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或者聽聞到此淨土法門甚深難信之法,歡喜信受至心愛樂,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淨心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此人臨命終時,夢見阿彌陀佛,也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輩的人稍次一等。」

 

按照《觀無量壽佛經》所分的九品階位,其上、中二品,約略收攝包含於《無量壽經》的三輩之中,而《觀無量壽佛經》的下三品的眾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種種罪業,末後臨終時,一念懺悔回心發願往生淨土而得成就往生的,這則是《無量壽經》中的三輩所未提及的。依據《涅槃經》,斷善根的闡提眾生也有佛性的這個義理宗旨,《無量壽經》的三輩必需要與《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合起來看,它的義理品類才能圓滿具足,請諸位讀者要詳細思惟。

 

評論曰:「諸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毘盧遮那如來既然如此,阿彌陀佛當然也是這樣的。一切法從究竟上來說,根本沒有清淨與染污的差異,那裡還有所謂的東方西方之分別呢?然而在方便法門中,殊勝與濁惡的世界對於眾生而言則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夠達到不退轉者,只有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才有辦法如此,這並不是其他的佛國世界所能達到的。

 

五濁惡世的眾生只要能夠發起至誠懇切的心,十念念佛就能夠功業成就了脫生死,剎那之間超過塵點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淨土法門之中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何其幸運遭逢此等無上的廣大法門,得以聽聞阿彌陀如來殊勝宏大的本願功德。如果還不能發起希有難得之心,生起欣慕愛樂的憶想思念,就如同背離慈父逃離家鄉,徘徊於窮困險厄的漫漫長路,經過久遠劫來漂流浮沈於痛苦的生死大海,卻沒有人能夠慈哀救護,如此怎麼能不恐懼警惕?怎麼能夠不勉力精進呢?」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維基 Wiki | MSN | 佛教 | 經典圖書館 | 

| 電視 | 購物 | 兒童 | 書店 | 雜誌 | 視頻 | 免費佛經 | 音樂下載 | 熱門網站 | 佛教論壇  |

般若文海佛教經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