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国界严净第十一)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第三卷

 

第三卷  从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

 

上卷表弥陀因地大愿之发起。本卷表弥陀究竟果觉圆满大愿之成就。经中备显极乐依正主伴,清净庄严,微妙奇丽,圆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于第廿四品,标显本经纲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辈往生之胜行,复于廿五品更广明往生之正因。故祈读者,于如是章句,应深尊重,发起净信也。

 

上卷明发愿,本卷表愿成。故知经中种种超胜独妙之处,均由于本愿之最胜极妙也。且经中再三拈出“愿”字,如第十五品末曰:“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第廿七品曰:“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卷末第廿九《愿力宏深品》云:“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由是可见,上卷是因,本卷是果。佛国超逾十方,唯因佛愿宏深,恩德无极。

 

第廿九品末复云:“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故我侪今日,正宜乘阿弥陀佛所施恩德,发愿往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如第廿三《十方佛赞品》曰:“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往生正因品》曰:“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故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乃我等唯一直出生死之宝筏。以佛果觉,作我因心。因果如如,直趋究竟。自觉觉他,唯此普施真实之利。

 

又经中从第十一《国界严净品》至第卅二《寿乐无极品》,广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主伴种种清净庄严,事事无碍之相。如是无量无边、微妙奇丽、不可思议之事相,悉因阿弥陀佛殊胜大愿之所成,亦即极乐导师本净明心之所现。事理无碍,故经中所宣妙相,悉是实际理体。复以事事无碍故,彼国一毛一尘,无不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乃《华严经》所专擅,今经复广显事事无碍,故知今经何异《华严》,极乐不离华藏。如曰弘法大师《秘藏记》曰:“华藏世界义。华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诸法于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处。”又《秘藏记钞六》曰:“天亲《净土论》(又名《往生论》),极乐世界名华藏世界。是其证也。以莲华成国土,故云华藏。受最上妙乐,故曰极乐。是一处异名也。”

 

又《住生论》谓极乐三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昙鸾大师注曰:“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昙鸾大师云:“相好庄严即法身。”是画龙点睛之笔。《宗镜录》曰:“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世多谓净土偏着于事相。然未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所显事相即是法身。如善导大师所说,“指方立相,即事而真”。密宗所主“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与此同旨。又如文殊令善财童子采药,童子持一茎草来,并曰:“遍观大地无不是药者。”若能如是会取,则禅密净土,即三即一。尘毛刹土,悉显事理无碍,事事无碍境界。

 

国界严净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上段正明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是第一“国无恶道”,第卅九“庄严无尽”等愿之成就。“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往生论》明三种功德庄严。一者彼佛国土。二者,阿弥陀佛。三者彼诸菩萨。(每一皆其无量功德庄严。)具此三种功德庄严,故云:“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论又云:“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盖谓极乐世界一一皆应国人机宜而现。如泉池德水,“一一随众生意”,犹如摩尼宝又名如意宝,能随人意而现种种。论中“如彼摩尼如意宝性”者,《论注》曰:“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国土,不可思议性也。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衣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国土亦如是。以安乐性种种成就故。”又“相似相对”者。《论注》曰:“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盖谓极乐国土成就不可思议力,超逾一切,无能比者。今借摩尼为喻,此宝实亦远远不如,故云“相似”。且只是勉强以为对比,故云“相对”。对者,对比也。

 

又“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者,昙鸾大师《论注》曰:“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昙鸾大师和盘托出如来秘藏。盖谓菩萨依于法性之实际,入于清净智慧(即经中之“住真实慧”也)。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真实功德即“无量功德”。极乐世界乃如是真实功德之所庄严。故曰“具足庄严”。故成就不可思议之力。《论注》又曰:“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国土十七种(请参阅彼论)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也......。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力: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乃由弥陀无上最善住持国土之功德威力所摄成。)”又十七种功德成就中,第一为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论注》曰:“此清净是总相。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指生死)相。如尺蠖(屈伸虫)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颠倒不净。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今经曰:“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正因此功德成就也。

 

“众苦”者,苦以逼恼为义。苦事众多。诸经论中为三苦、八苦等。三苦者,(一)苦苦。此身已是苦果。更加众苦逼迫身心,苦上加苦,故曰苦苦。(二)坏苦。此土无真乐,虽有少分之乐,乐不久住。当乐坏时,不胜忧恼,故曰坏苦。(三)行苦。非苦非乐,因念念迁流,故名为行。终归变灭,故曰行苦。上之三苦,极乐永离。如《疏钞》曰:“彼国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常然,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

 

又八苦者,乃人间之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与五阴炽盛八苦。(一)生居胎狱,是生苦。(二)老厌龙钟,是老苦。(三)病受苦痛,是病苦。(四)死悲分散(自身四大,与今世眷属悉皆分散),是死苦。(五)爱则欲合偏离。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六)怨则欲逃偏遇。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欲求远离,反而集聚,是名怨憎会苦。(七)求则欲得偏失,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圆中钞》曰:“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即覆盖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也。盛即盛大之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曰五阴炽盛苦。”此土八苦交煎,彼土永离诸苦。《疏钞》曰:“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指分段生死),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

 

“诸难”,指八难,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又名八无暇,谓无有闲暇以修道业也。八难者,《圆中钞》曰:“一、地狱难。地狱之中,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是故名难。二、畜生难。畜生道中,受苦无穷,障于见佛闻法,是故名难。三、饿鬼难。饿鬼道中,受苦无量,障于见佛闻法。是故名难。四、长寿天难。谓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无想天也。言无想者,以其心识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障于见佛闻法,是故名难。五、北郁单越难。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谓此处感报,胜东西南三洲也。其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为着乐故,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故名为难。六、盲聋喑哑难。谓此等人,虽生中国,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虽说大法,亦不能闻。故名为难。七、世智辩聪难。谓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惟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为难。八、生在佛前佛后难。谓佛出现于世,为大导师。令诸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人有缘者,乃得值遇。其生在佛前佛后者,由业重缘薄。既不见佛,亦不闻法,故名生在佛前佛后难。”又“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极乐世界,则“永无诸难”,如《圆中钞》曰:“无三毒之因,不造恶逆之业,故无三途之苦果,无三道之障难也(地狱、畜、鬼三恶道之难)。闻法入定,不堕无想,故无长寿天难也。虽受极乐,常受教化,故无北俱卢洲(即郁单越)难也。六根清净,明利黠慧,故无盲聋喑哑难也。众生生者,皆正定聚。故无世智辩聪难也。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经无量劫,观音即补其处,号普光功德山王佛,故无佛前佛后难也。”

 

“恶趣”。趣者,谓众生趣往之处。有因必有果。从因向果,是名趣。《俱舍论八》曰:“趣谓所往。”又《法华文句记》曰:“从一至一,故名趣。”“恶趣”即“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此正第一大愿,“国无恶道”之成就。

 

“魔恼”。魔者,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义林章六》云:“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又《慧琳音义十二》云:“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又《智度论》中称四魔:一者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者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者,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其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因相类,乃从而称魔也。今云“魔恼”者,以魔能恼害身心故。又烦恼即魔故。

 

极乐世界永无魔恼者,因举体是一清净句也。乃“住真实慧”之所庄严,“真实之际”之所开示,故能惠“真实之利”。于真实中,一法清净,尚无魔恼之名,何况有实。如《法华经》云:“佛言: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是明极乐无有诸恼也。至于魔事,秽土众生,以念佛故,尚得免除,何况生彼净土。《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见《止观九之二》)又《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弥陀果德,无量清净。是故彼国,永绝魔事。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四时”者,春夏秋冬。“寒暑”者,大冷大热。“雨冥”者,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论注》曰:“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今于天,则无四时等异。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于人,如《论注》云:“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无江海须弥等,续显性功德成就。“须弥”者,译为妙高山。乃一小世界之中心。四宝所成。处大海中,出水三百三十六万里。外有九山八海。其外围名曰“铁围山”。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所居。余卅二天,分住四侧。四天王天,居山半腹。南瞻部洲等四大洲,在海之四方。(按太阳绕须弥。过去有人认为须弥山在地球上,显系误会,须弥乃较太阳更大之天体。南瞻部洲即地球。至于所谓“水”者,指流体。“海”者,指流体会积之处,非世间之实海也)。

 

“自然七宝”者。《会疏》曰:“娑婆秽国,杂业所感,故以泥土瓦砾为地体。彼土专以无漏净心所现,故以七宝为其体。是布施持戒所摄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文中“性不造作,故云自然”,与《论注》解“性功德成就”曰,“性是必然义”同旨。盖性德自然,非可造作。是自然义。修德有功,性德自显,必然如是,是“自然”义。“七宝”者,诸译及余诸经论稍有差异。本经指“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美玉见《唐译》,水晶见汉吴两译)。《阿弥陀经》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智度论》曰“金、银、毗琉璃、颇黎、车磲、玛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般若经》七宝中包括琥珀。《魏译》亦有琥珀。总之极乐众宝,微妙奇丽,远超世间。聊借世宝之名,以作比况耳。

 

“黄金为地”见小本经文。今曰:“自然七宝,黄金为地”,乃表性德自然之黄金等七宝,合成为地也。《魏译》曰:“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又《观经》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今极乐国土,地无土石,唯是性德妙宝庄严。如《往生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珍宝性”者,盖谓自性中之珍宝。是故具足一切微妙庄严。此即《往生论》中,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也。

 

“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地平等,则大地平正。《往生论》偈云:“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此宽广不可限极之意。《论注》曰:“如虚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是即《往生论》庄严量功德成就。庄严之“量”不可限极也。

 

“微妙奇丽,清净庄严”。“妙”者,胜妙难思也。“微妙”者,则妙中之妙,难思中之难思也。“丽”者,美好也,光华也。“奇”者,异也,不耦也,特也,非常也。“奇丽”者,特异独超之美妙与光华也。如极乐之地七宝所成,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呈月,故云奇丽。“清净庄严”。清净者,永离染也,庄严者,具万德也。《论注》曰:“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又曰:“性者,本义也。能生(性)既净,所生(国界)焉能不净。”因安乐国土是清净本性之所庄严成就也。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本经《至心精进第五》法藏比丘愿作佛时,智慧、光明、国土、名字,皆闻十方。并曰“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由于法藏菩萨因中发超胜无数佛国之愿,至作佛时,本其所愿,即自得之。如《光明遍照第十二》曰:“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是故极乐国土,具足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忉利天”,译言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中央有一天城,帝释所居。四方各有八天城,总数为三十三处。故称卅三天。此忉利天之诸天,与四天王天,皆依须弥山而住。阿难今闻佛说极乐世界无有须弥山,故问上述诸天,依何而住。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夜摩”具名须夜摩。欲界天中第三天。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须弥而住。名地居天。夜摩以上住于空中,名空居天。译为时分、善分。《佛地论》曰:“夜摩天者,谓此天随时受乐,故名时分。”“兜率”,译作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乃欲界第四天。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喜足。其内院为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为天众之欲乐处。

 

“色无色界”。“色”指色界诸天,“无色”指无色界诸天。皆位居欲界天之上,住于虚空。故世尊反问阿难,若无须弥,天即无有住处者,夜摩以上诸天,住于何所?今娑婆世界夜摩诸天,尚能不依须弥,能住于空。则彼土诸天,何须有须弥也。阿难答曰:因有不可思议业力,致使诸天依空而住。“业”者《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谓身口意之所作名业。作善名善业。作恶名恶业。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故名业力。《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免。”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果报”者,据《笺注》意。果报指过去所行善恶,感得之结果与回报,故名果报。本为一体。若细区分,则吾人今日所遇之境界,由于过去世中,所造业因之结果,是名“果”,又对应于造业之缘而报者,名为“报”。正可生果之物曰因。助其因而促使得果者,名曰缘。譬如米麦之种子,因也。农夫之耕耘与雨露之滋润等,缘也。今年米麦之成熟,是以去年米麦为种子,故对应于去年之米麦,则是果。对应于去年之农夫与雨露,则为报也。

 

“不可思议”者,超情离见,非众生思维语言之所能及。“众生业报”。“业报”指业因与果报。由于善恶之业因,则遭受乐苦之果报。《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又如《普贤行愿品》曰:“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作业无边,报必随之。如《俱舍论九》曰:“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故云“众生业报,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者,如《大集经》曰:“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又临济曰:“你欲识佛祖么?只你能听法的便是。”“每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六道神光,未曾间歇。”可见众生之日用与境界,均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也。又《法华经》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深显众生善根,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言诸佛者,通指十方如来。“圣力”。力者力用。又据《梵语名义大集》及《宗镜录》四十八,有五种力:(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佛法之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故云圣力不可思议。现约今经,法藏大士住真实慧,于无量劫庄严佛土,德如普贤。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令一切众生皆得真实之利。以如是大愿大行无量真实功德,故成就圣力与国土皆不可思议。昙鸾师于十七种国土庄严功德成就下,一一注曰“焉(或安)可思议”。如“光为佛事,焉可思议。”“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最殊胜者,则为诸住生者,“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又《金刚顶经》曰:“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前已明证极乐世界即是密严华藏。)如是胜妙国土,皆非微尘所成,本非世间物质,不赖万有引力而维系,故不需有须弥也。且以国土乃金刚自性清净之所成,故云世界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其国”指极乐世界。诸往生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种种正行、助行、定善、散善,求生净土。持万德圆具之名,入一乘大愿之海。如是殊胜功德,无量无边,故其力用,实难思议。修善所得之力用,称为“善力”。《净影疏》曰:“依法正修,名为善力。”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又“住行业地”者,《会疏》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极乐众生因有无量功德善力,乃能安住于弥陀如来愿行大业成就之地,故云“住行业地”。如第二卷第四十七愿征引《论注》,谓见弥陀身相,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遇光知法得平等意业。是即住于弥陀之行业地也。由于极乐众生功德善力,安住弥陀行业地之力,及彼佛无上威神之力,是故极乐国土,不赖须弥,自然安住。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至此,始陈明发问之动机,盖鉴于当来众生,情执深重,于此疑惑,故代启问。今世此界众生,往往颠倒,谬执此界之现象与规律,以管测诸佛境界。甚至执一隅之见,以疑佛说。闻佛说极乐无须弥,便疑彼国诸天,依何而住。佛破其惑,故反问之。盖以此界夜摩等天,亦不依须弥。焉能据忉利以下之事相,以疑极乐。阿难大权示现,为众生而问。故不云“住空”。而答“不可思议”。于是引出世尊殊胜开示。道出全经要旨。盖本经通身是一部“不可思议”也。

 

上述众生情见,不但不明佛法,实亦违反现代科学。因我人所处之世界是三维空间,故人脑之思维分别,在妄念不断之情况下,不能超出此空间之局限性。更焉能依三维空间之规律,以妄测更多维空间之实际?现多维空间之理论已为科学界所承认。佛世界常寂光土之维数应为无量维。

 

又彼土实超人天,因顺余方,始名人天。所云忉利、四天王天等等,亦皆是顺方适俗之谈。经云彼国圣众,“有在地受经听经者”。又“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又彼土圣众,宫殿随身。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故以夜摩(空居)忉利(地居)等天为喻耳。经中《超世希有品》曰:“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故知天人与天皆是顺俗之说。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