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录
(如理实见分第五)
道源法师讲述
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
如理实见分第五
戊三、兼释伏疑(分二)
己一、释因生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这些初发心的菩萨心中有一种的疑惑,戊三、兼释伏疑这一科就是要兼代解释伏疑。这科文再分二小科,己一、释因生疑,解释因无住行施所生的疑惑,己二,防转成疑,要防护他再转生一个疑惑。这科文很难懂,必须参考“新眼疏”。“新眼疏”为何订这难懂的科文呢?这是依着弥勒菩萨的偈颂解释的。弥勒菩萨这样解释:众生有这个疑惑,这个众生不是普通的众生,而是发心的菩萨,今先讲第一小科,“己一、释因生疑”,他听了“无住布施”,就潜伏在心里,生了一个疑惑,佛知道了,就要替他解开这个结。布施一法有上施下施,即上施诸佛,下施众生。我们现在上施诸佛,不用这个上施,是用上供养诸佛,供养也就是施。这地方所讲的布施一法,有上施下施,而对于下施众生要不着相,这个我们可以了解,因为众生他是个凡夫,我们一着了众生相,那是个有漏之因,因此不应该着相。但是上施诸佛,诸佛是无漏之果,我们种这个无漏之因,何以不能住相呢?就在这地方生起疑惑,佛就给他解释说:你上施诸佛,也不要着相,因为你一着相,就证不到如来法身。你想证得佛果是证得法身佛果,而不是证得应化身佛果,就这样他又转生了另一个疑惑,应化身佛果为什么不能着相?因为应化身,是应凡夫二乘之机,变化示现出来的,他也是无常之法,有生有灭,到了涅槃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不能着这个应化身的相。那么报身佛呢?报身佛是修无漏之因,证得无漏果,报身佛是常住的,为什么也不能着报身佛的相呢?佛就跟他说,报身佛的相也不能着,因为报身佛他是依着法身显的相,他是为那十地菩萨的机,显示出来的,那个相还是虚妄之相。因此他又再转另生一个疑惑,照这么说,不是没有佛了吗?不是没有佛,而是没有应化身着相的佛,也没有报身着相的报身佛,法身佛是有的,但是你要远离应化身佛的相,要远离报身佛的相,一切不执着,才能证得法身如来,这就是戊三、兼释伏疑这一科。“新眼疏”你一定要看,不看那就太可惜了,不参考“新眼疏”金刚经经文每一段落都搞不清楚,尤其是弥勒菩萨八十偈颂更不容易懂。你要研究“金刚经”只要参考“心印疏”和“新眼疏”的资料就够了,你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看其他的注解,什么五十三家注,百家注都会失灵的,这些注解,你看了半天,解了半天,也解不清楚,会把你搞到昏头昏脑,尤其是现在新出版的注解,更是随便说,随便讲,总之不会超过“心印疏”和“新眼疏”,我是过来人,是个识途老马,你们要相信我,我指导你们的路是不会错误的。
现在讲解经文即如理实见分第五。先讲己一、释因生疑,昭明太子说:你依着实相之理见到法身如来,这叫如理实见。“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叫一声当机者,也就是叫我们要注意啊!在你心意之下以为怎样呢?“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这是解释第一个疑惑,上施诸佛,就是上供养诸佛也不能着相。佛是无漏之果,我们配无漏之因,怎么又会错了呢?你要知道,你要配无漏之因,想证无漏之果,但是你现在所著的佛相是应化身,尤其是须菩提对着的世尊,这尊佛就是应化身佛呀!“身”是丈六金身,“相”是三十二相,“如来”是法身如来。现在我跟你面对面,我就是佛,但是我是个应化身佛。虽然是超过一切凡夫的相好,但是你可以依这个丈六金身,三十二相见到法身如来吗?“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佛这一问,须菩提开悟了。其实须菩提老早就开悟,他是替我们问的,也正是经佛这一问,才使我们更上一层楼。哦!原来这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应化身佛,他是有生灭无常之相,这怎会是法身如来呢!我们供养应化身佛,不能着相,若一着相,都变成有漏之因,那怎会是无漏之因呢!这个疑惑就给破了,所以经佛这一问,须菩提就说:“不也!世尊”即不可以以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得见到法身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何以故?须菩提自己解释,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来所说的这个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可不是那个法身,那个实相。上边身相是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下边的身相是法身实相。如来说的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即非身相”不是法身实相。那这又怎能是如来呢?又怎能见到如来呢!这样一来,又恐怕他再转生一个疑惑,既然应化身佛不可着相,我着相去供养报身佛这总可以吧!这就是己二、防转成疑,再分二小科,庚一、防报相可住疑,庚二、防究竟无佛疑。
己二、防转成疑(分二)
庚一、防报相可住疑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段经文又推进了一层,按文字上解释,你既然把佛的相打破了,要知道学佛的人,最难破的相,就是佛相、法相,认为学佛法不执着怎么学呢?这一执着要把它破掉是很难很难的,现在就是先破佛相,既然能够破掉了,不着相,就由这个不执着佛相把它推广开来,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离一切相,这是按文字上推广开来说的。按他怀疑上,连报身佛的相也是虚妄的,报身佛的相,他是在无量劫修无漏因,所修成的功德,他是应十地菩萨之机,等觉菩萨之机而示现的,因为那些菩萨还有无明没有断尽,他还有相,所以报身佛就给他现个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其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十地菩萨慢慢地高,高到等觉,再高到成佛,佛与佛彼此没有身相得相见,佛与佛没有见面,为什么呢?因为法身没有二个,所以报身佛的相,你也不能执着,一执着还是错误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也。这样一来,又生了一个疑惑,究竟是有没有佛呢?下面“庚二究竟无佛疑”,这一小科即解答这个疑惑。
庚二、防究竟无佛疑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你能见到“诸相非相”,“非相”就是“空”,就是“心经”上的“诸法空相”。若见“诸相”就是“诸法”,“非相”就是“空相”。因此“金刚经”的“诸相非相”也即是“心经”上的“诸法空相”。但是“金刚经”在“般若经”六百卷中,佛在讲“金刚经”时,已讲到五百七十七卷,换句话说,六百卷“般若经”已快讲完了,接着就是讲“法华经”,要把圆教从真空翻出妙有的道理出来了。因此假如你能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你就能见到法身如来,就不会落到断灭空。“诸相非相”就是真空,真空不空就是妙有,你见到法身如来就是妙有。所以“金刚经”的经文,要是你能看得懂,研究得透澈,那么你心灵深处真正能得到法喜、法乐,闻到高深玄妙的佛法。说高深高到什么程度?高到应化身佛你不可以着相,连报身佛也不可着相,玄妙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把应化身空了,报身空了,这时法身如来就显现出来了,你看玄妙不玄妙?真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新眼疏”他举示三个譬喻,如来有三个身,听过五教仪开蒙都知道了,就是应身、报身、法身。“新眼疏”把这三个佛身做了一个譬喻即法身等于水,报身等于水上起的光,应化身等于光中所现的影子,你一执着应化身,即把水中光明现出来的影子,把它当成真实的,那你一定会掉到水里淹死,你没有看见光,也没有看见水,只看到影子,就要把影子透过那个影子那不是真实的。应化身是应凡夫二乘之机示现的。那么那水上的光是真实的,光是报身,你没有看见水就执着光,要晓得报身是应十地菩萨的机,是应等觉菩萨的机现出来的,水上的光,是由水上现出来的,因此你得透过光的那一层道理才能见到水。“若见诸相非相”,把水上现的光、影子都透过了,就看到水,也就是说把“诸相非相”都透过了,这就见到法身如来。要晓得并不是要离开光,离开影子,另外找水。你要找水就是在现光、现影子的时候的水中去找。你懂得这个道理,报身佛也就是法身,应化身佛也是法身,懂了这个道理,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懂这个道理,你执着的应化身不是佛法,你执着报身佛也不是佛法,因为你执着的都是虚妄之法。如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法难学就在这里,若是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千经万论一个理,不会有两个理,两个理还叫真理吗?因此你把一部“金刚经”研究通,一经通则经经通,各部经也通了。“金刚经”你现在不好好听,将来讲“大乘起信论”还是听不懂,再讲“圆觉经”也还是听不懂,这样讲到“楞严经”时,你听了半天又费力,又冤枉,根本听不懂,其实你懂了“金刚经”的道理,“楞严经”的道理你也会内心了然的。“楞严经”讲的是什么道理呢?“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不就是“金刚经”上这一段经文“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吗?即一切法离了一切法的相,你能不执着,你即一切法离一切相,那一切法不都变成法身理体,因法身遍一切处。那一切法不就是法身吗?所以懂得了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应化身是虚妄之法,报身也是虚妄之法,如果你不用功,而去起惑,造业,将来堕落三恶道,那还不算冤枉。但是你用功,不了解佛法,天天在那里拜佛,念“金刚经”,结果得不到真实的利益,那才真冤枉。你不贪名不贪利,天天拜佛,天天念“金刚经”结果不了解,你拜的那尊佛是什么佛?他不是木头雕刻的吗?他不是泥巴塑的吗?那尊佛是法身如来吗?你天天拜他干什么呢?“金刚经”是白纸印上黑字,你天天念他干什么呢?这么一说,你这个心就没有地方搁了。假如你说是泥塑或木雕的佛不拜,那么要我上那儿去拜法身佛呢?这就要你透过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要去执着,乃至于释迦佛生于印度对着须菩提说法,当面问须菩提:“你可以在我这丈六金身,三十二相中见到法身如来吗?”须菩提悟到这个道理,答说不可以。同样的,你是否可以依着白纸黑字念的“金刚经”而懂“金刚经”的道理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白纸黑字是个生灭法。可是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切法都是佛法,白纸黑字印的“金刚经”就是“文字般若”,这“金刚经”的“文字般若”能出生一切诸佛,怎么可以不念它呢?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来念“金刚经”,那利益就更加大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啊!你说那泥塑和木雕的佛像不是佛吗?不是佛,但是佛的法身遍一切处,还不遍到那泥塑木雕的佛像吗?你懂得这个道理,那你所拜的泥塑,木雕的佛像,就是法身佛了,这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你就见到法身如来。这道理不是很容易明白了吗?可是讲起来,可真玄奥,所谓“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就在这个地方讲,“诸相非相”就是真空,真空不是断灭空,不是没有的,因为见到法身如来,怎可以说是断灭没有了呢!但是我们要了解,法身如来不是报身如来,不是应身如来。报身、应身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法,这法身如来就是妙有,妙有不有就是真空,就是在那个“诸相非相”那里见到法身如来,不是离开一切相,另外去见到法身如来,所以说:“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样子你就见到法身如来。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在用功跟你不懂得用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金刚经”第三分,第四分,第五分离开“心印疏”“新眼疏”,我道源另外有一个研究心得,第三分离相度生,是教导我们发大愿,即发弥勒菩萨偈颂的四种心。发了大愿后,还得立大行,第四分无住行施即立大行,对一切众生行财施、法施、无畏施,但不住相,这种无住行施叫立大行。第五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叫证大果。我发了大愿,不是空愿,依愿引行,引出那第四分的无住行施,依行填愿,即填满第三分的大愿,结果功德圆满,那你不就成佛了吗?我度众生要离相,我行布施要不住相,这就是“若见诸相非相”了。为什么我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诸相非相”。我为什么行布施要不住一切法,不住六尘?“菩萨应如是布施不着于相”,因为“诸相非相”。这样发愿离相度生,这样立行无住行施,那结果“即见如来”,证了大果。讲到这里,全部“金刚经”的道理都有了,即发愿、修行、证果全部都有了,那么下面的经文还要讲不讲呢?这就要看你是不是上根利智,你是上根利智的话,不要讲也可以了,可是中下之根呢?不讲还是不行。这三分所讲的发大愿你是发了,立大行还没有做,证果还没有讲。这三分合起来就是下面就要讲到的第六分,这分重点在于要我们生清净的信仰心,这个信仰心还没有建立起来,信、解、行、证第一部功夫还没有得到,所以要讲第六分(总结开示降住竟)。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