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第三部:禅是一把钥匙)
梅原谛愚着
圆明译
人类生存在时、空、人、事的交集里
所谓生存,是指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生存只能勇往直前,不容回头。而生存的现实是指人、工作和万物间一种紧密相连却又相对的实际生活。
时间和空间的交集点正是人类生存的现场。也就是“当下、现在”,运用身体表现生活,意即生存。以实际的家庭生活来加以说明吧!以男性的立场来说,对妻子而言,是为人丈夫,拥有这个身分而持续的发挥自己。对子女而言,是为人父亲;对孙子而言,是为人祖父,就像以上这些情形,不断的使自己生存、发挥。以女性的立场来说,对丈夫而言,是为人妻子;对子女而言,是为人母亲;对孙子而言,是为人祖母,必须不断的使自己生存、发挥。
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往回走,不断的活在现在里,就是所谓绝对的道路。而且,这个绝对现场,要在和他人的关系下成立,并且必须过着自觉到这种关系的生活。
做为人的生活,虽然是自己一个人的道路,但是,如果不能自觉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无法将之实践的话,这种生活并不算真实。以男性的立场来说,必须过着为人丈夫、为人父亲、为人祖父的生活方式;而以女性的立场来说,必须过着为人妻子、为人母亲、为人祖母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就像日文汉字中“人间”一词,意即中文的“人类”。就“人间”这个词所显示的,活出彼此关系的真实性,才算得上是人。不单单只是一个人的生活,而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和其他人有所关连,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所以,活在彼此的关系中,才能称得上活出自己。
说是很简单,但是实际行动起来非常困难。往往会变成不管是丈夫、父亲,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方便下生活。为人妻子、母亲的,也是以自己的立场和方便生活。而且,一旦不能如自己所想,便发出一点也不了解父母的心意等等的怨言。不仅如此,对于自己的错误毫无所觉。一切的过错都认为是对方的不是。
虽然发出“一点也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及父母的心”等等怨言并不为过,但是,在抱怨的时候,也必须反省自己。自己反省并了解孩子不能体会的原因,是一件大事。原因在于无法过着为人父母的生活方式,无法说为人父母所该说的话。正因为这样,所以无法使自己的孩子体会。归根结柢,如果不能过着为人父母的真实生活以及说出真心话,孩子就无法体会。活出为人父母这件事实在很难,这也就是为什么为人父母必须修行的原因。
高度的信任与无尽的爱
京都大学校长平泽兴先生的父亲,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平泽兴先生还是学生的时候,对于自己将来的前途,想和父亲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因此写信回家,希望回家后和父亲商量。寄信后不久,就收到父亲的回信。信中写着:“你认为好的事情,做父亲的我也认同,就照你自己所想的去做吧!”平泽先生受到这种父亲对子女的爱与信任所感动,因此回信给父亲时,发誓自己一定要认真的做好。我深深的被这对父子感动。这种“你认为好的事情,做父亲的我也认同”的想法,表现出高度的信任与无尽的爱。
我觉得平泽先生的父亲,正是一位知道何谓“父母”、何谓“子女”、何谓“人”,并且能够了解父母及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的和蔼长者。他说的话,应该就是真正的父母所该说的话吧!
对于父亲这种绝对的信任和无条件的爱,为人子女者,一定能全心全意不断的活出自己。
但是,一般的父母却总是指挥自己的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还把这种行为视为爱的表现。其实这样的爱不仅浅薄,也不能使小孩子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所说的话,都是依着自己的方便、立场,就不能成为人的言语、父母的言语。而且,对此也浑然不知,只会责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明白父母说的话?”我想,在我们的家庭里,是否有许多人正生活在父母亲毫无自觉的言语下呢?
“一句话”足以左右人际关系
每年,因公事我必须到全国各地看看,常常十天、二十天,甚至有时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不在寺院里。
这是一件某年发生的事。出发旅行之前,还有一些必须做的工作,无法及时完成,因此,就把剩下的这些事情托付给内人,然后就外出了。经过二十多天处理完公事后,回到寺院里。一打开玄关的门,内人就迎上前来。我一开口便问道:“喂!那些事情都办好了吗?”大概是挂念着别人所托的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这句话。这时,看到内人面露不悦之色。我惊觉自己错了,连忙说道:“让你一个人看了这么久的家,一定不好受吧?辛苦你了!”听到这句话,内人才转而露出笑脸,开始对我说明。
“喂!那些事情都办好了吗?”这是站在自己立场所说的话,也是一种无礼的话。“让你一个人看了这么久的家......”这是站在内人立场所说的话,也是一种安慰的话。
我想,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因为言语是人际间唯一的沟通管道,也是自己内涵的表现,所以非常重要。一句话能使人高兴,也能使人悲伤。“爱语常具有回天之力”,就像道元禅师所说的一样,在人类生存的过程中,“爱语”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那才是真正的言语。
言语的意义及内容,随着音质、语调而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言语,也会产生大的差别。特别是听话的一方,因为很容易和说话的一方产生相反的理解,所以,一定要以一颗充分的心来说话。
在人际间,一句话可能使彼此的关系越真实、越好。相反的,也可能产生不信任的关系、伪善的关系、险恶的关系。正因为言语是代表说话的人的内涵,所以归根究柢,丰富自己的内涵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大事了。
能说出“真正的言语”
说到人的内涵,虽然必须举出各式各样的事情加以考虑。但基本上来说,能够超越自我,自觉到互动的人际关系,便是具有内涵的人,反之则否。
但是,我想一定有人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像这样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这是一件再重要也不过的大事。听到这种话时,或许会想“啊!的确应该如此”、“必须过着这样的生活才对”。但不久又沉沦于现实的生活、眼前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故态复萌。结果,只是以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来结束其一生。倘若如此,罪仍属轻。但若凡事装懂,只会变成好为人师、专嗜批评的人。因为自己的内涵并不能藉此产生,所说的话也就不是真正的言语。由于这是一种借来的言语,因此说的话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话只不过是原则上的指示,并不能成为催促的话。如此一来,不管说什么,对方也无法理解。
“难道不明白妈妈说的话吗?”即使这样说,也是行不通的。光看、光听、光知道,并不能成为力量。如果认为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能力、内涵的话,那么,即使你不在乎别人的反应,但由于知道的事并非自己用心体会之故,因此说再多的话别人也无法了解。
无论如何,为了使知道的事情成为自己的智慧,就必须在知道的事情及自己的心灵之间产生接触。并且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证明,觉悟到自己的内涵。如此一来,就越能看到自己的无知、伪善及丑恶,并且会引以为耻和萌生悔意。没有后悔并哭泣的人,由于不曾用心体会,因而所说的话无法成为真正的言语。如此一来,就无法使对方理解。人际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言语,一旦不是真正的言语,就无法成为爱语。
像蜡烛般活着
既然生而为人,便必须过着人的生活。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便必须培育出能说出真正的言语的自己。为此,在日常生活里,和各种事物的关系中,必须对自己的心加以审视。而且也要看看对于别人所说的话,自己如何反应,然后便须培养忍耐力、持续力和包容力。
在这条修练的路上,如果能觉悟到自己的无知、丑陋及软弱,便能在不知不觉间产生理解、原谅及体谅对方的能力。并且,无形中,也能够说出不带谎言的真正言语。这样一来,能力产生了,能够和他人和睦相处,并且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靠着自己和内心的对决,原本凡事皆从自己的立场及方便为依据,逐渐转变成事事为人着想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将会成为超越人我之别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也能成立。信仰宗教的道路,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
不管怎样,希望你们能过着自己和内心对决且看清自己的生活。所谓生存,乍看之下,总会认为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并非如此。为使这种关系变成真正的东西,藉着自己和内心的对决,觉悟到自己的内涵,这是首要之务。不知道自己的内涵,就无法过着真正的生活,而且使得自己和他人,都无法过着充分发挥的生活。
特别是在家庭里,由于父母的生活态度,将会逐渐形成子女的内涵,因此,不管如何,希望为人父母者要下定决心,必须过着自己和内心对决的生活,必须形成自己的内涵。
所谓“生存”,是一条找寻真我的修练之路。这种生活方式,将会很自然的同化别人,所以希望读者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却也因而成就了蜡烛的真实意义。也必须学习像蜡烛一样,藉着燃烧,使周围原来阴暗的道路明亮起来。以一个家庭来说,当一个人自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活时,必能自由自在的运用身躯。同时由为人夫、为人父的生活方式,进而转变成为了妻子、为了子女。
过着自觉真我的生活方式,子女也将有子女的生活方式,妻子也将有妻子的生活方式。绝对不要成为忘记自己,只是为子女、妻子、家庭,这种所谓“为了谁而生存”的小气的生活方式。要像蜡烛一样,在烧尽的途中,能过着自然而然的为了人世、为了他人,并能活出真实人性的生活。
不要被光说不练的“借来的知识”所摆布
以人生经验不多的年轻人来说,不知是因为近年来被称为“资讯时代”,抑或是学校教育以及升学率提高的原因,年轻人似乎有偏重于知识的倾向。
大概是因为前面所说的三种原因吧!经由书本及杂志所知道的事,或是透过报纸及电视而了解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事,便认为这些是自己的能力。有此错觉的人,其实很多。我认为年轻人有这种错觉,正是人生的陷阱所在。
从外界搜集而来的知识,是一种借来的东西。虽然是借来之物,总是它自己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只是借来的知识,当作推测自己的将来,及判断自己日常生活的意义或价值的力量。但是,这毕竟是借来的知识,只是一种看法及理解。所以,即使以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经验仍然不够,除了看到表象外,并不能有所见识。甚至因为没有看透形成表象的力量,所以,常常受到表象的误导而伤害了自己。
假使用只能看到表象的眼睛观察世事,且在被表象误导的情况之下,社会与人生往往被附加某种意义与价值,也就无法看出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面对这种无意义、无价值的人生,应该如何生存才好,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只是由外界所得的知识,所以,经常为此苦恼。说得好听些,由于单纯而苦于这种矛盾。但另一方面,也会变成加以反抗的情形。
这样的苦恼是做为一个年轻人所必经的烦恼,甚至也有人想尽办法要去除这个苦恼。其实有苦恼,才可称为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如果没有被人生问题苦恼过,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所以,如果认真的思考自己、人生,一定会产生苦恼,但这是理所当然的。
“年轻”,可以说是拥有无穷的可能。所谓“无穷的可能”,指的是原本有的东西,却仍有许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把它转换成言语来说的话,就是全心全意的活出年轻的生命。由于聚集而成的知识能力被附加某种意义和价值,所以只能看到无价值的社会表象。因此,原本拥有的能力也无法发挥。这种情形就像是水流进了低洼之处,迷失方向以致呈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虽然想活出自己、勇往直前、发挥潜力,但是对于没有意义与价值的生活而言,是无法活下去的。我想,这就是为何年轻人会有那么多苦恼的原因——自己被自己侵略,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这种苦恼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一旦失去生存的价值,就会有以下几种想法: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不了解生存的人,是不是除了一死,别无他法?既然这样,又为何要来到人间呢?此时便会思考到自己的存在。
正因人类拥有智慧,所以生存这件事,一旦无法在智慧方面令人信服,也就无法生存。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只是拘泥于知识上,使得这种情形更加严重。由于要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真正觉悟到自己的存在,是无法生存的。也许正因“为了觉悟真正的生存”,所以就苦于生活的现实吧!为了要觉悟佛性、活出真我而苦恼,实在是人类生命智慧的美好。
“所谓人,便是觉悟到存在”,如果不能觉悟到自己的存在,不仅不能说是真正的活出自己,也不能说是真正的人生、自己的人生。
“掌握”本能及欲望而活吧!
佛教中有所谓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所形成的世界,也就是生物所居住的世界。所谓欲界,是欲望盛行的世界。所谓色界,是指由物质所形成的世界。所谓无色界,是指超越物质,只存有精神的世界。另外,也有人把三界称为众生界、心界、法界,或说成自己的一心一意、自己的境界。甚至,也有人更进一步的说,我们一切的判别,都是自己判别自己的心,所以又说成“三界唯一”。佛教虽然提出三界,但是,并不仅仅限定于此。还有一个真实的、宽阔的世界观。
把这三界以人类的生活方式来看:欲界是价值的世界;色界是呈现现象存在的世界;无色界是没有现象与存在,即生命的意志世界。
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欲界。藉着人类(生命)本性(智慧)的功能,某个本能(欲望)为了要求取某个价值,就拥有生存的欲望,而能不断的生存下去。欲望一旦失去价值,便不能有所表现,所以一旦失去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劳动的意愿、生存的意愿也将失去。这时,生命的智慧便会对于想活下去的自己,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一些自问自答的问题:“为了什么而存在”、“倚靠什么而存在”。
也就是说,穷究自己的存在。持续的穷究直到最后,将会觉悟到使自己存在的是生命的世界,使自己活下去的是伟大的意志世界。觉悟到这个世界时,便能开始觉悟到活着的存在(自己)。
被自我的本能和欲望所控制,虽然能活下去,但却失去了生活的价值,更不用说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了。穷究明白的结果,能够觉悟到给予自己生存的生命世界、意志世界,并能再度觉悟到自己的存在,逐渐的过自觉的生活。这就是人类觉悟到“自己是一个人”。
一旦有这种自觉,以前像动物般被自我的本能和欲望所控制下的自己,将可能成为一个能自在的运用本能和欲望的人。也就是从过着以自我欲望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转变成活在无我的大我价值中。
虽然这些话有点难懂与抽象,但对于解除年轻人的苦恼应该有帮助。
努力开发自我,幸福自然降临
自己成为自己,也可以说成“肯定自我”,达观开朗的生活着。当遇到痛苦或悲伤的事,就能开发潜藏的生命智慧。而快乐、简单的事,就没有开发的必要。
在肯定自我的过程中,应该会有依循的道路。为了要通过这条路,也一定有高山、峻岭、强风、豪雨和许多障碍,但却一定要通过。一旦逃避的话,就不是走自己的道路。
假使遭遇到苦难,为了要越过,无论如何也要用心、努力,并且必须持续保有坚强的信念,更进一步学习新的事物。所谓遇到苦难,是说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开发自己的潜能。仔细想想看,其实遭遇到痛苦及悲伤的事,应当是件值得感激的事。因为这是个开发自己、培养能力的契机。
在肯定自我的这条道路上,不仅是开发未知的自己而已。由于自己曾经哭过,所以能够体会那些受到苦难而哭泣者的心情,也能够使自己感受到那些强忍悲伤者的痛楚,亦能体恤那些挥汗如雨、勤奋工作者的辛劳。除此之外,还能在暗中成为某种力量。
佛教中,本人的本性称为佛性。经书中曾提到“众生皆有佛性”,所显示的是每个人都有当然可成佛(真人)的潜质。在坐禅的偈文里,白隐大师曾指示我们“众生本来都可成佛”。这里所指的“本来”即是前面所说的“当然可成”之意,指的是拥有可能性的意思。这里所指的可能性,是说如果将它置之一旁,不管到什么时候,可能性还是照旧。“为了要持续开发可能性”,这句话的某个含意,可以说成人生的道路。
所谓“自我肯定”,是指持续的开发和创造可能性,所以,到了不得不开发自己之时,对自己来说,正是个无上宝贵的机会。遇到痛苦、悲伤的事,能够坦率的肯定、努力的活下去。不管多苦、多悲伤,都要努力的活下去,这正是“南无地狱大菩萨”。只要能够活在开发自我的道路上,即使没有刻意求取幸福,它也会自然来到。
大树得以伸展的基础
前几天,受到新绿欲滴的风景吸引,我不禁信步走到寺院的后山。心里想着,要把去年秋天砍掉的杂木林的树桩做成了望台。所以,一有空便开始做步道的部分。在挖掘遗留的树根时,有个新发现:杉树或桧树若笔直的往上生长,枝叶便无法往旁边扩展;同样的,根部也是一样,成为根部中心的部分,深深的伸到土里面去。之后,从形成根部中心的地方开始,有三条左右的根,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往旁边扩展。这种情形,就像是枝叶往旁边伸展一样。
樱树或榉树也是往上、笔直的生长,往旁边横生的枝条一样长得很好。就像樱树或榉树的枝条往旁边伸展一样,根部的中心部分虽然较粗,但是仍然会像枝条般往旁边伸展。
杉树或桧树也好,樱树或榉树也罢,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使枝条往旁边伸展,在地底下也要有与之相应的根部,才能向上生长。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
樱树拥有长成樱树的性质,杉树也有长成杉树的性质,依这个本性来加以开发。因此,樱树才会长成樱树,杉树才会长成杉树。
人也拥有成为人的本性,所以,要成为一个人,活出一个人的本质,就像樱树虽然被岩石环绕,却还能扩展根部往上生长一样,人也不该害怕障碍,必须排除这些障碍,使尽气力,扩展根部,向上生长。
禅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这二句话的意思,便是《东坡集》当中的诗句所讲:山谷的回响正是如来的说法,而山色正是佛的妙色身。看到树木位于地下的根,而深切的想起如来的教义及佛陀的法相。
当我们看到大树繁茂得直入青云的样子,都会感叹如此美好的成长。因此不管遭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坦率的加以肯定,活出自己。所谓天命、天性或人性也是这样。我想,不管遭遇到多么恶劣的条件,都必须加以肯定而活下去。现代人的生活态度是如何呢?那种把眼睛所见的表象当作真象的情形,不就是过着事实被双眼蒙蔽的生活吗?没有留心于隐藏起来的事物,与其说漫不经心,还不如说对于形成现象的原因加以漠视、轻视,甚至认为没意义,如此一来,所过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只是迷惑于世间的评价罢了。
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
现在正是最重要的时刻,尤其是那些至少在三年或五年后将支撑现实的人,必须认真的、努力的思考这个问题。事实上,现在我们所过的生活方式,将会形成子女们的内涵。所以,将会关系到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后的生活,并不仅是目前的生活而已。口头禅“从以前的一百可看出现在的百分之五十”,这句话所说的现在,只不过着眼于眼前的现实,但是,这个现实,其实是和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有关的现实,绝对不可忘记这件事,并且必须活在真实的现实中。
一个人如果没有放弃以欲望为中心的现实观,而拥有真正的现实观,就称不上是人。一定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才行。这样说,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我却不得不这样说。
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深深期盼能够将承继自祖先三千年来的文化中,所谓佛法的宗教,引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加以学习及修行,再度发觉自我的存在,而且彼此必须活在人的真实道路上。
被关在宝箱里的儿子
禅如何使我们发觉、自觉到人呢?又如何对我们施以人的教育呢?我想引用五祖法演禅师(距今约九百年前的中国人)的《五祖语录》(加之改编),介绍禅这个宗派。
有一个想教导别人了解禅到底是什么的人,前来请教法演禅师。禅师说:“我举的例子并不太好,所谓禅,很像是学习夜贼之术。”回答之后,便开始说明。
有一个小偷的头目年岁已大,腰杆子已直不起来,双眼也已视茫茫,脚力衰退,儿子看到这番景象,忍不住对父亲说:“看到父亲近来的身体状况,使我想到在您的手下,似乎没有一个可继承您的人。这样一来,全族皆会濒临垮台的命运。在无计可施之下,我想继承您的家业,希望您能教我盗贼之术。”对于这样的请求,老头目回答道:“这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要等到时机成熟再教你!”虽然许下了这个承诺,但是经过了五天、十天,也毫无教他的迹象,儿子便焦急、不安起来。
于是,又再度问道:“父亲什么时候才教我呢?”父亲说道:“就在最近吧!”看了儿子一眼。终于,头目眼见时机成熟,对儿子说:“今夜,跟着我出去。”儿子便追随其后,当夜盗去了。
到了某间豪华宅邸时,两人越过围墙进到屋子里面。真不愧是头目,一看就知道哪间是藏有宝物的房间。进到房间之后,看到一个长方形的大箱子。头目将大箱子的锁撬开,打开盖子之后,对儿子说:“你看看这箱子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哇!真是太棒了。”“你进去把里面的丝织品都拿出来。”头目命令道。儿子说:“好!”就进到大箱子当中,刚蹲下来取出丝织品的一刹那,头目便将箱子的盖子盖上并加锁,自己则跑到庭院中,敲着窗户大喊道:“小偷呀!小偷呀!”一边叫着,一边到处走动。那家的人因而惊醒:“在哪里?在哪里?”边说着边跑出屋外。看到这吵闹的场面,头目便跑回家去。
在宝箱中的儿子气得火冒三丈:“我只是想到父亲老了,为家族着想,却是这种的下场,难道父亲把我当成废物吗?我不相信父亲会是这么冷酷的人。这次会被父亲所骗,是不是因为自己是个无知、可怜的男人呢?不管怎样,如果这次能逃脱,我一定要问父亲为何如此待我,否则我死也不会瞑目。”虽然绞尽脑汁想逃出去,却无计可施。一想到如果不能逃脱的后果时,对父亲的恨意便熊熊的燃起。心想,不久之后便要化为一股冤魂了,对于即将任人宰割的自己心灰意冷,只好坐以待毙的躺在箱子中。这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家里的人四处搜寻宅院各个角落,还是找不到盗贼的踪影,便走进屋内来。
这家的主人说道:“把屋子重新搜查一次。”一走进放着宝物的房间,听到宝箱传来老鼠“喀吱!喀吱!”啮咬的声音。主人大吃一惊,大声的把女仆叫了过来:“把灯及锁匙拿过来。”为了要捉老鼠,便把箱子移到另一个房间。
女仆拿来了灯和锁匙并打开锁。在打开盖子的同时,夜贼的儿子跳出来把灯吹熄,并推倒女仆逃了出去。但,四周一片漆黑。因为是第一次当夜贼,所以刚刚闯进来的时候,只是跟随在父亲身后罢了,哪里有出口并不知道。东撞西撞的,靠着胡乱摸索而逃出房间。女仆大叫:“小偷呀!遭小偷呀!”家人纷纷拿着灯,作好各种准备,跑出屋外四处搜寻着。夜贼的儿子为了不使自己被灯光照到而东躲西藏,正要逃开的时侯,却踢到一块大石头摔了一跤。“完蛋了!”心中一边想着,一边站起来,猛一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口大井。看到这口大井的那一瞬间,夜贼的儿子抱起大石头,往大井中丢下去。因为这水声,每个人都大声叫着:“喂!盗贼好像掉到井里头去了!”原本分散在各个宅院角落的人,纷纷往这口井集中过来。这时,盗贼的儿子藉着那家人集中过来的灯光,发现了可以逃出去的门,便一溜烟的逃回自己的家中。
一回到家里,儿子便扯住父亲的前襟,恨之入骨的质问,像要打死人的样子。只见这位头目缓缓说道:“你要杀我,当然可以,可是你得先详细的告诉我你是怎么逃出来的,之后再杀我也不迟。”
“当然可以,不说的话,怎能使你屈服?我是拚着命才能回来的。”他开始一五十一详述事情的经过。父亲一边听着,一边详细的询问细节,听完之后,说道:“太好了,你做得太好了。你已经理解到夜贼之术的秘诀,已经证明了你的实力。明天开始,头目就是你了。”
听到这些话后,儿子才知道原来如此,并且向父亲道歉,很快的继承了父亲的家业。
这个夜盗之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不断的发现、开发、创造自己(智慧)而形成一个人的道路,以及用心修练的生活态度,就是禅的道理。
“将孩子推入万丈深渊”表现出伟大的爱
如果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头目(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话,便需要像老头目一样,外表冷酷,内心欲泣,让爱儿站在生死关头;为了培育儿子(继承人),虽然父亲本身必须加以修练,但是,如果在以上二者选择的话,首先,便是为人父亲的必须自我修练这件大事。不断的自问自答,不断的培育自己,是相当重要的。像这样,超越文字和言语,让他亲身去理解,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不正是现代所需要的吗?
觉悟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智慧,将能够产生信任人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头目会相信自己的儿子,把儿子陷于极限中的原因。因着这种爱,所得到的能力不是知识的、借来之物的能力,而是得亲身去理解、自己去发现、开发、创造的能力。如果要有真正的教育、想要成为一个人的话,并不是说一定要经历过这样的体验,但是,至少要有相近的体验,才能觉悟到人类美好的生命智慧,我想,这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豆腐正是达观且参透人生者的最佳写照
禅的精神层面,虽然无法用限定的东西来表示,但是,日常生活中,如果能自由自在的活用、掌握自己,就能活在真我的道路上,这不就可以表示了吗?这种想法,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去世,擅于徘句的荻原井泉水先生以豆腐为题所写的一篇随笔。我想以这篇文章来介绍禅的精神层面,希望你们都能有自己的精神面貌:
大概不会有像豆腐般那么好的男子汉吧!从外表看来,他虽然四角四面,一副不高兴、板着脸的样子,但是,绝对不是没有头脑的木头人。柔软的部分自是无可挑剔,而且他也拥有不使身体碎裂的谨慎。
有种东西是蒸不透、煮不烂(比喻非常狡猾),豆腐则和此类东西完全相反,不管是蒸、煮、做汤、包馅都很好,另外,在滚烫的油中油炸,或将他冷冻,所产生的滋味各具巧妙,所以很有意思。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像豆腐一样,绝不排斥对方。将他放入什锦火锅,和鲷鱼同煮,他并不觉得羞愧;做成油豆腐青菜汤,也能和萝卜以及芋头成为好朋友;更进一步的,做成杂烩时,也能和蒟蒻、鱼板保持协调的关系。因为这样,所以在多层饭盒中,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在素食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实在是一个头脑灵活、能够顺应自然的人,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能舍弃固执的小我,也就是说,到了无我的境界所致。
禅语中,有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放弃只有在自己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平静的心理,进而依着自然所给予的所在,直到此时才开始有所行动。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自由自在的样子,也就是所谓豆腐的特性。
豆腐正是参透人生者的最佳写照。禅的修业中,有所谓进入火炉中,接受钳子、铁锤的试炼等等,这种情形就像是豆腐一样,通过沉重的石臼,从细小的网眼中过滤,经历了千辛万苦,受尽各种折磨。
我们这些人和他相较之下,简直望尘莫及。我坐在今天的晚餐前,仔细看着烫豆腐,突然觉得深深的爱上了,也从那里学得了不少东西。这烫豆腐虽没味道,但是就是“本来面目”,我用筷子夹起了烫豆腐......
我想对井泉水先生这篇出色的文章,加上自己的说明,请各位再仔细的玩味。
首先,对于井泉水先生所观察的——认为豆腐是一个好汉,我由衷的佩服这种宗教眼。其中,好汉的“汉”字在日文中,解释为“轻视男子的用语”。禅僧中了不起的禅师称为“老汉”。这个“老”字,是指上了年纪、年老的意思。所以,“老汉”这个称呼是指贬低自己的意思。
因此,我们可以说,豆腐应该是老汉,意即令人尊敬的禅僧。豆腐虽然具有四角四面,但“不是没有头脑的木头人”。柔软度够,也拥有不使身体碎裂的谨慎。从外面看,就能透视到里面。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
让自己具有豆腐般兼容的特性
接下来这一段,是要谈论身处在各种情况下的生活态度。不管是蒸、不管是煮,产生的风味各具巧妙,这就是一种不失自我主体性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拌菜”,这是一道将豆腐磨碎,和蒟蒻、胡萝卜等混合在一起的豆腐料理。而这里所说的生活方式便是指,如果到了公司,便要表现出作为一个职员的真实意义;一回到家,要作为一家之主;对自己的太太而言,要作为一个为人先生的样子;对自己的子女而言,要作为一个为人父亲的样子,也就是要显现出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意义。
其次是“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像豆腐一样,绝不排斥对方”,这实在是一种绝佳的生活态度。“和鲷鱼同煮,他并不觉得羞愧”。不管处于上位或下位,都能尽到本分,品格高尚。这是一种不管和谁交往,不管对什么事,都能和乐、协调的雅量,也是一个肯定对方、为对方立场着想,而且气度大的人。他们绝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反而会顾全大局,创造出共同生活的和谐世界。由于和谐的生活方式正是作为一个人的本命,所以,这种人也可以说是对人生抱持达观吧!
在油豆腐青菜汤这道料理所有的材料当中,豆腐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朋友”;在杂烩这道菜色中也具有协调的作用,不管何时、何处、和谁,都能和其他东西合为一体。不管是婚丧喜庆哪一种场合,豆腐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成为这样的人,如果只是粗浅的、暗中的修业,是无法办到的。
“客人来了!”丈夫大声说着。“好,马上来!”正在厨房收拾餐桌时,来了一位客人。解下围裙,说了声:“欢迎!欢迎!”迎进客人后,开始准备茶及点心。她以身为家庭主妇辛勤的工作,使得客人心里高兴。招待完客人后,她就退下了。然后又系上围裙,开始刚才收拾餐桌的工作。这时,传来媳妇的声音:“妈妈,请来一下。小孩似乎发烧了!”“我来看看。”她把手放在孙子的额头上试试。“应该是属于婴儿的突然发烧。”“没关系吧?”“没关系的。”说完又回到厨房里。一坐到客厅,“妈妈,您不要忘了,明天是母姊会,将讨论有关升学的事情,老师请您务必出席。”“是呀!我倒忘了。”“喂,拿酒来!”这时,又传来丈夫的声音。
做为一个家庭主妇,实在不简单,必须靠她来处理一切家里的事情,如果有“自我”这种心理的话是无法胜任的。
“我可不是你们的佣人哦!”“你们把我当作什么?”“不要什么事都找我,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情况变成这样,一个家庭就像是把灯吹熄了一样。这也就是主张唯我独尊的情况下,反而失去自己的存在价值。子女、孙子、媳妇、丈夫等等,口中所叫的妈妈长、妈妈短的生活,正是自我的存在。忽视自己、绝不自我,配合对方、顺应对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就有超越一个主妇价值存在意义吗?为了要成为这样,就必须做到像豆腐一样“头脑灵活,顺应自然”,进而创造出自己。就像这篇文章所指示的,不会局限于小我本身,而能到达无我的境界,这需要常常自省,彻底粉碎执着于自我的心。
在佛法中使自己再生
接下来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中的一句,就像井泉水先生所写的一样,舍弃自我,才能专心、平静。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顽固认定一事的心理,能够遵循自然所给予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开始行动。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自由的爱。这就是豆腐,就是一个完美之人的生活态度。如果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就可以说已经活出自己身而为人的真谛。
井泉水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豆腐正是达观且参透人生者的最佳写照”,而这样的豆腐,原本是坚硬的大豆。为了要还原成大豆的本性,也就是蛋白质,要将它浸泡水中,通过沉重的石臼,将它从细小的网眼中过滤出来,受尽千辛万苦及各种折磨。而为了要还原到本心本性,还要将它煮过,倒入卤水,放在模型中用镇石压它。就这样子,大豆本心本性再生的形体,便在豆腐上获得重生。
就像从碾压坚硬的大豆开始,直到藉着卤水而觉醒到本性所成的豆腐一样,每个人原本都拥有美好的本性,但却被顽固的自我这个坚硬的外壳所蒙蔽,忘了活出自己的真实性。不只是忘了,而且因此使得自己,甚至和自己有关的人都无法过真正的生活。必须让沉重的石臼,压碎顽固自我的坚硬外壳。坐禅这个石臼,就是希望藉以粉碎自我亲身体验佛法的教义,也就是透过所谓的卤水得到重生;希望藉此自觉到本心本性,回归到真正的自己,也希望藉以再次获得生命。
释迦牟尼证明人的本性就是佛性(成为真正自己的本)。依着这个本性而生存就是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学习,就具有人类存在的意义。从执着于这个身躯,珍贵这个身躯,被这个身躯所利用的生活,转换成运用这个身躯的生活。
“众生本是佛”,我们都是因此而来到人间,所以希望读者都能过着持续证明“这个身躯就是佛”的人生。我非常的希望读者能再自觉,活在作为一个人的真实道路上。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