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四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十四卷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佛在这一品经里面为我们说善因、善果,勉励我们精进修道,断恶修善。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四句是这一品的总纲,内容可以说是无限的深广。

 

‘德本’,在净宗法门里面就是经中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这一句是“德本”?原本这个名词,“德”是真如本性,“本”也就是真心本体。可是要怎样才能证得?我们现在明了,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当中,唯独“信愿持名”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往生到西方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净宗法门无比的殊胜、稀有。虽然我们自己修证的功夫还没有达到破无明、证法身的境界。但是由于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使我们的智慧、神通、德用,与见性的大菩萨无二无别。所以此地的‘广植德本’就是一心一意专修净宗。

 

经中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法?这很重要。依据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的,只要我们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这样的话,确实在过去没有人讲过。蕅益大师讲这一句话,我们细细想来,实在是有道理。因为只有见了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真正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的确是无上正觉。蕅益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只要一心专念、专信、专愿、老实念佛,就是‘广植德本’。

 

‘勿犯道禁’。“道”是讲的“理”。这一句是说修行的原理、原则,不能违犯。佛对我们的一切禁戒,特别是前面所讲的五恶、五痛、五烧,也就是五恶、十恶,决定不能犯。如果我们把意思推广一点,可以说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一些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忍辱精进,慈心专一’。“忍”、“进”跟“专一”,的确是修行的枢纽。如果我们能忍得过,五戒、十善就不难受持了。凡是破戒、凡是作恶,就是一般讲的忍不过。所以“看不破,忍不过”,这才破戒,才作恶。所以“忍”非常重要。我们这一生光景不多,数十年寒暑真的弹指就过去了。为什么不咬紧牙根忍一忍?能“忍”,自然就“精进”了,“慈心专一”,那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这几句话我们要牢牢地记住。

 

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斋”、“戒”是两桩事情。“斋”在佛法里面,就是日中一食。“戒”是戒律。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修‘斋戒’。说到斋,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提倡“日中一食”,或者提倡“持午”,晚上这一餐不吃?不是的。要注重底下两个字‘清净’。

 

斋戒的目的就是身心清净。假如我们在形式上持斋受戒,可是身心都不清净,斋戒的效果、意义就完全丧失了。只有形式,没有实际的内容。我们修行要重实质,形式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讲求实质,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日中一食”当然是好。你想想看吃三餐饭,烧饭烹调要浪费多少时间?一天吃一餐,多省事。问题是我们的身体,受得了受不了?这不能不考虑。身体是一部机器,转动是要靠能量。能量是从饮食当中来。我们这个机器是很耗费能量的,一天补充不足,身体就要生病了。古时候修行人身心清净,所以他每一天消耗的能量少,一天补充一次足够了。我们今天消耗太多,一天补充三次都不够,还要吃点心。这是事实。所以你要是很勉强,一定要一天吃两顿,早晨一顿,中午一顿,晚上不吃了。你看许多人得肠胃病,从那里来的?就是从持午来的。他因为要严格遵守持午,把三餐的饭量一顿吃掉,肠胃怎么能受得了,他怎么不生病?毛病都从这里来的。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在这个时代不适合日中一食。

 

能量消耗到那里去了?这个我们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想、烦恼之中。天天打妄想,天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消耗就大了。实际上劳力消耗得很少。因此古时候人,他心清净,他心定,他妄想少、烦恼少,因此一天一餐就够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烦恼、妄想没有减少,突然之间把能量减少了,那就自找苦吃。这不是佛的意思。诸位要晓得,佛对于一切众生非常爱护。所以过去中国禅宗在禅堂里参禅打坐用功(实在讲念佛也一样),不能吃得太饱。太饱就会昏沈,容易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也不能空肚子,空肚子打坐人就发慌,坐不住。因此必须要在不饥不饱的状态之下,用功才能正常。所以禅堂里面除三餐饭之外,还有三道点心。少吃多餐,一天当中都保持不饥不饱。这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我们平常能保持这个状况,对工作是决定有利的。所以吃得太饱不好。我们讲求卫生,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少吃多餐,容易消化,注重营养,这很重要。斋戒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清净心。

 

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这是认真的修行),功德胜过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我们这里用功一天一夜,就相当于在西方极乐世界用功一百年。这样说起来这个地方不是太好了吗?我们又何必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这话好像没错,其实不然。西方极乐世界进步虽然缓慢,但是有进无退。我们这个地方会用功的人,的确功夫是进步非常之神速,但是堕落也快。也就是起伏很大。不像西方世界永远保持着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我们这里几个人能真用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佛在此地勉励我们。在这个世间用功一天,抵得西方极乐世界一百年。所以应该在这个世间应当好好的把握机会,认真努力。

 

怎样认真努力?就是前面讲的四句:‘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你能真的做到了,功夫确实超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人。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

 

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他方诸佛国土,修行进步比在这个世间要缓慢。道理就是那个地方没有造恶,是纯善之地,那样的功夫进展是很正常的。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我们这个世间,在极恶的环境当中,能守得住,不作诸恶,这不容易。所以能超过他方世界,主要就在此地。西方世界个个成就,没有一个退转的,没有淘汰的。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淘汰的就太多了。一万个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人成就,原因就是‘善少恶多’。环境不好,很容易叫你去造恶业。难修能修,因此娑婆世界实在是升堕的关头。我们能忍,这就是往高提升了。忍不过,就堕落了。

 

像昨天讲的两个例子。悟达国师忍不过荣华富贵,立刻就堕落了。谛闲老法师的徒弟忍不过名闻利养,堕到饿鬼道里面去当土地公了。几十年的修行换一个土地公。都是因为忍不过,毛病发生在此地。我们细细想来,那一关是真正不好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时时在诱惑你、在叫你堕落。真正能有几个修行人,能把这些事实看得清楚,能忍,不会上当、不会受骗?所以这部经我们天天要读,要天天提醒自己,唯恐被名闻利养诱惑了,堕落了。

 

我们特别提出这六品经做为我们晚课读诵的经文,意义也就在此地。一定要防范堕落。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这是以授持经法再勉励我们。“吾”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对我们哀怜、怜愍我们,所以苦心教诲、晓喻,把经法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要‘持思之’。“持”是受持、读诵。经要熟读才能受持。“思之”是要了解经典里面所讲的旨趣。他的宗旨、意趣,我们要明了。

 

‘悉奉行之’。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做到,这叫“奉行”。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这就是“化他”。我们要自行化他。平常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我们都要劝导他们。经本我们印得很多,同学们可以多拿几本带回家去。遇到亲戚朋友,你向他介绍,他欢喜接受,你就送给他。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愿心,帮助别人。‘转相教语’。

 

自相约检。

 

这一句是“自行”。自己每一天读经。读经就是用经训来检点自己,来约束自己。

 

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两句是我们平常处事待人的态度。佛教我们修六和敬。我们要和,要恒顺众生,要明义理,要欢乐慈孝。不仅是对父母,能把孝顺对一切众生,就是佛菩萨了。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底下几句是以受持戒德来勉励我们。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佛的教诲违犯了,这是在所不免。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了。假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守持不犯。那么修行证果那里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这一生决定成就。所以违犯是在所不免的,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

 

因此每一天念这晚课就是修忏悔法。经文一对照,今天又犯不少过,天天在犯过。世间人犯过,他根本不能觉察,这就是无明深厚。我们学佛了,为佛弟子,每一天虽然犯,犯的时候,我们清楚明白,这就是觉悟。觉了以后,希望明天不再犯。这样就好。天天检点,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叫修行。所以说如果要违犯了,自己要忏悔,要悔过。‘去恶修善,朝闻夕改’。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为我们说的经,为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得到之后,要像一个贫穷人得到宝物一样,要这样的爱惜,这样的尊重,这样的欢喜。‘经戒’是真正之宝。

 

世间这些宝物,没有多大用处。充其量让我们物质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但是舒适的物质生活,又会带来许多的恶业。细细算这个帐,还是得不偿失。所以“经戒”才是真正之宝。它时时唤醒我们,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后面果报就殊胜了。尤其是这一部经,我们依照经训修行,费的时间不多,得到的果报,就是诸佛菩萨也说不尽、也赞叹不尽。这样殊胜的果报,利益实在是太大了。那怎么不是宝?确实是“宝”。所以这一句绝对不是比喻的,而是事实。

 

我们得到这个宝,才知道要‘改往修来’。“往”是过去。过去所造的恶业,我们要痛改,要为将来的幸福好好的修持。

 

‘洒心易行’。我们心里面这些妄想、执着、烦恼习气的污染,要遵照经文教训把它洗干净。“行”是行持。处事、待人、接物,我以往都做错了,从今以后依照佛的律仪,依照佛的戒律,把它更改过来。“易”就是更改过来。“洒心”是修心。“易行”是修行。身心皆修,这样就‘自然感降’。“感”是感应,“降”就是降福。幸福快乐的人生你自然就得到了。

 

‘所愿辄得’。“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凡是有求不应,那就是有障碍。今天你能‘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就把所有的业障都化除了。障碍没有了,有求就必应了。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这一段经文非常之好。文字不多,把佛法对众生、对社会、对国家的那种殊胜的利益,完全为我们说出来了。佛法没有迷信。这一段经文也真正显示出佛法确实是今世之所必须。在过去欧阳竟无先生有一篇讲演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看到这一段经文,一点都不错。

 

‘佛所行处’。这一句话我们对它要很清楚、要很明白。这个意思是说佛陀教育所推行的处所,是这个意思。而不是现代一般讲的寺庙与道场。有寺庙、有道场,如果不能推行佛教教育,那有什么用处?对这个地区没有用处。佛教教育一定是教导众生‘广植德本,勿犯道禁’。使每一个人都能‘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心净则国土清净,才有下面这些感应。所以建一个庙,香火鼎盛,没有用处的。

 

过去李炳老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这话说得真实。庙建在那里,一定要有“道”。从前寺院、道场确实有道风、有学风,真正能像此地所讲的,利益一方。“道风”是指修行的方法。就是此地讲的‘勿犯道禁’。“学风”是学说,是理论,是经义。所以过去佛教道场真的是学校,不是庙宇。我们从经典里面所看到的“二时讲经,二时修行”。像《仁王经》所说的道场的标准。“二时”是印度的二时。印度二时是我们现在的八小时。

 

古印度的时间单位是昼三时、夜三时,一昼夜是六个时辰。我们在经上看到的白天,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分成这三时。夜晚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所以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时。我们中国是分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时间单位是西洋的,分为二十四个时辰。中国人叫它做小时。它比中国的时间小,比印度就更小了。印度一个时辰是中国两个时辰,是现在的四小时。

 

每一天八个钟头讲经,在讲堂里上课。另外再八个钟点修行。修行大致上不外乎两大种类:一个就是参禅,一个是念佛。上八个钟点课,在禅堂里面坐禅八个小时,或者是去念佛堂念佛八个小时。比现在学校功课还要紧张,占的时间还多,一天是十六个小时。所以有解、有行。讲堂里面就是“学风”。禅堂或者是念佛堂是“道风”。所以他真的教你怎么做。很多在家居士在道场里修学,三年以后离开寺庙到社会,确实是正人君子,不会做坏人。

 

‘佛所行处’。这一句,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这就是佛教教育推行的地方。

 

‘国邑’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都市。‘丘聚’是讲的乡村。都市跟乡村‘靡不蒙化’。这一个地方有好的学校,有好的老师。老师教导学生,学生影响社会,所以这个地区的学生一定蒙佛的教化。大家都能遵照佛的教诲去做、去修学。前面讲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感降”的是什么?“得”的是什么?

 

感降的是‘天下和顺’,这是“人和”。每个人都懂礼节了。‘日月清明’。日月是天和。‘风雨以时’是时和。‘灾厉不起’。这是讲没有天然的灾害。这就是“自然感降”。虽然是讲自然的感降,还是从人心感应而来的。这是佛常常在大乘经上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人心。人心善,天时就和顺;人心不善,就感来天灾,许多的灾变。下面一段就是“所愿辄得”。

 

‘国丰民安’。“丰”就是富。国家富强,人民安乐。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兵戈无用’。这一句是说没有外患。跟邻国都处得非常好,所以不会有战争。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这两句是讲国家领导的这些人物。在古时候从帝王、大臣到一般的庶民,都能认真依照佛的教诲去修行。领导人提倡,全国一定就能奉行了。佛教我们“崇德”,要崇尚道德。我们仔细去观察,现代社会崇尚的是“功利”。在社会上最有地位的,最值得别人尊敬的是那一类人?有钱人。于是人人都去争利,社会那有不乱的道理?

 

中国从前帝王的专制时代。帝王拿到政权之后也是“崇德兴仁”。所以他的政权能传几百年、能传几十代,不是没有道理的。老百姓为什么不造反?因为从上到下,遵从道德、遵从礼让,所以人人都过太平日子。富有的照顾贫贱的,大家生活都能过得去。他懂“礼”,这一点非常重要。他用儒家讲的道德——仁、义、礼,来维系国家社会的秩序。

 

《管子》里面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一个国、一个家,一个公司行号领导人,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在自己的团体范围之内,知道崇德兴仁。“仁”是什么?“仁”是关心别人。公司的老板把员工都看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家亲眷属,有利同享,有难同当。员工怎么会不认真努力?

 

今天大家都晓得,日本人在商场里面很厉害,全世界没有他的敌手。他厉害在那里?就是老板懂得这一套。公司在困难的时候,高级的主管不发薪水,下面员工要照顾周到。所以日本商社里没有罢工的。对公司对老板不满意了,头上扎个带子表示抗议,但是工作照常。不像美国人,一不高兴马上就罢工。人家不罢工,就是他厉害之处。老板一看到员工有意见了,马上把他找来,召开会议来解决问题。真的是认真去做。“仁”是推己及人。所以日本商社员工进入商社,就是他一生的事业。一生就依靠这个公司,把公司当做他自己家里的事业。这样去做,世界上那一个商社团体能胜过他?他这一套从那里来的?都是从中国儒家、道家、大乘佛法里面学去的。他能用上这么一点,就能做到世界第一了。

 

‘务修礼让’。务必要修礼,要懂得让。“让”就不争了,“有礼”就有分寸了,有节度,礼尚往来。这个样子社会才有良好的秩序。“礼”就是制度。能修这样殊胜的因,下面这些愿就得到了。

 

‘国无盗贼’。国家没有内忧(前面‘兵戈无用’是没有外患)。没有内忧,国家就太平、繁荣、兴旺。“盗贼”的范围包括得非常之广。我们在前面五恶里面的“盗恶”读到过,凡是贪赃枉法的都叫盗贼,不一定是指强盗土匪这些。只要是利用自己的职权,窃盗国家的名位,损害人民的利益,都属于盗贼。这一句是说国家、政府从上到下,官员都能奉公守法。

 

‘无有怨枉’。对人、处事都依照法令规章,使人人都能得到公平,就是没有怨枉。所以前面讲‘国丰民安’。国家怎么富足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能安居乐业?道理就在此。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此地“强”、“弱”包括的范围也非常地广泛。“贵”是强,“贱”是弱。“富”是强,“贫”是弱。“聪明”是强,“愚痴”是弱。这是指社会里一切人与事相对的。强不但不欺侮弱的,而且能帮助弱的。譬如说富有的人能帮助贫苦的人,使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像刚才讲的日本商社,老板是资本家,非常富有。他建立的公司、工厂,照顾所有员工的生活。老板不但照顾你生活,照顾你家庭,照顾你儿女读书,都照顾到,是‘各得其所’。所以员工心安,他对于这家公司行号终身投靠。就是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别的地方待遇比这里更高,他也不会走。为什么?道义!他不忍心离开。这是人家成功的一面。我们仔细看看,佛所说的这些教训他都做到了。

 

我们听了教训,看到这些例子,自己应该深深反省。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在现代国际上除日本之外,新加坡也做到了。新加坡的官员守法,照顾人民,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虽然有时候好像很专制,可是人民对政府非常拥护,非常地爱戴,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这一段是佛以大慈大悲来教诲我们。‘我哀汝等’。“哀”是怜愍、慈愍。佛对于一切众生确实超过父母对于子女。父母对子女实在讲是一生一世。隔一世,“改形易道”之后就各不相识了。父母恩义是一生的。佛对众生是生生世世、无时无刻不照顾。所以佛的恩德、菩萨的恩德超过父母太多了。这都是真实的。世间人真正能懂得、能明了、能感恩的,实在是不多。

 

‘我于此世作佛’。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到我们世间来示现成佛,教导我们的是‘以善攻恶’。教导我们要用一切的善心、善行,去改正我们的恶念、恶行。教我们断恶修善。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正的幸福。

 

福报决定是从善行里面得来的。善因得善果,恶因决定得恶报。所以这一句是教我们现在得利益。现在得利益了,如果来生不能得利益,这个利益不圆满、不究竟。这一生的生命是很短促的,不要以为现在还很年青,身体还很强壮。年青人、身体强壮的人,夭折的很多。尤其现在天灾人祸很多,谁能保证明天还在这个世间?这都是真实话。

 

往年我几乎每年都到香港讲经,是香港有位太太发心邀请。她在香港经营一个纺织厂,经营得很成功。我第一次到温哥华讲经,也是她邀请的。她在温哥华买了很多土地,有一栋大房子,有七、八千尺。有十几个房间,夫妻两个人住。我说这房子,你们不能住。她说做什么好?我说做庙宇很好。房子太大,人丁太少,那不是好现象。前年她在温哥华车祸死了,才四十多岁,谁能预料得到?她参加一个宴会,吃完饭回去之后车祸。消息传来,我们不敢相信。类似这些事情太多了。

 

的确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们的警觉性要高。活一天就要认真去修一天,不要等明天。等明天,就错了。

 

要‘拔生死之苦’,这样佛对我们的恩德才真大,才真的能到究竟。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在六道轮回生生死死。

 

‘令获五德’。“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善。成就自己的善因、善果。再进一步,‘升无为之安’。晋升获得无为之安。“无为”就是无生灭。前面有生死诸苦。“无为之安”就是生死没有了,不生不灭了。凡是生灭法都叫“有为”。不生不灭就叫“无为”。

 

《百法明门论》里面,天亲菩萨讲百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的,无为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就是无量寿了。我们修这个法门,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得无为法,“升无为之安”了。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这一段是佛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预言。他在三千年前对于我们现代这个社会状况,就已经很清楚了。

 

‘吾般泥洹’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

 

‘经道渐灭’。现代印刷术很发达,经典的数量愈来愈多,怎么会灭?真的是灭了。经典虽然存在,修行人少了,这是衰相。而且多数人把经典的意思曲解了,解错了。这也就是佛法变质了,已经不是佛的真实义了。纵然流传也是“渐灭”了。

 

‘人民谄伪’。我们现在的确是见到这个事实了。

 

‘复为众恶’。现在这五恶、十恶,好像是社会正常的现象。那一个人要不作恶,就是怪人。变成这样的现象。社会上流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认为人作恶,若为自己,是应该的。这个观念完全错误。

 

于是‘五痛五烧’,愈来愈严重了。‘久后转剧’。这一句话我们在今天是见到了。确实这一切众生毫无忌惮的在作恶。

 

东西方古老的预言都说公元两千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灾难怎么来的?一切众生造作的恶业,累积而成的。这变成了共业,就非常可怕。我们距离这个时代太近了,没几年。这个灾难,我们可能都会遇到。

 

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同学们都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众生都在造恶,造成共业。假如我们能有一些人,认真的读诵《无量寿经》,依照《无量寿经》所讲的教训来修行,一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认真修行,九十九个造业,灾难都会减轻。虽不能免,会减轻。所以我们今天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极力劝勉大家奉持经教。的确是能把劫难减缓、把劫难减轻。这是要靠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去做。佛在此地真的是苦口婆心,教我们:‘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

 

世尊为大家说了这些,弥勒菩萨在此地的确非常感慨,而言。

 

“合掌”是表恭敬,这是佛门的礼节。十个指头代表心散乱。合掌是把散乱心收起来,归于一心。所以合掌表“一心”。一心是清净、恭敬。

 

“白”是下对上,学生对老师,是很恭敬的说。所以佛对弥勒菩萨说,用“告”,是上对下的。

 

‘世人恶苦’。“恶”是造的因,“苦”是果报。造作恶因,而受苦报。

 

‘如是如是’。跟佛讲的一点都不错,完全相应。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佛确实是大慈大悲,哀愍一切众生。无论你是修善、是作恶的,佛都是一律平等的看待。佛总是那样的慈悲劝导,希望你能依照经典教训修行,这一生能永脱轮回。“脱”就是脱离三界轮回。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佛在此地教诲我们有很多重复,显示真实的苦口婆心,真实的大慈大悲。佛在这段经文里面,要是加上前面一品,不止十番教诲。一般人教学,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佛不止十番的教学。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这是弥勒菩萨,知道佛的苦心,不辜负佛的教诲,依教奉行。

 

这一次讲的是净宗晚课里面所念的经文。前一次讲的四十八愿是早课所念的经文。我们念经文一定要懂得经文里面的意义,然后才能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行。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把早晚课所念经文的大意,都在此地与同学们讲解一遍了。往后早晚课,我想会做得更有意义,更有收获了。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