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莲社传授
在家菩萨戒开示
斌宗法师讲述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于台中佛教莲社
这次贵社社长德钦法师,暨李炳南老居士等,发心举行传授在家菩萨戒会,可说是一件具有深重意义而值得赞叹!时际末法之世,佛教衰败,正法沦亡,有心为兴佛教,维持正法者,当先从倡兴戒律做起,佛子若重视戒律,遵守戒律,则佛教自会兴隆,正法自然昌明。反之戒律沦亡,佛教也就毁灭。经云:“戒在则正法住,戒亡则正法灭”。何以故?因为佛法是建立在戒上面的,戒是佛教的主要精神。换句话说,戒是佛教的性命,如没性命的佛教,要希望它光大起来,绝对没有这回事的;这好像失去了灵魂的死人,还有希望他活动的可能吗?没戒律的佛教,要希望它兴盛,亦复如是。
佛教能超出其他各宗教之上,也就是有了这神圣尊严的戒律——它是佛教不可无的一大重要基本条件,没有它,则失去佛教的价值。所以不分出家在家,只要你是佛教徒,就有遵守戒律的必要,否则违背学佛宗旨。因此我们学佛人,不能一味求取知识——了解道理,就算满足,没有实践体验——受持戒行,是得不到佛教的真实利益。学佛是要解行并臻,方能获到圆满成就。行——就是戒律的作用。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究其教化众生的一大纲领,不出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证真。首列戒学者,正为表示其重要。‘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涅槃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持净戒”。‘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云:“欲离诸生死,安稳到涅槃,一切如来说,持戒最第一”。‘月灯三昧经’云:“虽处卑下少见闻,能持净戒名胜士”。其他赞叹戒学的经论很多,不能一一引述。就看世尊在将要入涅槃的时候,曾谆嘱众弟子们说:我灭度后,你们当“以戒为师”,据此则戒的重要,不说可知。
戒是生善灭恶的工具,超凡入圣的南针,成佛作祖的阶梯,具有无量功德,能利乐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皆依之而离苦得乐,了脱生死,究竟成佛。戒既然这么重要和宝贵,那么你们这次能发心来此求受菩萨大戒,可谓希有难遭遇的胜缘,真是幸福极了。这也是你们多生所植的善种,当为你们大大的庆祝!恭喜!希望大家当发至诚恳切心,来接受这无上宝贵的清净戒。今天是戒会开始的第一日,你们请我讲开示,就把受戒的十大要义,来对你们略为说明一下。那十要义:一、戒的意义。二、受戒何为?三、受戒功德。四、失戒罪苦。五、正解深信。六、当发大愿。七、至诚禀受。八、精明戒法。九、护持忏悔。十、处处是戒。现在先来说明第一义:
受戒当先明白戒的意义,什么叫做戒?梵语尸罗,此云戒,即防禁的意思。谓能防禁身心一切过犯。要之,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能禁防一切非法,制止一切恶业而不作。亦名清凉,众生三业烦恼,如火炽然,焚烧身心,佛制净戒能息灭之,使其灭热恼而得清凉,故名清凉。
戒——它的种类,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僧二百五十戒,尼三百四十八戒),六重二十八轻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三聚净戒等。其内容分为:在家、出家、大乘、小乘。五戒、八戒为在家戒,十戒、具足戒为出家戒,此为小乘戒之四级。三聚净戒为菩萨戒,这是大乘戒之通称。又菩萨戒为通戒,道俗通行——在家出家均可受之,故云通。具足戒为别戒,唯限出家二众受之,故云别。又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之四科。
戒法:即佛所制定之种种规戒,以严禁诸弟子之行为是为戒法,即上面所说五戒八戒等是。戒体:谓受戒者于受戒白羯摩时(初审三问),取得防非止恶之功能,是为戒体。戒行:谓依所受戒法,随顺戒体发现于身口意三业之如法动作者,是为戒行。戒相:谓持戒者,戒行庄严,其美德外显,足为他人之模范,是为戒相。一切诸戒都具有这四科的。如佛制定之“戒法”,受之者即于自身得无作“戒体”,随顺戒体现于三业之动作,而“戒行”立,由持戒之美德而现于外表之威仪,即“戒相”也。受戒者当具此四者,缺一不成。
戒的意义已经明白,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受戒?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诸贪等烦恼,造作一切恶业,依业受报,沉沦六道轮回,堕落三途受苦,无由解脱。诸佛如来哀愍我等的业苦众生,欲令其离苦得乐,了脱生死,成就佛果。所以制立各种禁戒,使之依戒修持,不造恶业,修诸善行。当知恶为苦因,不造恶则苦因灭。而苦果自亡,故能离苦。善为乐因,能修善则乐因成而乐果自得,故云能得乐。所谓惑起而贪爱具,是有情轮回之苦因;戒净而定慧生,乃佛法修证之正道。你们要不要离苦得乐?要不要了脱生死?要不要求成佛道?如要的话,那么,大家就当赶快来受戒了。
受戒的意义,已经明白,现在要来说明受戒功德。我先引两段经文来证明。‘善生经’云:“若人受五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五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又‘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功德不可思议”。你看受戒功德大不大?单持五戒就有这么殊胜功能,况菩萨戒呢!现在单引‘璎珞经’来说,文云:“能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功德胜于造八万四千宝塔......其福果不可称量”。
要而言之,受持净戒的人们是会受世人所尊敬,龙天所卫护,诸佛所赞叹,能调伏一切烦恼,消灭一切恶业,长养一切善根,成就一切功德,庄严一切道果,不堕恶道,常生善趣,乃至永了生死,究竟成佛,此为持戒之功德也。
上面说明受戒具有种种功德,现在返过来说,失戒之人,则远离一切善法,妄造一切恶业,为诸佛所不度,龙天所不卫,世人所厌恶,常堕恶道,不生善趣,长处沉沦,苦报无边,此为失戒之罪苦。‘大般若经’云:“菩萨行六波罗密时,当作是念......我不护净戒,当生恶趣,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不护戒就要生恶趣,连下贱的人身都得不来,你看罪苦不罪苦?
既明受戒有了许多功德,失戒有种种罪苦,那么当然是要受戒的。但受戒不是一种随便之事,是不可苟且从事。有些人不懂受戒的道理,为着感情用事而随喜附和,或被师友的劝诱,不好推辞,勉强去应受的,这种简直与没受戒一样。这是怎么说?因为他根本不知何者是戒,受戒是什么?唯一味附和盲从而已。从旁观察可以预为料想到他的心理,他以为趁机参加授戒会,或求得某和尚,某法师的允许,在三宝前叩了几十个头,跪痛了几个钟头的腿子,听了戒师对本宣读一篇授戒的便文——“汝等能依教奉行否?”“汝等能持否?......”,自己随口附和,答了几句“能依教奉行”,“能持”,“能持”,乃至燃几个香疤,就算为已经受了戒。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受戒,哦!这就是受戒吗?那只好说是受个空戒(形式戒),没有受着真实戒。恐怕他们连三皈五戒的名词还弄不清楚,怎能说得上受了戒呢?到底受了什么戒?所以我上面说与没受一样。但他们经过这一套能持否?能持的授戒仪式后,却居然认为是一个正式的佛弟子——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弟子。也有以为求得菩萨戒的头衔,是很了不起的,在佛教中可以增高身格,博人赞叹和尊重,甚至到处夸示,自我介绍:我是某年某月在某处戒会求得菩萨戒的,已经做了菩萨戒弟子好几年了......但这都是没正确了解到受戒的真实意义。其他用意的当然还有,可不必说。以上所谓受戒者都是歪曲不正当的。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可不慎哉?
我要你们受个真戒,不要受个空戒,要你们对于所受的戒法,各人统统都要带回去,不可留在这里,给我们戒师再拿回去,未免太麻烦了。所以我在未正式授戒前,先对你们说明受戒的真义,是要你们个个能够正确了解何者是受戒,方能真实得到戒法,不致受个空戒,这才不辜负你们的苦心,才能达到受戒目的。然而要怎样来正确了解它,何者才是真实受戒?在未正说前,先请你们各人自己检讨一下,有没有上面所说的三种事实而来求戒者,如有者当大发警省,立刻痛改前非,追求正义,发起真心,来求受真戒。须知今日发心是因,将来成就是果,万不可马虎从事。能够如是去非就正,还是可以得到受戒的殊胜功德。你们既能发心来此求戒,总算有善根,如动机有了差错,求不到真戒,那就太可惜了。
现在要来说明受戒的真义,请大家一心谛听!为了净化身心,上求下化,此为求受菩萨戒的正义。从戒师正式乞得戒法,能一一了解其内容,一一如法受持,这才算正确受了戒的。现在已经正确了解受戒真义,其次当具深信,谓对于上面所说受戒功德,和失戒罪苦的事实,当深信无疑,疑则不要发心求戒,纵然发心亦不能坚固,于是非但不能得到上品戒法,且于受戒后亦不能精严受持。故其次当发深信之心。要而言之,当发三种坚固深信心。信坚固则能断疑网;信深自能勇猛勤修所受之戒。何谓三种?一:决定深信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被烦恼所蔽,不能证得,我今求受净戒,勤修胜行,誓断一切烦恼,取得无上菩提,证同佛果大觉。二:决定深信,戒是菩提涅槃修证之本因,依之而修决定成佛。三:决定深信,一切诸佛之法、报、化身,清净光明,无边相好庄严,皆依持戒而得成就。能发此三种心,彻底深信持戒,则修证不虚,若无戒则轮回不尽。则求戒之心切,自能至诚恳切来接受清净大戒。
既已正确了解受戒真义,深信受戒功德,继之当发大愿。何谓大愿?谓我发心受戒,非为希求名闻利养,亦非希求生天得福,乃至希求声闻缘觉小果,实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护持正法,利益有情,求成无上菩提为目的。所谓“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如是发愿才是契合求受菩萨戒的条件,可说是难能可贵的。
上来所说受戒功德,已经一一明白,既知戒法之宝贵,又能正解深信,则于明天登坛正受时,你们当恳切至诚,发上品心,求上品戒,当知菩萨净戒,乃非浅浮之信,非散乱之心可能纳受。我今指示你们发上心,求上品戒的方法,大家至诚谛听。
于正受戒法时,跪在诸师座前,当专注一境,顿息诸缘,精神上唯感觉到个己的生命和身心,一时溶入于广大无边,自他平等的诸佛之海会,在三宝法界中,普于一切有情无情境上,起广大慈护之心,立三种誓愿:一者誓断一切恶,无恶而不断;二者誓修一切善,无善而不修;三者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于中不畏不退,信力不动,志愿坚固,此谓发上品心,求上品戒。若不如是至诚,那就是近于虚伪,不但求不到上品戒,恐怕将来还有败坏佛法的可能,大家当切记勿忘。
佛子于受戒后,更当精明戒法,熟谙戒相。对于所受戒法,如有弄不清楚的地方,当以诚敬恳切心,求请得戒师,或诸方大德法师开导指示,替你们详细说明所受戒条,以及开遮持犯和修持方法,俾知何者为犯、不犯,何者当行、不当行,方不致受持无门,违犯罔知。如所受之戒条有所不知,怎能谈到防守受持呢?万一由不知而误犯,则后果非常严重,可不是玩的。此亦为受戒所应有的一种重要条件。
时隙末法,信戒之心难发,受戒之事尤难,守戒之志更难!你们既有善根,又遇胜缘,能够求受菩萨大戒,又明白当发大愿,坚固深信。那么,受戒以后,当视戒为无上宝物,本着初心,尽形寿善为守护,专志奉持,慎始慎终,勿令少有亏损,这才是无惭无愧的。
当知受戒和护戒,都是脚踏实地做工夫,如能护持则有无量功德,失之则有无量罪过。受而不护,乃是自暴自弃,自寻苦吃,可就太愚痴了。话说回来,当怎样来护持,方能保全不失?这是不可不知的,玆举一个护持戒行最合标准的方法,给诸位永远遵行,能真实做到,那就至善至美矣。到底什么是方法——于一切时中,常念不忘,时时检点身心,凡所作为,逐步反省,于诸净戒有无违犯。扼要的说:在日常中于身口意(语言、动作、思想)三业,能够细心观察,所作与道相应不相应,即在说话时有无犯了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诸口过否?于行为上有无犯了杀盗淫等诸身过罪否?于思想上有无犯了贪瞋痴等诸意过罪否?凡所说话、行为、思想,乃至一举一动都能检点,不令有犯,这就是护持的方法。但此仅就止持方面说,其实当统明作持,方为完善。在大乘戒法,凡遇当作之善而不作,亦属违犯。
总之,于身口意对一切境时,所有说话、行为、思想,当一一仔细观察,有无利益于人,有无损害于人。利益人者,则扩而充之;损害人者,当制而止之。止所应止,为所应为,所谓由恶小勿为而到诸恶莫作,由善小亦为而到众善奉行,直至任运自如,不持而持。到那时候,则身安意泰,坦然自得。能够如是护持,久而久之,自然就有成为“毗尼严净作完人”的成就。受戒之目的也就达到了。以上护持方法已经明白,现在要来说明忏悔自新的方法。
当知忏悔乃佛门悔过自新最善的方法。你们受戒后,设或失于注意,于所受戒,偶有亏损,当从速发起猛省和惭愧,深自痛责,谓我既自发心受持净戒,于法已得正信,于义已得了解,且于正式授受时,在三宝前曾发过誓愿,今者何故妄犯。复因犯戒故,便为师友所摈弃,为一般人所讥笑,尤其来生堕落恶道,何苦如斯呢?又念我何故蹈此不善,毁犯净戒,玷污佛门,败坏正法,自绝善路,失诸功德,可谓愚痴极了。起如是正念已,自行观察,于所犯戒为轻为重,如但萌恶念者,当即刻忏悔使之克责令灭,如已成事者,当坦白地无覆无藏,以百万分的至诚心、恳切心,先对师长及同道们,自述罪状,求其作证忏悔。次于佛菩萨前,或诸圣贤前,至诚顶礼,痛哭流泪,发露过罪,求哀忏悔。经云:“能至诚忏悔者,则何罪不灭”。同时并发宏誓:从今日起,绝不再犯,已生恶法,速令即灭;末生恶法,永令不生。已生善法,当令增长;未生善法,速令生起;常存警惕而永矢不忘。又于当作之善而不作,在大乘菩萨法中,亦为犯戒(此谓止犯,止善不作之犯),亦当竭诚忏悔,更发誓愿,后此定作。能如是至诚披露忏悔,发大誓愿,则于所犯过罪,可能如愿消灭,所得戒体亦可复本清净。但一经忏悔之后,更当时时倍加警省,慎勿再蹈覆辙,否则于所受戒,不能坚固圆满。故对于所犯戒,切勿坚为覆藏,不求忏悔而将错就错,漫无忌惮的一犯再犯,这样一来,则其后果的遗害就不堪设想,慎之!勉之!
虽云出家修道缘胜(约环境言),在家修道缘劣。传戒正范开示文云:“居家迫窄,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故云缘劣);出家宽广,犹如虚空,一切善法由之增长(故云缘胜)。但此亦不尽然,因为它只约境方面而言,若就心方面来说,处处都是修行道场,只看你的心地如何,古云:“心地若然无挂碍,高山平地总西方”。又云:“道在寻常日用中”。所以我说处处都是修行道场,处处都可以受持戒行的,可是常人一听到“学佛,受戒”这个名词,就认为是要舍俗离家,割爱辞亲去做和尚,才是恰当其称,这是错误的。当知学佛受戒是任何人任何处,都可以的。并不一定要出家当和尚,住在丛林寺院,才能学佛受戒的,因为佛教有四众弟子故。就狭义来讲,则在家有五戒,出家有十戒具戒等,都各有其戒条不同。若就广义来说,则凡身心所对一切境界,如能止恶行善,任运修行,则何处不是持戒的所在。如就出家众来说:奉佛事师,参禅念佛,读诵经论,弘扬佛法,统理大众,效劳常住......等,这都是戒的范畴之内。至于在家众的事亲教子,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和族亲邻,礼敬师长,保护幼弱,乃至忠上爱下,服事公益,作诸慈济......这又何尝不是戒的作用?要之,能将日常生活之行为纳于最标准的道德轨范中,俾使人格向上,这也就是戒。由此观之,则处处都是修持戒行的所在。所以受戒不一定要出家当和尚,在家也可以修行持戒。故佛制菩萨戒,是通于在家出家均可受之,愿诸位当仁不让,向前上进。
上来说了许多话,总希望你们对于这次的受戒,第一要懂得戒的意义。第二要知道怎样要受戒。第三要知道受戒的功德。第四要知道失戒的罪苦。第五对受戒的道理要正解深信。第六要发大愿求上品戒。第七要至诚禀受净戒。第八要精明戒法。第九得戒后要善能护持,少有亏损当从速忏悔。第十当知处处都可以持戒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院才能受戒的。希望各位得戒后,当如法精修,毕生严持不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才能达到受菩萨戒的目的,获到殊胜功德——圆满菩提,究竟成佛。则上不负世尊制戒利人之盛德,并且不负发起传戒诸同仁的厚情,和你们这次受戒的胜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