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
(第九卷)
净空法师讲述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从这个地方开始。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真如,或者说是法界,都是一心之总称,正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么这种道理,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在华严经、在弥陀疏钞、在起信论、在圆觉经里面都看到很多很多,虽然我们不能够证入这个境界,至少我们对佛这样的说法,不会感觉到太陌生了,正是所谓长时期的熏习,我们晓得在如来果地的境界是有此一说。那么光是晓得有此一说,对我们自己来讲,实际的功德利益,我们得不到,必须要承认这个功德利益,承认真如法界,一心是我们自己本具的,这个功德利益就大了,所以一定要讲到自己本具才行。若不是自己本具,那是别人所具足的,与我们还是不相干。在一切境界里面分自、分他,那是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心,换一句话说不是一心不乱。真正证得一心了,你的心里面决定不会有起自他的分别,自他的分别都没有,那里还会有执着,所以祖师说真如法界是无他无自,我们把这句话要用在净土法门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无他无自,换一句话说,有他有自,我们得不到一心,既使把这个分别心统统都放下了,我们才能够证入诸佛如来的境界。底下这个两句话是我们每一个学佛的同修,大概都是这个情形。
‘要急相应。’我们那个不是急着赶快开悟,赶快得一心,个个都是着急着,不但我们着急要快点成就,诸佛菩萨也恨不得我们立刻就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就是我们的心有二,毛病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始终不能够一心,所以说‘要急相应‘。
‘唯言不二。’‘不二’就是一。那么换句话说,做不到就与佛法不相应,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昨天我们在华严经里面也讲到,一切法里头无分别执着了,是不是就是一心呢?还不一定,为什么呢?无想定,是没有分别执着,无记性也是无分别执着,我们要把无想定当做一心不乱,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这个是有拣别的,真正到一心不乱,思维有无思维,言语无言语,都是不二的,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
佛陀在世的时候,维摩长者,这是示现的在家佛,有一天,他召集了许多菩萨,都是大乘菩萨,集会在他那个丈室,维摩丈室,长者就叫这些菩萨们,个个说不二法门,都是考考他们,你们所证得的不二法门,是什么一个境界?说给我听听,一个个的起来说,那么大家都说完了之后,这些菩萨反过来问他老人家,老居士你所证到的不二法门也说给我们听一听,长者默然一句话他都不说,这个时候文殊菩萨就起来赞叹了,维摩老人才是证入不二法门。这桩事情我们要在经论里头多方面去看,为什么呢?一方面看不出来,你会误会了凡是说是不算高明,他不说就是了。你真正没有入这个境界,说是错,不说还是错,果然入了门了,说是对,不说也是对,所以在经论里头要多看。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那个,入舍卫大城托钵,那就是入不二法门,须菩提尊者体会到,所以加以赞叹,称之为稀有稀有。由此可知,入不二法门,不是没有作用,有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事情,事事都圆满,面面都周到,因为佛法一再给你说明,智慧第一,德能第一,智慧德能到圆满了,这就成佛了。所以那一个菩萨没有智慧,那一个菩萨没有德能。智是般若,德是清净,能是多才多艺,所以修学,我天天跟诸位提起,修,修觉正净,在那里修呢?就在待人接物,就在日常工作当中去修,我们将我们本份之内的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帮助别人做事情,也要做得圆圆满满,尽心尽力,这个叫入不二法门。
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才能与道相应,如果你要是会不到这个意思,凭自己的想像是去测度,那没有不错的,换一句话说,处处都错了,自家所证得的境界,完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功夫,表现在生活当中,表现在行为里面,一丝毫都瞒不过人,别人所看的,甚至于比自己还要清楚,还要明了,真正修行人,没有别的,就是善于反省,有自知之明,这是菩萨。如果是一个人对别人清楚,对自己糊涂,那是凡夫,对别人清楚,对自己更清楚是菩萨。那么入不二法门之后,他的心量境界就跟凡夫完全不同,下面两句说: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不二’就是一,一就是‘同’,二就是异,‘不二皆同’,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为什么同,因为它契入法界,证得不二,所以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时候心量广大无比,所谓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也像法华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诸佛,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唯一佛乘,这一就是不二,就是一心,就是真如法界,千经万论所讲的就是一个目标。
那么我们在这个十几年当中,在佛法里面,我们表面上看,虽然没什么成就,实际上我们起了许多的作用,起了许多带头的作用。尔今尔后我们就必须要把佛法带到正轨上去,从我们这边做起,那就是一门深入,所以图书馆这个道场,我们这个信心铭,今天一次,下一次就讲完了,讲圆满了,讲圆满之后我们就讲弥陀经疏钞、圆觉经最重要的前面两章,文殊、普贤这两章我们细讲,后面我们略讲,我们在今年年底一定把它圆满,到明年图书馆一个星期讲三天经,全讲弥陀经疏钞,从此以后不讲其他的经论,我们来做这个带头作用,希望将来每一个寺院,每一个法师专讲一部经,我们来做这个带头作用,一部经周而复始的去讲,讲个几十遍,几百遍,这就是‘不二皆同,无不包容。’那就成功了。学东西学多了,学杂了,不能成功,所以我期望诸位同修,你们要发心学一部,将来开道场,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真正的成就。我们今天晓得,我们所犯的大病就是在二,三心二意,所以我跟大家说过,本道场讲经决定是一部,别人请我,或者请我讲什么经,不在我的地方别地方可以,我能够应付他,他叫我讲个金刚经可以,可以我就随随缘,结个法缘给你讲,但是图书馆是本道场讲一部经,同修们如果真正能通达这个意思,能发大心,好好的学一部,将来以后建道场,就专门弘扬一个法门,你们在家同修,家庭就是道场,你在家里面可以讲这部经,家人不信服,你有一些同参道友,一个礼拜定一天找几个人,到你家里来,二三个人都可以,你要是学弥陀经的,你就可以讲弥陀经,一个星期讲一次,一年到头绝不中断,你那个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庭是有三宝护持,龙天护佑,古大德教我们自求多福,福报从那里求,就是这么求来的,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的。
出家的同修可以利用图书馆不讲经这个空档时间,你们来练习讲,学你们本门的,也要周而复始,一生绝不中断,你才会有成就,不在乎听众多少,一二个人听都行,要紧的是不能中断,要紧的是守定一门,今天亲近善知识难,莲池大师就是这样教给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私淑古人,以古人为老师,你看学楞严的,楞严经注解,比较深入浅出的,圆锳法师注解就可以,以圆锳法师为老师,那么以他为老师,以他的楞严经讲义全部背过,上台怎么讲,上台完全是背注解,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意思,有一点自己的意思就不叫跟老师学了,这一点诸位千万要记住,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注子,自己的意思呢?开悟了,不开悟,就守住老师的范围,不敢超越范围一步,这是做学生的态度,那么也许你要说了,那我念这个注解谁来听呢?这个念注解就有念的艺术了,把文字变成口语,所以每一句你念起来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那就不一样了。你能把这个念出来,你就把经的意思就体会到了,所以这个念讲演稿,现在全世界无论走到那个地方,你看名人讲演,那个不用讲演稿的,你今天讲经把古人注解摆在这儿照念,也念讲演稿,看谁念得好,你念的叫底下听的人,一听结果就意思体会到了,这就高明了,讲经的时候不用注解的本子,如果每一个人都发圆锳法师的讲义,那你还讲什么?那就不用讲了,发的是经文没有注解,你在讲台上念的注解就行了,就用这个办法。这办法不是我发明的,是天台家的规矩,天台家智者大师以后,他的子孙,徒子徒孙,讲法华经统统是背注解,不能有自己意思。
几年前海仁法师在香港,他教楞严经就是教学生背注解,讲经完全讲注解,完全是背注解,完全用的是天台家的老规矩,他的学生不多,只有五、六个人,个个把这个著作都背得很熟,这是他的家风,海仁已经往生了,他往生时九十多岁,我过去跟他见过一次面,在香港大家称他为首楞严王,他是一生专门弘扬楞严的。
学圆觉经,我劝诸位就用圆锳法师的圆觉经讲义,连经文带讲义,统统要背过,不要怕人耻笑,唉!这个方法太笨了,完全说的是别人的,不错,是说别人的,自己没有开悟,没有开悟,那不说别人的怎么办呢?自己没有,悟了之后才是自己的,那自己展开经文,横说竖说,深说浅说,长说短说,得大自在,没悟之前就得要守定老师的规矩,到几时开悟了,那就无不包容了,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虽然一切经通,还是守住一部经,大慈大悲为众生做模范,为众生做典型。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就一个道场,一个法师,希望他能够弘扬一部经,弘扬一部法门,把大乘佛教再重新地振兴起来。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十方’是讲的十方世界,‘智者’是讲的诸菩萨,唯有诸菩萨才有智慧,声闻、缘觉,虽然断见思烦恼,他有福德,他还没有智慧,由此可知断烦恼障,破人我执是福德,破所知障,断了法执是智慧,所以‘智者’是对菩萨讲的,一切菩萨‘皆入此宗’,这个‘此宗’在三祖来说就是禅宗,达摩所传来的禅宗,禅宗所讲的“真如、法界、一心”,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着眼,才不至于发生误会,因为从这地方着眼你才晓得,原来禅宗的宗旨,通一切宗教,这才叫真宗。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如来真境界,心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其实无所入。”佛在圆觉经里面,也有一段话说:“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人故。”觉人就是智者,当知此宗,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还有什么入与不入呢?我们迷失了自宗,说一个不入;悟了,再说一个入,其实入与住,不入都是戏论。永明延寿大师说得很好,他说:“心,真如门。”跟起信论言所讲的是一个意思,“初,入力在”,换一句话说,谈不上出入,出入就是迷悟,迷了就比喻出,悟了就比喻入,真正觉悟的时候就迷悟两头坐断,那有出入呢?那么迷悟两头坐断,就在一心,所以这一心非常重要,一心就是真如,就是法界,就是维摩的不二法门,华严的一真法界,我们念念想入,念念着急着入,可是偏偏不肯用一心,偏偏不肯修一心,也许你要问,我很想修一心,不晓得怎么修法,实在说,你要在这个讲堂上提出这句话来,那么我们讲堂上天天所讲的,都是冤枉讲,为什么呢?你没听进去,天天都在劝你,天天都教给你方法,你没懂,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所以在境界里头,一天到晚还是妄念纷飞,那有什么办法。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你要记住帮不上忙,这个事情要靠自家成就,那么我告诉诸位,一再劝大家先修怨亲平等,从这地方下手,怨亲不平等,你就永远找不到门路可入,换一句话说,你这个心不能一,所以道从那里入门?从冤亲平等入门,这个就是最不平等的地方,差别最大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去修平等观,这个是我在修学三十多年当中所体验到的,真正修到心地清净,智慧增长,无量劫以来的习气烦恼,要在这顺逆两种不同的境界里面去磨练,把这个心磨平,磨到心境一如,逆顺不二,你才有门可入,而后展开大乘经典,一乘了义,那就是如数家珍,与自己的境界完全相应,下面两句是讲修学的原则。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宗’就是宗旨,就是前面所讲的,真如法界、不二一心,这些都是宗旨,宗旨里头没有时间的长短,‘促’是讲短促,‘延’是讲时间的延长,没有长短,所以说‘一念万年’,‘一念’是时间最短的,‘万年’是长的;一年跟万年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在什么时候见到这个境界呢?在一心不乱的时候,他在理一心就见到了,证实了时间是虚妄不实在的,这叫超越了时间,超越时间你超越空间了,超越空间是远近不二,远近是讲空间,远处是讲时间,超越了时空,这个时候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么由此可知,修证需要多长的时间呢?跟诸位说,那有一定?没有一定,,会的人一念就成,不会的人万念还不会了,什么叫会与不会,会的人他晓得修清净心,会的人他晓得从怨亲平等上下手,这就会的,不会的人他不知道修清净心,更不知道在怨亲平等上用功夫,那就不会了。华严里面讲,不会的从凡夫地修成佛要无量劫,会的人一生成就,像善财童子一生成就,那么也许诸位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善财童子,他先修根本智,后来启发后得智,二智圆满成佛了。
我今天要诸位从怨亲平等上下手,好像是跟善财童子不一样,我告诉诸位,我教你从冤亲平等上下手,就跟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没有两样,根本智是从一心里面现出来的,心不一那来的根本智,为什么不一,在境界里头有不平的心,所以你心不一,今天我教你修平等心,换一句话,我是教你修一心,教你修一心就是教你修根本智,有什么两样。根本智的修学,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办事要认真,待人要周到,为什么呢?心境一如,理事不二,心里面那个境界完全流露在你生活当中,生活是外表,就是你的心反应,这个心变现的相状,就在你日常生活之中,你表现在外面的,外相就是你内心之相,你的心像什么样子,看看你的言语动作,待人接物,你的心就是那个样子,真诚、虚伪,怎么能掩饰?完全表现在外面,只有自欺不能欺人。所以由此可知,这个大乘经论不可不读,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讨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懂方法,不晓得最初下手处,你就要浪费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如果你懂理论,明方法,晓得从那里入门,你就很快成就,真正是当生成就的佛法,实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底下两句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这两句也是事事无碍,‘无在不在’就是无在无不在,指什么呢?指一切法,上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下指自身以及我们修学或者是生活的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无有一法不是无在无不在,这两句话的境界相当高,实在说不容易懂,可是我们过去读过楞严经,楞严经里面给我们发明宇宙人生的实相,它说:“一切法,当处出生,当虚灭尽。”是不是无在无不在呢?又跟我们说一切法,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而显现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一法性”这都是说明无在而无不在,这是讲事实的真相,正因为这个事实现象,是无在无不在,所以我们不可以执着,不能执着他有,也不能执着他无,说一切法在、不在都是错的,说有无也是错的,一切法的真实相,是非有非无,,这样的十方境界这了了现前,十法界依正庄严,影现自在。昨天我们在华严里面,把这个事情讲得相当详细,我把这个经文里每一句,每一个字都从我们自家心行上来发挥,心是理体,行是行为是作用,字字句句都从我们自己本身,本身就是心,生活就是行为,本身生活行为上来发挥来说明,这样要再不开悟,那就没有办法了,三祖这个境界与诸佛菩萨,与后来的六祖,是同样一个境界,我们细读坛经就能够帮助我们体悟祖师的大意,这个‘十方目前’也是有二重意思,这个文字是双关文字,第一个十方诸佛,有情无情众生,在我们现前,影现自在,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本身在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处处也是影现自在,两重意思真正不可思议,唯有一心能证,能够亲证到这个境界。
我们读弥陀经,经上分明给我们说,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他有人道、有天道、有菩萨、凡圣同居土,都是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诸上善人他们就已经有能力,在一餐饭的时间,经上讲的是吃早饭的时候,早饭之前,个人就是用这个衣革盛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我们要问这个,十万亿佛是一家一家去的还是同时去的,如果是一家一家去,一家那怕他时间再少,耽误一分钟,也要十万亿分钟啊!这一个早饭时间怎么来得及,诸位要晓得,这就此地讲的,十万亿诸佛如来的道场同时现身,一时都到了,换一句话说,我们一般讲分身,你能够分十万亿身,同时去拜十万亿佛,所以时间足够了,不是一个一个去了,去这家再到那家,不是的,同时,而且再告诉诸位,十万亿还不是代表一个固定数目,代表的无量无边,不只十万亿,像华严经表法,用十来表法,十个十叫一百,所以亿也是把十扩充到极处了叫他作亿,还是表法的意思,我们不能呆呆板板看经上只说十万亿,没有说更多,那你就错了,无量无边,这种能力是我们本来具足的,本来不具足,你要想修,那怎么能修得成,本来具足这种能力,可惜的是我们自己有了障碍,使自家的本能不能够现前,原因在此地。所以佛教给我们除去障碍,本能恢复,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一丝毫奇怪的地方,‘法尔如是’意思是本来如是。向下经文里面讲:
‘极小同大。亡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这个四句我们可以合起来讲,因为它的意思有相连之处,前面讲无在无不在,就是‘极小同大,极大同小’的意思,所以佛在楞严经里面讲:“于一毛端,现宝王刹,作微尘粒,转大法轮。”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极小同大,极大同小’这个道理,楞严经这两句话谁不怀疑,为什么我们怀疑呢?因为跟我们的常识完全相违背,凡夫知见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常识,相违背,佛知佛见与凡夫知见,完全不相同,佛的知见是从一心里面现的,凡夫知见是从乱心里面现的,所以他不一样。一心所见是真境界,所以说是实相,在诸佛眼睛里面,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而在凡夫境界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这个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就以楞严经这两句话来说,毛端是我们的汗毛,汗毛的尖端这是讲正报里面最小的,宝王刹,宝王是讲如来,刹是讲佛的刹土,佛的刹土多大呢?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那里呢?就是在这个毛端上,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缩小,这个毛端没有放大,这就所谓是芥子纳须弥,小能够容大,极小同大。
下面这一句是讲你怎么要能证得‘极小同大’,这个事实的真相,你必须要‘亡绝境界’,你就证得了,亡绝境界上清净心现前了,我们现在最糟糕的就是境界亡不掉,忘不掉自己,忘不掉别人,心里头有自有他、有真有妄、有邪有正、有是有非、有利有害,完全是生活在相对的境界里,二的境界里头,这个二是永远忘不掉,这个事情麻烦,所以这个极小同大,事实真相你永远见不到,那就是你没有办法亡绝境界,亡绝境界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是亡绝境界了,但是如果你心里面还有一个本来无一物,那又不行,那你这个境界还没有忘掉,你还有个本来无一物,还没有忘掉。这个实相依然不能现前。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边’是边际,‘表’是显明,所以这‘表’是维摩经里面还有一个公案,就是维摩长者示现生病,好多菩萨来看望他,实际上他是装病,他不是真的有病,用这个方法故意叫人来家看他,来看他,他就给人说法,来度这些菩萨们,他住的房间不大,丈室,一方丈,丈室,房子不大,他以他不思议的神力,将三万二千个狮子座,那个狮子座我们不要讲太大,像我坐的椅子这么大好了吧!多少张呢?三万二千张,把这狮子座布置在他的方丈,丈室里面,他那个房间又没有扩大,狮子座没有缩小,这是维摩居士当年示现这么一个境界,所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称为大不思议经,维摩经称之为小不思议经就是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以大入小,三万二千个狮子座大了,丈室小呀,大入小,以小入大,丈室小,三万二千狮子座大,大与小不二,所以它互即互融,非彼非此,像这样不思议解脱境界,你要是讲无量劫也讲不完,这种神通妙用那里来的呢?就是在自己,真心本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么我们也有真心,也有本性,我们为什么流露不出来,我们有虽然是有,总是迷了。再说的浅一点,定慧力量不足,所以不能现前。力量不足还有点定慧,而我们现在怎样,定慧全无,你看这迷得多深,迷得多重,再要不觉悟,怎么得了呢?诸佛菩萨大用自在,我们不说神通妙用,这神通妙用我们会起个反感,他有神通,我没有,我们讲大用自在,就教你觉悟到我们自己也有,也有而不能够现前,几时现前,定慧圆融的时候就现前了,什么叫定慧圆融呢?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定慧等持,定慧不二,定是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慧是一切境界里了了分明,了了分明里面又不起心动念,这叫定慧等持,这就是一心不乱。
那么这一切大乘经,我们读的不少了,也无需再多求了,要说的都说出来了,今天最重要,是我们自己要立志,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要发愿,世间法讲要立志,、要刻苦、要奋发,要勉励自己,学佛第一个目的要开悟,第二个目的要证果,这样才能够报佛深恩,要开悟就要走开悟的路,换一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我们要以最诚敬的心来做,做事就是修行,待人接物就是修行,我们以最诚敬的心来做,诚敬的心去做,事情做得就圆满,我擦一张桌子,桌子没有擦干净,我的心不诚不敬。诸位从这地方去体会,我待人,待人替人家想东西,没有想得周到,是我不诚不敬,这个都是大病。特别是团体当中,家庭也一样,总得要面面顾到,你一桩事情才能做得圆满,你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上上下下有几个人,你每一个人都替他想到,这是你修至诚,修恭敬。团体里面人更多,有的时候怕一个人想不周到,几个人在之前那是会议,希望大家想,那里有不周到的,别人会提醒。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都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这就是修什么,修诚敬。印光大师给我们说:“诚敬是入佛的门径、门路,不具足诚敬你就找不到路。”你从那里修,所以是觉正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这个才叫真正修行,这才真正叫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不如是修学,这两句话是口头禅,无济于事,自己将来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那么在这些境界里面,修什么,修怨亲平等,修不二法门,就是修的一心不乱。那么今天我们讲到此地。下面这几句大概下一次可以圆满了,圆满之后,我们就接着讲弥陀经疏钞,每一个星期二次,大概有三个月可以讲圆满。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