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四十七卷)

 

淨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淨宗學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科註》卷下第六十九面: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是第五段,用現在的話來說有求必應,有願必成。這是世間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中國或者是外國,可以說沒有一個眾生沒有這樣的希求。人人都有願求,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能滿自己的心願?畢竟是求願的人很多,真正滿願的人是非常非常的希有。世間人有求,這個願實現,絕大多數還是他命中所有。他求財,他命裡確實有財,時節因緣成熟他發財;命裡面有地位,到時候因緣成熟,他也得到了高官,可見得都是命裡有的。這個地方所講的希求,是你命裡頭沒有,命裡沒有你求到,那才叫有求必應,命裡有的不算,是命裡沒有的。沒有,要求得是很難,不容易,這是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加持實在講還是屬於增上緣,真正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自己依照佛的教誨,認真努力的修學,現前修現前就得感應;這不是宿世,宿世你命裡沒有,現前造的。這裡頭因果關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會懷疑,也不會去怪菩薩為什麼保佑他,不保佑我?他照做,我沒有照做,明白這個道理就行,真的是有求必應。

 

前面說能求的人,所求的事,經上講得很清楚,特別說『若未來世』,這一段每一節裡面都是講未來世,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包括在未來世裡面。條件,這個人,求願人的條件,一定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是關鍵的字樣;如果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依照這個方法求,未必得感應,所以這個字是關鍵的字樣。我過去講《地藏經》,有聽眾曾經問過我,為什麼他依照這個經典修學,也很懇切、也很誠心,所求得不到?所以他懷疑經上講不見得可靠。來問我,我就點這個字,我說:這個字你有沒有做到?他一想明白了。因為這個經是大乘經,你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求的是小願,你有小善就行,你要是大願的話,那你一定要大善。善的標準在三福,你想求人天的勝事,殊勝的果報,人天當中殊勝的果報,你人天善要去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沒有?如果你果然做到,你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求世間殊勝的福報你能求得到。你求出世間殊勝果報,你未必能求到,為什麼?那個善還要加強。

 

所以你希求二乘果報,那你一定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話聽起來好像不難懂,其實不容易,很不好懂。什麼叫三皈?現在很多人把這個看輕,看得太簡單、太容易;找個法師,佛像面前,念幾句偈,就以為是皈依,哪有那麼便宜事情?皈是真正回頭,依是真實的依靠。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頭,真正依自性覺;皈依法是從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回頭,依正知正見;皈依僧是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談何容易?這是出世間的善法;三福第一條是世間善法,第二條是出世間善法。由此可知,我們今天受三皈眾戒,古人講得沒錯「有名無實」,自己一定要清楚。現在出家人受比丘戒以比丘自居,蕅益大師說這是妄語,你沒有得比丘戒,你自己以為是比丘,這個過失很重。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五個比丘傳,當然最好是能夠十個人,十個人找不到,五個人;五個真正比丘才能傳比丘戒。

 

南宋之後中國沒有比丘,可是戒照傳,我們自己心裡一定要清楚,這是名字傳授,沒有實質。為什麼要這個形式?我們讀誦戒經,避免別人毀謗,戒經上說沒有受過戒的人不可以看,我們受形式戒去讀戒經。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能夠做到一條,明瞭一條做到一條,你這條戒受了,不在形式。你就是在登壇受了戒,你沒有做到,你沒有受,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身分。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受了比丘戒之後,在佛菩薩面前退戒,他持沙彌戒。因為沙彌戒,沒有比丘,自己在佛菩薩面前可以發誓來求受,菩薩戒也是如此,所以菩薩戒跟沙彌戒,在家居士是可以得到,因為不需要真實比丘。比丘、比丘尼戒要真實比丘,沒有真正比丘,決定不得戒律。所以蕅益大師一生自稱菩薩戒沙彌,這是祖師大德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老人家稱沙彌,他的徒弟就不敢稱沙彌,成時法師,蕅益大師的著作,成時法師把它整理、刻版流傳下來,這個功德很大;沒有成時,蕅益大師的著作就沒有人傳下來。他的弟子自稱菩薩戒出家優婆塞,優婆塞我們今天稱居士,成時法師多謙虛,我是出家的居士,你們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居士,這是名副其實的身分,正確的理念。在晚近弘一法師對於戒律很有研究,他老人家自己也自稱出家優婆塞。這是我們一定要懂,要曉得自己的身分,不至於做錯事情。

 

可是出家優婆塞能不能學菩薩?能學,菩薩出家優婆塞,當然可以學菩薩。菩薩的善一定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真正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還會傷害一個眾生嗎?你要幫助他都來不及,你怎麼可以傷害他?如果我們對於任何一個眾生不滿意他、嫌棄他,以瞋恨心對待他,你菩提心就沒有;如果對於一個眾生你愛他,感情在其中,你菩提心也沒有。菩提心是大慈大悲,清淨、平等、覺,從清淨平等覺裡生的大慈悲心,這是菩提心,你才能幫助一切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所以接著要修斷煩惱、斷習氣,「煩惱無盡誓願斷」;成就自己的學問智慧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後面「佛道無上誓願成」;後面三願是完成第一願,你成佛幹什麼?你斷煩惱為什麼?你學法門為什麼?成佛道為什麼?為度一切眾生,不為自己。如果說斷煩惱為自己,學法門也為自己,小乘,權教菩薩,我法二執還沒有斷盡,當然比我們凡夫是淡薄太多,依舊不乾淨,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所以此地「善」是個關鍵的字眼,我們有沒有做到善?我們是不是經典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先把能求的人說出來。

 

底下講所求的事。所求的事很廣很多,你所求的沒有一樣不滿願。註解也註得好,我們在此念一念,「願念在內」,你有願,有求的念頭,這在內;「事相據外」,你所求的事在外。「約世出世間,則有百千萬億」,你所希求的事太多太多了,說之不盡。「或求現生果遂」,或者是求你這一生當中,你的願望都能稱心如意,遂就是稱心如意的意思。「或期他世從心」,或者希望來生,你所希求不是這一生,來生得殊勝的果報。下面法師引「《十輪經》云」,《地藏十輪經》,「此善男子,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這舉幾個例子,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有很好的緣分聽聞佛法。或者是「淨信、淨戒、淨慮」,淨慮是禪定,「神通、般若、解脫、妙色聲香味觸、利養、名聞、功德華果、樹林,床敷、舍宅等,是也」,這舉幾個例子,世出世間一般人想希求的,你求願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底下教給我們求的方法: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段話實在就是《行願品》裡面「如教修行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養,你所求的願沒有不滿,你都能夠得到。所以這一句它的意思一定要了解很清楚、很透徹,『歸依供養』這四個字是最重要。「歸」是回頭,從我們一切錯誤、一切過失真正回頭,回頭就是懺悔。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告訴我,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當你有求的時候不應,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是你自己有業障,只要你把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怎樣懺除?他給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我明白了。真正善知識不講假話,也不拐彎抹角說一大堆,簡單扼要。我們佛門懺悔很多儀規,不需要;你知道你錯了,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真懺悔。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導我跟一般法師大德不一樣,使我們聽了之後合情合理合法,不能不佩服。

 

所以我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犯過失,那就是覺悟;知就是覺,你覺悟了。能把過失改過來,這是修行,這懺悔。所以佛家講修行,懺悔兩個字統統包括,就是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儒家講不二過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過失只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第一次是你無知,第二次曉得覺悟了,不可以再犯第二次,這是回頭,真回頭。回頭之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依什麼?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教誨,這叫皈依,你皈依地藏菩薩。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這個經裡面的教訓,那你不是皈依,你沒有依靠;沒有依靠地藏菩薩教誨去做。你那種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有名無實的皈依,給諸位說不但沒有利益還有過失。你沒有皈依的時候你犯罪,結罪的時候只有一重罪;皈依之後明知故犯,你兩重罪。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相信中等根性的人,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善人,真正皈依。

 

『瞻禮』是功課,我們今天講早晚功課,也就是說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早晚功課你要瞻仰地藏菩薩的形像,禮拜地藏菩薩的形像,禮拜是恭敬,表達自己誠敬之心,依教奉行。我們依哪一個經論來修行?全部的經論我們沒有能力熟讀,一定要把經論裡頭重要的東西摘錄下來,要記住,天天要讀。當然你有時間,每天把《地藏菩薩本願經》念一遍很好,實在講念一遍不行,為什麼?記不住。還是把裡面重要的一條一條摘錄下來,像我們編《淨宗修學守則》,我們從《無量壽經》摘錄了六十條,好記;這六十條,條條都要做到。我們又從《寶積經》裡面,《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頭也摘錄了六十條。這部經是世尊專說末法,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出家人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做錯,以為做得很對;佛這麼一說,我們才恍然大悟,天天在造罪業,還以為自己修得不錯;將來落到三途,還不知道怎麼墮落,你說多可憐、多可怕!所以這部經典很重要。

 

世尊對末法出家人開示,指責我們一些毛病應當如何修改,不只這部經,可是我們節錄這幾條,先要把大毛病改正過來,然後再改小毛病。大毛病改不過來,小毛病都改過來不容易,收不到效果。所以真正要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修行,經典裡面的教訓也要節錄出幾十條,擺在自己面前,天天要照做,這叫供養,如教修行供養,這是你自修。不但你自己要依教奉行,你還要教化眾生,它是大乘法。大乘菩薩之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後面還有「勸進行者」,所以單單自己做還不行,還要勸化別人。

 

『讚歎地藏菩薩形像』,這個「形像」,給諸位說就不是雕塑彩畫的形像,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形像?是地藏菩薩示現在人間的形象,他用什麼心處事待人接物,他用什麼樣的態度接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叫形像。此地稱讚,講解地藏菩薩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是專門讚歎地藏菩薩形像;所以大家不要誤會,造一個地藏菩薩像這就是讚歎,你全搞錯了。此地的讚歎,一個是要為人演說,還得要為人做好榜樣,你修地藏法門,你像不像地藏菩薩?你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的形像?這叫真讚歎。你能夠這樣做,地藏菩薩在末法時期,代表世尊弘法利生,接引大眾,你的所願所求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諸位想想你所願所求,是你自性功德的現前,還是佛菩薩對你的加持?兩者都有,自性功德是因,佛菩薩加持是緣。如果自己沒有真修,佛菩薩緣接不上,想給你做增上緣沒有法子,辦不到;必須自己有因,你有真因,佛菩薩給你做助緣,果就很順利成就,道理在這個地方。再看底下經文: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註解註得好,「歸供合法」,這一句多重要,歸依供養合法;「求懇如心,故感大士,夢中授記」,這是菩薩給你做增上緣。你的歸依供養不如法,你什麼樣的希求,你都得不到感應。所以說如理如法希求,一定能得成就,而且即使為自己,也是為眾生。如四弘誓願所說,願斷煩惱、願學法門、願成佛道,為什麼?為度眾生。如果說是只為成就自己,而不是全心全力擁護眾生,這個願很難成就。為眾生亦為自己是不錯,依舊有障礙,這有障緣;為眾生,不為自己,這個願很順利,很容易成就。為眾生,不為自己的願,也不能成就,那是什麼原因?眾生的業障很重,不是菩薩不幫助,眾生業障太重,不聽教誨,他一定要受果報,從果報當中醒悟過來,那時候佛菩薩就來教他。由此可知,佛菩薩現不現身,佛菩薩說不說法,佛菩薩教不教眾生,都是一片慈悲;他不現身、不說法、不教眾生,緣不成熟。這個緣是在眾生自己這一邊,不在佛菩薩那邊,自己一定要存善心,要行善事,要發善願,這樣才能感得佛菩薩現身說法,來幫助我們。如果我們的心不善、行不善,佛菩薩決定不會來,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就曉得,為什麼有人求佛菩薩就現身?有人天天求,求多少年,佛菩薩影子都沒見到,道理就在此地。

 

實在講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法,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轉變相續這些理事。事實真相,轉變的道理,轉變些事實,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六根天天接觸這些境界,那就像經上所說,我們接觸是迷而不覺,擺在面前沒看出來、沒聽懂;諸佛菩薩憐憫我們,就在眼前的事相幫我們點醒。諸位細細去觀察,細細去思惟,《華嚴》,一切大小乘經論是不是如是。我們果然明白,那就像大經上所說,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塵說剎說,無間斷說」,這都是事實。

 

昨天下午,李會長來邀我一同去看洪老居士,老居士這些年來病得很嚴重,他發心捐這塊土地給我們做彌陀村,楊厝港這個土地是他的。過去我去看過他一次,那個病很危險,說話音聲很模糊,我在旁邊仔細聽一個字都聽不出來,他說的是福建話,福建話我懂,聽不出他所說的是什麼東西。身體非常不好,他自己也感覺他朝不保夕,所以對於捐這塊土地建彌陀村非常懇切,每天跟李木源打很多次電話,李木源每天到他那裡去看他三、四次,他跟我講有一天最多他去看他七次。昨天去看完全是兩個人,紅光滿面,講話講得很多,音聲很清楚,每一句話我都聽得很清楚,我能聽得懂。精神氣色體力都很好,他每天早晨還到樓下去運動,過去坐輪椅,現在不必坐輪椅,扶他下去能做運動,不可思議。

 

昨天聽他講:我發願捐這個土地,希望我病能好,果然好了。他的喉癌拿掉了,醫生告訴他,兩個月開的那個洞可以恢復,可以能完全恢復健康。昨天我們在一塊談了很多話,親切招待我們。李木源告訴我,洪老居士一生真正是此地一個大慈善家,有求必應,求他幫忙決定沒有空手。居士林曾經有一次找他捐錢,非常慷慨,問他捐多少,他開一張空白支票,你們用多少自己寫。一生做好事,晚年有這個,這是聖因,這個因緣機會到哪裡去找,他能遇到,又這麼樣的慷慨。他那塊土地照現前的價值是六千萬,跟李木源談的時候,他把它降到四千萬,最後降到二千五百萬,現在降到一千五百萬;而且告訴我們,將來建彌陀村錢不夠他還要出錢,歡喜真是歡喜。

 

離開他那個地方之後,我們再看陳光別老林長,現在也在生病,每一天聽經看錄像帶,每天看八個小時。臥房裡面裝了一個電視機放帶子,現在正在聽看《金剛經》的講記,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最近還有好幾位居士,都是得了很嚴重的病,這一發心病就沒有,完全好了,再去檢查已經很正常,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求地藏菩薩永遠保護真做得到,只要你的善心不退,菩薩始終會保護你;如果你的心退掉,菩薩就離開了。永遠不退心,永遠依教奉行,愈做信心愈堅定,信心愈清淨,法喜充滿,愈做愈歡喜,諸佛菩薩怎麼不護念?諸佛菩薩護念,天龍善神就擁護,一定的道理,所以這些事情端在自己真修。這個求願是大乘菩薩,求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永遠保佑;菩薩答應你,就會在夢中託夢給你,夢中夢到菩薩摩頂授記。註解裡面講,末後一句,「若非信力堅固,安有如是瑞相」,希有的瑞相都靠你信力清淨堅固。我們讀了應當要學習。再看下面第六段,「發現生智慧」,實在講對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我們研經學教就是智慧不開,教給我們開智慧的方法。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

 

都是講我們現在;換句話說,都是教我們自己,不是教別人。

 

【善男子、善女人。】

 

注意這個『善』字,淨業三福要緊,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法從哪裡學起?三福是基礎,如果在這上疏忽,沒有認真希求,你一生都不會有成就。像蓋房子一樣,除非你蓋小茅篷可以,你要蓋高樓大廈決定蓋不成,為什麼?你沒有做地基,三福是地基、是基礎。你基礎建得愈堅固,你樓層蓋得愈高,現在蓋房子蓋幾十層、蓋一百多層,那個地基要建築得多麼堅固。三福是基礎,成佛的基礎。只有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的基礎,沒有出六道,六道裡面的善因善果福報,那你是肯定享受,因為你有這個基礎,可以說你不會墮三惡道,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報。如果你第二福也修得很認真、很堅固,你的果報在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果,你得這個福報。你再具足大乘菩薩福,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享受一真法界的福報。所以這個基礎我們要不認真的修學,佛法裡面所說殊勝功德利益,我們是得不到,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明瞭。請看經文,《科註》卷下第七十面,第二段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這是教我們修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想修學大乘,不但不能開悟,連經文都記不住。在我們現代大概中年以上的人,學佛都有這個困難;年輕人學佛少數,那真是宿世的善根很深厚,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我自己接觸佛法是二十六歲,當時我已經知道太晚了,遇到佛法太遲了,好年齡、好時光的時候沒有緣分,到自己能夠懂事、能夠覺悟,年歲已經大了,讀誦已經相當困難。好在宿世還有一點善根,在世間還沒有被迷惑,遇到這些大乘經典確實非常喜歡,很喜歡研究,很喜歡讀誦,很喜歡能夠深解義趣。『縱遇明師』這一句是很難實現,「明師」是過來人,有修有證,這是明師,到哪裡去找?世出世間古大德都常說,善知識可遇不可求,能夠遇到宿世的善根因緣,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你怎麼會遇到?善根福德薄,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教誨,縱然接受也是陽奉陰違,所以他沒有成就。

 

方東美先生一生在台灣教學,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非常熱心教人,幾個人肯聽話?幾個人肯依教奉行?他天天在教、天天在勸,奈何學的人陽奉陰違。雖然如是,教的人並不會灰心,這是大慈大悲。你雖然不聽,只要你肯來聽,不做沒有關係,給你種善根,知道來生來世,或者是來生後世,再遇到緣的話,你善根種子會起現行。明知道他做不到,只要他肯來聽的話都教,你聽了聽懂了,現在能做到,這一生得利益;畢竟還是少數。李炳老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人,我最保守的估計也應當超過五十萬人,真正依教奉行往生淨土應當有五百人,諸位想想五十萬人當中五百人往生,其他的都種善根而已,所以他老人家常講,「一萬人當中,難得有幾個往生」。問題就是你聽有沒有聽懂?有沒有發心認真去做?必須是能信能解、能願能行,你才能得利益。所以學佛頭一個條件,就是遇到好老師,這是我們一生修學成敗關鍵之所在。

 

老師教我們,『教視令熟』,經文裡頭沒有說教念,沒有說教聽,他用「教視」,這什麼意思?我們要注意到這些文字,這些文字非常重要。「視」就是觀,觀是屬於慧。佛祖教人用功修行的綱領是教你作觀,教你觀察,教你觀照,觀察是初步,初學的;從觀察提升到觀照,只要用個觀、用個照,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觀照就沒有;而實在講觀照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真正講離開心意識,我們初學的人做不到。所以對我們初學人來講,觀察、觀照,依教奉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跟我們事實的生活做對比,在這裡觀察,事實真相跟佛講的相應不相應?從哪裡下手?先觀察因果,你觀察行善是不是得善果?觀察作惡是不是得惡報?先從最初、最明顯的地方去觀察,然後再觀察入微,漸漸契入到微細,你就生智慧,所以他不用聽、不用念。禪宗裡面從觀照入門,功夫漸漸深是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再往上提升就照見。《心經》裡面講觀世音菩薩的功夫,「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昨天跟諸位講的結尾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知道我們眼前現實的狀況,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是《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那是照見;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還有能所,照見五蘊皆空是能所沒有,那就是一真法界現前。

 

所以老師這樣教給我們,我們實在說是邊聽邊忘,『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我們還是隨順煩惱、隨順習氣,不能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所以在經教裡面不能開悟,這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檢討,你才發現自己的過失,才知道自己業障有多重。必須自己肯定自己業障重,然後你消業障的念頭才發得起來,業障不消不行,不消還要搞六道輪迴。諸位要知道,一搞輪迴,我們這一生所學就忘得乾乾淨淨,怎麼曉得?我們前世曾經學過佛法,這一世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不是忘得乾乾淨淨,有隔陰之迷。來生又得從頭學起,來生有沒有機會遇到明師?很難講,決定不是說你生生世世都那麼巧都能遇到,沒那麼好的事,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所以這一生不能成就,一失人身,絕對不是說你來生會遇到,很可能你會隔幾十生、幾百生,乃至於多少劫,才有機緣再遇到;這就是講退轉,這一退時間太長,這是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後才知道機緣希有難逢,遇到之後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決定不能放鬆,怎麼樣辛苦也要熬過,也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才是個聰明人,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佛說實在講這一類的人很多,學佛裡頭大多數是這樣的人。這些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業障沒消除。消除的方法前面跟諸位講過,「歸依供養」,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就消除。消除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勸人念佛,這個消業障的方法比什麼都快。你能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禪定,你能夠得理一心不亂,在教下講大開圓解,一生當中可以做到,業障極重的人也能做到,這就善導講「遇緣不同」,業障再重的人都能做到。你得念佛三昧,你智慧開了,你能不能弘法利生?不一定,為什麼?要看法緣,你自己雖然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沒有法緣,你去講講得雖然好,人家不聽你的,這時候怎麼辦?多半到極樂世界,就往生。

 

所以成就的人,住不住這個世間不是自己事情,跟自己業報已經完全沒有關係,住世間、不住世間都看法緣,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立刻就往生。成就的人往生決定沒有病苦,決定是自在往生,但是他的示現不見得相同,也有人示現生病,也有人示現很苦,為什麼?覺悟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看到你起警覺性。示現沒有病苦,很自在,令大眾看到生羨慕心,菩薩做種種示現,沒有一定。示現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看眾生的緣,應該做哪一種示現,他就做哪一種示現,所謂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他哪有一定?但是有個原則,無論哪一種示現,決定利益眾生,決定有人看到、有人聽到會醒悟過來。

 

所以消業障重要,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消業障是讀經,讀得相應消業障,念佛念得相應消業障;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消業障。決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諸位要知道,利益自己是造業,是增長你的業障。許許多多同修業障消不了,縱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幫助別人,他有自己,所以他業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報。我們今天很幸運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沒有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好形象,為佛法久住世間,我們能夠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業障消除得快速。請看經文: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這一段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修開智慧的方法。我們遇到好老師,遇到好同學,遇到好的修學環境,智慧不開,那是空過,非常可惜。智慧怎麼開?這個地方世尊教導我們的方法好。這個人,希求開智慧的這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聞名見像;這個地方的聞見我們要記住,這是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夠相應。最初的緣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當然聽這個名號,你一定要了解名號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聞。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們真心本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這是地藏菩薩名號裡頭含的深義。見地藏菩薩像,或是見到雕塑的像,或是見到彩畫的像,見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薩的行誼,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所作所為,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實踐這部經裡面所講的一切話。釋迦牟尼佛對他的讚歎,他統統做到,他要不做到,佛怎麼讚歎他?所以我們聞名見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須如地藏菩薩的行誼,才能把我們心地寶藏開發出來,那我們就有智慧,業障就消除。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薩的形像,我們的業障消不了,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講在菩薩形像面前求懺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誠心誠意求懺悔。註解裡頭註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聞名見像,陳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稱名供像,即發慧性。然須恭敬,始能感動。以誠能動物」,動是感動,物是指一切有情眾生,包括諸佛菩薩,你能夠感動。「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你心地不誠,你就不能感動,特別是對於佛菩薩,對於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誠感動。你要是不誠,不誠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誠,這個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殺心感什麼?感羅剎;瞋恚心感修羅,慳貪心感餓鬼,你就跟這些東西起感應。你要跟諸佛菩薩感應,跟天地善神感應,真誠心,這一點很重要。

 

至心懺悔之後,還得修供養,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我們跟人見面要送一點禮物,表示我們對他致敬。沒有預備禮物,身邊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送人做紀念結緣,也要做。昨天李居士來找我,我們去看洪老居士,我帶串念珠跟他結緣。可是以後又想去、又提議去看林長陳光別老居士,我們預先沒有準備禮物,我自己帶著這串念珠送給他,表示敬意。所以在佛菩薩面前,我們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養法,『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過去有人讀《地藏經》,讀到「香華、衣服、飲食」供養,他沒有什麼問題,「玩貝」供養菩薩,這是什麼意思?註解裡頭註得很清楚,表「遊戲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遊戲神通,表這個意思。主要是藉這個儀式表自己的誠敬。

 

他這個地方講的表法好,言簡意賅,「假物將意,藉事顯心」,佛菩薩面前供養是這個意思。「香取清遠潛通」,香是清香遠聞;「華表圓滿悅澤」,沒有一個人不歡喜花,花代表歡喜,完全是從相狀上來說;「衣服見寂忍不捨」,衣表忍辱;「飲食顯慧命常存」,表這個意思;「玩具彰遊戲神通」,這是舉幾個例子。前面我們曾經講過,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遠聞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薩面前供飲食,佛菩薩不需要飲食,供飲食的意思是顯慧命常存,因為我們得飲食生命才能夠存在,以飲食來維持生命,此地是表慧命。這是至心懺悔,修誠敬的儀規。

 

再『以淨水一盞』,供在佛菩薩的面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後合掌請服』,供一天一夜,把這個水喝下去。『迴首向南』,地藏菩薩住在南方。『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意思註解裡面都說得很清楚。「淨水者,藉緣發慧」,供這一杯淨水,一定要曉得,心要像水一樣清淨,要像水一樣平等,清淨平等心就發慧。你把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麼?開過的水,供涼開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表示我接受,我認真要學習,表這個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面的水換一換就倒掉。這些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心就是『至心鄭重』。他這裡說,註解裡頭好,「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有洗淨污染的功能,用這個來表示。我們貪瞋痴是污染,《無量壽經》上教我們,「洗心易行」,用什麼方法來洗心?淨水,清淨平等的水來洗我們的心;改變我們一些錯誤的行為,叫易行。

 

註解裡面又說,「以清治濁,以正治邪,眾邪斷絕,知水為真」,表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說你天天喝這個水就開智慧,你試試看你喝上三個月看看開不開智慧?還是不開智慧。因為你外面是相,你是表相,表裡要一如你就開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這個水,每一見到的時候清淨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靜,心裡面污染洗成清淨,你智慧才開;表裡一如,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還是貪瞋痴慢,還是自私自利,智慧怎麼能開?你的業障怎麼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這個水行不行?當然行,不是不行。為什麼要喝這個水?鄭重,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誠敬,取這個意思。

 

修這個法的時候,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換句話說,一定要修十善業。不但要修十業善,還要斷五辛,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類,葷菜,葷是草頭,吃肉不是叫吃葷,那就搞錯了;肉是腥,葷腥,葷還是蔬菜類,腥才是肉食肉類,現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葷,錯了。五葷是指蔬菜裡面,註解裡也有,蔥、韭菜、蒜,他只講三樣,五辛是五樣。葷辛,此地講葷辛,我們講葷腥是肉旁,一個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講葷辛都是屬於蔬菜,那是什麼?葷是有氣味,臭的氣味,辛是指辣,辛而不葷可以吃。五葷菜,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蔥、蒜、韭菜、 頭, 頭是小蒜,經上有一種興渠,是從前中國沒有的,現在我們曉得就是洋蔥,洋蔥在中國過去沒有。這五種性質都相同,《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五樣東西不能吃,嚴格的修十善法、十善業,一七或三七日,這是修行的方法教給你了。

 

說一七跟三七是剋期求證,期望在這個日程之內能夠得到感應,如果業障很重的話,三七日還不行,我們曾經見到。一般講三個月會見到效果,六個月效果就很顯著,就非常明顯,這真的不是假的。年歲大的人也能恢復記性,讀過的東西也能夠很久不忘,通常講三、四天,一個星期不會忘掉,時間長了再不讀倒又忘掉,讀過一遍東西一個星期之內還能記住,可以做到這個功效。末後有幾句話,七十四面第二行的註解末後,「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誠者」,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底下一段果報現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這是你所求成就,願遂了。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待人接物就不誠實,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樣才能消業障。在佛菩薩形像面前露一點誠心,真誠心,離開佛菩薩形像,跟大眾接觸之下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又現行,沒有用處,這個一定要懂得。佛菩薩是教我們這個方法,你在佛菩薩面前修是課堂作業,你學了之後要有用處,不會說將來你有感應,讀經典一念都會記住,念別的東西一念都忘記,哪有這個道理?沒這種道理。經典一聽就明白,一讀就能記住,日常生活當中,樣樣事情你都聰明,你都能開解,你都能夠記住,這個效果才真的成就。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你依照這個方法求,得不到果報;得不到果報,你的信心就喪失,佛在經上講的不可靠,我照這個修,修了好久沒有感應;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論方法都錯誤,不是沒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學非常重要。這一段青蓮法師註得很長,但是不難懂,要緊要注意的我已經給諸位說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維基 Wiki | MSN | 佛教 | 經典圖書館 | 

| 電視 | 購物 | 兒童 | 書店 | 雜誌 | 視頻 | 免費佛經 | 音樂下載 | 熱門網站 | 佛教論壇  |

般若文海佛教經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