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
【传戒】 传授戒法。
【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势速】 谓有为法刻刻生灭,其势甚速。
【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简称,因此菩萨的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
【势至观】 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的观法。
【勤】 精进的意思。
【勤行】 勤行善法,亦即六波罗蜜中的精进波罗蜜。
【勤息】 梵语沙门,华译勤息,即勤修众善和止息诸恶之义。
【勤策】 即沙弥,因沙弥怀着要做比丘的希望,于是辛勤策励自己。
【圆心】 求取涅槃圆果的心。
【圆行】 圆融的行持,也就是称性而修,于事毫无执着,如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无量法门,生极乐净土,即是生诸佛净土是。
【圆光】 佛菩萨头上所发出来的圆形光圈。
【圆佛】 圆教的法身佛,即毗卢舍那佛。
【圆戒】 圆顿戒,即天台宗所传的大乘戒。
【圆妙】 谓空假中三谛圆融而不可思议。
【圆解】 圆通的见解,即利根行人,知见超脱,称性而谈,于理无所执着。
【圆具】 具足戒的别名,因受持具足戒的人近于涅槃的圆果。
【圆空】 执着于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着,叫做圆空,亦名第一义空。
【圆果】 圆满的果德,即涅槃。
【圆宗】 天台宗的别称,因天台宗以圆顿一实为宗旨。
【圆音】 圆妙的声音,即佛的声音。
【圆修】 1.在天台圆教是指同时兼修空假中三观。2.圆满的修习万行。
【圆觉】 1.圆满的觉性。具足众德叫做圆,照破无明叫做觉。此圆觉,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2.对世间一切事理无不澈底了知其真相。
【圆悟】 圆满觉悟真理。
【圆乘】 圆满无缺的教法,即佛乘。
【圆寂】 梵语涅槃,华译圆寂,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圆实】 圆顿一实,是天台圆教的教理。一行圆融一切行,一位圆具一切位,而成佛顿速,叫做圆顿;这种道理只有一而无二三,是真实而非虚妄,叫做一实。
【圆成】 圆满成就。
【圆成实性】 三性之一。见三性条。
【圆通】 道理圆融而无碍。
【圆通大士】 观音的别名。
【圆通忏法】 观音忏法的别名,因观音的别名就是圆通大士。
【圆教】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圆教四门】 天台宗说圆教有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
【圆顿】 圆融诸法顿速成佛的意思。诸法本圆融,一法圆满一切法,若一念开悟,便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这是天台宗的宗旨。
【圆顿戒】 指天台宗的戒法,天台宗以圆融诸法顿速成佛为宗旨,故其所依之戒便叫做圆顿戒。
【圆顿宗】 天台宗。
【圆顿教】 简称圆教,是大乘穷极的实教,若悟圆教之理,能顿入佛位,顿足佛法,故名圆顿。
【圆融】 圆通融合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圆融的道理。
【圆融三谛】 三谛是空假中,空假中圆融无碍,即空即假即中,叫做圆融三谛。
【圆明常寂照】 六祖惠能所说。谓心性本来是圆满光明与真常不变的,虽然是寂静不动,却能够遍照一切法界,虽然是遍照一切法界,却仍旧还是寂静无动,此乃是无上涅槃之相。
【塔】 一种形高而尖的建筑物,由五级到十几级不等,藏佛遗骨的叫做塔,不藏遗骨的则叫做支提。
【塔寺坚固】 五坚固之一。佛灭度后的第四个五百年,即是坚固造立塔寺的时期。
【冢间坐】 比丘在冢间坐卧,为十二头陀行之一。
【微尘】 细微的灰尘。
【微尘数】 (喻)数量很多。
【微微心】 入灭尽定前刹那极微的心念。
【微细生死】 变易生死的别名。
【想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想颠倒】 三颠倒之一。见三颠倒条。
【想受灭无为】 生于无色界非想天,入灭尽定,想受俱灭,名想受灭无为
【意】 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
【意三】 十恶中属于心意的三恶,即贪欲、瞋恚、愚痴。
【意定】 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意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意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意乐】 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意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意学】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意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意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意马】 (喻)心意外驰,好像奔马。
【意马心猿】 (喻)心神驰逐不定。
【意成】 又叫做意生,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成身】 又叫做意生身,即由意之力而成身。
【意生身】 又叫做意成身,初地以上的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如意受生之身。
【意生化身】 菩萨任意而生之变化身。
【愚痴】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愚法】 二种小乘之一。声闻缘觉二小乘,有的人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名为愚法小乘,一旦了解大乘之理,回心向大,便名为不愚法小乘。
【愚法二乘】 见愚法条。
【爱行】 二行之一,即爱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则叫做见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动。
【爱取】 爱与取。爱是喜欢的意思;取是要的意思。
【爱欲】 贪爱五欲。
【爱道】 又名大爱道,是佛的姨母。
【爱执】 爱惜执着。
【爱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爱着】 贪爱不舍的意思。
【爱语】 四摄法之一。见四摄法条。
【爱论】 贪爱的戏论,也就是被爱迷惑了心窍之后所生的种种不正确言论。
【爱缚】 恩爱的系缚。
【爱系】 恩爱的系缚。
【爱见】 1.贪爱的见解。2.爱与见的二种烦恼,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智度论说:“烦恼有二种,一属爱,二属见”。
【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敬田】 三福田之一。见三福田条。
【敬礼】 恭敬礼拜。
【感果】 由所作的业因招感应得的果报。
【感应】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谓我对佛菩萨有什么要求,如果心意至诚,便可以感召佛菩萨来应现,以满我之所愿。
【感应道交】 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
【会二归一】 会二乘以归一乘。
【会三归一】 佛最初以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法,教化众生,到最后皆教令成佛,会三乘于一佛乘,是名会三归一。
【极觉】 妙觉。
【极果】 至极的果位,即佛果。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国土名,因其国只有快乐而无痛苦,故名。
【极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七。
【极难胜地】 简称难胜地,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楞伽】 在师子国(即今锡兰岛)的山名。楞伽是宝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宝石,故以宝名山。
【楞伽岛】 锡兰岛的本名,也是佛说楞伽经的地方。
【楞伽悬记】 释尊在楞伽山,悬记如来灭后,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名龙树,宣说大乘无上妙法,初证欢喜她,应往生安乐国。
【楞严咒】 又叫做佛顶咒,是楞严经所说的神咒,有四百二十七句,其中最后的八句是心咒。
【业】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
【业力】 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业风】 1.恶业所感之猛风,指劫末所起的大风灾及地狱所吹的风。2.(喻)业力如风,吹诸众生轮回三界。
【业有】 七有之一。见七有条。
【业因】 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业果】 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
【业感】 善恶业因能招感苦乐的果报。
【业海】 像大海一样的种种恶因。
【业识】 有业凡夫的识。凡夫有业,所以智就变成了识,圣人没有业,所以识就转成了智。
【业通】 又名报通,即依宿业自然而得的神通。
【业障】 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业轮】 (喻)善恶业能使人轮转于六趣。
【业缘】 善恶果报的因缘。善业是招感乐果的因缘,恶业是招感苦果的因缘。一切众生,都是由业缘而生的。维摩经说:“是身如影,从业缘生。”
【业系】 (喻)业好像绳子能将众生系缚在三界之牢狱中。
【业余】 三余之一。见三余条。
【业报】 1.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2.业因与果报。
【业报身】 十身之一。见十身条。
【灭】 1.梵语涅槃,华译为灭,因涅槃之体,无为寂灭,故名。2.指四谛中的灭谛。3.即戒行,因戒行能灭除诸恶。
【灭定】 灭尽定的简称。
【灭度】 即涅槃。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灭后】 涅槃之后。
【灭理】 寂灭的真理,亦即涅槃。
【灭智】 彻底明了灭谛的道理的智慧。
【灭道】 灭谛与道谛。见四谛条。
【灭谛】 四谛之一。见四谛条。
【灭法】 寂灭一切相的道法,是无为法的别名。
【灭法忍】 灭法智忍的简称。见八忍条。
【灭法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灭法智忍】 又名灭法忍。见八忍条。
【灭尽定】 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灭尽三昧】 又名灭尽定。见灭尽定条。
【灭尽妙离】 灭是灭一切烦恼,尽是尽生死之业,妙是妙应真常,离是脱离三界诸苦。此灭尽妙离,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
【灭类忍】 灭类智忍的简称。见八忍条。
【灭类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灭类智忍】 八忍之一。见八忍条。
【灭受想定】 灭尽定的别名。见灭尽定条。
【暖位】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进而专修四谛观之位,为四善根之一。
【暖法】 行者修至此位,工夫已渐得力,如钻木取火,虽未得火,已有暖气上升,快要发火了。
【烦恼】 烦是扰义,恼是乱义,能扰乱众生身心,令使心烦意乱的见思惑,叫做烦恼。
【烦恼习】 烦恼的习气。
【烦恼障】 二障之一。见二障条。
【烦恼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烦恼魔】 四魔之一。见四魔条。
【烦恼业苦】 又名惑业苦,谓吾人由于贪瞋痴等烦恼而造业,又因造业而受苦。
【烦恼即菩提】 见生死即涅槃条。
【犍度】 华译为聚、蕴、结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义。
【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摄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都降伏一样。
【狮子座】 佛是人中狮子,故不论其所坐者是床是地,都叫做狮子座。
【瑜伽】 相应的意思。相应有五义,即与境相应、与行相应、与理相应、与果相应、与机相应。
【瑜伽宗】 1.密教的总称。2.中国的法相宗在印度叫做瑜伽宗。
【瑜伽教】 密教的总称,因密教是以三密的瑜伽为宗。
【瑜伽三密】 三密相应。
【当来】 来世。
【当来导师】 指弥勒菩萨。
【当机】 契当众生的根机。
【当机益物】 随着众生的根机而使之获益。
【当体即空】 谓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成,其本体本来就是空无。
【当相即道】 谓于世间浅近的事相上,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痴】 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
【痴取】 愚痴的烦恼。取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使】 愚痴的烦恼。使就是烦恼的别名。
【痴定】 没有智慧的禅定。
【痴毒】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痴爱】 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恼恶业。
【痴慢】 愚痴和我慢。
【痴禅】 与痴定同。
【痴闇】 无明的闇味。
【睡】 十缠之一。
【睡眠】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睡眠欲】 五欲之一。见五欲条。
【睡眠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禁戒】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别。
【瑞应】 有祥瑞来应验。
【禀具】 受持具足戒。
【禀教】 禀承佛的教法。
【经】 梵语修多罗,华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又是线义,即贯串佛所说的法和道理,以免散失,为三藏之一。
【经行】 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经宗】 依经而立的宗派叫做经宗,若依论而立的宗派则叫做论宗,如华严天台是属于经宗,如成实三论则属于论宗。
【经论】 经藏与论藏。经是如来所说,论是菩萨所著。
【经藏】 1.指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2.藏放经典的府库。3.国家所宝藏的佛学书。
【经体】 经之体。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小乘经以三法印为体。
【经部】 经量部的简称。
【经量部】 又名说度部,或说转部,小乘十八部之一,是佛灭后四百年间,由说一切有部分出来的一个流派。在三藏之中,唯以经为正量,故名经量部。
【经律论】 见三藏条。
【经供养】 书写经文以做佛事。经属于三宝中之法宝,故经供养是供养法宝。
【罪性】 罪业的本性。罪业的本性空而不可得。
【罪根】 罪恶的根本,即无明。
【罪报】 罪恶的报应,即苦果。
【罪福】 罪与福。五逆十恶等是罪,五戒十善等是福。罪有苦报,福有乐果。
【罪障】 罪恶是获得乐果的障碍。
【群生】 许多的众生。
【群有】 许多的有。众生的果报叫做有,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别。
【群迷】 许多迷惑的众生。
【圣】 正的意思,证正道,名为圣。
【圣人】 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人格最完善,能力最高强的人。
【圣印】 圣道的法印,如三法印与实相印等是。
【圣行】 进入圣位的行为,即戒定慧。
【圣言】 正直的言语。圣言有四种,即言不见为不见、言不闻为不闻、言不觉为不觉、言不知为不知。
【圣典】 佛经。
【圣果】 依圣道而得之果,即菩提涅槃。
【圣财】 圣人的财产。大宝积经说:“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圣胎】 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之三贤位。
【圣僧】 得道的高僧。
【圣谛】 圣人所见的真理,即苦集灭道。
【圣应】 佛陀的感应。
【圣众】 指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种得道的大众。
【圣教】 圣人的言教。
【圣教量】 圣是圣人,教是教法,是因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为三量之一。
【万】 卍字的读音,是吉祥的意思。
【万行】 一切的行为或修行。
【万字】 佛胸前有一卍字,此卍字乃是吉祥的标志。
【万劫】 指极长久的时间。
【万境】 一切的境界。
【万法】 一切的事物。
【万法一如】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皆空,没有差别。
【万法无滞】 一切诸法都以空无自性为性,空性是一如不变的,由此不变的缘故,所以万法即真如而毕竟无滞了。
【万法唯识】 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万德洪名】 谓在一佛的名字上最具有万种之德。
【着】 缠爱不舍的意思,如爱着,执着,贪着。
【着我】 在五蕴假合的身上,执着有一个实我。
【着法】 在因缘生的事物上,执着有事物的实体存在。
【荤辛】 荤是有臭味的蔬菜,辛是带有辣性的蔬菜。
【解】 1.解释文义。2.知解之义。
【解执】 见解的执着。
【解惑】 解与惑。解是智;惑是烦恼。
【解空】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解行】 知解与修行。
【解行地】 由知解而修行的地位,也就是还未证得真如之地前三贤菩萨的阶位。
【解行相应】 知解与修行相应。
【解脱】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解脱衣】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解脱身】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解脱味】 涅槃的妙味。
【解脱门】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种禅定乃是通向涅槃的门户。
【解脱服】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
【解脱相】 三相之一。见三相条。
【解脱道】 1.四道之一。见四道条。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解脱坚固】 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证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
【解脱深坑】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解脱知见】 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也就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的后得智。
【解脱幢相衣】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解境十佛】 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
【解满成佛】 四满成佛之一。见四满成佛条。
【资粮】 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
【资粮位】 唯识五位之一。见五位条。
【路迦祇夜】 华译重颂,是十二分教之一。
【路迦那他】 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号。
【辟支】 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地】 通教十地之一,即辟支佛的地位。
【辟支佛】 辟支迦佛陀的简称。
【辟支迦佛陀】 简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等,华话为缘觉,或独觉,因观飞花落叶或十二因缘而开悟证道,故名缘觉,又因无师友之教导,全靠自己之觉悟而成道,故又名独觉。
【游化】 到处游行和教化世人。
【游心法界】 使心游于法界,观察照见千差万别的诸法。
【游增地狱】 在八热地狱之中,每一根本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出去,都各有塘煨、尸粪、锋刃、烈河等四类地狱,所以每一根本地狱,有十六游增地狱。因这十六地狱是根本地狱的增属,而且有罪业的众生游此,倍增苦恼,所以叫做游增地狱。
【游戏神通】 佛菩萨以神通摄化众生,能出入无碍,自由自在。
【游戏三昧】 佛菩萨游于神通,化人以自娱乐,叫做游戏,三昧是专心的意思,诸佛菩萨以专心救济众生为游戏,故曰游戏三昧。
【运心】 用心的意思。
【运心供养】 1.只在心中作供养的观想,并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2.供养时运心作观。
【遍行】 指心所的遍行,有的心所,遍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有漏无漏,世出世间,遍与八识心王相应,因为遍于上述四者,所以名遍行。遍行心所有五种,即作意、触、受、想、思,此五种皆与五识心王,初念相应。
【遍行因】 六因之一。见六因条。
【遍行惑】 普遍游行的烦恼,亦即一切烦恼起因之根本烦恼。
【遍行真如】 十真如之一。见十真如条。
【遍净天】 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三天名,因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遍依圆】 唯识学所说之三性。见三性条。
【遍周法界】 普遍周满整个法界,是指法身的功德而言。
【遍法界身】 指佛的真身,因佛的真身广大无边,周遍于法界。
【遍照如来】 大日如来的别名。
【遍计所执性】 三性之一。见三性条。
【过未】 过去和未来。
【过去】 三世之一。
【过去七佛】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庄严劫】 劫有大中小三种,现在的大劫叫做贤劫,过去的大劫叫做庄严劫,未来的大劫叫做星宿劫。
【道】 1.能通的道路。2.真理的意思。3.即梵语所说的菩提或涅槃。4.修行的方法。
【道士】 有道之士。
【道元】 道的根本。
【道力】 种种正当道理的力量。
【道心】 1.义理的心。2.求道的心。
【道行】 修道的功行。
【道具】 修道时所用的器物,如三衣什物等是。
【道俗】 道与俗。出家的人叫做道;在家的人叫做俗。
【道果】 证道得果。道是菩提;果是涅槃。
【道品】 道法的品类。见三十七道品条。
【道宣】 唐朝人,俗姓钱,因久居终南山以盛宏律宗,故律宗又名南山律宗。
【道前】 在未见道以前。
【道中】 正在见道之中。
【道后】 已经见道之后。
【道理】 道法的义理。
【道眼】 1.能见正道的眼。2.观道之眼。
【道业】 修道的事业。可以召感人天果报的是福业,可以成就佛果的是道业。
【道树】 菩提树。本名毕波罗树,因佛在此树下成道,所以又叫做道树。
【道谛】 四谛之一。见四谛条。
【道信】 湖北人,俗性司马,拜僧璨为佛,是禅宗第四祖。
【道器】 可以修学佛道的根器。
【道场】 1.群众学道的场所。2.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养佛的地方。
【道场神】 守护道场的神。
【道观】 道是化道,教化他人的意思,观是空观,即观察万法性空的道理。自己安住于空的道理而又向他人劝说教化,叫做道观双流。
【道观双流】 见道观条。
【道共戒】 二戒之一。见二戒条。
【道种性】 璎珞经所说六种性之一,即十回向之位,在此位开始真正修习中道观,故名为道,能产生佛果,故名为种。
【道种智】 智度论所说三智之一。见三智条。
【达磨】 1.华译为法,指佛所觉悟的真理和觉悟的方法。2.菩提达磨的简称,印度人,梁武帝时泛海到达中国的广州,武帝迎至建业,因与帝话不投机,遂渡江入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为中国禅宗之始祖,圆寂于东魏天平以前,葬熊耳山。
【达磨忌】 即十月初五日,因此日是禅宗始祖的入寂日子。
【违境】 违逆自己心意的境界。
【违顺】 违境与顺境。
【酪】 一种精制的牛乳。涅槃经说:“声闻如乳,缘觉如酪。”
【酪味】 天台宗以酪譬喻第二时的小乘教,为五味之一。
【酪经】 指一切的小乘经。
【钵】 梵语钵多罗的简称。见钵多罗条。
【钵多罗】 简称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即盛饭器。译为应器,或应量器。应有三应:一色相应,钵要灰黑色,令不起爱染心;二体相应,钵体粗质,使人不起贪意;三大小相应,不过量也,乞食不过七家,令人不恣口腹。当时四大天王,持四钵供佛,佛以神力,把它合为一钵,这是有钵的历史。
【钵里萨啰伐拏】 华译滤水囊,是比丘六物之一。
【电】 金刚经六喻之一。电之为物,忽生忽灭,以喻世相之无常迅速。
【电光石火】 (喻)焂忽消失。
【电光朝露】 (喻)身体之无常。
【预流向】 四向之一。见四向条。
【预流果】 四果之一。见四果条。
【顿大】 指华严经。顿是顿教,大是大乘教。华严经是佛初成道时,对顿入之菩萨而顿说大乘之教法。
【顿悟】 闻法即悟的意思。
【顿教】 不历阶梯渐次,直指本源,顿时开悟的教法。
【顿说】 顿教的说法,即没有经过小乘的阶梯而直接即说大乘,如华严经是。
【顿根】 具有顿悟的根机的人。
【顿渐】 顿教与渐教。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渐教是逐渐成功的教法。
【顿断】 立刻断除种种的烦恼。
【顿觉】 立刻觉悟。
【饮酒】 五戒之一。酒中含有麻醉性,饮者迷失理智,误造种种的过失,所以佛教戒之。
【饮酒十过】 一、颜色恶,即饮酒的人,颜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相。二、下劣,即饮酒的人,威仪不整,举动轻薄,人所贱恶。三、眼视不明,即恣饮而狂痴瞻视,昏瞀不辨色境。四、现瞋恚相,即饮酒的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随意忿怒。五、坏田业资生,即恣饮放逸,破费产业,散失资产。六、致疾痛,即饮酒过度,则身体失调,以致疾痛。七、益斗讼,即醉酒发狠,与人争竞,不惜身命,而斗讼益增。八、恶名流布,即饮酒的人,多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流布远近。九、智慧减少,即饮酒昏迷,愚痴狂妄,而智慧减少。十、命终堕恶道,即邀朋饮酒,不修善行,则恶业日增,命终堕落于恶道。
【饮食欲】 欲界三欲之一。见三欲条。
【饮食供养】 五种供养之一。见五种供养条。
【鸠摩】 华译童真,或童相,是八地以上的菩萨的称呼。
【鸠摩罗什】 华译童寿,本印度人,但生长于龟兹,出家后,通大乘经论,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到中国长安,在逍遥园翻译经典,前后所译经论,凡三百八十余卷,在秦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示寂于长安,寂后火化,舌头不烂,表示他所翻译的经典,绝对可靠无误。
【涂香】 把香水一类的东西涂在身上。
【新岁】 结夏安居完了的第二日,即七月十六日,是比丘的新年元旦。
【新发意】 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人。
【新发意菩萨】 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菩萨,为二种菩萨之一。
【新学菩萨】 新发心学习佛道的菩萨。
【新旧两译】 新译与旧译。在唐玄奘三藏以前者是旧译,在玄奘以后者是新译。
【准提菩萨】 准提华译为清净,赞叹心性清净之称,禅宗以为观音部的一尊,东密以为六观音之一,现三目十八臂形像。
【像末】 像法与末法。见正像末条。
【像法】 正像末三时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代,其后一千年间所行之法,与正法相似而非正法,故名像法时代。
【像教】 1.像法的教化。2.佛像与经教。
【僧】 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方得称僧。见僧伽条。
【僧戒】 出家人所受的戒律,如沙弥之十戒与比丘之具足戒是。
【僧物】 僧众所共有之物。
【僧侣】 僧徒。
【僧残】 律学篇聚名之一,即犯了重戒将堕未堕,如人犯重罪,将濒于危,仅留残命的情形。
【僧璨】 江苏徐州人,拜慧可为师,为禅宗第三祖。
【僧伽】 和合众的意思。比丘三人以上,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以这六和的和谐合聚的精神,团结生活在一起,叫做和合众。
【僧伽梨】 比丘三衣之一。见三衣条。
【僧伽蓝】 僧伽蓝摩的简称。
【僧伽蓝摩】 简称僧伽蓝,或伽蓝,译为众园,或丛林,是僧众所居住的园林或寺院的通称。
【僧祇】 1.华译为大众。2.阿僧祇的简称,华译为无数,或无量。
【僧祇物】 僧祇译为众,即比丘比丘尼之大众,此大众共有之物,名僧祇物。
【僧祇部】 摩诃僧祇部的简称,华译为大众部。佛灭之后,在结集经典时,窟外的结集名大众部,窟内的结集名上座部。
【僧祇律】 摩诃僧祇律的简称,即大众部的律藏。
【僧宝】 三宝之一。见三宝条。
【僧宝果】 指断尽烦恼的阿罗汉。
【厌世】 厌恶世间而求出离。
【厌求】 厌苦求乐。
【尘】 指不净和能污浊人们真性的一切事物,如四尘五尘六尘等是。
【尘妄】 不净叫做尘,不实叫做妄,尘妄是指一切生死的境界。
【尘沙】 1.(喻)数量极多,如尘如沙。2.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见三惑条。
【尘相】 六尘之相。
【尘刹】 如微尘数的世界。刹华译即国土或世界。
【尘垢】 烦恼的通称。
【尘劳】 心劳尘境,是烦恼的别名。
【尘道】 1.指秽土。2.依华严教之意,尘即微尘,于十方虚空界之每一微尘中都含有世界,叫做尘道世界。
【尘劫】 尘点劫的简称。见尘点劫条。
【尘点劫】 1.指三千尘点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为墨,每经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点,墨完了,而所经过的世界又全部碎为微尘,再以每一微尘当作一劫来计算,这是表显大通智胜佛出世迄今非常久远的比喻。2.指五百尘点劫,即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为微尘,每经过一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之国便下一微尘,微尘尽了,而所经过的世界又全碎为微尘,再以每一微尘当作一劫来计算,这是表显释迦如来成佛迄今非常久远的比喻。
【境】 心所游履和攀缘的境界,如色为眼识所游履,叫做色境,法为意识所游履,叫做法境等是。
【境智】 境与智。所观之理叫做境;能观之心叫做智。
【境行果】 境是所观之境界,行是所修之闻思修三慧,果是所证之菩提妙果。
【境界般若】 五种般若之一。
【寿相】 我人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寿命】 人的一期生命。
【寿者】 一期生命存在于世间。
【寿者相】 执一期生命的长短。此相一立,则不了知缘生如幻的道理,焚香祈祷,妄图长命,永为三有束缚,而不得解脱。
【实有】 实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无有实性,因而妄执它为实有。
【实我】 实在的我。我本来是五蕴假合而有的,离开了五蕴,那里有实我的存在。
【实空】 一切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故谓之实空。
【实性】 真如的别名。仁王经说:“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
【实教】 见二教条。
【实眼】 指五眼中之佛眼。
【实智】 见二智条。
【实经】 指一乘的经典。
【实语】 真实的言语。
【实相】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
【实相印】 四法印之一,因实相是无始以来佛佛相传的印玺,故名实相印,一切的小乘经皆以三法印印之,一切的大乘经则以此实相印印之。
【实相身】 诸佛三身之一。见三种身条。
【实相义】 诸法实相的深义。
【实相慧】 证悟诸法实相的智慧。
【实相观】 又名理观。见二观条。
【实相法界】 又叫做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实相与法界,同体异名。见实相条。
【实相法身】 华严宗所立五种法身之一。见五种法身条。
【实相经典】 宣说实相妙理的经典。
【实相念佛】 三种念佛之一,所谓实相者,即指如来法身,众生佛性,因这与万法虚假的形相不同,故称实相。念实相佛,即是念十方诸佛法身,亦即念我心中,本源自性天真佛。
【实相无相】 实相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本体离诸一切之相,故说实相无相。
【实相般若】 二般若之一。见二般若条。
【实相无漏大海】 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含藏一切之功德,故谓之海,是不空真如。
【实相为物二身】 实相身和为物身。实相身是理佛,也就是法性法身;为物身是事佛,也就是方便法身。
【实报土】 实报无障碍土的简称。见四土条。
【实报寂光】 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见四土条。
【实际】 真实到极点的意思,是真如法性的别名。
【实际理地】 真如无相的境界。
【实化二身】 实色身和化色身。见二色身条。
【实乘菩萨】 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
【对治】 针对病情而治疗,亦即断除烦恼的意思。
【对法】 1.梵语阿毗达磨,华译为对法。对是对观对向之义,法是四谛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的智慧去对观四谛的道理和对向于涅槃的果实,故称对法。2.三藏中之论藏,亦名对法。
【对法藏】 1.即论藏,为三藏之一。2.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梵名阿毗达磨俱舍,华译为对法藏。
【慈】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心,也就是仁爱心的无限扩大。
【慈氏】 弥勒菩萨。
【慈光】 佛菩萨伟大慈悲的光辉。
【慈忍】 慈悲与忍辱。
【慈门】 佛菩萨的慈悲法门。
【慈尊】 慈氏菩萨,亦即弥勒菩萨。
【慈航】 渡人脱离苦海的意思。
【慈恩】 1.慈悲的恩德。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在京兆大慈恩寺,后人叫他做慈恩大师。
【慈恩家】 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
【慈恩宗】 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宗、有宗等,唐时玄奘到中印度,就学于戒贤论师,回来后住在慈恩寺,故号慈恩宗。见法相宗条。
【慈恩三观】 见三观条。
【慈恩八宗】 慈恩大师将佛教分为八宗,即一、我法空有宗,指犊子部等;二、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三、法无去来宗,指大众部等;四、现实假实宗,指说假部等,五、俗妄真实宗,指说出世部等;六、诸法但名宗,指一说部等;七、胜义皆空宗,指般若等空宗龙树系;八、应理圆实宗,指华严法华等经及无着系。
【慈云】 宋杭州天竺灵山寺灵应尊者,名遵式,真宗赐号慈云,天台宁海人,于国清寺普贤像前烧一指,誓传天台之道。
【慈云忏主】 中国宋朝遵式法师,号慈云,治定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等,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
【慈悲】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慈悲衣】 袈裟。
【慈悲观】 慈悲一切众生的观法,为五停心之一。
【慈悲忏法】 释氏通鉴说:梁武帝妃郗氏,其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蛇,一夜入后宫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帝阅大藏,制慈悲忏法,请僧忏罪,后得化为天人,于空中谢帝,帝毕生不复立后。
【慈悲十二利】 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的利益,即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不丧、火不丧、在所得到、死升梵天。
【慈心三昧】 兴发慈悲心的禅定。
【惭】 心所名,即自己反省,羞耻自己罪过的精神作用。
【惭愧】 惭与愧。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常怀惭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恶受人讥评,生愧心而止恶。
【慢】 骄慢。
【慢见】 十种见之一。见十种见条。
【慢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慢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慢幢】 谓我慢心一起,便自高自大,好像幢旗高耸一样。
【悭】 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施给人家。
【悭贪】 悭与贪。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叫做悭;看见人家的东西就想要叫做贪。
【悭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悭法七报】 不肯向人说法或是不舍得把东西给人家的人,后世将得七种的恶报,即生盲报、愚痴报、生恶众报、胎夭报、物恐报、善人远离报、无恶不作报。
【满业】 又名别报业,二业之一。
【满分戒】 具足戒的别名。
【满字教】 半满二教之一。见二教条。
【漏】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瞋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漏戒】 漏失戒律,即破戒。
【漏业】 有漏的业因。
【漏质】 有漏的体质,即有烦恼垢染的身体。
【漏缚】 漏与縳。漏是漏失的意思,缚是系缚的意思,两者都是烦恼的别名。
【漏尽】 断尽一切的烦恼。
【漏尽力】 十力之一。见十力条。
【漏尽明】 漏尽智证明的简称。见三明条。
【漏尽通】 漏尽智证通的简称。见六通条。
【漏尽智】 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的智。
【漏尽智证明】 三明之一。见三明条。
【漏尽智证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漏尽比丘】 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漏尽意解】 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心意获得解脱,这是小乘阿罗汉所证得之果。
【漏尽无畏】 与漏尽无所畏同。
【漏尽无所畏】 四无所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
【漏尽阿罗汉】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渐悟】 逐渐觉悟。见二悟条。
【渐教】 由浅入深的教法,如先说小乘然后才说大乘是。
【渐断】 逐渐的断除。
【渐次观】 天台宗三种止观之一,即先修数息观,渐进而修至极的实相观。
【渐顿教】 渐教与顿教。渐教是由浅入深逐渐成功的教法;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在天台化仪四教中,藏通别三教属渐教,圆教属顿教。
【琉璃】 一种青色的宝石,是七宝之一。
【琉璃王】 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儿子,他嗣王位后,便率兵消灭迦毗罗卫国的释种,涅槃经叫他琉璃太子。
【疑】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疑见】 对真理怀着犹豫不决的见解,是十种见之一。
【疑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疑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疑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疑城胎宫】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着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尽形寿】 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
【尽未来际】 尽未来世的意思,亦即永恒之义。
【尽虚空界】 尽十方虚空以为界,虚空无界,故无穷尽。
【福分】 见二分条。
【福行】 见三行条。
【福因】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福地】 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
【福足】 见二足条。
【福智】 福德与智慧。佛菩萨的化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
【福业】 召感福报的业因。见三福业条。
【福慧】 福德和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
【福田】 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福田衣】 袈裟的别名。
【福德】 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
【福德庄严】 二种庄严之一,即修福德之善行以庄严佛果。
【种性】 各种的根性。
【种智】 一切种智的简称。见一切种智条。
【种识】 种子识的简称,是第八识的别名。
【种觉】 佛证一切种智之后,便能大觉圆满,故名种觉。
【种子】 法相宗将阿赖耶识中,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叫做种子,说它好像植物的种子能开花结果。
【种子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
【种种界智力】 十力之一。
【种种胜解智力】 十力之一。
【称念】 称名念佛。
【称名】 称念佛的名号。
【称名正行】 见五正行条。
【称名杂行】 见五杂行条。
【精舍】 寺院的别名。
【精进】 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
【精进根】 五根之一。
【精进觉支】 见七觉分条。
【精进如意足】 四如意足之一。
【精进波罗蜜】 又名勤波罗蜜,见六波罗蜜条。
【维摩】 维摩诘的简称,华译为净名,净是清净无垢之义,名是声名远扬之义,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自妙喜国化生在此世上,以居士的身份辅助释迦教化众生。
【维摩诘】 见维摩条。
【绮语】 说无礼义不正经的话,是十恶之一。
【缁素】 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着紫黑衣,俗人多着白衣,故号僧俗为缁素。
【闻慧】 听闻佛法能生智慧,为三慧之一。
【闻法】 听闻佛的教法。
【闻法难】 很难有机会听到正法,是四难之一。
【闻持】 闻佛的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
【闻持陀罗尼】 简称闻陀罗尼,是四陀罗尼之一。
【闻思修】 见三慧条。
【闻成就】 见六成就条。
【盖】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覆盖行者的清净心,使善心不能开发。
【盖缠】 五盖与十缠。
【誓愿】 立誓和发愿。诸佛菩萨都有总别的二种誓愿,如四弘誓愿是总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与药师佛的十二愿是别誓愿。
【誓愿安乐行】 见四安乐行条。
【语密】 如来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语业】 三业之一,即口之所语,如妄言绮语等是恶语业,如爱语实语等是善语业。
【说法】 演说佛的教义。
【说通】 能随顺众生的根机,以巧方便为之说法,叫做说通。
【说因部】 说一切有部的别名。
【说假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出。
【说转部】 经量部的别名,小乘二十部之一。
【说出世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由大众部中分出。
【说一切有部】 简称有部,别名说因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
【说障法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说障道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说出苦道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轻安】 轻松安祥。
【轻安觉支】 见七觉分条。
【远师】 慧远法师。
【远行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名。
【银轮王】 四轮王之一。见转轮王条。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见转轮王条。
【铜鍱部】 上座部的别名。
【障】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障碍圣道。
【障尽解脱】 见二解脱条。
【魂神】 心识的别名,俗称为灵魂。
【魂魄】 心身的别名。魂是心识,有灵用但无形;魄是有形的身体,是心识的依处。
【鼻入】 十二入之一。
【鼻根】 六根之一。
【鼻识】 六识之一。
【嘉祥】 隋会稽嘉祥寺吉藏大师,以寺名称为嘉祥,是三论宗之祖。
【漉水囊】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做增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的二种,速断烦恼而证佛果,叫做智增,不断烦恼而永利众生,叫做悲增。悲增智增又名增悲增智。
【增上】 增强其向上之势。
【增上缘】 见四缘条。
【增上慢】 见七慢条。
【增上心】 1.强盛的心。2.定心的别名,因定心的势力很强盛。
【增上心学】 即定学,三学之一。
【增上戒学】 即戒学,三学之一。
【增上慧学】 即慧学,三学之一。
【增长】 增进长大。
【增长天】 四王天中南方天之名。见四天王条。
【增长广目】 增长天与广目天。
【广目天】 四天王天之一。
【广果天】 色界四禅八天中之第三天名。
【广长舌】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舌广长,而且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
【广长轮相】 大日如来要说真言时,必先现其周遍法界之广长舌,以证明其言诚实非虚,叫做如来广长轮相。
【广博身如来】 大日如来的别名。
【广狭自在无碍门】 十玄门之一。
【影向众】 见影响众条。
【影响众】 又作影向众,为四众之一,诸佛与法身菩萨,为了赞助释迦如来的教化,于是应现如影如响之身,以拥护释迦如来的道场。
【德号】 表现佛功德的名号。
【慧】 叡智的意思,也就是确知诸法真相的智慧。
【慧力】 智慧有消除烦恼的力量,为五力之一。
【慧日】 (喻)佛的智慧如日能照明一切黑暗。
【慧可】 北魏洛阳人,初名神光,后在嵩山少林寺拜达摩为师,改名为慧可,承接达摩的衣钵,为禅宗之第二祖。
【慧目】 智慧的眼目。
【慧足】 见二足条。
【慧门】 通入智慧的法门。
【慧命】 把智慧当生命。修行人全靠智慧,所以修行人把智慧当做生命。
【慧能】 唐朝高僧,系中国禅宗之第六祖。见惠能条。
【慧根】 智慧的根性,为五根之一。
【慧学】 三学之一。
【慧剑】 (喻)智慧锋利如刀剑,能斩断一切的烦恼。
【慧远】 中国东晋时人,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
【慧印】 又名智印,即是决定不变的意思,如来的智慧,因契合诸法的实相,而决定不变,所以叫做慧印。
【慧印三昧】 产生慧印的禅定。
【慧炬】 智慧的火炬。
【慧炬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能兴发智慧之火炬,照明世间的险难。
【慧无减】 十八不共法之一。
【憍】 憍慢自大。
【憍慢】 自大高傲的心理。
【憍陈如】 五比丘之一,也就是佛最初的弟子。
【摩顶】 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通常佛不是为了付嘱大法而抚摩弟子之顶,就是为了授记而抚摩弟子之顶。
【摩顶授记】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授记是授将来成佛的预记。
【摩诃】 译义为大、多、胜。
【摩诃衍】 摩诃衍那的简称,华译为大乘。
【摩诃衍那】 华译大乘。
【摩诃萨】 摩诃萨埵的简称。
【摩诃萨埵】 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摩诃摩耶】 即摩耶夫人,她是净饭王的夫人,也是释尊的母亲。
【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波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
【摩诃目犍连】 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摩诃般若】 华译为大智慧,即佛照了诸法实相的智慧。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华译为大智慧度,意谓乘此大智慧则能由生死苦海渡到涅槃彼岸。
【摩诃般涅槃那】 华译为大灭度,或大圆寂入。见大般涅槃条。
【摩触】 学法女六法之一。
【摩触戒】 八波罗夷之一。见八波罗夷条。
【摩呼洛伽】 又译作摩侯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摩侯罗伽】 见摩呼洛伽条。
【摩醯首罗天】 华译为大自在天,在色界的最高处。
【敷具】 袈裟的别名。
【数门】 数息门的简称,即数息观。
【数息门】 六妙门之一。
【数息观】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乐】 遇好缘好境而心情愉快。
【乐神】 即干闼婆,为八部众之一。
【乐邦】 安乐的邦土,通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乐果】 至乐之果,即涅槃。
【乐受】 三受之一。
【乐说】 四无碍之一。
【乐说无碍】 见无碍解条。
【乐说无碍智】 见四无碍智条。
【乐变化天】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
【洁斋】 谓停止淫事及断除酒肉。
【熟酥味】 见五味条。
【热恼】 因痛苦而身热心恼。
【热铁地狱】 以热铁造成的地狱。
【瞋】 恼怒打骂伤害别人,为三毒之一。
【瞋火】 怒火。
【瞋心】 瞋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
【瞋毒】 三毒之一。
【瞋病】 三病之一。
【瞋缚】 三缚之一。
【瞋恚】 三毒之一。
【瞋恚火】 1.怒火。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瞋恚使】 五钝使之一。
【缘】 1.事物的相涉关系,如因缘。2.攀附的意思,如攀缘。
【缘力】 助缘的力量。
【缘心】 攀缘事物的心。
【缘日】 结缘的日子。
【缘因】 见二因缘。
【缘成】 众缘和合而成。
【缘事】 信有因果报应的事实,叫做缘事,若信非因非果法性之妙理,则叫做缘理。
【缘理】 观念真理。见缘事条。
【缘缘】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缘生】 众缘和合而生。
【缘起】 1.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为法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2.事情起始的缘由。
【缘起门】 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缘起中道】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缘起性空】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缘缺不生】 谓虽然主因存在,但缺乏助缘,一切事物还是不能显现。
【缘觉】 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缘觉乘】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和悟道者,总称为缘觉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阶位可言。
【缘觉法界】 十法界之一。
【缘觉菩提】 三菩提之一。
【缘虑心】 四种心之一,即攀缘境界而又思虑事物的心。
【缘缚断】 断所缘之縳。
【羯磨】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羯磨僧】 办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师父。
【羯磨戒师】 与羯磨阿阇梨同。
【羯磨阿阇梨】 又名羯磨戒师,或简称戒师,即授戒时读羯磨文的师父,为授戒三师之一。
【莲邦】 极乐世界的别名,因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居住在莲花之中。
【莲刹】 极乐世界的别名。
【莲胎】 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都在莲花之中托生,因此莲花好像母胎,所以叫莲胎。
【莲座】 莲华的台座,即佛座。
【莲眼】 青莲华之眼,即佛眼。
【莲宗】 净土宗。
【莲宗九祖】 净土宗的九位祖师,即初祖圆悟大师庐山东林慧远和尚,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和尚,三祖冲山般舟承远大师,四祖衡州云峰法照国师,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和尚,七祖武林昭庆省常和尚,八祖古杭云栖莲池大师,九祖凤山梵天省庵法师。
【莲华】 植物名。印度共有四种的莲华,即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芬陀利华,亦即青黄赤白四种颜色的莲华,通常所说的莲华,是指芬陀利白莲华。佛教以莲华代表清净,因莲华出污泥而不染。
【莲华子】 莲华部的弟子。
【莲华衣】 又名莲花服,袈裟的别名,取清净无染之义。
【莲华坐】 1.半跏坐名吉祥坐,结跏趺坐即是莲华坐。2.莲华的台座。
【莲华部】 胎藏界三部之一,或金刚界五部之一。
【莲华念诵】 五种念诵之一。见五种念诵条。
【莲华胜会】 修行念佛的集会。
【莲华藏世界】 简称华藏世界,即诸佛报身的净土,因为是由宝莲华所成,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释迦的华严,华严经所说者是,弥陀的华藏,观经所说之极乐是,大日的华藏,大日经胎藏界密严经所说之密严国是。见华藏世界条。
【诽谤正法】 诽谤佛法。正法即佛法,诽谤佛法的人叫做谤法阐提,因其罪至重,故很难成佛。
【调御师】 佛的别名。见调御丈夫条。
【调御丈夫】 佛十号之一,佛能调御一切可度的丈夫,使他们发心修道。
【论】 佛自己议论问答以辨别道理,或是佛弟子议论佛的说话或法相,只要与佛法相应的,都叫做论,为三藏之一。
【论部】 三藏中的论藏。
【论藏】 三藏之一。见三藏条。
【贤】 证悟真理的人叫做圣,比圣略逊一筹的人就叫做贤。
【贤人】 指证得各种果位,但还没有证得法身的人,如声闻乘预流果以前及菩萨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贤人。
【贤圣】 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贤,已经断惑证真的人即叫做圣。
【贤首】 1.比丘的尊称,与贤者尊者同义。2.人名,为华严宗之第三祖。
【贤首宗】 华严宗,因此宗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别名为贤首宗。
【贤劫】 过去的大劫叫庄严劫,未来的大劫叫星宿劫,贤劫即现在的大劫,因在此贤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故称为贤劫,又名善劫。
【贤劫千佛】 现在的住中劫,名叫贤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有一千佛出世,始自拘留孙佛,终至楼至佛,是名贤劫千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其中之第四尊佛。
【贤胄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三百年,由犊子部中流出,但所说者与犊子部同。
【质多】 又作质多耶,或质帝,华译为心,即虑知的心。
【质帝】 见质多条。
【质多耶】 见质多条。
【趣】 趣向的意思,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趣寂】 谓二乘人趣向于寂灭的涅槃。
【轮王】 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轮王有四种,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增至二万岁时,铁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洲。增至四万岁时,铜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增至六万岁时,银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东胜身和西牛货三洲。增至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通常所说的轮王,是指金轮王。参考转轮王条。
【轮回】 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展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
【轮宝】 转轮王的宝器。这种宝器当轮王游行时,必先自前进,以制伏四方,有金银铜铁四种,故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的分别。
【轮转】 与轮回同义。
【遮戒】 二种戒之一。见二种戒条。
【遮性】 遮戒与性戒。见二种戒条。
【遮恶】 遮止作恶。
【遮罪】 触犯遮戒之罪。戒有性戒和遮戒二种,杀盗淫妄是性戒,饮酒等禁戒是遮戒。触犯性戒之罪重,触犯遮戒之罪轻。
【遮那】 又作舍那,毗卢遮那的简称。显教用舍字,密教用遮字。
【遮那教主】 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的教主。
【沩山】 唐潭州沩山禅师,名灵佑,福州长溪人,参百丈怀海禅师,究明心法,值武宗毁佛,裹头隐藏于民间,大中初,还为山,宏法四十余年寂,寿八十三。
【澄观】 人名,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清凉法师,为华严宗之第四祖。
【剑山】 又名剑树,为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剑树地狱】 十六小地狱之一。
【拨无因果】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弹偏斥小】 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
【叹大褒圆】 赞叹大乘,褒扬圆顿。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