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佛捷径

 

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成惕园毛凌云纂述

 

第一 为何学佛成佛度生

第二 如何成佛觉行圆满

第三 有何捷径信愿持名

第四 如何信愿

第五 如何持名事持理持

第六 往生因缘善根福德

第七 往生品位九品四土

第八 普劝专修

第九 结劝专勤

附录 印光祖师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

 

第一  为何学佛成佛度生

 

世界大乱,方兴末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烬,犹未熄灭,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又一触即发,核子竞赛,毁灭尤大。加以地震天灾,危险莫测,无地可逃,无人能救。惟有速发利人利物、改恶迁善的大心,常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圣号,定蒙慈悲庇佑,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因观音菩萨悲愿甚切,代佛垂慈,寻声救苦,一称圣号,即蒙救护,感应甚速,灵验不爽。这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待信心已生,请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天灾人祸,还是最小的危险,而轮回的危险,更有甚于千万亿倍。必须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求了生死,求成佛道,广度众生,才是学佛的正因。若信愿坚固,千信即千生,万修万人去,即了生死,永脱轮回,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成佛度生,福寿无量。这是从正因下手,果大功高如是,请大家一心念佛。

 

第二  如何成佛觉行圆满

 

我们信佛学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义,这佛字的意义无穷,今且略说:佛是梵语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即大觉悟的人。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佛是究竟觉悟的人。又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是觉行圆满的人。玆分述如下:

 

一、本觉 即吾人现前一念知觉的心,是人人本有的觉性,故名本觉。这觉性本来自有,不假修成,是万劫常住不变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即众生离念的灵知,人人本具的佛性,诸佛妙明的真心。我们现前所有的身心,是本体随缘所现的妄相,这是肉团心,也就是妄心。王阳明说:“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真心直说云:“在胎名神,处世为人,在眼观照,在耳听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由无始不觉,一念妄动,而起无明,迷真逐妄,起惑造业,随业受报,轮回六道,受苦无穷。虞舜所传:“人心惟危。”人心就是妄心,确甚危险。但真妄同源,三心实同一体,大乘起信论种种发明,妄心无体,以真心为体。佛在华严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六祖坛经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永嘉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由随缘故,迷为众生,而本体未尝减,惟妄迷真隐,故在缠名如来藏。如来,就是佛,如来藏,是真心在妄念缠缚之中,虽隐而不灭。由不变故,觉即是佛,而本体未尝增,惟妄尽真显,故出缠即如来的法身,也就是理即佛。

 

二、始觉  因众生本具佛性,迷而不觉,致妄念纷扰,烦恼无尽,流转生死,长劫不休。忽遇善知识开导,或看佛经,才觉悟这本具天真的佛性,一向昏迷,今始觉悟,故名始觉。

 

三、究竟觉  本觉属理,始觉属智,由本觉内熏之因,与经教外熏之缘,因缘具足,依理起智,方始觉悟。既已觉悟,即以智照理,时时回光返照,照见五蕴皆空,破尽一切妄惑,惑尽智圆,复还本有心源,究竟清净,朗然大觉。不生不灭,无相无名,非言语所能形容,非凡情所能测度,儒所说明德、峻德、至善、至诚等微精一中的道心,佛所说法身、圆觉、般若、真如、菩提、实相、涅槃、妙心等自性清净心,皆是强名。必须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方成为大行圆满、究竟至极之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事理,无所不知,是名成佛,方为究竟佛,堪称究竟大觉的大圣人。

 

四、自觉  即前面所说:由本觉内熏为因,经教外熏为缘,发起始觉的智,了知我们生灭身中,自有本具不生灭的佛性。称性起修以修慧,必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这就是自觉。

 

五、觉他  即以自觉的理,普度众生以修福,辗转教化他人,以先觉,觉后觉,令皆觉悟,发菩提心,同修福慧,同断妄惑,同证真常,同成佛道,这就是觉他。

 

六、觉满  即自觉、觉他,两种功行圆满。自觉圆满,断五住烦恼,得四智菩提,即慧足。觉他圆满,经三祇练行,住百劫修因,即福足。福慧满足,为两足尊,是名成佛,堪称觉行圆满的大圣人,才是究竟佛。

 

第三  有何捷径信愿持名

 

因为众生迷这本元真心,而起贪瞋痴等八万四千烦恼,沉沦生死苦海,永无出期。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俯就机宜,曲垂方便,广说八万四千法门,示以归元之路,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的生死,证真常的心性。但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的,或可即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可了。根钝惑厚的,或十百千万生可了,或十百千万劫还不能了。这是依通途教理修持,仗自己的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等烦恼惑业,难于登天。任你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了生死。究竟有何捷径,能横超三界,即了生死,圆成佛果呢?(捷径,是最近的路,即简便速成的方法。)

 

净宗九祖灵峰蕅益大师说:“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又说:“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云:“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唯净土一门则不然,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者也,但当深信佛言,依此而发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不必另求悟门也。余门修道,必悟后依法修习,摄心成定,因定发慧,因慧断惑。所发之慧有胜劣,所断之惑有浅深,然后方可论其退与不退。唯此净土门中,唯以信愿之心,专持名号,持至一心不乱,净业即为大成,身后决定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转。至极省要,至极捷径,及其证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学者当细心玩味而详择之,毋以一时贡高,失此殊胜最大利益也。”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云:“唯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因持名一法,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祇要信愿持名,求生极乐,无论根的利钝,惑的厚薄,现生命终,皆可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决定往生,见思烦恼自断,生死自了。因为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功德智慧,圆证不退,圆超四土,圆证真常,圆成佛道。故说:“净土法门,为径中捷径,持名一法,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因能持名的就是始觉,所持名的就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即始觉合乎本觉,就名为究竟觉矣。这是我佛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百千万劫难遭遇,望勿当面错过,后悔莫及。

 

第四 如何信愿

 

  信须深信

 

蕅益祖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生品高下,乃视持名之深浅”。又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玆分述祖师所揭示之信愿于后:

 

一、信自  信我自己现前一念念佛的心,本来不是我们身内肉团的假心,也不是六识缘尘分别影事的妄心,是竖穷三际,没有始终,横遍十方,没有边涯的真心。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所有微尘国土,原来是我一念心中所现的境物,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心所现。我虽昏迷颠倒,起惑造业,依业受苦,轮转不休。倘一念回心,专持佛名,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二、信他  深信净土三经所说极乐依正庄严,普劝持名往生,是释迦如来金口亲宣,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圆满,方成正觉,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劝信赞叹,决无二言。我们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极乐世界,定蒙佛力接引往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即是信佛。

 

三、信因  以念佛为因。深信往生净土,一生成佛的果,全由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因。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是以散乱心念佛,犹为成佛种子,况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怎能不生净土呢?是名信因。

 

四、信果  以往生为果。深信我有念佛求生净土的因,必得往生净土的果,净土所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皆由念佛三昧的真因,而得往生九品四土的实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定功无虚弃,是名信果。

 

五、信事  以境为事。深信境由心现,我今现前一念念佛的心,不可穷尽,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实有极乐国土,在西方十万亿佛土以外,最极清净庄严。比如地球上实有无量国土,虚空中实有无量星球,皆依心所现而实有,极乐世界,自属实有,毫无疑义,是名信事。

 

六、信理  以法界实相真心为理。深信十万亿土无量事境,实在不出我今现前最微小的一念心性以外。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虽然微小,体即法界,本来广大周遍,实无有外。又深信西方主伴,皆我现前一念所现的影子。事依理成,全事即理,妄依真起,全妄即真,依性起修,全修即性。他如诸佛众生,皆我自心所现的影子,全他即自,我心遍法界,佛心亦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亦遍法界,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愿须切愿

 

一愿厌离娑婆  如此信已,这娑婆世界,皆由自心染业所感的秽土,自愿厌离。一厌人生是苦,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二厌人生是空,功名富贵,无非一梦。三厌人生无常,一息不来,便属后世。四厌人生无我,四大分离,我在何处。应即觉悟,深愿厌弃,远离娑婆,度越生死苦海。

 

二愿欣求极乐  极乐世界,既由自心净业所感的净土,自愿欣求。一欣无有乘苦,但受诸乐。二欣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三欣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四欣水鸟树林,同宣妙法。五欣衣食自然,任运进修。六欣光明寿命,同佛无量。七欣圆证不退,一生成佛。应即欣愿,专勤念佛,求生极乐,速成无上佛果。

 

  简易信愿

 

以上所举信愿,偏于理持,若事持之信愿,更为简易。印光祖师说:“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婆娑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以来,业障深重,非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求生决定现生得生。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如此深信切愿,定生极乐。

 

第五  如何持名事持理持

 

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教我们闻说佛名,即克期专念,利根一日即一心不乱,钝根七日才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若一七不成,调养精神,再念一七到七七,果能精进不懈,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佛在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故说种种法门,皆教以永离妄想,因众生妄想纷纭,离想很难,无念心体,惟佛独证,有相皆虚妄,无念即如来。无念是无妄念,故又教以持名念佛,以念止念,至于无念,即妄想离,而佛智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最简易,最直捷,最极圆顿。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说:“心本无念,念起即乖,而众生无始以来,妄想惯习,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杂念也。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因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赅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万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赅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赅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

 

蕅益祖师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方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

 

一、事持  深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虽未了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等心佛不二之理,但以信佛的缘故,决志愿求生彼国土,即万缘放下,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念玆在玆,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是思慧,即是事持。

 

二、理持  深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万德洪名,为系心之境,一心持念,念极而空,彻悟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令不暂忘,仍不废事,此亦思慧,即是理持。

 

三、持念方法  不论事持理持,方法很多:一、明持,是高声朗念,或低声细念,宜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南无是梵语,音译为拿摩,意译为归命、归依、救我、度我等义,表示恭敬与诚心。二、默持,凡静坐、或人地有碍,不宜出声念,若污秽不洁之处,或沐浴、便溺、睡眠之时,出声便不恭敬,只可无声默念,宜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三、金刚持,仅略动唇舌,半明半默念。四、记数持,为防懈怠,常持数珠记数念。五、摄心持,若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摄耳谛听,初用口念耳听,渐用心念心听,神念神听。或用十念记数念。即六根都摄,心自清净。详细方法,请参阅拙辑念佛三要。因多杂念,故以念佛的一念,抵制万念,,使万念归于一念,念到只有念佛的一念,没有杂念,就是一心不乱。

 

四、事理一心  一心也有两种:不论事持理持,持到伏除烦恼,乃至见思惑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到破一品无明,藏心开显,亲见本性法身佛,皆理一心。事一心,我执已亡,不为见思二惑所乱,理一心,法执已亡,不为空有二边所乱,皆是修慧。若到事理一心不乱,还精进不辍,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证念佛圆通,种种灵异瑞相,皆得现前。但不可预存期效的心念,唯当致力于一心不乱就是。因一心不乱,为净业的归宿,净土的大门,若未入此门,终非稳妥,愿与共勉!所以临终时,须有善友助念,或用念佛的录音带助念,以确保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第六  往生因缘善根福德

 

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有多善根和多福德的因缘。发菩提心,以深信切愿,持名念佛的净业为正行,名善根,即往生之亲因。以孝养父母,持戒修善等善业为助行,名福德,即往生之助缘。不照这正行修的,即无善根,修了只求自度,而不发心度众生的,就是善根少;不照这助行修的,即无福德,修了只求人天福报,而不回向极乐,转有漏善业为无漏净业的,就是福德少,皆不得往生极乐世界。惟有深信切愿,一心持名念佛,每一声,都有多善根、多福德的无上大因缘,因为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念一声佛名,即万德齐彰,罪消尘劫,福等虚空,故即以专念佛名为正行,就是散心念佛,善根福德也不可称量,决定可以往生,何况念到一心不乱呢?或因世事忙碌,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只要信愿坚固,临命终时,也能仗佛愿力,慈悲加被,令心不乱,带业往生。

 

若修其他法门,皆须消业往生,我辈业重凡夫,谈何容易,当知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罪业,无量无边,假使罪业都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活百年,每一昼夜,念佛十万,每一声,皆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消罪业,如掌上土,未消罪业,如大地土,还要多劫、多生、多年月,正助双修,精进不懈,才能消尽罪业,十方净土,随愿往生。但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又随业受报,轮回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能保来生,仍得人身,闻法再修吗?惟有这持名一法,只要信愿念佛,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不问消业多少,在这一生,决仗佛力接引,带业往生,但得生净土,何愁业不消呢?

 

若恃佛力可以带业往生,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仍造恶业,而不改恶行善,投诚忏悔,必为业障所牵,决难往生。只有先凭自力,多修净业和善业,才是决定往生的因缘。故佛说阿弥陀经,明白宣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彼国即极乐世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更详示:“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此令自力多修净业,以为往生成佛的正因,不仅是往生的福德助缘。因此三福,一为世间善业,二为出世善业,皆净业正因。三为净业,发菩提心,深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往生成佛之果,而上求佛道,读诵大乘经典及念佛以自觉,即修慧;下化众生,劝进行者念佛以觉他,即修福,觉行圆满,福慧两足,即已成佛。

 

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章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唯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彼人苦逼,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此专仗佛力,由佛力引发自力,至心念佛,仅具足十念,即与佛力相应,虽消除罪业未尽,即获带业往生。如未带罪业,住生之后,何又为说除灭罪法呢?这就是佛说带业往生的根据。凡带净业越多,恶业越少的人,往生品位越高,华开见佛越早,成佛越易。望各位多培养善根,多积聚福德,以为今生决定上品上生的因缘啊!

 

第七  往生品位九品四土

 

人到临终生死关头,死逆生顺,二习相交,一生所作善恶二业,同时顿现,作善的现善境,作恶的现恶境,念佛的人,现西方胜境,佛及圣众,放光接引,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全身都冷,惟顶门独热,这是往生的证验。大集经佛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因人将死之时,热气从上而下的堕落,从下向上的超升,第八识从顶门出,识离才冷,即得往生圣道,不经中阴,一念之间,生极乐国,托质宝莲,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养,即得清虚报身,相好具足,纯丈夫相。随念佛功行的深浅,分品位的高下,故有九品四土的分别,纤毫不滥。

 

一、九品  凡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的,即是下品下生;念佛时散乱渐少的,即是下品中生;念佛时便不散乱的,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瞋痴的,即是中三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等惑,也能伏断无明的,即是上三品生。

 

二、四土  凡信愿持名:而消伏业障未尽,仍带惑业往生的,即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持到事一心不乱,见思惑断尽而往生的,即是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净土。持到理一心不乱,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乃至破四十一品无明,位居等觉菩萨,皆往生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净土,也分证常寂光净土。若持到究竟之处,四十二品无明断尽而往生的,即是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也就是候补佛位的大菩萨。因常寂光净土,是佛所居。实报庄严净土,是真实果报土,种种庄严,无障无碍,故又名实报无障碍土,是法身菩萨所居。方便有余土,是佛以权巧方便而设的化城,乃中途暂住之所,名有余涅槃,非究竟宝所的无余涅槃,故名方便有余土,是声闻、缘觉、二乘,和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已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的,寄居于此。凡圣同居净土,是佛菩萨为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与凡夫共同居住的净土。

 

三、圆净四土  极乐世界,本是凡圣同居净土,也横具上三净土,因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佛在同居,即寂光净土,菩萨在同居,即实报净土,声闻在同居,即方便净土,众生在同居,以持名之善根福德同佛,故能圆净四土,圆成佛果。纵具足五逆十恶,罪业深重的众生,只要临终十念功成,也能仗佛慈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虽是下品下生,也能横出三界,圆净四土,圆证不退,因为寿命无量,皆得一生成佛。有这样成佛捷径的简易圆顿法门,还不死心专修吗?

 

第八  普劝专修

 

  舍禅修净

 

或问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更为捷径,何不舍净参禅,而劝舍禅修净呢?当答云:禅重传心,释迦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即得佛传心,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为东土禅宗初祖,寓洛阳少林寺,面壁九年,慧可大师立雪断臂,求佛法印,祇教以“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陈说心性,祖师祇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可忽说:“我已息诸缘,”祖说:“莫成断灭否?”可说:“不成断灭,”祖说:“这就是诸佛所传心体,更莫疑呀!”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很久才说:“觅心了不可得。”祖说:“与汝安心竟。”即传衣法与楞伽经四卷,为禅宗第二祖。此顿悟法门,即如来禅。传到六祖以后,因顿悟机缘难遇,多教禅净双修,实即拦禅入净。恐禅宗断绝,乃借用净宗以念止念之法,令参话头,起疑情,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是祖师禅。如

 

一、净宗六祖永明延寿禅师禅净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林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二、彻悟祖师法语云:“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捷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捷痛快也哉?一是祖语,一是佛语,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当尽舍旧习,诚为不谬。”

 

三、印光祖师念佛秘诀云:“吾人心性,与佛同俦,祗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四、禅宗虚云和尚云:“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稳妥。”

 

以上皆劝人舍禅修净,因现无禅师传授,参禅者、多着魔发狂,得精神病;或患脑溢血,半身不遂。若延寿、彻悟等禅师,舍禅修净,皆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愿即见贤思齐,切勿舍净参禅,或禅净双修,致十人九蹉路,或铁林并铜柱,悔之晚矣。

 

  舍密修净

 

或问密宗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尤为捷径,何不舍净学密,而劝舍密修净呢?当答以:密宗的持咒,与净宗的持名,皆以一念抵制万念,使万法归一,异途同归。惟密宗重传授,由西藏传入中国的为藏密,由中国传往日本的为东密,虽显密皆佛说,同为对机应病的法药。但佛在大集经悬记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故密宗多兼念佛,求生净土,现举学东密与藏密的各一为证:

 

一、净土圣贤录三编云:“民国张珍午居士,旅日学医,兼学密宗。后患肿病,业境现前,平日持咒灵验,此时全不得力,乃转而念佛,始业境消灭。遂屏医药,一心持名。其妻劝进饮食,曰:‘汝勿扰我,但助我念佛,并集道友助念,我今日行矢。’道友至,同声助念,自亦随生朗念,寻结印念佛而逝。”

 

二、净土圣贤录四编云:“民国戴母钮有恒居士,浙江吴兴人,考试院长戴季陶居士之夫人也。七岁发心学佛,每晨念弥陀圣号,如是数年,感顶发光。毕业吴兴女学堂,清宣统三年,与戴结婚后,入同盟会。民国十八年,矢志茹长素,二十年,依班禅大师受观音菩萨六字大明灌顶法,过午不食。二十二年,复受药师如来时轮金刚灌顶法,投花授记,赐法名莲花金刚,日礼千拜。三十一年四月,落发衣僧衣,修持益精进。九月十五日,忽患脑溢血,方知持咒全不得力,而舍咒念佛,自书偈云:‘十念圆成佛果现。三心顿了妙莲开。’后不复言而逝,年五十七。”

 

以上一业境现前,一患脑溢血,始觉持咒全不得力,而舍咒念佛,皆获往生,舍净学密者,可为殷鉴。

 

圆锳法师劝修念佛法门云:“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劝人修习密宗,不必茹素,以持戒为小乘,大乘离相,有何持犯?况佛在世,亦许比丘食五净肉。又云:食众生之肉,即是度彼众生。未悉此言出何经论,若云食其肉,即为度他,对众生应平等度脱,何独对猪羊鸡鸭鱼虾之类,日日食而度之,对蜈蚣粪虫之类,竟不食不度,对自己眷属,亦不食其肉而不度耶?此种妄言惑众,分明贪求食肉,不能持戒,反自作教他,疑误众生,定招恶报。甚有多年茹素念佛之人,被惑开荤,密功未成,净戒先破,诚为可惜!学密宗可,而学吃荤则不可,未曾念佛,而学密宗亦可,既经念佛,而改途易辙,此皆信不深,愿不切,良可叹也。”

 

  舍观持名

 

或问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观,生品必高,何必劝舍观想,而专修持名呢?当答以:净宗二祖唐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云:“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相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印光祖师云:“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所示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又云:“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堕,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既蒙明示:观难成就,或至着魔,决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想,亦不可兼修,以免求升反堕。愿即舍观持名,一心专修,毕命为期,命终即生极乐世界。

 

第九  结劝专勤

 

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云:“修净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不虚弃一时。”又云:“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

 

印光祖师说:“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如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不离心口。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污秽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睡若出声,且致伤气。虽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赞佛偈,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普劝  诸位大德居士,对于这成佛捷径的无上圆顿法门,自应老实专修,勿视为难事而退却,勿视为易行而懈怠,勿视为浅近而藐视轻慢,勿视为高深而不敢承任。因所持的佛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也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决蒙佛加被,使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灾病全消,福寿绵延,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均非娑婆界内之人矣。他日莲池海会,把手共行,一生成佛,可为预贺!

 

成佛捷径终

 

附录  印光祖师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