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集选辑

 

海涛法师选辑

 

佛说进学经

佛说略教诫经

佛说无常经

佛说清净心经

佛说解忧经

佛说栴檀树经

佛说象腋经

佛说木患子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为少年比丘说正事经

佛说出家缘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银色女经

大乘四法经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优填王经

赞僧功德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进学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 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乐。何等为四?孝事父母,悦色养足;守仁行慈,终始不杀;惠施济乏,未曾吝逆;遭值圣世,捐荣履道。是四雅行,智者所遵、丈夫所修、达士所奉,不才愚夫所不好乐。”佛时颂曰:

 

智者称孝,愍命慈活,

放施普给,超俗崇寂,

如是正业,明士所习,

圣见已具,定至无为。

 

佛告比丘:“复有二法,若在闲宴,或处大众,心行莫懈。一者,静寂贤圣默定;二者,博学讲论遂义。又有二施:饮食美昧以安身命;敷散经典开微悦听。食施安身,法施迁神;一事虽快,法施为最。是以比丘,念演妙法宣慧莫痴;既自洗灌,并净尘着。如是道法永度无穷,乃名出家具足觉了。”

 

佛说经竟,比丘欢喜,作礼受教。

 

佛说略教诫经

大唐三藏义净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苾刍众俱。

 

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于我法中,有少欲知足活命之事,谓我弟子,剃发染衣,持钵巡家,乞食自济,世间愚人之所轻慢。若有净信善男子,离俗出家,修行此事,不为王难所逼迫故,不为贼怖、负债、惊恐、不存活故,但为发心,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生厌离故,欲断苦蕴、烦恼缠缚,尽其边际,求解脱故,汝等岂非为此事故,而求出家?”时诸苾刍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为解脱故,而求出家。”

 

“汝等苾刍!如有一类罪恶苾刍,虽复出家,性多贪染,于五欲境,深生恋着,或起瞋恚生恶寻思,心恒放逸不勤策励,常多妄念,不习定门,攀缘诸境,乐下劣事,不希胜行,终无所获。此之恶人犹如何等?汝诸苾刍,听说譬喻:如野田中,焚死尸木,两头俱烧,中间秽污,此木不堪聚落中人,及野田人之所受用。我今以此,喻彼一类出家懈怠愚痴之人,弃舍俗间诸快乐事,沙门义利复不修习,恒生三种不善思惟,所谓思惟五欲、思惟瞋害、思惟欺诳。此之三种不善思惟,因何而起?当知皆以无明为因,而得生起,身坏命终,堕三恶趣。是故汝等,应勤修习,除断无明。我是大师,汝是弟子,于我教中,要略之事,今为汝说。由大悲故、由哀愍故、为利益故、为胜乐故,如我所说,汝等应修。若在山林兰若树下、或露地,汝可善思,不应放逸,勿于后时心生悔恨!如说修行,当得解脱。”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诸苾刍众,欢喜奉行。

 

佛说无常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稽首归依无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生死流,令得涅槃安隐处;

大舍防非忍无倦,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圆满,故号调御天人师。

稽首归依妙法藏,三四二五理圆明,

七八能开四谛门,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能除热恼蠲众病,

难化之徒使调顺,随机引导非强力。

稽首归依真圣众,八辈上人能杂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随佛一代弘真教,

各称本缘行化已,灰身灭智寂无生。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下至转轮王,

七宝镇随身,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须臾不暂停,

还漂死海中,随缘受众苦。

循环三界内,犹如及井轮,

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

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人,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

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

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

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

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瑟刍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苏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不行于善事,

云何保形命,不见死来侵,

命根气欲尽,支节悉分离,

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

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

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

长喘连胸急,短气喉中干,

死王催伺命,亲属徒相守,

诸识皆昏昧,行入险城中,

亲知咸弃舍,任彼绳牵去,

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

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明眼无过慧,黑闇不过痴,

病不起怨家,大怖无过死。

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

当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

眷属皆舍去,财货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险道充粮食。

譬如路傍树,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乌,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

依经我略说,智者善应思。

 

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还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佛说清净心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宋施护等奉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皆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法?一贪欲,二瞋恚,三昏沉睡眠,四掉悔,五疑。此五盖障应当除断。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如是七法应当修习。诸苾刍!所言清净心者,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慧解脱增语,由贪染污心不清净,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若诸苾刍断除贪染即得心解脱,断除无明即得慧解脱。又诸苾刍!离贪污得心解脱者,是名身作证;断除无明得慧解脱者,是名无学,永离贪爱了知真实正智,现前取证自果尽苦边际。诸苾刍!如是所说,汝等应学。”

 

佛说解忧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 

传法大师臣法天承诏译 

 

稽首归依正等觉,能度无边大苦海,

恒以甘露润群生,令得涅槃我顶礼。

稽首归依正法藏,能止无边苦恼因,

显示过失利众生,令获寂静我顶礼。

稽首归依大苾刍,能与世间为福聚,

发行勤修安乐因,善断轮回我顶礼。

 

爱别离最苦,忧火镇烧然,

若欲自安心,端居作观想,

譬如群鸟兽,暂聚各分飞,

生死人亦然,云何怀忧苦?

只自一有死,众人皆长生,

别离痛不任,亲姻须啼泣,

三界大轮回,无有免斯者。

平等受无常,云何怀忧苦?

若人生贪爱,孰知贪火烧,

如彼牦牛身,爱尾遭人杀。

世人多迷醉,欲逃险恶道,

设尽方便心,不能免离苦。

如彼野騿鹿,常被师子逐,

究觅不能逃,云何怀忧苦?

大地及天上,三界与四生,

未曾得见闻,不受无常者。

亦如山野火,焚烧草木时,

不择花果林,俱时成灰烬。

愚痴诸众生,颠倒生妄想,

身系无常绳,无人能可解。

色界梵世中,禅味为安乐,

亦如树临河,不久风水坏。

百亿转轮王,千万天帝释,

念念即无常,如风吹灯焰。

过去大神仙,五通心自在,

往复腾空行,犹被无常取。

金刚坚固身,尚自示寂灭,

凡识如芭蕉,云何欲久住!

大地妙高山,及以四大海,

劫坏亦归空,何况众生趣?

龙居深海里,眷属常围绕,

金翅鸟能食,别离苦亦尔。

或人往他界,欲避于无常,

如入磨竭鱼,口中求安隐。

如是欲色界,及彼非非想,

未有于一物,不被无常吞。

唯有正等觉,是其依仗处,

信受汝谛听,能解诸忧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苾刍言:“众生无数,轮回无边,如蚁循环,无有穷尽。众生贪爱无明障闭,如陷泥中而不能出。过去有情,轮回住复,数不能知。苾刍!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处,和为泥丸,大小如豆,数彼众生,无始劫来所生父母子孙,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尽,父母子孙数不能尽。苾刍!如是无边轮回众生,贪爱无明,颠倒陷爱欲泥中,生死轮回不知其数,是故令汝学断轮回。”

 

佛言:“苾刍!如是补特伽罗,轮回众生,以骨作聚,如妙高山,不坏不烂。如是无学声闻,证四圣谛,了知此苦真实为苦,苦灭证苦圣谛;彼补特伽罗,见此尸骨不知是苦,亦不能灭三界烦恼。若灭三界烦恼,证须陀洹不空法,决定得菩提。由于七生天人之中,作断轮回,除灭烦恼。七生满已,圣谛现前,正见智慧,灭尽余惑,到涅槃寂静。彼补特伽罗方得解脱轮回之苦。”

 

佛言:“苾刍!如人眷属互相爱乐,以贪爱故,广造诸业,生死轮回,譬如野象陷泥坑中,无有出期。又彼眷属,如恒河沙,父母养育,皆如亲子。至后世中,随其报应,各各不同—或为仆从,或为冤家,互相瞋恨,欺辱打骂;或为傍类,互相食啖,或被杀害。如是种种,诸趣轮回,如七仙众,或聚或散,亦如天雨生其水沤,或生或灭。如是众生,愚痴大力,迷惑颠倒,不了轮回;于其眷属,妄生乐想,造种种业,未有须臾得清净住。

 

又彼有情,无始轮回,入地狱中,所饮铜汁,过大海水;如彼猪狗,食不净物,如妙高山;又彼有情,生死别离,爱恋泣泪,亦如海水;又彼有情,更相杀害,积聚彼头,过梵天界,虫食脓血,亦如海水;又饿鬼趣,以宿悭贪,受饥渴苦,如遇饮食即成烟焰。鬼报满已,设生人中,贫穷饥困,种种苦恼,说不能尽。

 

又彼有情,以修福善,生忉利天等境界殊胜,恒受快乐,贪爱炽盛,如火烧干草,报寿尽时,即堕恶趣,譬如飞禽折其两翼,刹那落地受种种苦。是故汝等,学断轮回,速求解脱。”

 

佛言:“苾刍!譬如江河、大地、日月、星辰、须弥卢山及诸聚落世界,未坏而得久住,常在世间。今此经典亦复如是,世界未坏,法亦久住。于意云何?为与一切有情止息轮回故。”

 

苾刍闻已,信受奉行。

 

佛说栴檀树经

失译 

 

闻如是:一时佛从比丘,在维耶梨国,有迦罗越,奉佛明法,请佛供养。佛咒愿毕,迦罗越于佛前肃然,愿闻法义。佛便笑,五色光从口而出,绕身三匝,还从顶入。阿难整衣服,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说法,有所济度,愿为说之!”

 

天尊曰:“善哉!阿难!弘慈欲为一切开通法桥,沙门之仪,汝应其式;今者演之,谛听执受,彼国有五百人,入海采宝,置船步还,经历深山,日暮止宿,预严早发,四百九十九人,皆引行去。一人卧熟失辈,仍遇天雨雪,失去径路,穷厄山中,啼哭呼天。有大栴檀香树,树神谓穷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给衣食,到春可去。’穷人便留,至于三月,启树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报,顾有二亲,今在本土,实思得还,愿乞发遣!’树神言:‘善!’便自从意,以金一饼赐之:‘去此不远,当得国邑,可得还汝乡里。’

 

穷人临去,问神言:‘此树香洁,世所稀有,今当委还,愿知其名!”神言:‘不须问也!’穷人复言:‘依荫此树,积历三月,今当委还,情怀恨恨。若到本国,当宣扬树恩!’神便言:‘树名栴檀,根茎枝叶,治人百病,其香远闻,世之奇异,人所贪求,不须道也!’

 

穷人还至故国,中外亲亲,欢喜相乐。后无几间,国王病头痛,祷祝天地、山水诸神,病不消差。名医省视,惟当得栴檀香以护,病使得愈。王即募求民间,无有,便宣令国中得栴檀香者,拜为封侯,妻以小女。

 

时穷人闻赏禄重,便诣王所自言:‘我知栴檀香处!’王便令近臣将穷人往,伐取香树。至到树所,使者见树洪直,枝条茂盛,华果煌煌,人所希见,心不忍伐。不伐者则违王命,病不消愈;伐之者中心隐隐,踟蹰徘徊,不知云何?树神便于空中言:‘便伐之但置其根耳!伐已以人血涂之,肝肠覆其上,树自当生,还复如故。’使者闻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穷人住在树边,树跢地,枝摽杀穷人。使者便与左右议言:‘向者树神言:当得人血、肝肠以祠树。心为怃然,不知当以谁塞此?此人今死,便以当之!’则屠割取其肝血,如神所敕,树即更生。车载所伐树,以还国中,医即进药,王病得愈,举国欢喜。王命国中人民,其有病者,皆诣宫门,王出香药给之,病皆得愈。王身康宁,黎民无病,举国忻忻,遂致太平。”

 

阿难退坐,稽首质言:“是穷人何无反复,违树神重言誓?”佛报曰:“乃往昔惟卫佛时,有父子三人。其父奉五戒,行十善,持八关斋,未曾懈怠;大儿常于中庭,空中烧香,供养十方诸佛;小弟愚痴,不知三尊,辄以衣覆香上;兄谓言:‘此大重何以犯之?’弟起恶意,誓言断兄两足;兄复起念,当拍杀弟。父言:‘汝二子诤,使我头痛。’大儿报言:‘愿破我身为药!令父疾损。’口不可妄言,故世世受罪。弟兴恶意,欲断兄足,后果将人往断树。兄欲拍杀弟,今作树神,果因树为体拍杀弟。时国王头痛者其父也,奉斋精进,故得尊贵。时言:‘使我头痛。’后果头痛,各受其殃。”

 

佛言:“罪福报应如影随形。”佛广为说身、口、意戒,迦罗越。则向须陀洹迹,率将妻子,以家资上佛,各发道愿。佛说经竟,迦罗越欢喜作礼。

 

佛说象腋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六万,众所知识,得陀罗尼,乐说无碍,说法无二,成就不可思议神通,其名曰:无减进意菩萨、过名声威德藏菩萨、宝月花菩萨、大云雷灯菩萨、无量观出一切世菩萨、山勇菩萨、乐喜生菩萨、净臂无碍光明菩萨、解度众生心菩萨、金刚得坚菩萨、解一切众生语离菩萨、梵音勇威德菩萨、名称面威无碍觉菩萨、一切善根宝聚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与如是上首六万菩萨俱。

 

尔时,大德舍利弗,于日晡时,从禅定起,来诣佛所。尔时,世尊坐异树下,入寂静三昧。尔时,大德舍利弗,遥见世尊威仪寂静,疾疾取草,敷以为座,加趺而坐,正身坐顷。

 

尔时,大德舍利弗,即于坐处生是思惟:“未曾有也,如来如是寂静之行,安乐之本,安乐众生,亦知一切法性三昧。”尔时,世尊从于三昧安详而起,发謦欬声。尔时,舍利弗闻于如来謦欬之声,受欢喜乐,亦得悲心,即往佛所,到已,住立佛前,敬礼佛已而说偈言:

 

若有众生无分别,乃至于法不忆想,

入于三昧常行世,常忍乐于如是法。

不见众生有差别,同于幻性解脱者,

分别诸法虚空体,彼无我想受安乐。

于和合中无想着,无有愚痴物所想,

亦非有起非不起,彼不见命受安乐。

于诸众生无忆想,是诸众生非众生,

于诸众生相无声,无我见者彼安乐。

智不分别于众生,是得无诤之法界,

分别丈夫一切想,无异觉者彼安乐。

当善住于施持戒,常行觉了无悭垢,

住于无染污法中,无高下见彼安乐。

彼忍得者甚勇猛,无有憎爱二见者,

不得精进及懈怠,无思想者彼安乐。

修行禅定住坚固,亦不思惟是散乱,

是善知于禅定法,无禅想者彼安乐。

无有忆想无智慧,亦非无智得自在,

亦非聪慧非愚痴,无异想者彼安乐。

若在空野聚亦然,彼一切处平等行,

于村聚中无厌恶,空处无憍彼安乐。

于乞食事悉具足,亦终无有乞食想,

亦未曾想我乞食,无乞想者彼安乐。

若有弃之粪扫衣,收取聚集以覆身,

亦无受畜弊衣想,不轻慢他彼安乐。

善逝所赞佛听许,善受持用三法衣,

无有忆想我正行,无异想者是安乐。

若说法者胜美妙,亦无有我及众生,

亦无有心我说法,不着不实者安乐。

于诸善根无实想,非有物想无爱想,

不思分别诸结使,无二行者彼安乐。

于生起中无起想,见所住处过患想,

昼夜常勤行精进,无戏论者彼安乐。

亦无妄想住非处,亦不分别增上智,

如来外道无差别,无贡高妙彼安乐。

无量无数无有限,亦不舍离等虚空,

我及众生无异想,无增减见彼安乐。

若有得于或梦行,得于辩才化愚痴,

行于世间如水月,无进行者一切乐。

种种方便第一义,不着生死坚牢想,

觉于微细寂静法,无想行者彼安乐。

 

尔时,世尊赞舍利弗:“善哉!善哉!汝深慧行,能转法轮。汝舍利弗!是祇阇崛山所有比丘、诸菩萨等,入禅定者,敕令集会!”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何以故?如是等者皆是威德大龙。”

 

尔时,世尊即放身光,所放光明遍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诸菩萨悉皆来诣祇阇崛山,到已皆住于虚空中。此诸比丘及诸菩萨,从禅定起,来诣佛所;王舍城中无量千众来诣佛所。

 

尔时,世尊知于一切众会已集,观文殊师利童子面已,即便微笑。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正于衣服,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而微笑耶?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非无缘笑。”佛告文殊师利:“过去于此祇阇崛山中,有十千佛说《象腋经》。”

 

尔时,大德阿难闻佛所说,疾从座起,正于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今当演说此《象腋经》。是经难闻,若如来说者,令无有疑;此深妙典有深光明。世尊!何故观文殊面已,而微笑也?”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善慧分别。汝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阿难从佛受教敕已。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解此经者,如大象力、如大龙力,是诸众生解此经者,亦复如是。阿难!诸众生等解此经者,如师子游步进趣胜道。阿难!此经典者,当来菩萨能爱乐之。阿难!此经能令菩萨勇猛。我去世后,当来菩萨手得此经,手书此经。此经床座非旃陀罗,菩萨手所执持,亦非戏论菩萨手得,亦非假名菩萨手得。”

 

尔时,世尊现如文殊师利之像,作是像已,文殊师利亦如是解:“我今当请问于世尊,甚深之法,非是声闻、缘觉之地,是菩萨地。”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问于如来应供正遍知,若佛听许乃敢谘请!”文殊师利如是请已,佛告文殊师利:“恣汝所问,随意所喜一切众集。”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善能安住诸功德法,示现一切诸菩萨行,教化无量阿僧祇众生,现诸佛形如水月影?”文殊师利如是问已,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能总略问如来是义,我今当为广分别说。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当说。”文殊师利白言:“如是受教而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成就六法者,得具安住诸功德法。何等为六?文殊师利,是菩萨施能一切舍,不见自己离悭垢行;安住于戒,不见我能离破戒业;成就忍辱,不见我能离瞋恚行;有于精进,非身心进;知入一切禅定解脱三昧方便;亦不自念:‘成就一心有慧行明了,自见解脱一切诸道。’文殊师利!菩萨成就如是六法,善能安住一切功德。

 

复次,文殊师利!复有六法,善能安止一切功德。何等为六?文殊师利!是菩萨住于地狱中,摄取众生受于天乐;生畜生身,摄取畜生受人妙乐;。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现入诸道,受胜道乐;善知往返一切佛刹,如水月影;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文殊师利!菩萨成就此六法者,能安止一切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住地狱中受于天乐?”作是问已,佛告文殊师利:“若是菩萨入于三昧,名大莲华,住地狱中摄取众生受于天乐。见诸众生受种种苦,各现其形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悉得解脱。文殊师利!菩萨如是住地狱中受于天乐。”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云何菩萨生畜生中,摄取畜生受人天妙乐。”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寂静,现生畜生而不失心,受人天妙乐,各随其形而为说法。菩萨安止无量千众令住于法。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受畜生身受人妙乐。”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静过,是三昧力故,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现入诸道,受胜道乐?”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见一切行无作光明,菩萨住是三昧,示入诸道受胜道乐。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现入诸道,受胜道乐。”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善知往返一切佛刹,不动本处亦无去来,现诸佛刹如水月影?”。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过于一切言说,是菩萨住此三昧时,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十方世界之中,示现其身,动本处亦无去来,住是三昧,得见诸佛亦闻说法。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善知往返一切佛刹,不动本处亦无去来,现诸佛刹如水月影。”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得陀罗尼,名曰无量。得是持已,入无量心,知无量语。是菩萨得旋陀罗尼力故,出一切语各不亲近。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方便甚难。世尊!若有菩萨入此经时,入何等法?”佛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欲入此经,如解虚空。”文殊师利言:“虚空何也?”佛言:“文殊师利!是虚空者不染于欲,不瞋不痴;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染瞋痴。文殊师利!是虚空者非施成就、非戒成就、非忍成就、非进成就、非禅成就、非慧成就;如是,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施成就,非戒、忍、进、禅、慧成就。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智、非断;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智非断。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修非证;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修非证。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闇非明;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闇非明。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遍一切处而不可捉;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遍一切处而不可捉。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进正道、非进邪道;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进正道、非进邪道。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声闻乘、非缘觉乘、亦非佛乘;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声闻乘、非缘觉乘、亦非佛乘。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思非智;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思非智。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动、非发、非不动发;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动发、非不动发。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动发、非不动发;文殊师利!菩萨亦尔,一切法非动发、非不动发。文殊师利!犹如虚空,无有众生能污染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涅槃分究竟无染,非寂静、非不寂静。文殊师利!犹如虚空住无住处。不动不摇不住处故;文殊师利!诸菩萨等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住无住处,得实不动,不摇不住。

 

文殊师利!是实相法,欲见如来,是名邪见,如是邪见即是正行;若是正行,是中布施无有大果,亦无大报;若其施中无大果报,是世福田;若世福田,是中所施无有果报;若施无果报,是则满足不实之智;若其满足不实之智,是等疾得无生法忍。”

 

尔时,众中六十比丘增上慢者,闻如是法,作是思惟:“是道闇昧,如如来说同外道说。是外道等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憍舍耶、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珊阇耶、毗罗坻子、波复多迦旃延、

尼犍陀若提子等,所说如是,佛亦如是。”

 

尔时,世尊知是六十增上慢比丘,心之所念,即告文殊师利童子曰:“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我如来说法同于外道,然是外道不解佛说法。”尔时,六十增上慢比丘,闻是说已,增益受苦,忧恼不悦,其心不乐,不知如是所说法故,从座而去。

 

尔时,大德舍利弗,问诸比丘:“大德汝等今欲何去?当解如来如是说法,何因何缘故?如来尔时说?大德且住!我问如来,以何因缘如是说也?”尔时,诸比丘闻于大德舍利弗语,即还,各各复于本座。

 

尔时,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来何缘说如是事?愿当演说断比丘疑。”佛告舍利弗:“于意云何?。若有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是比丘等,闻此言说生惊畏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若有比丘见圣谛者,闻一切声不惊怖畏,何况诸漏已尽,心得解脱者?”佛告舍利弗:“或有痴人妄想分别,于不实法得虚空行。”舍利弗言:“愿世尊说是法句义,令断众疑!”

 

佛告舍利弗:“若见如来如梦、如幻,是名正见。若正见者,于如来所,不作实想、不作坚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若于如来不作实想、不作坚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如是等,一切诸行悉是妄见;若一切行悉是妄见,是知一切诸法是邪见;若知一切诸法是邪见,佛说是等满足邪见;又知一切诸见是邪;是亦邪见。如是舍利弗!以是缘故,欲见如来名为邪见。舍利弗!是等不见如来密身,是取分别,于如来身,为舍利如来之想。舍利弗!若有如是见于如来,名为邪知。”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邪见名为正行?”佛言:“舍利弗!一切凡夫正起觉观妄想分别,起依止动发不动发,起我见、众生见、命见、人见,着我胜我所胜。知是诸事,小凡夫等,动摇总务生于戏论,知如是等悉皆不实。舍利弗!无者名为不实。舍利弗!不实者名妄语。舍利弗!妄语者名曰为邪。舍利弗!如是等事摄取不实,是等邪见名为正行。舍利弗!以是缘故,所谓邪见名为正行。”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颇有正行所有布施,无小果、大果也?”佛言:“舍利弗!若如是等正行,成就有所施,与趣向涅槃,受于涅槃,齐分涅槃。舍利弗!而是涅槃无小果、大果,非小功德。何以故?是涅槃者,离一切果,无有齐分,不可齐分。”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涅槃无齐分者,云何如来说增益无量无边功德?”佛告舍利弗:“诸凡夫具烦恼行,我论、众生论、命论、丈夫论,为如是等诸众生故,说言涅槃无有分齐,涅槃增益无量功德,乃至令生于欲乐心。舍利弗!假圣福田,非入涅槃。又舍利弗!离欲圣人,名见福田。舍利弗!譬如农夫种下谷种,因生稗莠亦生余草。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而是农夫所得稗草是果报不?”“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弗!譬如农夫依因谷种,生稗余草,生相似谷。如是舍利弗!施圣福田自然大报,后断诸漏干焦爱果。舍利弗!而是农夫本期为谷,见余稗草心不生喜,非果故、非所利故。如是舍利弗!非有为田,安于上施圣得大果报。舍利弗!以是因缘,施正行者无大果、大报。”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布施无大果、大报,云何名为世福田也?”佛言:“舍利弗!非小果想、非大果想,是施不生。若施不生,是能受于世间天、人、阿修罗供。舍利弗!于无尽田不取果报,不与果报。是故,舍利弗!非大报、非小果是世福田。”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是世福田不得果报?”佛言舍利弗:“汝意云何?若为涅槃有果报不?”舍利弗言:“无也,世尊!若施为涅槃,得果报者,一切圣人不名无为。”佛即赞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以是事故,施世福田无有果报。”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施无果报,云何具足于妄想智?”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若知于一切法性,是实不也?”舍利弗言:“世尊!知一切法犹如幻性。世尊!若知幻性是不实知。何以故?如来演说一切诸法犹如幻性。如幻性者,即是不实。世尊!若知一切法性如此,是不实智。所以者何?无有一法而是实者。”

 

尔时,佛复赞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法有实、有物、有真,则无众生入于涅槃。舍利弗!一切诸法亦非是实,非物、非真。是故,舍利弗!恒沙众生入于涅槃,永不复生,亦不知尽,众生不实故。舍利弗!若一切众生无有实想,是名具足于不实智。是故,舍利弗!施无果报,能得具足满于不实智。”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知满于不实智,而疾获得无生法忍?”佛言:‘舍利弗!若知不实而亦不证。舍利弗!何等是不实者?我见、众生见、命见、人见、断见、常见。有不实者,佛想、法想、僧想、涅槃想。舍利弗!若心动摇,戏论总务皆是不实。舍利弗!如是执不实中而得解脱。舍利弗!以是事故,具不实智,而疾得于无生法忍。”

 

说是法时,四万二千人得无生法忍,六万优婆塞发于无上正真道心,三万六千天子得向智证。是六十增上慢比丘,断于诸漏心得解脱。心解脱已,俱共同声说如是言:“世尊!我今始于六师出家。从今日往,佛非我尊,亦非念法,又非念僧。世尊!我从今日说于无作、说无因缘、说无有业、说无调伏。”尔时,众中若干众生各作是言:“是诸比丘,或舍佛戒受外道服,所说颠倒。”

 

尔时,大德舍利弗觉知众心,语诸比丘言:“大德!何缘说如是语耶:‘我今始于六师出家。’?”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从今已往六师诸师等同一相,无增无减,大德舍利弗!我等今知诸师不异,于出家中无所分别,故言出家。”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言:‘从今佛非我尊。’?”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自然明了炽然明炽,不假余明,我自归依,非余归依,自归自尊。是故说言:‘佛非我尊。’何以故?我不离佛,佛不离我。”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如是言:“不念于法,不念于僧。”?”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日无法可得,若念、若摄,是故我言:‘从今日往不念于僧’。”

 

舍利弗言:“大德何言:‘我从今往说于无作’?”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知于一切诸法无作,是中非作、非不作,以是故言:‘我从今日说于无作’。”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言:‘从今说无因缘’?”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日一切有道生因缘尽,是中无因,是故说言:‘我从今说无因无缘’。”

舍利弗言:“大德!何故说言:‘我从今往说无有业’?”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知一切法究竟涅槃,是中无有调伏,无非调伏,以是故言:‘我说无业’。”

 

是增上慢诸比丘等,说是法时,有三千六百比丘悉断诸漏,心得解脱。尔时,世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是实希望中无法可得。”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所言得者,何法名得?”佛言:“文殊师利!得者,名曰无生法忍。”文殊师利言:“世尊!菩萨欲得无生法忍,当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集?”尔时世尊答于文殊师利童子所问,无生法忍义故。即说偈言:

 

若有求佛智,一切诸智上,

无有法可取,亦无法可舍,

无有法可得。若生是有者,

无有和合法,凡夫欲和合,

若可知可断,说法为众生。

凡夫生诸行,不信无生法;

舍离于魔法,菩提道最上,

凡夫着二法,不知无二法,

种种幻无实,凡夫人见异。

是中无有异,一切同一相,

若有凡夫说,无二无二作,

同幻化平等,凡夫人或说,

我不时尽欲,断瞋及愚痴,

我当善思惟,非物生物想,

计断为涅槃。坏贪欲瞋痴,

说示于空法,无尽亦无生,

是说名涅槃,精进者进生,

是去我法远,布施持戒想,

乐于菩提想,是不入菩提;

是等行想行,凡夫虚妄覆,

不知于空法,诸法等一相。

当各各异说,若解知此法,

其体性无异,如五指名手,

得菩提不难。无远菩提者,

无近菩提者,别无分别者,

是去菩提远。凡夫各异行,

各各相是非,此持戒成就,

此是破戒恶;诸法犹如梦,

诸有为无实,慧不取牢固,

知之如幻化。是中戒不实,

破戒亦不实,诸法因缘生,

是中无有我。于千亿劫中,

布施与受者,护持无上戒,

诸佛不记我,我时离于想,

布施想无余,离一切颠倒,

尔时我得记。说施得大富,

持净戒生天,是中无所得,

是无上菩提。凡夫依止有,

愚痴妄忆想,我等得于忍,

无为无有生;是无生法中,

不思惟生者,于千亿劫中,

是得忍不难。假名为说法,

法无有作者,无根本住处,

悉如空闲相,多亿数诸佛,

断贪瞋痴故,演说无上法。

是法不可尽,实法无虚妄,

速疾归于尽,如是不实法,

是实际叵得。淫欲瞋无边,

愚痴亦无边,若不得实者,

亦复不得中;种子中无芽,

何处有果叶,若其不得叶,

花亦不可得;无生法如是,

众生当生子,不生亦不出,

此见于如实,犹之如石女,

是终无有子,以其无子故,

亦无有子忧,慧如是分别,

一切法无生,是无有恐怖。

受于生死苦,忧妄覆凡夫,

不知法如幻,重荷担虚空。

非智慧者痴,若知于此法,

无实无有边,无量阿僧祇,

于此无有痴,如所言本际,

我说是无际,后际亦复尔。

众生际叵思,无际忆想际,

空无有边际,以知此义故,

其智无有二,如虚空际相。

众生际叵思,本际如镜像,

是智无所知,是分别行者,

其心如是思,我何时尽恶?

我何时成佛?诸佛无有生,

是中无和合,法无和合者,

凡夫欲和合,无能空造合,

亦无止住处。虚空无住故,

无碍无有物,如是说虚空,

如是知菩提,知众生亦尔,

菩提虚空界,众生界同等,

若知如是等,得菩提不难。

若人不进慈,不思惟作善,

于法无所来,得菩提不难。

是菩提难求,断于一切求。

无有心能得,觉无上菩提。

思惟布施者,布施得菩提。

终不得菩提,不得成菩提。

思惟着戒者,忆想精进实,

非佛法妙进;如是忆想着,

一切法颠倒,我非不颠倒,

未始有动发,是善无有上。

若有忆想者,此法是无漏,

此人心不善。不思惟法者,

是同如虚空,无缚亦无解,

是慧无有上。想此是持戒,

想此破戒恶,说二俱破戒,

无上戒无二,诸法无有异,

戒无增减相,是见于性者,

是护持佛法。若心无著者,

犹如空中鸟,如是知具足,

是实沙门法。若无思忆想,

不思惟一切,无心无我命,

得菩提不难。欲出贪欲者,

不为欲所牵,亦不舍淫欲,

是菩提不难。不厌往想着,

于无怖畏际,生死无惊怖,

得菩提不难。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解此经,无有疑惑,受持读诵令通利己,为他广说,是人得于二十功德。何等二十?诸天爱护,诸龙当护;夜叉守护,常无乱心;命终生处自识宿命;命终生处得于五通;命终生处见弥勒菩萨;念此经法其心不乱,唯除眠时,梦中见佛亦见菩萨;信解此经者,得于顺忍;念此经者现世断瞋;持此经者,处毒蛇中得无所畏;念此经者得降恶象;念此经者,得遍照三昧;学此经者,得尽一切诸恶业障;说此经时,得于无量百千法门;是得不失菩提之心;是得无量旋陀罗尼;念此经者,一切魔事未曾得起;亦得生于现在佛前;得具一切善吉诸愿;念此经者无足、二足、三足、四足诸毒虫中,皆得爱护;念此经者,无非人怖,王瞋得护。文殊师利!此是说法比丘二十功德。以持此经心无疑惑,读诵通利,为他广说故。”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喻诸药树除一切病;世尊!此经亦尔,断一切病。”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善说此语,此经能断于一切病。何以故?文殊师利!本过去世阿僧祇劫,复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师子游步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于无量百千大众之前,演说此经。文殊师利!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金刚幢,从是师子游步如来应供正遍知,闻此经法心无疑惑,受持于是妙功德经,通利解入得势力故,在于村落、城邑、王宫而自唱言:‘我是良医。’时有无量百千众生种种病逼,悉来诣是金刚幢菩萨所。是时金刚幢菩萨慈心善解,以此经法陀罗尼章句。摄取护持诸众生等。文殊师利!何等是陀罗尼章句?

阿兰(一)波嗏罗(二)毗尼那(三)修怛(口也)(四)修复多(五)阿[少兔]嗏(六)毗畔那醯(七)呿伽留他(八)摩移宿伽(九)阿[少兔]那折陀(十)那赖陀(十一)蜜罗修蜜啰(十二)素啰醯陀(十三)萨婆多罗(十四)[目梦]伽[目梦]伽(十五)暍[口他]犹呵(十六)摩仇摩伊呵(十七)

 

以是陀罗尼章句,守护摄取彼诸众生,除种种病,若毒蛇螫、若癞病、若风病。文殊师利!是金刚幢菩萨以此经法,安止众生除去诸病。文殊师利!汝谓尔时金刚幢菩萨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何以故?我是尔时金刚幢菩萨也,我解此经多利众生。”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菩萨受持此陀罗尼章句,读诵通利,当行何宜何法则也?”佛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欲通达此陀罗尼章句,当好净行,不食于肉,不油涂足,不往多众,常于众生起于慈心,莫作非法不净之人而读此经,亦莫在于不净处读。”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读此经时,不惜身命。”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汝所说。”

 

尔时佛告阿难:“阿难!汝受持此经,此经当来多利众生。”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我已受持。”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汝于来世为众尊导,彼时众生,读说此经如从我受。”

 

尔时,大德阿难、大德舍利弗、文殊师利童子及诸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佛说木患子经

失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祇阇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得安卧。如来法藏,多悉深广。我有忧务,不得修行。唯愿世尊,特垂慈愍,赐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来世中,远离众苦。”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使还启王,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患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又作是念:“世尊大慈,普应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长沦苦海,如来当现我身,为我说法。”愿乐迫心,三日不食。佛即应形,与诸眷属,来其宫内,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闻是已,倍复修行。佛告阿难:“何况能诵三宝名,经历万数?但能闻此人名。生一念随喜者,未来生处,常闻十善。”

 

说是法时,大众欢喜,皆愿奉行。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时须耶国有贫人,行赁剃小儿头,所剃者皆约:“到麦熟,当各雇麦一斛。”适别未远,道逢故人,将其还求麦,欲以取酒饮之。遍求无以麦还者,于是便起恚意言:“愿我寿终后,作大神龙,当陷此国。”后寿终,魂神遂还作龙,其国中历年风雨不时,五谷毁败。

 

佛念此国人民饥馑,即遣沙曷比丘往化之。龙见比丘往,即兴恶意,欲败国及杀沙曷比丘。沙曷便变化钵,覆盖一国,龙雨之,谓国已没。比丘以佛威神令龙见,人民安隐如故。龙复兴恚意下雪,比丘以钵受之。雪极,比丘以手扫之,着一处如山。比丘乃入龙室,龙即出,比丘复出;龙入,比丘复入。如是若干辈,龙极乃止,长跪问言:“卿何等神,恼我如是?”比丘言:“吾是佛弟子。”龙言:“我欲自归于卿。”比丘答言:“吾有大师,佛三界最尊,卿当自归之。”龙言:“佛在何所?”报言:“佛在舍卫国。”龙言:“乞逐道人去。”比丘言:“欲去者善!”便内龙着笥中。

 

人民见比丘取龙中如是,皆欢喜问言:“道人是何等大神,降伏国患?”告言:“吾是佛弟子。”人民问言:“佛可得见不?”答言:“欲得见佛,且待吾还。时日向中,道遇分卫”人民或与饭者、与酒者,比丘受而食饮之,致酒醉,遇树下卧,龙钵、袈裟各在一处。

 

佛时笑,五色光出,阿难正衣服,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意!”佛告阿难:“汝为见沙曷比丘不?”阿难言:“不见。”佛言:“今在彼树下醉卧。”

 

时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各相与言:“沙曷比丘已得阿罗汉,何以复醉卧?”佛知诸人意有疑,因说四事:“一者,阿罗汉不三昧,不得知;二者,不得便现神足;三者,不得强劝人分卫;四者身中尚有虫。阿罗汉以是四事不及佛。”时万菩萨,皆回意欲向罗汉。

 

佛遣目犍连往到沙曷比丘所,敕之摄龙来。龙以头面为佛作礼,佛便为说宿命本末,龙心即解,受五戒,奉行十善,即得须陀洹道,为佛作礼而去。佛时说沙曷比丘功德微妙。

 

阿难叉手启佛言:“沙曷比丘饮酒醉卧,而佛说其功德微妙乃尔?”佛告阿难:“阿罗汉不复饥渴,用三事故,现醉卧耳:

 

一者佛欲开化菩萨意;

 

二者不欲逆布施家意;

 

三者恐诸弟子未得道者,饮酒多失故。以至戒捡之。沙曷比丘虽饮酒,是为不醉。”诸菩萨、四辈弟子,闻佛说是,皆起整衣服,为佛作礼。

 

沙曷比丘更前长跪白佛言:“须耶越国王、人民欲见。”佛默然受之。沙曷比丘即承佛教,如弹指顷,还到须耶越国。国王、人民见比丘,皆欢喜,有作礼者、有跪者、但叉手者。沙曷比丘告言:“佛明日当来到。”此王闻佛当来,大欢喜,豫于四衢道,扫洒广施帐幔。佛明日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豫行空中,皆有自然莲华奉佛足下。王及臣民,皆以香华,出城迎佛,五体投地,稽首为礼。佛及比丘,到宫中,即有自然师子座,布以綩綖七宝华盖,五色交络,王施设供养,手自斟酌。饭毕,行盥水祝愿。佛为王及人民说龙本末,王及人民心解,即受五戒、行十善,或得须陀洹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不可称数。

 

佛说经竟,四辈弟子、天龙鬼神,欢喜奉行。

 

佛为少年比丘说正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尔时,众多上座声闻,于世尊左右树下窟中安居。时有众多少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诸年少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诸年少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

 

诸年少比丘往诣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足已,于一面坐。时诸上座比丘作是念:“我等当摄受此诸年少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一人受二、三多人。”作是念已,即便摄受,或一人受一人,或受二、三多人,或有上座乃至受六十人。

 

尔时,世尊十五日布萨时,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观察诸比丘已,告比丘:“善哉!善哉!我今喜诸比丘行诸正事,是故比丘!当勤精进。”

 

于此舍卫国,满迦提月,诸处人间比丘,闻世尊于舍卫国安居,满迦提月已,作衣竟,持衣钵,于舍卫国人间游行。渐至舍卫国,举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人间比丘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默然。

 

尔时,人间比丘闻佛说法,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往诣上座比丘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诸上座作是念:“我等当受此人间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二、三乃至多人。”即便受之,或一人受一人,或二、三乃至有受六十人者。彼上座比丘受诸人间比丘,教戒教授,善知先后次第。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放大众前敷座而坐。观察诸比丘,告诸比丘:“善哉!善哉!诸比丘,我欣汝等所行正事,乐法等所行正事。诸比丘!过去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当如是,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所以者何?今此众中,诸长老比丘,有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有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有比丘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复还生;此世有比丘,得无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有比丘修不净观断贪欲,修慈心断瞋恚,修无常想断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云何比丘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观灭出息如观灭出息觉,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断觉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出家缘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阇崛山,往谒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恶事?”佛答:“难提优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恶事 何等十?现世常怀害心;后世毒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见;思虑多恶见者怖惧;眠不安寐,梦则惶怖,觉则惊悸;死时狂勃极短命栽;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多病少命。是为十恶事。

 

偷劫他财,有十恶事。何等十?贪餮深重;恒为众疑;能与重恶,行则非时,动则非法;亲友恶逆,贤良疏远;败戒果敢;常惧王伺;须财市命;种遗宝物贫弊之业;身坏命中生地狱中;设得为人饥寒困苦;致财良难,虽获少财五事共之—王、贼、水、火及恶妻子,今乃藏埋,会亦当失。是为十恶事。

 

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得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妄语中有十恶事。何等十?口常臭烂;善神背叛,凶鬼易陵;实言流世众所不信;俗为重事,不在言议;未有实事恶名远闻,为人轻毁,不起恭肃;虽言有实,人不奉用;多怀愁怖;种诽谤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常被诽谤。是十恶事。

 

饮酒有三十五恶。何等三十五?散尽财贿;致众苦患;怨诤增重;裸露形躯;恶名遐迩;慧明日减;应得不得;已得便失;显扬恶事;要务顿发忧戚之本;恍惚变没;颜貌鄙恶;轻慢尊长;不知供养沙门婆罗门;自于室家不辨尊卑;不宗敬佛;不崇大法;不敬事僧;返亲恶人;远离明能;崩坠邪道;无惭愧心;不护根门;惛荒淫欲;众所不爱;人不喜见;德士宿旧咸来咎责;集造众恶;要用之势;不豫识任;智德隐避;像类不别;去泥洹远;种狂惑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愚痴顽瞆。”

 

是时,难提优婆塞及五百清信士、诸天、世人、四辈之众。闻佛所说,毕命受持,头面绕竟,踊悦而去。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住一林中。时彼比丘与长者妇女,嬉戏起恶名声。时彼比丘,作是念:“我今不应共他妇女起恶名声,我今欲于此林中自杀。”

 

时彼林中,正住天神作是念:“恶、不善不类,此比丘不坏无过,而于林中欲自杀身,我今当往方便开悟。”

 

时彼天神化作长者女身,语比丘言:“于诸巷路四衢道中,世间诸人,为我及汝,起恶名声言:‘我与汝共相习近,作不正事。已有恶名,今可还俗,共相娱乐。’”比丘答言:“以彼里巷四衢道中,为我与汝起恶名声,共相习近,为不正事,我今且自杀身。”

 

时彼天神还复天身,而说偈言:

 

虽闻多恶名,苦行者忍之,

不应苦自害,亦不应起恼。

闻声恐怖者,是则林中兽,

是轻躁众生,不成出家法。

仁者当堪耐,下中上恶声,

执心坚住者,是则出家法。

不由他人语,令汝成劫贼,

亦不由他人,令汝得罗汉,

如法自知已,诸天亦复知。

 

尔时比丘,为彼天神所开悟已,专精思惟,断除烦恼,得阿罗汉。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若有众生,能知布施所有功德及施果报,如我所知,于食食时,若初食抟,若后食抟,若不舍施不应自食。”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诸众生,如佛之所说,

减食分而施,成就大果报。 

或以初食抟,或以后食抟,

若不用布施,则不应自食。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比丘言:“诸比丘,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时,时有王都,王号莲华;彼城有女名曰银色,端正殊妙,容相具足,成就最上胜妙色身。彼银色女有所须故,从自家出,往至他舍,入他舍已,见彼家 内新产妇女生一童子,端正殊妙,身色成就;时产妇女,以手擎子而欲食之,时银色女即问之曰:‘妹何所作?’彼即答言:‘我今甚饥,无有气力,不知何食故欲啖子。’时银色女语之言:‘妹!今且止,此事不可,妹!此舍中,岂更无食,人所食者?’即答言:‘姊!我久积集悭贪垢吝,是故于今无物可食。’银色女言:‘妹!今且止,待我向家与妹取食。’彼复言:‘姊!我今二腋皆欲破坏,背复欲裂,心战不安,诸方皆闇,姊适出舍,我命即断。’

 

时银色女作如是念:‘若将子去,彼妇命终;若不将去,必食此子。以何方便,救此二命。’即语之言:‘妹!此室中有利刀不?我今须之。’彼答言:‘有’即便取刀,授与银色,银色取刀,自割二乳,与彼令食而语之言:‘食我此乳,即令妹身离饥渴苦。’彼取食已,复问之言:‘妹!为饱不?’彼答言:‘饱’银色女言:‘妹!今当知,此子乃是我自身肉之所赎得,今且寄妹,我须向家取诸饮食。’作是语已,血流遍身曳地而去。

 

往至家中,银色眷属诸亲见已,皆共问言:‘是谁所作?’银色答言:‘是我自作。’彼复问言:‘何以故尔?’银色答言:‘我已起心不舍大悲,为求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诸亲皆言:‘虽行布施而心悔者,乃可是檀非波罗蜜。’

 

作是语已,复问之言:‘当割舍时,为欢喜不?勿以苦痛,至生悔恼。’时银色女即发誓言:‘我割二乳,不生悔心,心无异想。以是誓愿,令我二乳,还复如本。’作是誓已,即时二乳还复如本。

 

尔时,莲华城中诸夜叉等,发大声言:‘银色女今自舍二乳。’尔时,地天闻已复唱,虚空中天闻已传唱,如是传声乃至梵天,帝释王作如是念:‘是事稀有!此银色女愍众生故,自舍二乳我今当往至彼试之。’作是念已,即自变身作婆罗门,于左手中执金澡罐及捉金钵,于右手中捉一金杖,而便往诣莲华王都。到已,渐渐至银色女所居舍宅,在门外立,唱言乞食。时银色女既闻门外乞食声已,即便随时以器盛食,出在门外,时婆罗门而语之言:‘妹今且停,我不须食。’

 

女言:‘何故?’婆罗门言:‘我是帝释,我于汝所甚生疑心,故来到此,如我所问,必当答我。’女语之言:‘大婆罗门!今者但问,随意所问我当答之,必令称汝婆罗门心。’

时婆罗门即问言:‘妹实割二乳施他以不?’答言:‘实尔,大婆罗门。’婆罗门言:‘何以故尔?’银色女言:‘大悲之心,为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婆罗门言:‘此事甚难!甚难事者,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布施已,而生悔心,彼乃是檀非波罗蜜,汝当施时欢喜以不?当割时苦,生异念不?’

 

银色即答言:‘憍尸迦,我今立誓,我以求于一切智心,为求一切世间胜心,求救一切众生之心,割此二乳,实不生悔!若不悔者,令我女身变成男子。’时银色女作是誓已,即成男子,彼见女身成男子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至于余处树下睡眠。

 

时莲华王忽然崩亡,其王无子。时甚大热,当于是时诸大臣等,从树至树,从村至村,从城至城,从都至都,处处永觅有相之人应为王者,诸臣皆言:‘我等今者,云何而得如法治王?’

 

当尔之时,有一大臣,以热困故入华池中,时彼大臣,见树下人,色貌殊胜具足众相,睡卧不觉,日虽移去,然其树影不舍彼人。时彼大臣弹指令觉,彼既觉已,将至王舍即与剃发,令被王服首着宝冠,而语之言:‘当治王事。’彼即答言:‘我实不能治于王事。’复语之言:‘今者必须治于王事。’彼复答言:‘我若为王,如法治国,汝等诸人,若当悉受十善业道,我则为王。’彼皆答言:‘臣等顺行。’即时皆受十善业道,彼人如是十善业道,劝众生已,即治王事,名银色王。

 

尔时国内诸人民等,寿命七万那由他岁,彼王于是无量百岁、无量千岁,治王事已,尔乃命终,临命终时,作如是言:

 

一切皆无常,必有败坏事;

合会必有离,有命皆必死;

随所作事业,若善若不善;

一切有生者,命皆不久住。

 

彼王命终,还生彼处莲华王都,于长者妻而便托生,可八、九月,便生童子,端正殊妙具足众色。然彼童子过八岁后,五百童子而围绕之,将诣学堂。彼学堂处,先有五百童子学书。时彼童子问旧者言:‘汝等于此为何所作?’旧者答言:‘我等学书。’又言:‘学书得何义利?汝等何须学此书为,汝等但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旧童子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何所作?’童子答言:‘必须修行六波罗蜜:何等为六?所谓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彼即闻已,即言:‘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时彼童子既令诸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作如是念:‘我今欲以微少物施,我今当为二足、四足禽兽鹿等而行布施。’作是念已,而便往至尸陀林中,即以利刀刺身出血,涂身令遍,复以油涂,卧彼林中,而自唱言:‘诸有近远二足、四足鹿等禽兽,须食之者,愿来至此,食我身肉。’

 

于时彼处飞鸟众中,有一鸟来,名曰有手,坐其额上,挽其右眼,挽已还放,彼问鸟言:‘汝今何故,挽我右眼而复放耶?’彼鸟答言:‘我于人身余分肉中,一切无有美于眼者。’彼语鸟言:‘假使千遍挽我右眼,而复放之,而我不生嫌恨之心。’彼鸟于是啖其二眼,无量鸟众集彼林中,彼鸟悉共食其肉尽,唯白骨在。

 

彼舍身已,即复还生莲华王都,托生彼处婆罗门妇,足满十月生一童子,端正殊妙,最上无比,身色具足,年二十后,于时父母而语之言:‘摩那婆,当须造舍。’

 

时彼童子报父母言:‘为我造舍为有何义?我心今者不在于舍,惟愿放我入于深山。’父母即听,彼出自舍往诣山林。既往到已,见山林中,于前先有二婆罗门旧住仙人,在彼林中。

 

时摩那婆至婆罗门二仙人所,问婆罗门二仙人言:‘梵仙在此山林之中,为何所作?’二仙报言:‘摩那婆!我等皆为利益众生,故在此林,行于苦行,作种种事。’彼复语言:‘我于今者,亦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来至此,欲作苦行。’彼摩那婆,即至余处树林之中,量地作屋。

 

彼摩那婆以修善业福德力故,忽得天眼,即时遥见于其住处,相去不远,有一母虎,住在彼处,而彼母虎,怀妊将产。时摩那婆见已,念言:‘而此母虎,将产不久,此虎产已,或容饿死,或时饥饿,极受困苦,或食自子。’念己即问彼婆罗门二仙人言:‘谁能割身,与此虎者?’彼即答言:‘我等不能自割身施。’作是语已,复过七日,母虎便产。虎既产已,口衔诸子,复置于地而复还取。时摩那婆见是事已,即便往到二仙人所语言:‘大仙!母虎已产,若为利益诸众生故,行苦行者,今正是时,可割肉与此母虎?’

 

时彼仙人二婆罗门,即便往至母虎左已,作是思维:‘谁能忍受如是苦事,而行大施?谁能自割所爱身肉,与此饿虎。’作是念已,彼产母虎即远逐之。彼二仙人,惜身命故。飞空而去。时摩那婆即便遥语彼婆罗门二仙人言:‘此是汝等誓愿事耶?’作是语已,即发誓言:‘我今舍身以济饿虎,愿令我身以此因缘,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事愿已,于彼地处得一利刀,自坏其身,以施饿虎。

 

诸比丘!我愍汝等生于疑心,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尔时于彼莲华王都,银色女人,割二乳者,岂异人乎?今我身是。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我是尔时莲华王都,银色女也。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我是尔时,名银色女,舍于二乳济彼子者。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罗候罗者,岂异人乎?即是尔时彼童子也。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异观,何以故?汝等当知,尔时于彼莲华王都尸陀林中,为诸鸟割舍身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尔时二仙婆罗门者,岂异人乎?即是汝等诸比丘也。诸比丘!勿生异疑,莫作余观,何以故?汝等当知,我是尔时婆罗门子摩那婆也。

 

诸比丘!是故我今为比丘说,若诸比丘知施功德及施果报,应施初抟,若施后抟,如是而食。”佛说此时,彼诸比丘皆大欢喜。

 

大乘四法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尽其寿量常应修行,乃至虽遇丧命因缘,亦不得舍。何者为四?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菩提心;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善知识;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不得弃舍堪忍爱乐;诸苾刍菩萨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阿练若。诸苾刍如是四法,菩萨尽寿常应坚持,宁丧身命而不舍离。”尔时,世尊重演其义,说伽他曰:“

 

世间明慧者,应发菩提心,

常思一切智,恒近善知识,

住堪忍爱乐,依止阿练若,

犹如师子王,远离诸惊怖。

 

诸明慧者修行此法,速能超出众魔罗网,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时薄伽梵说此经已,诸苾刍等欢喜奉行。

 

佛说法灭尽经

失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

 

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劮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劮,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

 

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心喜而曰:“吾女获匹!”归语其妻曰:“吾为无比得婿,促庄饰女将往也!”夫妻共服饰,其女步瑶华光,珠玑璎珞庄严光国。夫妻共将女至佛所,妻道见佛迹相好之文、光彩之色,非世所有,知为天尊,谓其夫曰:“此人足迹文理乃尔,非世所闻!斯将非凡,必自清净,无复淫欲,将不取吾女,无自辱也!”夫曰:“何以知其然?”妻因说偈言:

 

淫人曳踵行,恚者操指步,

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

 

逝心曰:“非尔女人所知!汝不乐者便还归。”乃自将女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大人勤劳教授,身无供养,有是粗女,愿给箕帚!”佛言:“汝以女为好耶?”答曰:“生得此女,颜容实好,世间无双。诸国王、豪姓多有求者,不以应之。窃见大人光色巍巍,非世所见,贪得供养,故宜自归耳!”佛言:“此女之好为着何许?”逝心曰:“从头至足周遍观之,无不好也!”

 

佛言:“惑哉肉眼!吾观之从头至足,无一好耶!若头上有发,但是毛,象马之尾亦皆尔也!发下有髑髅,但是骨,屠家猪头骨亦尔也!头中有脑者,如泥腥臊逆,鼻下之着地莫能蹈者;目者是脆决之纯汁;鼻中有涕,口但有唾,腹藏、肝肺皆亦腥臊;肠胃、膀胱但成屎尿,腐臭难论;腹为帏囊,裹诸不净;四支手足骨骨相拄,筋连皮韬,但恃气息以动作之,譬若木人机关作之,既毕解列其体节节相离,手足狼藉,人亦如是。有何等好而云少双?昔者吾在贝多树下,第六魔天王庄饰三女,颜容华色天中无比,非徒此论,欲以坏吾道意。我为说身中秽恶,即皆化成老母,形坏不复,惭愧而去。今是屎囊,欲何所恋?急将还去,吾不取也!”逝心闻佛所说,忽然惭耻,无辞复言。又白佛言:“若仁不取者,更以妻优填王可乎不?”佛不答焉。

 

逝心即送女与优填王,王获女大悦,拜父为太傅,为女兴宫,伎乐千人以给侍之。王正后师事佛,得须陀洹道。此女赞之于王,王惑其言,以百箭射其后。后见箭不惧,都无恚怒,一意念佛,慈心长跪向王,箭皆绕后三匝,还住王前,百箭皆尔。

 

王乃自惊怅然而惧,即驾白象金车驰诣佛所。未到下车,避从步进,稽首佛足,长跪自陈曰:“吾有重咎在三尊,所以彼淫妖从欲兴邪,于佛圣众每一恶念,以箭百枚射佛弟子,如事陈之,睹之心惧。唯佛至真无量之慈。白衣弟子慈力乃尔,岂况无上正真佛乎!我今首过归命三尊,唯佛弘慈原赦其咎!”佛笑曰:“善哉!王觉恶悔过,此明人行也!吾受王善意。”

 

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受之,王又头面着地,退就坐曰:“禀气匈顽,忿戾自恣,无忍辱心,三毒不除,恶行快意,顺女妖邪,不知其恶。自惟寿终,必入地狱,愿佛加哀,广说女恶魑魅之态,入其罗网,渺能自拔。吾闻其祸,必以自诫;国民巨细,得以改操。”佛言:“用此问为且说余义。”王曰:“余事异日说之不晚,女乱惑意凶祸之大,不闻其祸,何缘远之?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佛言:“具听!。男子有淫之恶,却睹女妖。”王曰:“善!愿受明教。”

 

佛言:“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淫网所裹,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觉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泽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淫,啖其涕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态之士。此为一恶态也!

 

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稚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惧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域,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宝,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生,孤亲无量之恩。斯谓二恶态也!

 

又人处世勤苦疲劳,躬自致财,本自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取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拥,背真向邪,专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虽欲发言,相呼女色,绝清净行,更成小人;不识佛经之戒、祸福之归,苟为淫色,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谓三恶态也!

 

又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淫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淫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淫结缚着,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畏,譬若狂犬不知其非。斯谓四恶态也!”

 

佛言:“男子有是四恶用堕三涂,当审远此态免苦耳!复听说女人之恶。”佛便说偈言:

 

已为欲所使,放意不能安,

习施于非法,将何以为贤?

欲为畜生行,以欲还自殃,

溷虫在臭中,不知为处难。

如虫在冥中,不知东以西,

结着于淫欲,恶此亦虫论。

淫既不见道,日夜种罪根,

现世君臣乱,上下为迷昏,

王法为错乱,正法为迷樊;

农夫舍常业,贾人为珍连,

现世更牢狱,死复入太山。

当受百种毒,其痛难可当,

洋铜灌其口,山连笮其身,

此辈有百数,难可一一陈;

常在三恶道,宛转如车轮。

若世时有佛,而已不得闻。

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着,牵人入罪门。

女人为何好?但是屎尿囊,

何不谛系视,为此而狂荒;

其内甚臭秽,外为严饰容,

家有含毒蝎,剧如蛇以龙。

譬如锦韬牟,罗縠裹锋铓,

愚者睹其表,玩之以自殃;

智者觉而舍,痴者致死伤,

淫欲亦如是,抱刃以自丧。

睹新即厌故,所乐亦无常,

言为刀斧截,笑为棘以荆,

内怀臭秽毒,饰外以华香,

痴人贪其味,不惟后受殃。

譬若鸩毒药,以和甘露浆,

所向无不坏,饮之皆仆僵。

亦如薪得火,草木被重霜,

睹表不计里,是为最非祥。

女毒甚于是,草乃见形伤,

绝欲以求道,故有淫欲情,

其形甚易见,痴人情不绝,

罗网四面张,去道如丝发。

人本清净种,如鱼处深渊,

智者乃自觉,着网不得还。

欲网甚于是,结缚甚欲坚,

投身置荆棘,可得脱其身。

譬若饥猿猴,望见熟甘果,

专心投色欲,是辈百向堕。

亦如鱼食钩,飞蛾入灯火,

愚者见欢喜,不惟后受祸。

 

佛说如是,优填王欢喜,即以头面着地,白佛言:“实从生以来,不闻女人之恶乃尔。男子悖乱随之堕罪,但不知故、不制心意。从今已后,终身自悔,归命三尊,不敢复犯。”为佛作礼,欢喜而去。

 

赞僧功德经

(敦煌本)

 

阿含经中略集出,叹大福田诸僧宝,

大梵天王及帝释,以大梵音赞僧宝。

如地坚牢诸神等,赞叹一切僧宝众,

我末法中出家人,常住僧宝常住僧。

僧宝僧共兴佛法,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浊苦恶世界中,常在如来清洁众。

僧中或有求四果,或以证果在僧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和合僧中常不断。

或有头陀常乞食,或有山间乐寂静,

乃至于微细戒中,不犯如来严命教。

或有深广学智慧,或有息虑习诸禅,

并诸集在僧众中,犹如百川归大海。

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

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于大海量,

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

若人当来求远离,越于生死贫穷河,

应当速疾志诚心,于僧宝中树因果。

于此最妙良福田,若有种植功德子,

当来收获无边畔,犹如云中含大雨。

施者不筹量度者,平等奉施无二心,

是人方可能堪任,受人天中胜妙果。

无量功德具庄严,大悲世尊弟子众,

凡人肉眼难分别,犹如灰覆于火上。

或有外现犯戒相,内秘无量诸功德,

应当信顺崇重之,贤圣愚凡不可测。

或有外现具威仪,或示未能舍其欲,

外相人观谓凡夫,不妨内即是其圣。

肉如四种奄罗果,生熟难分不可别,

如来弟子亦如是,有戒无戒亦难辨。

是故殷勤劝诸人,不听毁骂僧宝众,

若欲不沉沦苦海,常当敬重植良田。

常欲人中受乐者,亦当供养比丘僧,

勿以凡夫下劣心,分别如来弟子众。

若有清信士女等,能于十念生信心,

平等供养比丘僧,是人获得无量报。

若于僧中起邪见,当来定堕三恶道,

世尊亲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诚不妄。

宁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捻杵碎其身,

不应一念瞋恚心,谤毁如来净僧众。

宁以吞大热铁丸,宁使口中出猛焰,

不应戏论以一言,毁骂出家清净众。

宁以利刃自屠割,残害肢节毁肌肤,

不应戏笑调凡愚,何况打骂比丘众?

宁以自手挑两目,宁于多劫受盲生,

其于习行离欲人,不应恶眼而瞻视。

宁毁精舍及制多,宁焚七宝舍利塔,

勿于僧中出恶言,诽谤如来清净众。

毁塔之人自堕落,经无量劫受诸苦,

好说众僧短长者,自堕亦引无量众。

是故智者善思量,勿于僧中起轻慢,

善自防护口业非,莫谈此持彼犯戒。

若一恶言毁沙门,当堕泥犁受极苦,

从地狱出得人身,即招聋盲喑哑报。

世间多有愚劣人,谈说僧尼诸过恶,

因兹堕落恶道中,永劫沉沦没苦海。

大悲世尊礼大众,尊敬和合大德僧,

诸佛尚自致慇懃,何况凡夫轻慢众?

世间多有信心人,崇重世尊弟子者,

闻说三宝短长时,怨于僧中起邪见。

因此退败诸善人,毁坏如来清净众,

不见贤劫千世尊,是故智者应思忖。

昔有俱迦离苾刍,以一恶言骂僧众,

犹落钵头磨地狱,舌被犁耕数万段。

亦有迦叶佛弟子,谤毁无量世间人,

承斯恶业舍残形,还受耕舌地狱苦。

沙门怀忿毁诸人,尚招无量口业报,

何况无戒白衣人,骂僧免堕恶道者?

是故智人不应骂,乃至草木砖瓦等,

况毁清净出家人,习行离欲善法者?

踪使欲火炽烧心,点污尸罗清净戒,

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

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

苾刍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

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

苾刍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

犹如世间金宝器,虽破其价一种贵,

木器纵然全不漏,不可比于破宝器。

破禁苾刍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

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

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

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

最下犯禁破戒僧,供养由获万亿报,

是故世尊赞胜因,天上人中受尊贵。

是故慇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

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

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

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

若于清众起正信,无有毁谤名僧罪,

常能防护口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若人于僧有骂罪,应须志诚速求忏,

于僧勿起憍慢心,来生受苦必当悔。

如僧刹那有功德,其福不容于天地,

何况经月累岁年,坚持如来严禁戒。

是人持戒功德报,佛于一劫说不尽,

况余凡俗知其边,福等虚空无有量。

当知功德广庄严,释迦如来僧宝众,

是故不听在家者,毁辱打骂出家僧。

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

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

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

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

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

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拣选生分别。

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

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

佛日灭没虽久远,僧宝连晖传法灯,

犹如龙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雨于如来妙法雨,

滋润枯渴诸群生,长养善芽功德种。

于多劫中宿植田,得为如来弟子众,

处在贤圣法海中,饮妙解脱甘露味。

传持世尊末代教,流化十方诸国土,

利益一切诸众生,令佛法轮恒不绝。

佛法久后灭没时,伽蓝精舍毁成聚,

龛塔尊像并荒凉,设欲供养难可得。

壁画僧形不可见,何况得闻于正法?

人身难得生人中,佛法难逢今已过。

如何于妙良福田,不种当来功德种?

冥路悬远不渴达,当办资粮备前所。

善福田中不种植,当来险路乏资粮,

是故诸人应善思,闻经僧中应惠施。

依经我略赞僧宝,功德无量遍虚空,

回施一切诸群生,愿共当来值弥勒。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

 

回向住生者000罪障消除 永离三涂 住生净土

回向现世者000病苦消除 消灾免难 身心安康 共证菩提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般若文海佛教经典图书馆

Like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