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利益存亡品第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知定法师著述
利益存亡品第七
前品如来赞叹,明威神之力。今说利益存亡,显实事之用。有实惠就叫做利益,利益又可以叫做功德,故说功德利益,一而不异。不过,分别来讲,自益叫做功德,益他叫做利益。存者现生,亡者已殁。今地藏菩萨劝诸众生,当为病人修福念佛,拜祭鬼神,慎勿杀害。与大辩长者,问生者为亡者诵经设斋因缘等,通通都不是为自身作想,莫不是为利益其他一切存亡众生。所以此品,独称利益。科注云:“明此利益有三:一、远益,如天宫所集之众,自诸佛菩萨已熟脱者,种种天龙八部久种熟未脱者是。二、近益,自地藏于贤劫拘留孙佛,至释迦四佛以来,有种、有熟、有脱,皆来天宫,闻法者是。三、当文益,即闻品后,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心;及前后闻法获益者是。”此品列于本经之第七段,故名利益存亡品第七。
此品共分为三大段:第一地藏正明,其次大辩助显,第三鬼神发心。初地藏正明,又分为三节:初通示众生善退恶增。二正示习恶宜为设福。三结显修善多少自得。在初节通示众生善退恶增方面,又可分为三分:今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这是初通示众生,善易退失,恶易增长中的初法示。心念,是指六识,举动,是六识的功能。即是说由六识推动七识而转达八识心王,八识再复令前五识,所谓眼着色、耳贪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软滑,由是处处夤缘,时时染着,故说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者,即是由修善行而获的利益,自应继续前进,无间无歇,才可获致无所得的大利益。但是阎浮众生大都是识性无定,无坚固心,才获些少善利,就以为究竟,反将初发大心退却。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一般业重障深众生的常态。做好事,得小惠,便以为足,反将初心退却;做坏事,无利益,反而孳孳不倦作了更作,而且作得更多。故贤愚经云:“人身难得,遇恶因缘,则便易失,以恶多善少,一日之中罪念百千,善念无一。”所谓念念作恶,则念念增长,念念成形,念念受报,无穷无尽。净度三昧经云:“罪福相累重数分明,后当受罪福之报,一一不失。一念受一身,善念受天上人中身,恶念受三恶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十万杂类之身,百年之中,种后世栽,甚为难数。魂神逐种受形,遍三千刹土,体骨皮毛,遍大千刹土地。”
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这是通示善退恶增中以喻显明。譬如有人负于重石,走在烂泥之上,因为举步维艰,所以渐行渐困,所负的石,也觉得渐渐的重起来,脚步也渐渐的向下深陷。阎浮众生亦复如是,作福者少,作恶者多。作恶的人就好似背负一块大石走在泥淖一样,只有一步一步向下沉的沦落三途,求出无期。
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这是通示善退恶增中以事来明。这些罪苦众生,若果徼幸遇到善知识,为彼作福,或稍减,或全销彼之罪苦,劝修十善而不退初心,超拔而升人天之道,念三途苦,发菩提心,以后不复再入恶趣。譬如有人背荷重物,深陷泥沼,得遇善心大力之士,不但为彼减负,或全与荷负,而且扶助,令离泥沼,脚踏实地,劝令必须回省前履之险地,以后毋再经历了。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
以下是地藏正明中之第二,正示习恶宜为设福。这是总示。习恶是现行,恶习是种子,由于无始以来的恶习种子,而生起现行的习恶。这些习恶,起初是从极微细而生起的,由于一念不觉的心生起,渐渐才演至无量无数。占察经云:“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有可得。但以众生无明痴暗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科注引光明玄记云:“良以众生,无始熏习,恶多善少,致令心念,多缘恶身。五乘未驾,先游四趣。登难堕易,谁曰不然。修观行人,于十界心,常当循省,不可不知。止观所以简非心也。”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这是习恶设福中的别释。在别释方面又分为二段:初设福,存亡利益;次造恶,亡人增罪。设福方面又分为二节:第一临终设福,第二死后造善。第一临终设福又分为三:今初示意。是诸众生,即是有习恶的众生。这些众生,由于往昔的恶习种子,而作习的现行,种现交熏,造罪无量。这些恶习众生,自己既乏善可陈,假若临命终时,眷属不为设福,则凭何而为前路的资粮?是以现存眷属,应为亡者设福追荐,庶免沦堕。科注引无常偈云:“常求诸欲境,不行于善事,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诸识皆昏昧,行入险地中。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故宜设善福,资前路也。”
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这是临终设福中第二修设斋福也。此中修福有二种:一修事福,如悬幡然灯等。二敬三宝福,如转经供像称圣号等。所谓悬幡然灯供像,功德殊胜,如灌顶经云:“若四辈男女,若临终时,若已过命,于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刹上,使获福德,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幡盖供养,随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随风转,破碎都尽,至成微尘,风吹幡尘,其福无量。幡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灯四十九,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相,互得相见。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本识,即是第八阿赖耶识,这个识生时最先来,灭时最后去,为众生生死的根本,所谓去后来先作主翁,故叫做本识。所以转经念佛菩萨圣号之声,须经临终人耳根,闻在本识者,因为圣号经音,得历耳根,纳入八识田中,犹如金刚在腹,纵经久劫,终不毁坏。所谓圣号经音,功报弥劫,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正法念处经云:“若人心念佛,是名善命人,不离念佛故,是为命中命。……若人常忆念,趣向于涅槃,尔乃得名天,非乐欲乐者。”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这是说世人为临终人修福,亡者得益。是诸众生,是指造诸恶业之辈。这些罪孽众生,在世广造恶业,统计彼所造业而感的果报,必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报无疑。应堕恶趣而不堕,反更超升者,是由于当彼临命终时,眷属为彼诵经悬幡然灯烧香供养佛菩萨圣像,并称念佛菩萨圣号,故能令不堕,并且将以前所造的种种罪业,通通消灭。科注云:“死者既多习恶,能无业累牵缠。因不爽果,恶必遭殃。若不修圣福之因,何能免将来之果。毗昙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业因道,能运到生趣处故。亦可依所造之业,趣彼生处。又归向义,谓所造业,归向于天及地狱也。’如大乘同性经楞伽王白佛:‘云何众生,舍此寿命?受彼寿命?舍此故身,受彼新身?佛言:众生舍此身已,业风力吹,移识将去,自所受业,而受其果。’故圭峰大师云:‘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寻常行心自由不自由,二六时中,常当省察。’旨哉言乎。是则既造恶业,必堕恶趣。今得免者,缘眷属为修种圣因,故使如是众罪,如猛风之吹浮云,似大水之灭小火。故知众罪销灭,乃知大力,全为负之也。”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这是死后造善。法句经云:“万物无常,不可久保。生则有死,罪福相追。”四分律云:“一切要归尽,高者会当堕,生者无不死,有命皆无常。众生堕有数,一切皆有为,一切诸世间,无有不老死。众生是常法,生生皆归死。随其所作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槃。”是故应当广作善行。所以令在亡者死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者,因为人命终后,未受报的期间,叫做中有,中有的寿命,但极七日,在七日内,未得生缘,死而复生,乃至七七日。毕七七日,审定作业,方受其报。故在这七七日内,亲属为亡者追福,广造众善,则亡者在生作恶,应受苦报者,可以转劣为胜。亡者在生曾造善事,应感乐果者,转增快乐。瑜伽论云:“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后,定得生缘。”本经亦云:“此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是以亡者未终,亲属为修圣因,终后七七日内,更为广造众善,故能感生天上,受胜妙乐。凡为亡者修福,十分之中,亡者只可得三分,而生人反得七分,所以为人即是为己。为亡者广修众善,亡者既感生天上,故现在眷属,亦获无量的利益。科注云:“故法句经云: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身欲!今欲离世苦本,应须为其造善也。……譬夫亢阳已久,必思甘雨之泽。灾疠若多,克待良医之药。病得药以身安,旱沾雨而土润。故得永离恶趣,得生人天,若达平地矣。既生天上,而永处福堂,或在人间,而长享富贵。受胜妙快乐之时,亦须省其恶路。固守此心,无令退失善念,再经恶道也。优婆塞戒经云:‘为亡追福,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故得资生人天,受胜妙乐。不惟亡者获乐超升,即现在获益,亦无量矣。”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此下叙述为亡者应当修善,慎勿为恶,为恶则亡者不但不能消除宿业,反而增罪。这是承上文说临终修福,存亡获益而劝谕之。临终日,四大分解,一气不来的时候,就叫做命终。将近断气的时候,是临终日。四自侵经云:“老病来时,资颜则变。五欲之乐,不可常得。病着床时,扰动不安。死命忽至,身当败坏。”人将亡命,宜为设福,俾生善趣,故慎勿杀害。法苑珠林云:“窃见俗徒,贵胜父母丧亡,多造葬仪,广杀生命。聚集亲族,供待宾客。苟求现胜,不避业因。或畏外讥,不修内典,所以父亡于重苦,母终偏增汤炭。是以宛转三界,绵历六道,四趣易归,万劫难启。痛慈母之幽灵,愍逆子之酬毒。但亢阳如久,必思甘雨之泽,灾疠若多,克待良医之药。惟斯考妣既是凡夫,能无恶业?罪因不灭,苦报难排。若不凭诸胜福,乐果何容得证?庶使临终发愿,令入尸陀,葬仪资身,并修功德。冀济飞走之饥,得免将来之债也。”为免亡者堕泥犁之重苦,所以慎勿杀害,而且为亡者起杀害之事,乃助长自己造恶事之缘,是以宜戒。况且拜祭先亡,乃所以孝子对慈亲应尽的心,而生报本之意。若为拜祭而杀害,则不惟无福,而反求诸魍魉,岂不加祸了。魍魉,山川的妖怪,又可以譬喻小人。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这是转释所以。拜祭先人,是欲先人,脱罪得益,倘若拜祭而造杀业,则无丝毫的力量,可以利益亡人。甚之,有使亡人得结罪缘,而令罪业转增深重。科注引十方譬喻经云:“‘天上天下鬼神,知人寿命罪福,当至未来。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乱之。语其祸福,令人设祠祀耳。’故知空祭鬼神,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也。灌顶经亦云:‘杂物之精,浮游人村,既其无食,作诸变怪,扇动人心。或有魃魅邪师,以倚为福,觅诸福佑,欲得长生。愚痴邪见,杀生祠祀,死入地狱,饿鬼畜生,无有出期,可不慎之!’故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故四自侵经云:‘有事天地日月山川,诸鬼神者,永无所益。’故在周旋生死之里,不能脱离罗网牢狱。诸经广明其事,惜世人不能信也。”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这是应早得生善处,为殃所累而晚生。假使,是助语辞,即是说如果在未来世,或现在生中,有一个人,平时广修善行,如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菩萨果分等法。像这样的人,自具善因,应得圣善果分,或生人天之中。祇缘临命终时,诸亲眷属,为彼广造杀业,造是恶因,于是亡者,反被所牵,与受杀者对辩冥司。致宿修善行的亡者,虽则不会被牵偿命,但是对于应生善道,也会稽延一个时期,才得往生。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这是应受恶者更为增业。即是说宿具善因的人,应生善处,临命终时,眷属为彼而起杀业,亡者尚且反被牵引对辩冥司,延迟生处。何况亡者在生未曾有毫厘之善根,终后必据本业而堕恶趣,今眷属更为杀业,岂不是更增加亡者的罪业?为眷属者,于心又何忍呢?等于有一亲友跌落井中,为亲友者不伸救拔之手便罢了,又何忍推许多瓦石落井呢?优婆塞戒经云:“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说杀生祠祀得福,是善不然。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死祀者,当用香华、乳、酪、酥、果为亡追福。”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这是以喻而明也。临命终人,在生既无毫厘之善根,根据本业应堕恶道。死后眷属,再为造诸杀业,是以不但不得离苦,而且重增罪业。就好似有人从远地来,已经三日未曾饮食,而彼所负担之物,又超过百斤,其困可知。突然遇着邻人,又再加少许物于重担之上,这样,也就更觉得困倦,而所负的担物也更觉得重起来了。科注云:“有人,喻阎浮众生。从远地来等,譬自无始生死旷大劫来,久乏三善根之资粮,腹空力怯可知矣。而所负五阴重担,又强过于百斤。此谓于五阴法中,不知本空,妄计人我,具造十恶,一一互具,如百斤重担。此正合上临终人,自无善根也。忽遇下,合各据本业等文。邻人,合眷属。体心者,是亲友。不体心者,如邻人。更附少物,合临终更加杀害。转复困重,合更为增业也。”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这是结示修诸善事,多少均可得益。大善利固然易于往生善道,小善利纵然不能即时度见,但是纵经尘劫,是小善利,也不会忘失。大悲经云:“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何况复作,诸余善根。阿难!我为众生知彼义故,而作譬喻,诸有智者,以喻得解。阿难!譬如有人,折破一毛,以为百分,取一分毛,沾一渧水,持至我所,而作是言:瞿昙!我以此水,寄付瞿昙,莫令此水,而有增减,亦复莫令风日飘曝,干竭此水,不令鸟兽饮之令尽,勿使异水而有和杂,以器盛持莫置在地。如来尔时,即受彼寄。受彼寄已,置恒河中,不令入洄,亦复不令余物揩突。如是水渧,在大河中,随流而去,使不入洄,复无遮碍,诸鸟兽等,亦不饮尽。如是水渧,不增不减,一等如故。共大水聚,渐入大海。若是水渧,毗岚风起,坏世界时,假使是人,住世一劫,我亦如是,得住一劫。彼人尔时,至劫尽时,而来我所,作如是言:瞿昙!我本寄水,今有无耶?阿难!如来尔时,知彼水渧,在大海中,见知住处,不与余水,共相和杂,不增不减,平等如故,持还彼人。阿难!如是如来应正遍知,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有多堪能清净大智,不可量智,无碍知见,如是等事,明了无障。于受寄人中,最尊严胜。若于佛所寄付,如是微细水渧,经于久远而不亏损。此义应知,阿难!细毛端者,喻心意识。恒河者,喻生死流。一渧水者,喻一发心,微少善根。大海者,喻佛如来应正遍知。所寄人者,喻彼清信婆罗门长者居士等。住一劫者,喻佛如来,受彼寄水终不亏损;亦如彼人寄彼水渧,经于久远不亏一毫。如是阿难!若于佛所,一发信心,善根不失,何况诸余胜妙善根。我说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此下大辩助显。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此是大辩兴问。初说是语时下,至现长者身,是经家叙赞。即是说当地藏菩萨说完了上面一段文的时候,在这个法会当中,有一位长者,名字叫做大辩。这个大辩长者,已经久远劫来证得无生法忍,但是为着化度十方世界众生的缘故,特现长者的身形。长者有三种:一世长者,积财具德,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行净,尊贵威猛,智势豪雄,名世大长者。二出世长者,佛从三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着,十号无极,法财具满,万德圆融,是名出世大长者。三观心长者,观心之智从实相出,生在佛家,种性真正,三惑不起,虽未发真,是着如来衣,称寂灭忍,是名观心长者。现在所说的大辩长者,虽则久证无生,从迹而言,应是世长者。梵语摩诃钵底婆(Mahapratibhana),译为大辩才,或翻大辩。辩说法理,词义滔滔,展转无滞。一义中演无量义,一法中演无量法,一词中演无量词,尽未来际,乐说无穷无尽,所以叫做大辩才长者,或简称大辩长者。大士以下,是大辩前闻临终死后,应为亡者广造诸善,故蹑而问之。功德,指悬幡等。设斋,即饭僧供佛等。善因,即布施造像等。是命终人下,正出疑问,即是说有人命终之后,诸亲眷属,为彼修诸福业,究竟是否能够令亡者,得到贯在的利益,解脱生死苦患呢?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
这是地藏充许为说。文意说:长者!我现在承佛的大威神力,为利益未来及现在一切众生的缘故,略说你所问的,生人为死者修福,死者是否得到利益,以及得到解脱的事。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这是初示临终闻名,悉得解脱。平时未曾称念圣号,祇临终一闻佛菩萨或辟支佛名,又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则知佛菩萨的功德殊胜也。科注云:“然其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者,何其功力之神妙若此耶?良以事急而心专也。如人或就刑戮,或禁狴牢,或被怨贼所追,或为水火所逼,一心求脱斯苦,故于念处即成。其平时念者,或言行不称,或信力轻微,无相续之心,有间断之意。故平日之功反缓,而临终之念速成。”又云:“事急心专,故功胜平时。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故知善恶无定,因缘体空,迹有升沉,事分优劣。真金一两,胜百两之叠华,嚼火微光,爇万仞之聚草。”那先比丘经云:“王又问那先;汝曹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皆得生天上。我不信是语。复言杀一生,死即入泥犁中,我不信也。那先问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宁没不?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没。人虽本恶,一时念佛,因是不入泥犁中,便生天上。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死后便入泥犁。王言:善哉善哉!”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众生沉沦苦海,如千年的暗室一样,佛菩萨的圣号如灯光。是故能令诸众生,临命终日,得闻圣号,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这是明终后眷属,代为造福,七分乃获其一。世上倘有男子,或女人,在世不但多造恶业,而且不修善因。像这样的人,按罪受报,必堕无疑。若在命终之后,彼之亲属,为修一切有利于人的福利圣事,所有功德,七分之中,亡者只获其一,余六分功德,归生者应得的善利。故灌顶经云:“普广白佛言:又有众生,不信三宝,不行法戒,或时生信,或时诽谤,或是父母兄弟亲族,卒得病苦,缘此命终,或堕在三途八难之中,受诸苦恼无有休息,父母兄弟亲族,为其修福,修得福否?佛告普广:为此人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福德七分获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以是因缘便得解脱。”科注云:“我佛为众说法,必先戒论、施论、生天论。以施戒,乃生天之善因也。无奈一切众生,不了世间所有,一归空无。安隐之时,多事万端,不为身计,已招万罪。殃祸响应,无常对至,缚着相随,不离五阴六衰之狱,故曰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下,为修福利者。悬幡,设盖然灯,皆是福业。回此福业,资生天上福堂,人间福处,故曰福利。圣事者,圣训为正。诵经、供像、念佛等,皆法门正事。能令出世,获三乘圣果,故云圣事。七分获一,得之甚少也。”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这是说自为自修,必可全获。闻健,即是耳目聪利,精神饱满,身体强健的时候。这是反影上文终后,纵然有人为造福田,七分只获一分,生者反得六分。因这样的缘故,不若生时闻健的时候,自己修治所有功德,可以全部悉得。灌顶云:“普广白佛言:若四辈男女,善解法戒,知身如幻,精勤修习,行菩提道,未终之时,逆修三七,然灯续明,悬缯幡盖,请召众僧,转读尊经,修诸福业,得福多否?佛言普广,其福无量,不可度量,随心所愿,获其果实。”又云:“佛告普广菩萨:若未终时,礼拜十方诸佛,命终之人,所生之处,常得值佛。千劫万劫,亿万劫数,重罪之殃,无不得脱。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此下详示为亡者设福之益,这是示所以求救之所以然。梵语阿迩怛也(Auitya),译为无常,世间上的一切法,凡是生灭迁流,刹那不住的,都叫做无常。无常有二种:一名刹那无常,即是说刹那刹那之间,都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二相续无常,即是说在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的四相。智论云:“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涅槃云:“是身无常念,念念不住,犹如电火、暴水、幻炎。”大鬼,即有大势力的鬼,或者即是杀鬼,能劫夺有情生命故。一个人生在世间,所以有生有死者,是由于无常之理。这无常之理,令人可畏,譬如杀鬼一样,或叫做大鬼。无常经云:“无有一事,不被无常吞。”陈裕诗云:“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华严经云:“人欲终时,见中阴相。若行恶业者,见三恶受苦,或见阎罗,持诸兵杖,囚执将去。或闻苦声。若行善者,见诸天宫殿伎女、庄严、游戏、快乐、如是胜事。”净度三昧经亦云:“若人造善恶业,生天堕狱,临命终时,各有迎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应天上者,天人持天衣伎乐来迎。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法。若为恶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楯矛戟,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所作,得其果报。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治之。”突然而来,不求自至,故云不期而到。内德论云:“百龄易尽,五福难常,命如川流而电逝,业地久而天长。”死后堕中阴身,遍地漆黑,随业风而飘荡,故云冥冥游神。陆玄畅天人云:“人禀七识,识各有神,心识为主。在黑闇中,游行虚空,所谓三途极迍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所谓罪福,即善恶业的果实。既是神魂在黑暗中飘忽无定,又未知自己应得的罪福,故于中阴七七日内,如痴狂之无知,若聋呆之罔闻。因为业果不定,故必须在诸冥司,辩论审定,然后方据业受生。在未测何往的时候,这些中阴,内心愁苦万般。未定受生之前,尚且愁苦良多,何况堕落诸趣,更加痛苦,难以言状。诸司即判官等流。灌顶经云:“若人为恶作诸非法,无孝顺心,造作五逆,破灭三宝,无君臣法。又有众生,不持五戒,不信正法,设有受者,多所毁坏。于是地下鬼神,及伺候者,奏上五官。五官料简,除死定生,或注录精神,未判是非。若已定者,奏上阎罗,阎罗监察,随罪轻重,考而治之。……由其罪福,未得料简,录其精神,在往王所,或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七七日,名藉定者,放其精神,还其身中,如从梦中,见其善恶。”科注云:“准净度三昧经云:‘阎罗王下有五官,一鲜官禁杀,二水官禁盗,三铁官禁淫,四土官禁两舌,五天官禁酒。’此皆冥府诸司也。辩论业果,善恶各有三品,造时心境不同,各随所作,得其果报。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治之,故须辩论也。若审定之后,据业受生者,如论云;一切不善,皆是地狱因,此不善之余,生畜生,饿鬼中等。按冥祥记:赵泰死,府君令泰作水官都督,知诸狱事。见一城,方二百余里,名为受变形城。地狱考治已毕者,当于此城更受变报。泰入其城,见数百局吏,对校文书,云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暮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獐麋。两舌者,作鴙枭鸺鹠。捍债者,为驴骡牛马。故云据业受生。准正法念经,及俱舍论:直是罪人恶业熏心,令心变异,无中妄见。实无阎罗在中,判诸罪人也。但既以业熏,妄见其境,罪人谓实非虚。故于初死之后,未审之前,未测自己罪福多少,千思万虑,愁忧多苦,已不可言。况堕诸恶趣,此苦尤甚也矣。”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这是亡者求救之时也。人在世间所造的业,极善极恶,不堕中阴。极恶的人,这边一死,就堕无间大地狱中。极善的人,或生天上,或趣净土。唯有作业中庸的人,才生中有。中有寿命,极长七日,七日完毕,倘若未得受生的缘,从中有死,又复生于中有,乃至极七七日,决得生缘。在这七七日内,都恐自己恶多善少,转生恶趣,所以念念之间,盼望骨肉诸亲,为造福力,救拔已故先人,在亡后七七日内,为作功德,亦所以慰先人之望救耳。杂集论云:“极住七日,或有中夭者,此约速得生缘者说。若过七日,不得生缘,必定命终,还生中有。如是展转,乃至七返,更不得过。”释氏要览云:“人亡每至七日,必营斋追荐,谓之累斋,又云斋七。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于此类,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便于余类中有生。今寻经旨,极善恶无中有,既受中有身,即中下品善恶业也。故论云:‘余业可转也。如世七日,七日斋福,是中有身,死生之际,以善追助,令中有种子,不转生恶趣故。”由是此日之福,不可阙怠也。”灌顶经亦云:“若人临终未终之日,当为烧香然灯续明,于塔寺中,表刹之上,悬命过幡,转读尊经,竟三七日。所以然者?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亡者在世,若有罪愆,应堕八难,幡灯功德,必得解脱。若善愿应生,父母在异方,不得疾生,以幡灯功德,皆得疾生,无得留难。若得生已,当为人作福德之子,不为邪鬼之所得便,种族豪强。是故应修幡灯功德。诸命过者,修行福业,至心恳恻,应代亡者,悔过众罪,罪垢即灭。为亡者修幅,如饷远人,无不获果。譬如世间犯罪之人,心中思惟望诸亲属,求诸大力,救其危厄。今日烧香,望得解脱,为亡者称其名号,修诸功德,以福德之力,缘是解脱,亦复如是,径生十方,无愿不得。”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这是说七七日后,审定业因,而受果报。过是日后二句,即是过了七七之后,随彼所造的善业,报生乐处,恶业堕落三途。若是罪人下三句,肯定已是恶胜于善者,但这是中下品者,未为大恶,故堕报边地小地狱中,或生饿鬼畜生之类。三途展转受报时长,故云动经百千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下四句,乃审定罪业较深重者,五无间罪,因是上品的罪恶,故堕大地狱中,受诸众苦,千万亿劫,求出无期。科注云:“随业受报,因不忘果也。法苑云:‘有形则影现,有声则响应。不见形存而影亡,声续而响乖。善恶相报,理路然矣。幸愿深信,不猜来肖。’准经:有现报、生报、后报不同。长阿含云:‘佛言:夫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则有黑冥报。夫行善法,必有善报。行清白行,必有白报。’是罪人等,则受黑冥报矣。此乃中下之品,或堕边小之狱,及饿鬼畜生,展转三途,故动经千百岁,解脱无日。五无间罪,乃十恶上品,故永无出期。四始经云:‘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坏命终,极受苦报。’是也。”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此下劝眷属修斋,这是营斋之法。眷属骨肉,即是有血统关系的亲族。灌顶经云:“若已终竟,又是终日,父母亲族,知识朋友,为命终者,修诸福业,斋戒一心,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一心敬礼十方诸佛,又当称扬十方佛号,别以香花供养诸佛,可得解脱忧苦之患,得升天上,证泥洹道。”又云:“斋戒一心,为命过者,七日七夜,受持八禁,长斋菜食,敬礼供养,十方诸佛。”又云:“作百味饮食,种种甘美,以好净器,盛持供养,及好衣服,种种花香、金银珍宝、杂碎供具、施与佛僧,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不复更受饿鬼之形。”修设斋食供佛及僧,务必洁净,始克获福。如护净经云:“一切人肉眼不知罪福。自今以后,欲得福佑,佐众僧作食,以清净手,捉众僧净器,净手淘米,乃以净米,着众僧净食中者,得福无量。”所以米泔菜叶不弃于地者,因有用之物,不可作无谓之耗,当以净器盛着,斋后施于畜生。米泔,即是米汁。所作饮食,俱以成办,未供佛僧,不得先尝,违者,不唯无福,而且有过。如护净经云:“一切贤者,施设福会于先尝啜此食,都作残食,唐作此食,不如不作。何以故?诸天不欢,鬼神不喜。此人于先尝者,亦五百世中,受饿鬼苦。自今已后,欲得福者,如法作斋食,可得福德,诸天欢喜,百神庆悦,天神拥护。经不虚言,福报如影响。”是故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此明如法营斋,先献佛僧,亡者于是福德之中七分获一。灌顶经云:“若人在世,不识三宝,不修斋戒,无善师教,过命已后,兄弟父母,亲属知识,为其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是故长者,父母有罪,虽在地狱,饿鬼之中,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倘阳世人为亡者设斋修福,未供先尝,及所献之食,又不精勤护净,则对命终人,完全不得其力。如能精勤护净,及先奉献佛僧,则命终人,七分功德,只得其一耳。阳世代为设福之人,反得其六也。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这是结示存亡获利也。是阎浮提众生,若能为父母,或亲眷等,命终之后,造众福业,修设斋筵,供养三宝,如法营为,精勤护净,则自得存亡获益。志心勤恳,即是如法营为,精勤护净之意。上大辩助显竟。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
这是说鬼神发心。说是语时,即是地藏菩萨说完“存亡获益”说话的时候。聚集在忉利天宫法会里面的鬼神,无量无数,但阎浮提的鬼神,就有千万亿那由他。这千万亿那由他鬼神,在忉利天宫法会,闻地藏菩萨说完“存亡获利”的说话时,大家都发无量菩提心。科注云:“何故鬼神至此发心?上明祭祀鬼神无益,徒自令人造业。鬼亦有良,宁不愧耻?故发心为护法鬼神耳。问:鬼神自发心?佛与地藏教之发心?答:自他共离皆不可,过是感应道交,而论发心耳。”
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这是长者作礼而退也。所谓作礼而退者,上来大辩请问终后修斋,亡者得益及解脱否?承蒙地藏重重解说,至此告一段落。大辩闻说,得益良多,故此礼谢,退归本位。科注云:“既同在会,退至何处?以问法时,出位前礼,酬唱既竟,礼退归位。即表各各自住三摩地耳。”利益存亡品竟。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