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编述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二十三〕为什么要趁吸气时,起身?

 

一、物理、生理原因:

 

        ┌不吹饱气,就扁塌皱折。

一个汽球│

        └一灌饱气,就膨起硬朗,能支持形体。

 

        ┌不打气,就扁塌,无能承载车之开动。

一个轮胎│

        └一打气,就饱满,能支持,有承载力。

 

同理:

 

人不充份彻底吸气,不靠气体支撑力,就得耗很多能量、力气,维持姿势;若能善用吸气,藉空气之力,就能节省能量而动作轻松灵活。大家不要小看“吸一口气”之力量,昔日火车即藉“蒸汽之气力”而发动,喷射机亦藉“向后喷气”而产生“向前推进”之力,各人自己实验体会,就能明白—

 

┌趁吸气时,站起来 

                  │二者之间的差异,就知“吸气而起”之奥妙。

└呼气(将了)站起来┘

 

因我们的肺,是由很多小肺泡构成,每个肺泡,如同一小汽球,若不吸气,个个汽球扁塌,支持力就差。若彻底吸气,个个汽球饱满,就能助维持形体姿势,犹如打气于轮之内胎,外胎亦可维持形状及支撑力。(参考下方图示)

 

了知法界,本无有阂,

有我无始,顺于凡俗—

非有有想,非阂阂想。

今达自心,虚通无阂,

故行礼佛,随心现量。

 

—三藏勒那 

 

二、由“一口气”体会佛法:

 

很多人误会,自己的“身”,是小小一个皮囊肉,其实,我们的鼻孔,完全和整个宇宙空间相通、无隔,吸一口气,随时可取用自“无限远的气流”,我们能自由吞吐天边的云彩,也能自由吸极乐世界的莲香,说实在,我们和十方诸佛,根本是同一鼻孔出气。他呼出的,我吸进来;我呼出的,他吸进去。深深体会,其实我们和一切众生,不但息息相关,且,一口气全然相通,我们不能离呼吸这一口气而活,故,实际上,我们的“身”也遍及这口气出入的整个空间,而且“互相呼吸”、“互相涉入”,难以画出“隔阂,界限”。但人心虚妄设立,画定界限,又妄自尊大,认为我自己重要,轻慢众生,由此虚妄界限,生出无限贪、嗔、痴、慢、...之恶业,又虚妄受苦。礼佛中,由专注清净,吸一口气的体认,渐渐体会—心、佛、众生,本无差别,本体广大平等,渐渐放下种种“自以为是的憍慢”,放下“自我意识”走出自私执着,实践平等慈悲。人能放下一向固执的—“我的见解”、“我的意见、个性”才能柔软体会众生的心,发挥“拔苦予乐”慈悲的功能,否则,老坚持自己的“个性”去衡量别人,一定会格格不入。

 

礼佛—

 

让我们的“个性”由刚冷易碎的“冰”,化成柔软流通的“水”,再升华成遍布法界虚空的“云”。

 

佛教导弟子,修习定心之法,初步要“知息入,知息出”。呼吸的“息”,中国字即是“自心”二字之合成,心与呼吸是有直接关连的,而且,可说是一体,我们平时,不知“息出”、“息入”,何以“不知”?因为心攀缘于外务,挂碍外境,充满杂念,所以不知息之出入。当能“知”息出入之刹那,就是已放下外境万缘,故佛教导散乱心的弟子,学习静下来,知息之出入。心安定,息必长而稳定,心散乱,息必短而气浮粗。呼吸是每日不间断之“身业”,但反而被忽略了!日日糊涂,一口气不来之时,必更糊涂!礼佛,乃练习息息与佛相连,息息念佛,一口气不来,就生在佛前。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