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九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九卷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这是这一品经里面第七段,提醒我们世界荣华富贵是无常的。正如同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到中年以上,这一种感触就会愈来愈深,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

 

‘若曹’是汉朝的俗语,用现在的话就是“你们大家”的意思。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应当要熟思、熟计。“计”就是计算、计度。“度”是度量,就是要晓得度量。世间人由于愚痴迷惑,往往失计,将人生这桩大事情往往疏忽了,没有认真去想,没有认真去思虑。

 

人有过去世,一定也有来世。这一世当中我们的生命是很短促的。到来生来世,寿命长短就不能限定了,要看生在那一道。如果在天道,寿命就相当长;堕三途,寿量也相当可观。这些与我们将来,关系非常重大,不能不认真去考虑。三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去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堕三途?

 

三途的业因,我们都具足了。佛告诉我们,因要结果,一定要有“缘”。所以缘决定底下一生。“因”我们没有法子控制,但是“缘”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来生是吉、是凶,是福、是祸,确实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佛对于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说得非常地中肯。如果我们能相信、能肯定,依照佛的经验、教诲去做,来生来世的幸福,我们确实可以得到。

 

经过熟思计虑之后,我们就晓得要远离恶道,必须把恶的缘断掉。‘远离众恶’,就是把恶缘断掉。我们想得到善果,善果当中究竟圆满的大善,确实是往生西方净土。这是真实究竟圆满的大善,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其他的善果是会退失的,唯独往生西方是永远不退转的。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是教我们断恶修善,要认真努力去修善。

 

善恶的标准,经上讲得很多。我们归纳经里所讲的意思,简单的做一个结论:凡是利益于大众、利益社会的这些事情,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自己在物质精神上种种享受,这一些都是“恶”。为什么自利的都是恶?佛把三界六道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堕落在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有我执、我爱、我贪、我痴,所以才有六道轮回。凡是讲求享受的,必然增长爱贪,增长我执,怎么能出得了三界?纵然是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对世间种种贪爱不能舍弃,还留恋这个世间,佛号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

 

所以佛教我们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自己生活过得清苦一点,则对世间没有留恋,并有力量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好事情,这是善事。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爱欲荣华是世间人所追求的。一切众生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就是不能放下、不能舍弃爱欲荣华。殊不知这真正是昙花一现,如梦幻泡影,不可常保。

 

‘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在一个有智慧的人看来,爱欲荣华就像浮云一样。我们一定要觉悟。即使命中有福报,也要把它看淡;命中没有的,决定不求。这样就好。这些东西可以得很短暂的乐受,但是得不偿失,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实在不值得。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

 

这是佛勉励我们。刚才说过了,善果里面,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善。我们应当勤奋,应当精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人,他一定是‘智慧明达’。如果没有“智慧”,他不会选择这个善行;他要不能“明达”,他就不会坚持。唯有智慧明达,他才选择净土、坚持净土,勇猛精进、不退转,而成就无比殊胜的功德。信愿持名是“功”,往生不退是“德”。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这一句是佛提醒我们、警惕我们,不要随着凡情所转,迷失在爱欲荣华之中。

 

‘随心所欲’。世间人迷恋爱欲荣华,那就错了。这样子就‘亏负经戒’。佛说这些经,教我们许多修行方法。“戒”就是修行的方法。不要辜负了佛菩萨的教诲,落在别人后面。人家精进努力,生到净土做菩萨、做佛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这就大错了。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这一品经是说,弥勒菩萨接受了世尊的教诲,心里明白了,开朗了。菩萨为我们做一个榜样。我们今天读这部经,也就等于听到佛的教诲。听了佛的教诲之后,我们的心得、感想像不像弥勒菩萨一样?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弥勒菩萨说的这些话,是对佛的赞叹,句句都是真实不虚。

 

佛对于我们的教戒,‘甚深甚善’。“甚深”是说的理。佛讲的道理很深。“甚善”是讲的方法。方法实在是太好了。特别是净土法门,方法非常简单,信、愿、持名。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决定成就。这个方法实在是太善、太好了。

 

‘皆蒙慈恩’。“慈”是慈悲,“恩”是恩惠。“皆”是上至等觉菩萨(像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所以这个法门广大。所谓“三根普被,利顿全收”,九法界的众生修学净土法门都能得最殊胜的利益。

 

也许有人会问,权教、二乘、六道凡夫,听到净土法门很有受用,一生成就。这是佛的慈悲恩惠。法身大士、等觉菩萨,难道还要修这个法门,还要念佛求生净土吗?不少人有这个疑惑。其实十方世界法身大士、等觉菩萨,修学这个法门,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太多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不但是法身大士,的确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身旁的两位大菩萨,都是后补佛。在《华严经》里面,这两位菩萨发愿求生净土。于是我们就明了了,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这样的人,求生西方净土的太多了。这不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我们知道修行愈往上去愈艰难。就跟爬山一样,愈往上面去愈困难。学道也是如此。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普通讲三个阿僧祗劫。第一个阿僧祗劫可以修证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祗劫,比前面就难了,只能证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祗劫就更难了,只能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祗劫是菩萨证到十地。十地上面是等觉,等觉要成佛,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比前面更难。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容易,所以大家愿意到那边去,把修学的时间缩短。这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之处。这是第一个意思,属于菩萨自利。

 

第二个意思是利他。菩萨为我们做一个榜样。他身为等觉菩萨尚且要往生极乐世界,那我们更应当去,还有什么怀疑。这是给我们做样子、做榜样。因为这两个原因,十方等觉菩萨都乐意求生净土。所以“皆蒙慈恩”。

 

‘解脱忧苦’。这里面的浅深、广狭是无量无边的。以等觉菩萨来讲,他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这是他的忧苦。我们的忧苦就太多了,说不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得到究竟的解脱。

 

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王”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时候,一个国家只有国王可以自在的发号施令,群臣与人民都要听命于国王。国王是大自在。佛并不是国王,用“王”来比喻佛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佛都通达无碍,所以尊称佛为法中之王,为‘法王’。

 

佛的“德”是超越群圣。“圣”是指十地。大乘法中常说“三贤、十圣”。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我们称他为贤位、贤人。从初地到十地,这十个位次称为圣人。此为三贤、十圣。在经典里面,特别在课诵本里面,我们看到“菩萨摩诃萨”。菩萨是称三贤位的菩萨,摩诃萨就是称十圣菩萨。摩诃是“大”。大菩萨就是十地菩萨。所以佛是超过了十地大圣人。

 

‘光明彻照,洞达无极’。“光明”是讲智慧,“彻照”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照,无时不照。“洞达”是形容智慧的作用。对于一切法都能通达明了,没有一点障碍。这两句是说佛的正遍知,普照世间。

 

佛的十号当中有一个号叫“正遍知”。“正”是正确,完全没有错误。“遍”就是无所不知。这也是大乘经典里面常讲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只有佛有。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此地讲的“光明彻照、洞达无极”。佛说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今天我们的智慧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也把原因为我们说出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破了。我们有妄想、有执着。换句话说,佛跟凡人的差别就在此地。有了妄想、执着,就叫做凡夫;没有妄想、执着,就是佛陀。

 

因此佛法没有别的,只是教我们把妄想、执着去掉而已。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德能自然就恢复了。所以智慧、德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是自己本有的。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迷,本来没有。佛是过来人,他怎么成佛的?就是把妄想、执着舍掉而已。这两样在佛法里面又叫二障,障碍了真如本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这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

 

烦恼障是执着变成的,所知障是妄想变成的。所以妄想、执着是二障的根源。我们每天还在打妄想,时时还在起执着,由此可知,二障天天在增长,没有在消除。学佛的同修念念就想消业障。业障是什么?就是这二障。二障如果真的消了,那个样子很明显,自己能觉察得出来。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就是业障少的样子。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

 

‘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一切天人”就是我们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佛为一切众生的导师。所以佛法是师道,佛法对一切众生的关系是教育。佛菩萨是老师,所以是“天人师”。

 

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些话都是弥勒菩萨说的。弥勒菩萨对佛的赞叹,这个地方说出来了。

 

‘今得值佛’。“值”是遇到。今天能遇到佛,不容易。佛门里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遇到佛,太不容易了,这真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去佛虽远,我们还能见到佛的形象,还能遇到佛的经典,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果然能信受奉行,实在说与弥勒菩萨遇佛的因缘,没有两样。我们也能得生净土。

 

‘复闻无量寿声’。这一句话是代表《无量寿经》,代表阿弥陀佛的名号。见到佛,又能听到《无量寿经》、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更不容易了。真的是难中之难。遇到了,‘靡不欢喜’,没有不欢喜的。底下一句是闻法的心得。

 

‘心得开明’。“开”是开悟,真正觉悟了。“明”是明了。中国人讲“茅塞”,从前心里面好像有茅草阻塞住。现在茅塞拔掉了,很痛快。“茅塞顿开”有这个意思。心里面无始劫来的染污,佛在经上教我们“洗心易行”。我们能把这些污染都洗干净了,心就明了。从前心不明、不开,现在听佛的教诲,真的心开意解,真的明白了。为什么?选择了西方净土做为这一生的归宿。这是真正开明,这是无量劫来梦寐以求,所求不到的事情。

 

在座的同学可以说都是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修行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那有这么好的机会遇到这样殊胜的缘分?遇不到的。我们生生世世希求、生生世世向往,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但是不得其门而入。这一生缘成熟了,遇到了,怎么不欢喜?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佛听了弥勒菩萨的报告,非常欢喜。弥勒菩萨确实听懂了、听明白了。于是佛再劝导他,再加强他的信念。

 

‘告弥勒’菩萨。弥勒在此地是代表我们。告诉弥勒,就是告诉我们。

 

‘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一切善行当中,确实是以“敬佛”为第一善。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一个人能敬佛,必定仰慕佛陀,必定能向佛学习。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一直到自己圆满成佛。‘大善’的意思在此地。

 

怎样才能做到?底下这两句话就是世尊教我们的方法。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实在应当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大乘法相唯识宗,说宇宙之间只有识,除了识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法相也叫唯识宗。“识”是什么?就是分别、就是念头。佛在大乘经上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识”就是心想。有没有一切法?没有!只有心想。十法界依正庄严从那里来的?心想变现出来的,是识变的。识是能变,相是所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像我们晚上做梦,梦中的境界是相,是假的。能做梦的心是真的,所做的梦境是假的。如果我们对这个道理真的明白了,真的懂得了,你一定会老实念佛。

 

佛从那里来的?佛也是从心想生的。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就成佛。什么是念六道?念爱欲荣华就是念六道,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也是识变的,也是从心想生的。心念什么,就现什么相。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了,做佛就有把握了,做佛就不是一桩难事情了。只要肯念佛。

 

诸位要记住,“念”是“今心”,就是现在,不是过去、未来。现在心上真有佛,这叫做念佛。口里面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是荣华富贵。那没有用处。为什么?心上没有佛。所以诸位同学要知道,念佛是心上真正有佛,这叫念佛。佛在此地教我们‘实当念佛’,实在应当念佛。

 

我们心里面有牵挂、有忧虑。可是你冷静仔细观察一下,所有的牵挂、忧虑,全是搞的六道轮回。这就错了。不能脱离六道,是因为念头里面牢牢惦念着,不肯舍弃,不肯把念头转变一下。错在这个地方。

 

佛今天教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念佛,念阿弥陀佛。从今之后心里什么样的牵挂、忧虑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让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老实念佛人。

 

我心里念佛,还牵挂着另一桩事,或者还牵挂着另一个人,这就夹杂了。觉明妙行菩萨说得好,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许多念佛人不能往生,原因十之八九都是坏在夹杂上。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个过失。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诸位要记住,不间断不是口里佛号不间断,是心上阿弥陀佛不间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随时随地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才是老实念佛。我们口念,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金刚持都没有关系。口念是帮助我们心念,使心里面这尊佛念念不忘。用意在这个地方。果然到了心里面没有杂念,没有夹杂,这就叫功夫成片。还有夹杂,功夫就没有成片。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

 

‘截断狐疑’。“狐疑”是比喻怀疑。我们对于佛的教戒,对于西方净土决定不怀疑。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这两句就是我们常讲的业障。它会障道,它会障碍我们功夫成片,它会妨碍我们往生净土。我们不能不防范。这就是‘诸爱欲’,一切爱欲。

 

不仅是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对于出世间的佛法也不能贪爱。佛曾经为我们说过许多经论。这许多经论都为诸大菩萨、祖师大德们之所称赞。我们接触也都生欢喜心。现在连这些我们也要放下,专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所以这爱欲不但是世间的,出世间的也要把它拔掉。死心塌地一门深入。这样才行。

 

‘杜众恶源’。“杜”是预防。这一句是讲的三毒烦恼,是对内的。爱欲是外面的。外面要离一切境界,内里面要不动心,要把贪、瞋、痴、慢、疑,这一些恶缘断掉。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

 

‘三界’是火宅。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菩萨在六道轮回里面度众生,他的本领就是前面这两句,对外“拔诸爱欲”,对内“杜众恶源”。他有这个本事,所以他在六道里面教化一切众生,‘无所挂碍’。这就是常讲的“离相自在”。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有这个能力,才可以游步三界。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先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如来。等到自己智慧功力到达这个程度了,那个时候再倒驾慈航,来度这些苦难的众生。那就没有问题了。

 

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我们现前没有大菩萨的智慧、能力,但是度生的本愿、度生的慈悲心,我们确实具足。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法?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守住这个态度就好。

 

我们在佛法里面所修的、所信的、所学到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我知道,我不怀疑。问我其他的经教,我没有研究过,我不知道。人家来问,我不知道。这个不丢人。念佛求生净土,我不怀疑,我知道。我只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也是‘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对于还不知道念佛好处的人,不晓得念佛方法的人,我们可以教导他,可以劝导他。这样就好。

 

这一段佛教导我们要断惑、念佛。底下一段,佛教我们要知苦、修善。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

 

‘若曹’就是你们大家。应当要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这就不仅仅指我们这个世间。“十方”里面有四方、四维,还有上下。所以包括的是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

 

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大多数都有六道。所以说‘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辗转”就是轮回。“五道”不包括阿修罗道。加上阿修罗,就是六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

 

《楞严经》里面说得非常清楚。除了地狱没有,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这四道里都有阿修罗。说“五道”,阿修罗在那一道,就算是那一道。说“六道”,阿修罗道是专指天阿修罗(他的福报跟天人的福报一样,很大),其余人间、畜牲、饿鬼道的阿修罗,都归到各道里去了。

 

这是说十方一切众生,‘永劫以来’。这个时间太长了,没有法子计算。都是在六道里轮回。

 

一切外道也讲许多修行的方法,但是总不能超过诸天。印度有一些非常高明的外道,他们修禅定,确实入甚深的禅定。他们有能力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到那个地方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超越了。看到那边的境界,他认为是宇宙的开端、宇宙的尽头了,于是他就中止在这里面,他误会自己证得大涅槃,成佛了。到寿命尽的时候,他还要堕落。外道的修学不是究竟法。

 

佛法里面小乘法的修学,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没有出三界,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称为圣人。为什么他没有出三界能称圣人?虽然还没有出三界,他保证将来一定出三界,就是等待时间。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不必到第八次,七次他就成了,这称之为圣者。世间外道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小乘到证四果罗汉,就超越了。

 

如果不出六道,就‘忧苦不绝’。这是真的。天上虽然乐,但是寿命到了,他要往下堕落。他不能再往上升了,当然就往下堕了。

 

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

 

这几句总说六道众生。天人福报大,他是化生,“生”的时候苦痛就少了。我们人是胎生,苦痛就多了。“老”的苦痛,年岁大的人有亲身的感受;年轻人虽然还没有老,但是见到老人的苦痛,看在眼里。天人是化生,不容易衰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天人临终七天之前,有五衰相现,他就苦了。

 

天人确实福报大,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升天,这个也有道理。天人的容貌永远不变,不衰老,身体健康、不生病,的确很快乐。他在寿命要到的前七天,他就觉得不舒服了。

 

第一、他的花枯了。天人都戴花,平常是鲜花,不会谢的,这个时候他的花变色了、枯了。他快要到命终,福报快享完了,平时不晓得忧虑,这时候忧虑了。

 

第二、他身上有汗。天人平常身上不流汗的,这时候身上有汗。

 

第三、他的衣服染灰尘了。以往他的衣服很清净、很干净,不染灰尘的。这时有染污,肮脏了。

 

再加上身体臭秽,坐立不安。这是临终的五衰相现前,他就忧虑了,感觉非常痛苦了。这是天人老病之苦。

 

我们人间老苦、病苦、死苦,我们能体会,能觉察。‘恶臭不净,无可乐者’。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生相要觉悟。古人常讲,聪明人“借假修真”。身是假的,我要借重这假的身体,在短短几十年当中,修真实的功德。这个人就有智慧了,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诸位要知道,真实的“真”,真中之真,只有一条路——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在一生当中确实可以修得的。其他的法门,理是没有错,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能力修成功,大有问题。唯独这个法门,古大德说“万修万人去”,决定成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宜”是应该。应该自己要决断,要把事实真相认清楚。那个是真的?那是虚妄的?虚妄,决定是假的;幻有、假有,决非事实。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天上看起来好像不老、不衰、不变,蛮好的,但是时间到了,他就变了,依旧是无常的。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像天堂一样,但是天堂会毁灭、会消失,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寿命之长,佛在经上用种种比喻说明,实在无法计算。这个“无量”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是从有量的无量就契入了“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为什么?成了佛之后,那就是真的无量了。到达西方世界决定一生圆满成佛。所以西方世界真的是无量寿。

 

西方世界是法性土,永恒不变,不是天上能相比的。天,还在这个大千世界当中。佛说这个大千世界,有成、住、坏、空。

 

因此我们的决断,是以高度的智慧,决定求生净土。

 

‘洗除心垢’。心里面的疑惑、心里面的夹杂,要把它洗干净。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恭敬心,来念佛,这样自然就有感应。

 

平常我们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遵守佛的教诲。‘言行忠信’。决不欺骗人。人家欺骗我们,我们也不要放在心里。欺骗我们,我们不知道,这是迷惑。知道而不放在心里,这就对了。这世界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就像我们在做梦,梦中人骗我们,这不是真的。要信实。

 

‘表里相应’。我内心真诚,表现在外面也真诚。内心清净,表现在外面也清净。内心慈悲,对人、对物则一片慈悲。表里一如。

 

我们自己清楚明白,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不久,我们有非常好的地方去。对于大众,我们尽心尽力的劝导。他能听,我们很欢喜。他不听,我们也欢喜,种子已经种到他八识田里去了。这一生“缘”没成熟,慢慢等待,不要着急。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