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修学圣典汇编
海涛法师选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比丘白佛:“唯然,世尊!”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世尊、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见比丘有此十法者,则共爱做、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云何为十?雨势!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行增上戒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复次,雨势!比丘广学多闻,守持不忘,积聚博闻,所谓法者,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如是诸法广学,多闻诵习至千,意所推观,明见深远。雨势!我等若见比丘极多闻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若愚痴凡夫,因不多闻,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因多闻故,或灭苦痛,生极快乐;因多闻故,或得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
若众不多闻者,众便不生喜好法;若众多闻者,众便生喜好法。众生喜好法已,世尊欲断此喜好法故,便为弟子施设戒。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独安静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
彼时,比丘则于哺时从宴坐起,住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今独安静处,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谁将世间去?谁为染着?谁起自在?’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心将世间去,心为染着,心起自在。比丘!彼将世间去,彼为染着,彼起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非心染着,非心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而心随多闻圣弟子。”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我所说甚多,谓正经、歌咏、记说、偈他、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法及说义。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说四句偈,知义知法,趣法向法,趣顺梵行。比丘!说多闻比丘无复过是。比丘!如是多闻比丘,如来如是施设多闻比丘。”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多闻比丘明达智慧,说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世尊!云何多闻比丘明达智慧?云何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比丘!若比丘闻此苦,复以慧正见苦如真者,闻苦习、苦灭、苦灭道。复以慧正见苦灭道如真者。比丘!如是多闻比丘明达智慧,如来如是施设多闻比丘明达智慧。”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彼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问曰:“世尊!聪明比丘黠慧广慧,说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世尊!云何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云何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比丘!谓有贤道而有贤观,极妙辩才,有善思惟:‘世尊!云何聪明比丘黠慧广慧?云何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比丘!所问为如是耶?”
比丘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若比丘不念自害,不念害他,亦不念俱害,比丘但念自饶益及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稳快乐。比丘!如是聪明比丘黠慧广慧,如是如来施设聪明比丘黠慧广慧。”
比丘白曰:“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时,比丘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善诵习已,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远。
彼时比丘闻世尊教,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彼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为,剃除鬓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乃至得阿罗汉。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沙门梵志又当以五事,答布施家。何谓五?教诲以成其正信,教诲以成其戒行,教诲以成其多闻,教诲以成其布施,教诲以成其智慧。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有信,信于如来、至真、正觉,十号具足;二者、知惭,耻于己阙;三者、知愧,羞为恶行;四者、多闻,其所受持,上中下善,意味深奥,清净无秽,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灭恶修善,勤习不舍;六者、昔所学习忆念不忘;七者、修习智慧,知生灭法,趣贤圣要,尽诸苦本。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如来说七正法,谓七非法:无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多忘、无智。
复有七法,谓七正法:有信、有惭、有愧、多闻、精进、总持、多智。……
复有七法,谓七勤法:一者、比丘勤于戒行,二者、勤灭贪欲,三者、勤破邪见,四者、勤于多闻,五者、勤于精进,六者、勤于正念,七者、勤于禅定。
生老死大海,智慧为轻舟,
无明大闇冥,智慧为明灯。
诸缠结垢病,智慧为良药,
烦恼棘刺林,智慧为利斧。
痴爱駃水流,智慧为桥梁,
是故当勤习,闻思修生慧。
复次,若人学问,虽复毁行,以学问力寻能得道,以是义故,应勤学问。
我昔曾闻:有一多闻比丘,住阿练若处。时有寡妇数数往来此比丘所,听其说法。于时,学问比丘于此寡妇心生染着,以染着故,所有善法渐渐劣弱,为凡夫心结使所使,与此妇女共为言要。妇女言:“汝今若能罢道还俗,我当相从!”彼时比丘即便罢道。
既罢道已,不能堪任世间苦恼,身体羸瘦,不解生业,未知少作而大得财,即自思惟:“我于今者作何方计,得生活耶?”复作是念:“唯宰杀羊,用功极轻,兼得多利。”作是念已,求觅是处。以凡夫心易朽败故,造作斯业,遂与屠儿共为亲友。
于卖肉时,有一相识乞食道人,于道路上偶值得见,见已便识。头发蓬乱,着青色衣,身上有血,犹如阎罗、罗刹,所执肉称,悉为血污。见其称肉欲卖与人,比丘见已即长叹息,作是思惟:“佛语真实,凡夫之心轻躁不停,极易回转。先见此人勤修学问,护持禁戒。何意今日忽为斯事?”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汝若不调马,放逸造众恶,
云何离惭愧,拾弃调伏法。
威仪及进止,为人所乐见,
飞鸟及走兽,睹之不惊畏,
行恐伤蚁子,兹哀怜众生,
如是悲愍心,今为安所在。
凡夫之人,其心不定,正可名为沙门、婆罗门数,是故如来不说标相;若得见谛真实,是名为沙门及婆罗门,复说偈言:
勇捍而自称,谓己真沙门,
为此不调心,忽作斯大恶。
说是偈已,寻即思惟:“我于今者,作何方便令其开悟!如佛言曰:‘若教人时,先当令其于四不坏生清净信。此四不坏能令众生得见四谛。’今当为说作业根本。”作是念已,而语之言:“汝于今者,极善称量!”
时卖肉者作是念言:“此比丘既不买肉,何故语我极善称量?”作是念己,即说偈言:
此必有悲愍,而来见挤拔,
如斯之比丘,久离市易法,
见吾为恶业,故来欲救度,
实是贤圣人,为我作利益。
说是偈已,寻忆昔者为比丘时,造作诸行,念先所诵经名曰:《苦聚欲过欲味》。思忆此已,即以肉称远投于地,于生死中深生厌患,语彼比丘:“大德!大德!”而说偈言:
欲味及欲过,何者为最多,
我以惭愧鞙,捉持智慧秤,
思量如此事,心已有通达。
不见其有利,纯睹欲衰患,
以是故我今,宜应舍离欲,
往诣于僧坊,复还求出家。
我今为欲作,身苦极下贱,
虽是现在身,即如堕恶道。
我昔出家时,滤水而后饮,
悲愍护他命,无有伤害心。
今日如恶鬼,食人精血者,
我今乐杀害,习而不能舍。
善哉佛所说,亲近于欲者,
无恶而不造,我今为欲使,
衰苦乃至此。一切种智说,
四谛我未证,从今日已去,
终不更放逸。十方尊所说,
前为放逸者,后止更不作,
如月离云翳,明照于世间,
是故我今当,专心持禁戒。
设头上火然,衣服亦焚烧,
我当坚精进,修行调顺法,
断难伏结使,必令有寂灭。
假毁绝筋脉,形体皆枯干,
不见四谛者,我终不休息,
先灭结使怨,得胜报施恩。
尔时。比丘知其心念,彼智慧火方始欲然。即说偈言:
汝今若出家,必应得解脱,
迦梨与僧钳,及以质多罗,
如此等比丘,皆七返罢道,
后复还出家,获得阿罗汉。
十方世尊戒,汝亦不毁犯,
汝不起邪见,汝有多闻智,
生于厌杂善,修习寂静乐。
汝有多闻灯,结使风所灭,
汝还修多闻,必至无畏方;
为结之所漂,当依修定力,
修定得胜力,明了见结使;
由汝常修集,故乐出家法,
心近善功德,为结使所坏。
修集于正道,是意捉结使,
如象绝□靽,自恣随意去。
复次,若不见道迹,虽复多闻,不能得拔生死之苦,是故智者应求见谛。
我昔曾闻:兄弟二人俱共出家,兄得罗汉,弟诵三藏。时彼罗汉语三藏言:“汝可坐禅。”三藏报曰:“我当坐禅。”罗汉比丘复语之言:“汝宁不闻佛之所说:‘夫行道者如救头然!’”即说偈言:
今日造此事,未必到明旦,
人命不可保,宜速修善业。
死大军来至,无可求请处,
若其命终时,不知从何道?
冥冥随业缘,莫知路远近,
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
汝言明当作,斯言甚虚妄,
死虎极暴急,都无有容纵,
一旦卒来到,不待至明日。
死王多残害,汝应生怖畏,
当知身危脆,命速难可保。
应勤观内身,舍弃多闻业,
求离世解脱,超拔生死根。
死若卒至时,悔热无所及,
今若见道迹,后无悔热畏。
佛法中坚实,所谓得道迹,
多闻业虚伪,应舍莫爱吝。
虽多闻博达,不获道迹者,
譬如盲执灯,照彼自不睹,
若欲求自利,必须见道迹,
处众师子吼,言辞善巧妙,
敷演诸法相,分别释疑难,
能令听法众,皆发欢喜心。
又使一切人,悉得于调顺,
虽有如是事,临终心错乱,
堕于恶道中,智者所嗤笑。
汝之所说法,言词字句满,
次第说因果,美味悦心意,
甜如甘蔗桨,虽能作斯事,
不能自调顺,未断三恶趣。
自求得解脱,空用是事为,
凡夫不可信,宜速求见谛。
汝有大名称,咸云善说法,
虽有空名誉,于汝将何益?
当观察内身,嘿然修禅定。
昔来多闻者,其数甚众多,
无常所迁谢,存者极鲜少。
勤苦求名誉,虽得复散失,
佛说有为法,一切悉无常。
过去恒沙佛,成就三达智,
除灭于三障,一念观三世,
斯等诸世尊,名闻满十方,
今皆般涅槃,名字亦随灭。
是故汝今者,应勤修精道,
舍离于名称,专求于解脱。
三藏答言:“正尔当作!”未久之间,身遇重病,恐命将终,深生悔恨,而说偈言:
怪哉我今日,于佛圣法中,
戒闻虽具足,而不得见谛,
我今若死者,与狗亦无别。
洄流没生死,如彼陶家轮,
我今可哀愍,未有证道迹。
师长垂慈矜,劝我学禅思,
我不奉法教,都不习少分,
是故于今者,不得见真谛。
我执释迦文,大明之法灯,
而为无明首,不能自照了,
以不能照故,永没生死苦。
其诸同学闻其病患,咸来瞻砚,见其恐惧,皆悉惊愕,各作是言:“汝宁不闻佛之所说:‘多闻之人有智慧力,能知无常。’是故汝今不应忧怖!”时病比丘即便说偈,答同学言:
我先蒙教诲,当习坐禅法,
今日至明日,窳情自欺诳。
令此一生中,空过无所获,
是身如聚沫,我不深观察,
横计为坚实,不觉死卒至。
专着多闻法,生于最胜想,
忽为死蟒吞,悔恨无所及。
如修多罗言,应当习坐禅,
专精其懈倦,灭结之所说。
佛有如是教,不能随顺行,
悔热火所烧,令我心燋恼。
我今甚闇劣,譬如婴愚者,
于彼六道中,不知趣何道?
未知将来世,得闻佛语不?
周回三有中,为遇何等人?
亦不知未来,为作何事业?
或能丧本心,与起于三毒,
不修诸善事,但造于众恶。
呜呼大苦哉,我为自欺诳,
已得离诸难,应获出世道,
云何为痴愚,放逸而自恣。
时诸同学闻说偈已,重安慰言:“汝既多闻,又坚持戒,宜应自宽,何为忧怖乃至如是?”病比丘言:“我今病因,诸贤见舍,必死无疑!”涕泣流泪而白兄曰:“愿少近我,由我愚惑,不奉兄教,今者病笃,必就后世。愿兄垂愍当见拔济,令离大苦!”即说偈言:
同处佛法中,汝称沙门宝,
数数教诫我,愚劣不承顺。
我以斯事故,倍复生悔热,
盛夏郁蒸气,猛焰烧燋然,
我之背恩教,悔热复过彼。
我今无所恃,唯当归依汝,
于后受身时,观察莫忘我,
令后值佛法,复还得出家。
不虚着法服,愿心获道果。
学问诸余业,舍之不复为,
专精求解脱,更无余志求。
假使将来世,求于见谛者,
皮肉及筋骨,髓脉消干竭,
身命趣自在,终不舍解脱。
又愿未来身,常勤修善法,
昼夜六时中,精进初不废。
时病比丘说是偈已,心怀惶悸。其兄见之,生大忧愍,而作是言:“善哉!善哉!子今乃能深生悔恨,发于誓愿,但先教汝,不用我语,惊悔于后,将何所及!”而说偈言:
疾病以困笃,大命不云远,
支节皆舒缓,刀风解其形;
汤药所不疗,医师舍之去,
左右咸称言,怪哉决定死。
诸亲妇女等,对而悲啼哭,
临终大恐怖,惊畏苦难喻。
设当平健时,知死有斯苦,
谁不发道意,互获解脱果。
盛年无患时,懈怠不精进,
但管众事务,不修施戒禅。
后遭重病疾,诸根如火然,
临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
彼病比丘即便命终,还生人中。时阿罗汉以天眼观,知其生处,数到其家。此儿渐大,乳母抱持,将请僧坊,至罗汉所,捉儿不坚失手扑地,头打石上,儿大瞋恚,舍身命终,堕地狱中。时阿罗汉复以天眼而观察之,见在地狱生苦难处,即说偈言:
呜呼大毁败,生处难可救,
佛力尚难拔,况我能救济?
系心慧无漏,非苦所能修,
地狱中苦恼,无有暂乐心,
尚无暂乐心,云何得系念?
以无系念故,不得慧无漏。
如是之难处,云何可救拔?
地狱受大苦,不可以方喻,
设复强为譬,人中死为苦,
少可得为喻,彼苦恒过此。
如大苦干薪,无有暂冷时,
地狱苦亦尔,无有暂憩息。
地狱中阴身,皆如融铁聚,
热恼烧然苦,不可得称计。
宜应除懈怠,昼夜不休息,
勤修于正道,必使尽苦际。
是故先修道,克获解脱果,
然后以多闻,而作妙璎珞。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逾毁,从是戒慧成。
多用命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为能师现道,解疑令学明,
亦兴清净本,能奉持法藏。
能摄为解义,解则义不穿,
受法猗法者,从是疾得安。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夫求爵位财,尊贵升天福,
辩慧世间悍,斯闻为第一。
帝王聘礼闻,天上天亦然,
闻为第一藏,最富旅力强。
智者为闻屈,好道者亦乐,
王者尽心事,虽释梵亦然。
仙人常敬闻,况贵巨富人,
是以慧为贵,可礼无过是。
事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
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
人为命事医,欲胜依豪强,
法在智慧处,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
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
闻为今世利,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积闻成圣智。
是能散忧恚,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隐吉,当事多闻者。
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闇者从得烛,
亦导世用人,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多闻善能行,修善无烦恼,
所行业障消,沙门获妙果。
愚迷不觉知,好行不死法,
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
犹如盖屋密,闇冥无所见,
虽有众妙色,有目不见明。
犹如有一人,智慧广博学,
不用则不知,善法及恶法。
譬如执明烛,悉见诸色相,
闻已尽能知,善恶之所趣。
虽称为多闻,禁戒不具足,
为法律所弹,所闻便有阙;
行人虽少闻,禁戒悉具足,
于法律所称,于闻便有阙;
虽少多有闻,持戒不完具,
二俱被呵责,所愿而皆失。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毁誉,从是三学戒。
多闻能奉法,智慧常定意,
如彼阎浮金,孰能说有瑕。
智博为多闻,持戒悉完具,
二俱得称誉,所闻而尽获。
多闻如宝镜,照法尽无余,
自照兼照他,二俱生喜悦。
多闻如璎珞,自身先严饰,
有情生喜悦,爱乐无穷尽。
诸有称己色,有叹说名德,
斯皆诸贪欲,然自不觉知。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内无人自知,外无人所见,
内不见其果,便随声而住。
内既而知之,外无人所见,
二果俱已成,便随声而住。
内有而所如,外有而所见,
彼有其明智,不随声而住。
耳识多所闻,眼识多所见,
闻见不牢固,事由义析理。
智牢善说快,闻知定意快,
彼不用智定,速行放逸者。
贤圣乐于法,所行应于口,
以忍思惟空,闻意则牢固。
闻已当忆持,数数而观察,
若人闻正法,闻已悉明了,
发生于善根,远离诸过咎。
由闻正法故,心净无垢染,
生踊跃欢喜,增长于明慧。
由闻正法故,不造作众罪,
知业果不虚,当得菩提道。
由闻正法故,知佛诸功德,
法为解脱因,是为真智者。
由闻正法故,知法相常住,
是故当一心,于事勤修作。
由闻正法故,解脱轮回海,
断种种贪爱,当证于实际。
由闻正法故,悟彼生灭相,
具四种因缘,当明了信解。
由闻正法故,了知蕴处界,
与生灭相应,今正智明显,
是三种过患,为轮回之本。
乐多闻正法,当断命永尽,
若乐于多闻,处世无过上,
于动不动法,悉究诸源底,
是人命终时,无复诸忧怖。
善达彼正法,不生于少苦,
能以正智火,焚烧烦恼薪,
由乐于多闻,后苦不复受。
若亲近多闻,则生安隐乐,
离放逸烧然,此为善根本。
当承事耆德,欣乐彼宣说,
出离老死因,得证真常处。
了达一切法,解脱诸障染,
引发菩提心,多闻为最上。
若习近多闻,乐欲修正慧,
当以身语心,尊重常恭敬。
若乐多闻者,善住于法性,
坚固勤修作,能越三有海。
若人有多闻,则具诸财宝,
无闻虽富饶,愚懵同贫窭。
若人无法财,远离于师范,
虚受彼形躯,常怀于忧报。
若近恶知识,生放逸懈怠,
犹如硗田中,虚掷于种子。
多用具法眼,虽瞽亦明觉,
无目无多闻,是为暗钝者。
若远离正法,依止于非法,
犹如舍良医,而求愈笃疾。
诸法无限量,积学方悟入,
滴两成驶流,皆由于渐次。
无始轮回海,发起菩提心,
至金刚道场,成佛果亦尔。
净心持正法,不着于诸禅,
非欲境所牵,决定常安隐。
有智亲智人,当舍离无智,
以智德修身,斯人甚希有。
以信心求法,常生于胜处,
设堕险难中,诸天常救护。
于暗作明灯,于病为良药,
贫乏与珍财,盲者使能视。
于世问瀑流,为作彼舡筏,
若醉傲放逸,决定为自损。
是先佛所说,当具足信受,
令正智现前,修习忘疲倦。
云何菩萨具足多闻?菩萨摩诃萨为大涅槃,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一部惟毗佛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亦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二部经,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是经典,具足全体,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复除是偈,若能受持如来常住性无变易,是名菩萨具足多闻。复除是事,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亦名菩萨具足多闻。何以故?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是名菩萨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闻。
复次,世尊!菩萨若有修集多闻,好语、乐语、微妙之语、软语、喜语,若为衣、食、卧具利养而演说法,若有信解能至心听而不为说,若有放逸致供养者便为说之,可为说者而不为说,不可说者反为说之,是名魔业。
复次,世尊!若有菩萨说法之时,秘藏深义,有诸天人得他心智,知已不悦,即作是念:“我为如来真正法来,不为世间浅近语来,是人欲毁如来正法,不能增长。若人有毁佛正法者,我不乐见闻其所说。”即便舍去,是名魔业。
世尊复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能修集多闻庄严,求学多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诸和上、阿阇梨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随教而行,除舍憍慢,速受教诲,于正法中生起药想,于和上、阿阇梨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说法者起明医想,为集佛法不爱身命,于诸财物衣钵之余起恼结想,虽具封禄不生爱着,为重法故一切悉舍,为证正法应舍一切世间珍宝,为得法故应舍一切名誉赞叹,为得法王舍诸王位,为舍一切诸结使故,应当勤修集法相应,为救一切诸众生故,应当勤修集法相应。
菩萨摩诃萨修集诸法者,一切善根自然而得。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欲成菩提,欲竖立智柱,应修多闻。善男子!如帝释堂因柱得住,三十三天在中欢乐。如是善男子!由菩萨智柱,一切诸天、世人悉蒙受乐。善男子!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
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修集多闻,诸众生中为多闻柱,是时诸天欢喜踊跃。是善丈夫,坚牢精进,修筑智慧,必能获得于佛十力;是善丈夫,当以意力断诸结网;是善丈夫,当演说法断于一切众生结使;是善丈夫,当往至彼菩提树下诸佛坐处;是善丈夫,当以自力降一切魔;是善丈夫,当转十二行相法轮。
善男子!若有菩萨修多闻时,一切魔宫皆悉闇蔽,三千大千世界魔王,皆悉忧恼,作如是言:‘是人今者胜过我等!’其余魔天各作是言:‘是人降伏于我等主,我等一切悉属是人。’何以故?善男子!由是菩萨集多闻慧,能寂结使,以无结使魔不得便,已有多闻则能分别,既能分别则能修行,已能修行魔不得便,修多闻者远离邪见,得住正见,已能正住魔不得便,则能正修,已能正修,能分别义,离诸非义,便能正度义及非义。善男子!以是缘故应如是知。
善男子!菩萨修集是多闻时,除四种魔,所谓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善男子!如本菩萨集多闻时,欲法利法,善住于法,我今少说。
善男子!乃住过世阿僧祇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尔时有大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作如是念:‘我今山中修行慈心无所利益,不但慈心能灭众生无量劫中所集烦恼,非此慈心能起正见。’复作是念:‘因于何事能起正见,作是念言,有二因缘能起正见,谓从他闻,闻已正思,以是二法能生正见。是时便生求多闻心,当从何处得闻善说,为法因缘集法相应。’
尔时仙人至诸聚落、封邑、郡县、王城,处处推求多闻,了不能得说法之师。时魔天子来至其所,作如是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是最胜仙闻佛偈名,即语之言:‘为我演说!’时天报言:‘汝今若能剥皮为纸,以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乃当相与佛所说偈。’
善男子!时最胜仙作是念言:‘今我此身无量生死,在在生处贼兵魁脍,百千劫中常以无事堕在彼手,利刀割截,分解支节,或为欲故,或财利故,杀缚、捶打、系闭、诃骂,受无量苦都无利益,唐受割截,我今当以此不坚身,易得妙法。欢喜踊跃,我得大利!’闻是法语,于此天所生师宗想,即以利刀自剥身皮,干以为纸;复剌出血,用以为墨;复折其骨,削以为笔;合掌向天而作是言:‘天为我说佛所得偈,如先所敕,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我悉作已!’
善男子!时魔天子见最胜仙恭敬为法,见己愁悴即便隐去。善男子!时最胜仙,见天没已,作如是念:‘我今为法生恭敬心,剥皮为纸,折骨为笔,我今如此恭敬求法,而是善根终不败亡。若我此言诚实不虚,起慈悲心为诸众生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出血为墨,折骨为笔。若我至心诚实不虚,余方世界大慈大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
善男子!最胜大仙作是语时,一念之顷,东方去此佛土三十二佛刹,彼有国土名普无垢,是中有佛号净名王如来、应供、正遍觉,今者现在知最胜仙心念所作,亦欲教化是阎浮提诸众生故,譬如壮士屈伸臂顷,乘空而来,到是最胜仙人前住,及五百菩萨。是净名王如来放大光明,遍照彼林,天雨众花。时彼树林,枝叶、花果皆出法音。尔时,无量百千万亿诸天来集。是时彼仙,得净名王佛光触身已,苦痛悉除,还复如故,无有疮瘢。
尔时,彼仙头面敬礼佛世尊足,右达三匝,合掌顶上,白净名王佛而作是言:‘世尊是我师,善逝是我师。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己,不信众生行邪见者、坏正见者、行黑闇者,导示正故而为说法。’
善男子!尔时净名王佛,因最胜仙及诸天子、诸菩萨等,为其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法,彼天众中八千天子,本种善根,皆发无上正真道心。最胜大仙得大喜悦,生于大信,得无碍辩。
彼佛如来复为演说八金刚句。何等八?一切诸法性本净句,一切诸法离结使故;一切法无漏句,尽诸漏故;一切法离巢窟句,过巢窟故;一切法无门句,无有二故;一切法普遍句,示解脱门故;一切法无去句,无去处故;一切法无来句,断诸来故;一切法三世等句,去、来、现在无二相故。
彼净名王佛演说如是八金刚句,是中开解一切法义,复更演说余八法门,令菩萨摩诃萨疾成就智。何等八?谓一切法名字门,以名分别一切法故;一切法音声门,以言分别令欢喜故;一切法共要门,一切诸法决定相故;一切法言说门,虚妄自在故;一切法自相门,离他相故;一切法毕竟尽门,无所有故;一切法分别门,从分别有故;一切法平等门,等一味故。最胜!是名八法门疾成就智。
最胜!复有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何等八?一切法阿字种子门,示法无生故;一切法蛇字种子门,示第一义法故;一切法那字种子门,示字名色故;一切法遮字种子门,示现一切法调伏故;一切法婆字种子门,示一切法人平等故;一切法多字种子门,示如不坏故;一切法迦字种子门,灭苦业故;一切法摩字种子门,究竟成就断一切法故。是名八字种子门,能成就于无尽辩才。是故,最胜!是八字种子句门。八法句门、八金刚句门,正念修行,常离愦闹,恒善思惟,观察修集功德之利。
善男子!净名王如来说是法已,放大光明遍照世界,震动大地即没不现,与诸菩萨还至彼土,彼诸众生都不觉知佛来去时。善男子!尔时最胜大仙成就圣辩,诸天侍卫,诸天守护,为降魔故,至诸聚落、诸城、国邑,为诸众生,广敷演说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满于千岁常演说法,令八万四千众生住声闻乘,八万四千众生住缘觉乘,八万四千众生住于大乘,八万四千众生作转轮王,八万四千众生作释提桓因,八万四千众生得作梵王,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慈,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悲,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喜,八万四千众生修行于舍,无量众生得土天上。是最胜大仙后乃命终,即往生彼净名王佛普无垢土,及八万四千天子亦生彼土。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最胜仙者,岂异人乎?汝勿有疑,即我身是!我本如是,欲法敬法,说诚实言,便能敬感彼净名王佛来至我所;是以当知,若有菩萨恭敬求法,则于其人佛不涅槃,法亦不灭。何以故?净威!若有菩萨专志成就求正法者,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
净威!若菩萨摩诃萨欲法敬法,令诸山岩、树木、林薮,出诸法藏陀罗尼门,及诸经卷自来在手。
净威!诸有菩萨敬法欲法,若有诸天曾见佛者,来至其所,从于佛所得闻诸法。具为演说。
净威!利法菩萨若其寿尽,诸佛世尊增益其寿,佛力持故欲住千岁,即便能住,二千、三千、四千、五千乃至一劫,若减一劫随意得住。
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不老不病,得忆念力,进趣智慧得于辩才。若有菩萨敬法欲法,得见佛已,舍离诸见,趣入正见。
净威!若有菩萨敬法欲法,一切众生无能侵害。是故,净威!是大众生应当勤修多闻庄严,所获功德复过于是。
净威!若有菩萨住是三福庄严、福柱广、福增、福无尽、福不思议,无有能得是福边者。净威!可以一毛数大海渧,无有能尽是菩萨庄严福聚净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
净威!能称三千大千世界草木、山林,及诸众生得其轻重,不能称量如是菩萨庄严福戒,多闻慧聚,得其边者,是名解说智庄严已。”
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庄严、多闻庄严,是三庄严何者为最?何者为胜?”
佛言:“净威!三庄严中, 闻庄严最可称叹,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善男子!如须弥边着一芥子,而是施福及净戒聚亦复如是,犹如芥子,多闻庄严如须弥山。
善男子!如一小鸟所住虚空,施、戒庄严亦复如是,多闻庄严如余虚空。善男子!布施庄严能作二事,何等二?能除贫穷,成大封禄。净戒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一离恶道,二至善处。
善男子!多闻庄严亦作二事,何等二?谓能除去一切诸见,能集一切智慧庄严。善男子!布施庄严是有漏报,净戒庄严亦有漏报。善男予:多闻庄严无漏、无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修多闻慧。”
说是施福、净戒、多闻庄严法时,三千众生本种善根,便发无上正真道心,五千天子于诸法中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净威力士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重以慈音告阿难曰:“诸佛化迹,法皆如是,勿复忧悲!无上正法于我灭后,住世千年,饶益天、人、阿素洛等。从是已后,渐当隐没。
阿难当知!我涅槃后第一百午,吾圣教中圣法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无畏辩才,能伏邪论,其大神力,放诸有情多所饶益。由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后第二百年,吾圣教中寂静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如天人师,具大威德,多所饶益。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于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告富楼那:“菩萨有四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萨求法,所谓十二部经—脩多罗、祇夜、受记经、伽陀、忧陀那、尼陀那、如是诸经、本生经、方广经、未曾有经、阿波陀那、论议经。求已诵读,诵读已正忆念,正忆念已,如所说行。富楼那!菩萨有此初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常能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于一切法中,无所依止,虽入禅定而无所依;无所依故,放诸法中得不住智;得不住智已,放诸法中得无碍知见。何以故?富楼那!无法可贪作障碍者,菩萨有此三法,则能修集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能常修筑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以法因缘,念佛及念佛法。是人以法因缘,念佛念佛法时,不见有法可贪受者;是人不贪受故,于一切法心无所著;是人于一切法无所著故,于诸问难,随所问答而无有碍。菩萨有此三法,则能修筑多闻,犹如大海不可竭尽,能当修集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
复次,富楼那!菩萨成就无所得慈,于行无碍,无所得慈者,不受诸事。何以故?富楼那!住此相者,或生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痴;住彼相者,亦或生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痴;住事相、物相,阴相、入相、界相、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痴。是故,富楼那!所有受相皆名邪见,菩萨悉灭一切诸相,修集慈心。众生败坏故,相亦败坏;相败坏故,事亦败坏;事败坏故,见亦败坏。菩萨尔时坏一切法,修集于慈,如是慈者名为无所得慈,如是无所得慈名为法慈,如是法慈名为佛慈。富楼那!何名佛慈?无作无坏,是名佛慈。复次,富楼那!如实通达一切诸法,是名佛慈。”
“世尊!云何名为如实通达一切诸法?”
佛告富楼那:“所通达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何以故?富楼那!若言有法即是非法,若有无法,无有非法,则于其中无有戏论;若无戏论是名涅槃。汝具观之,极远极近?”
富楼那言:“不远不近。何以故?世尊!如是义者,无方无处,无内无外。”佛言:“如是,富楼那!于法作数。”
“世尊!于何等法为之作数?”“富楼那!如诸凡夫所著之法,如来不得、不修、不证、不通达,如是法者,为之作数。富楼那!是诸法数,不为分别法故。富楼那!今为汝说,如是第一寂灭法者,能摄佛道。富楼那!当来有人欣赴世利,若闻此经不乐听受,富楼那!我此菩提,汝等但以音声章句,少知之耳,其中义趣汝所不知,此义玄远不可言宣。唯有智者可以内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能知义者,闻佛法忧苦,
若能知义者,如来为作师;
若人佛为师,是则求涅槃,
无有诤讼心,能正思量法。
此中无法生,亦无有法灭,
无生无有灭,是诸法实相。
若法无有生,即无有作起,
是非与一异,此法中皆无,
是名为涅槃,中无有灭者。
若言极远近,是二俱为空,
若能知空者,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是名我弟子。
“富楼那!菩萨有此四法,则能修集多闻,犹如大海而不竭尽,能常修集多闻宝藏,能于诸法得决定义,于诸语言善了章句。”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常欲求多闻,诸佛所称叹,
能得定实义,是故如大海。
能于一字中,及与一句义,
于千万亿劫,说之而不尽。
故当求正法,求已正思量,
勿贪取法相,不贪佛所赞。
忆念诸如来,及念于正法,
不以贪竞心,而求于导师。
常于诸众生,修行慈愍心,
而不着众生,散灭一切法。
大名称菩萨,修习如是法,
疾得陀罗尼,多闻从是生。
犹如虚空性,无增无有减。
法性亦如是,无增无有减,
我以智慧力,无量劫说法,
所说无央数,犹亦不名说。
尽诸众生性,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多闻如阿难,
陀罗尼菩萨,为是一切人,
千亿劫说法,智慧犹不尽。
佛智慧无等,同虚空无量,
虚空无生起,智慧亦如是。
如龙不取水,而能雨大水,
是水无住处,所雨无穷尽。
菩萨亦如是,得此陀罗尼,
诸法无住处,是缘说不尽。
故应求多闻,求已正思惟,
以法缘念佛,多闻从是生。
慈普覆众生,散灭众生相,
亦灭诸法相,多闻从是生。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殷重听闻,乃至为他如法说已,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获得光明,能破一切无明黑闇及诸翳膜。舍利子!如是光明即为智慧。何以故?善、不善法皆能明了如实知故,是菩萨摩诃萨,修如是法获明慧已,乃至命难、众苦因缘,决定不造诸不善法。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欲永灭不善法故,随所闻法极善通达;既通达已,是别说为牟尼寂静。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正行之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如人入闇室,覆蔽绝光明,
虽有众色像,非明眼所见。
如是虽有人,内具诸明解,
不闻于正法,善恶何能晓?
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 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证现法涅槃,
净觉法相应,证得第一乐。
闻菩萨藏已,正法善安住,
为世大先明,行菩提妙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能受持菩萨藏经正行人所,深起敬心善知识想,既生想已,又放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倍复寻求,令此法门转增明净。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为求菩萨藏故,发生信欲,策励正勤,捡摄其心,令定安住,是菩萨摩诃萨,于四正断方便修成,一切法中得无障碍。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正行之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所谓说法者,即为善知识,
恭敬听闻法,安住于正行。
欲解常无退,精进常高勇,
净慧常修治,于智常安住。
自然违诸法,不随于信行,
以智观于法,是为诸佛说。
智者分别句,趣义善加学,
于白黑品等,常修常远离。
心曾无厌倦,于法无退没。
身欲并轻安,速得心精进
由闻法增智,智增无退念,
智恒依念住,了知净秽法。
学于无上法,趣胜念慧力,
了众生欲解,自学于长夜。
学法已升进,极进智清净,
了众生欲解,如解便开示。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菩萨藏微妙法门,如是寻求通达觉慧,依是清净善法明门,菩萨常应如是修学。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法修学,应作是念:‘二因、二缘能发正见。’何等为二?所谓从他闻音,及以内自如理作意。彼复思惟;从他闻音,如理作意,为何等相?寻重思惟: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等,既不脱诸热恼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死?为之沉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使自谓出离众苦,是故如来依是人故,如实说法,若能从他随顺听闻,是则解脱诸老死等。”复作是言,我先闻薄伽梵说:
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善听增长闻,闻能增长慧,
慧能修净义,得义能招乐。
聪慧得义已,证现法涅槃,
闻法净黠慧,证得第一乐。
是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是思已,当放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及以圣法毗奈耶教,殷重听闻受持读诵,广为他人敷演开示。
复次,舍利子!若诸含识于菩萨藏,妙法门,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是故,如来依是人故,说正法要,作如是言:‘若欲解脱生老病死,当具内自如理思惟,诸菩萨等应如是学。’舍利子!云何名为如理方便?何等菩萨如理作意而能修学?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理方便者,无有一法若合、若离,何以故?如理方便非方便故。”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记。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着;如是多闻贪着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阿难!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经。何等为八?一者,信根坚固;二者,其心质直;三者,身无病苦;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具足念心:六者:心无憍慢;七者,成就定慧;八者,具足从闻生智。文殊师利!毗婆尸佛侍者弟子名阿叔迦,亦复具足如是八法。……我今阿难亦复如是具足八法,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多闻。何等为十?一者、如实了知,如是贪火炽然生灭;二者、如实了知,如是瞋火炽然增盛;三者、如实了知,如是痴火惛乱增长;四者、如实了知,有为之法悉皆无常;五者、如实了知,如是诸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实了知,如是世间并皆是空;七者、如实了知,如是一切诸行无我;八者、如实了知,如是爱着,皆名戏论;九者、如实了知,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十者、如实了知,涅槃寂静。如是之义非但言说,要以闻、思、修所成慧,方于此义如实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坚固,为诸有情发起精进。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多闻。”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积多闻,能入如来法。
譬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种种诸肴膳,不食自饿死,多闻亦如是。
譬如有良益,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
所谓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恭敬供养,尊重礼拜,种种随顺,不违其教,是为一;
一切正直,无虚矫故,永离憍慢,常行谦敬,身语意业,无有粗矿,柔和善顺,不伪不曲,是为二;
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随觉,未曾散乱,惭愧柔和,心安不动,常忆六念,常行六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是为三;
与十种智,为方便故,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常乐听闻,无有厌足,舍离世论及世言说,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入大乘慧,是为四;
一心亿念,无散动故,六波罗蜜,心专荷负 四种梵住,行已成熟,随顺明法,悉善修行,聪敏智人,皆勤请问,远离恶趣,归向善道,心常爱乐,正念观察,调伏己情,守护他意,是为五;
坚固修行真实行故,常乐出离,不着三有,恒觉自心,曾无恶念,三觉已绝,三业皆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
能令自他心清净故,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聚,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轮,如虹霓色,如日月光,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是为七;
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萨摩诃萨,闻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境,无贪瞋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着无行,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闻已深信,不疑不谤,是为八;
以能成就圆满解故,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人,无作无行,无计我想,无计我业,无有疮疣,无有瘢痕,亦无于此所得之忍,身语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进,亦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而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
到分别相彼岸处故,菩萨摩诃萨见缘起法故,见法清净,见法清净故,见国土清净,见国土清净故,见虚空清净,见虚空清净故,见法界清净,见法界清净故,见智慧清净,是为十——修行积集一切智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助道具,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一切法,无障碍清净,微妙智慧聚。
尔时,文殊师利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
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
“大慧!执著名字言得义者,如彼痴人,不知舂吹,啖文字谷,不得义食,以是义故,当学于义莫着文字。大慧!所言义者名为涅槃,言名字者,分别相缚,生世间解。大慧!义者,从于多闻人得。大慧!言多闻者,谓义巧方便,非声巧方便。大慧!义方便者,离于一切外道邪说,亦不和杂,如是说者,自身不堕外道邪法,亦不令他堕外道法。大慧!是名多闻有义方便。大慧!欲得义者,应当亲近多闻智者,供养恭敬。著名字者,应当远离不应亲近。”
出家菩萨,复有八种多闻清净,庄严自身。云何为八?一者、尊敬和上、阿合梨,多闻清净;二者、远离憍慢,生谦下心,多闻清净;三者、精进勇猛,多闻清净;四者、安住正念,多闻清净;五者、为求法者说甚深义,多闻清净;六者、不受自赞毁他,多闻清净;七者、常能观察一切善法,多闻清净;八者、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多闻清净。善男子!如是八种多闻清净,汝等菩萨皆应修习,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法故,当学多闻、多闻方便。何谓多闻、多闻方便?舍利弗!其多闻者,从他所闻;多闻方便者,能自思量,专心正念。从他闻者,诸佛所说顺道之言,所谓修多罗、祇夜、闇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渭多伽、阇多伽、广经、未曾有经、优波提舍,是则名曰从他所闻顺道之言。”
从畜生脱,得生人趣,彼应亲近善友良缘,得闻正法,舍离愚痴。由善友力多闻熏习,观诸法空,离诸缠缚,而于自身作非有想,于大众中心无所畏,自然证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无自性,速能获得一切种智。
复有三法名持律: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诵二部戒通利无碍。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广诵毗尼通利无碍。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多闻;住毗尼中不动。
复有三持:波罗提木叉戒具足;具足多闻;善巧方便,能灭诤事。
佛告优波离:“欲灭诤事者,当先自筹量身力、福德力、辩才力、无畏力,知事缘起。比丘先自思量有如是等力,又此诤事起来未久,此人心调软,诤事易可灭,此比丘尔时应作灭诤。若自思量无上诸力,诤事起已久,其人刚强非可卒灭,当求大德比丘共灭此事;若无大德比丘者,当求多闻比丘;若无多闻者,当求阿练若比丘;若无阿练若比丘者,当求大势力优婆塞。”
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苦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为智慧。
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既问我以是义故,我当为汝譬喻解释,所以者何?智者于义譬喻得解。
阿难!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树木、百卉、药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横一指,从地生者,彼等树木,并着枝叶、花果、子实皆悉备兵。阿难!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如横一指最小之具,所生花果多少之数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叶、果实、枝等,如横二指所生草木,还有若干花果、子实,多少之数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从地更有出生,如横二指还有若干枝叶、花果,多少之数如三恒沙。阿难!于意云何,颇复有人能数彼树多少以不?”阿难言:“不也,世尊!”
尔时,佛复告阿难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实,有人尚能数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显示不求果报,发慈哀心、怜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罗汉果。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乃至令发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解释、分别显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数,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千分不及一,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称量。阿难!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闻中,复能向他乃至宣说一四句偈。”
“菩萨有四法,菩提之心善根为首。何等四?成满相好,开门大施;修净佛土,行种种施;净于智慧,常伏憍慢;满足智慧,修集多闻。是名为四。”而说颂曰:
常开门大施,彼到相好岸,
善好种种施,斯当有净土,
常无有憍慢,恒求集佛智,
集闻无满足,斯有利智慧。
如是胜妙相,方便起道根,
是巧心所转,集先诸功德。
如世尊说二因、二缘能生正见:一外闻他法音,二内如理作意。若外闻他法音多者,名随信行;若内如理作意多者,名随法行。
复次,如契经说,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多者,名随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多者,名随法行。
慧有三种,谓闻、思、修。此三体性是何耶?答曰:从闻生者是闻慧,从恩生者是思慧,从修生者是修慧。复有说者,若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闻慧,依此闻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矿生金,依金生金刚,彼亦如是。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受持、读诵、思惟、观察十二部经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闻慧,依闻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种生牙,依牙生茎、叶等,彼亦如是。
问曰:此三慧有何差别?答曰:闻慧一切时依名解义。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说有何义?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所说有何义?是名闻慧;思慧者或时依名解义,或时不依名解义;修慧者于一切时,不依名解义。犹如三人于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虽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于一切时,手攀池边所有草木,然后乃浴;能浮而不善者,于一切时,或攀池边草木,或时不攀而浴;善能浮者,于一切时,不攀草木,人中而浴。闻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
云何名为具足多闻?谓若有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类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听者,谓说法师说正法要;安处听者,令住恭敬无倒听闻。问:何故安处?答: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二因者,所谓恭敬听闻正法,现证利益及安乐故。此中,或利益非安乐,或安乐非利益,乃至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说。
三因者,谓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当知离过失故,具大义故,又为说者、听者速疾获得沙门果故。若不尔,诸说法者徒废己业,虚设言论;诸听法者空自疲劳,无所证获
三因者,正法能令舍恶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摄涅槃因故。如是三事,恭敬听闻方可证得。
四因者,一、恭敬听时,能善了达契经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有情舍诸不善,摄受诸善,若善听者即能精勤,若舍若受;三、由舍受故,舍离恶因所招后苦;四、由此受舍善恶因故,速证寂灭。
五因者,谓薄伽梵所说正法,有由序,有出离,有依趣,有勇猛,有神变。如是五种,若广分别如《摄异门分》。复有五因听闻正法,谓我当闻所未闻,我当闻已研究,我当除断疑心,我当调伏诸见,我当于深义句以慧通达。佛薄伽梵说:“此五因显闻、思、修三种妙慧究竟方便,初二种因显闻慧,中二种因显思慧,后一种因显修慧。”
六因者,一、为欲敬报大师恩德,谓佛世尊为我等故,行于无量难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听闻?二、观自义利,谓佛正法有现义利;三、究竟远离一切热恼;四、善顺正理;五、易可了见;六、诸聪慧者,内证所知。
七因者,谓七正法,如经言:“我当修习七种正法,谓知法知义,乃至知补特伽罗尊卑。”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为旃荼罗等两开示故;二、易可修学,行住坐卧皆得习故;三、引发义利,谓能引世间、出世间果故;四、初善;五、中善:六、后善;七、感现乐果:八、引后乐果。
九因者,谓能脱九种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狱故;二、永断贪等坚牢缚故;三、摧破七种大贫本故,及建立七种大财富故;四、超度善行听闻正法诸饥俭故,及建立彼诸丰足故;五、灭无明闇起慧明故;六、度四暴流登涅槃岸故;七、对治烦恼诸内病故;八、解脱一切贪爱网故;九、能度无始流转旷野稠林杂染行故,诸牢狱中,生死牢狱最为第一,是故初说。
十因者,一、恭敬听闻如来法已,得思择力,由此能受闻法义利,如法求财,不以非法,虽复受用,深见过患;二、善知出离,谓退失财宝无忧无戚,亦不嗟怨,乃至广说眷属离丧不深悲叹,若遭重病亦不愁恼;三、深见诸欲多有过患,及见出离最胜功德,舍家入道,离卧具等所有贪着,乃至证得诸妙静虑;四、恭敬无倒听闻正法,能顺证解广大甚深、相似甚深诸缘起法,又能引发广大善根出离欢喜,如薄伽梵说:“我圣弟子专心属耳听闻正法,能断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圆满。”五、诸圣弟子恭敬听法,所有集起皆转成灭;六、解正法已,远离尘垢,放诸法中生正法眼;七、能善引摄证预流果最胜资粮,乃至证得阿罗汉果,及能引摄阿罗汉果最胜资粮;八、能善引摄独觉资粮;九、能善引摄无上正等菩提资粮;十、引发一切世、出世间静虑等持、等至、等定。
譬如闇室中,虽有种种物,无灯闇所隐,有目不能见。
如是虽有智,不从他闻法,是人终不能,分别善恶义。
譬如有目者,因灯见众色,有智依多闻,能别善恶义。
多闻能知法,多闻离不善,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佛经亦说:“有二因、二缘发于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正思惟。”又说:“人有四法甚为希有:一、亲近善知识,二、从他闻法,三、内正思惟,四、如法修行。”
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
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
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
无慧亦无明,是名人身牛。
《论》曰:“菩萨闻几种行,入解毗奈耶?”
如《无尽意经》云:“由闻八十种行而能入解。所谓欲行、深心行、深固心行、极相应行、无倨傲行、不放逸行、恭敬行、极尊重行、离名相行、善言行、承事行、闻利益行、作意行、不散乱行、无住行、宝想行、药想行、消除一切疾病行、念器行、达解行、意喜行、悟入行、听闻佛法无厌行、广舍行了知调伏行、亲近多闻行、喜乐容受所作行、身踊跃行、心悦乐行、闻不懈退行、闻义行、闻法行、闻威仪行、闻他说行、闻所未闻妙法行、闻神通行、不乐余乘行、闻诸波罗蜜多行、闻菩萨藏行、闻摄事行、闻方便善巧行、闻梵行行、闻正念正知行、闻已生善巧行、闻末生善巧行、观不净行、观慈行、观缘生行、观无常行、观苦行、观无我行、观寂灭行、观空无相无愿行、无作行、善作行、建立真实行、无减失行、单己行、守护自心行、精进不懈行、谛察诸法行、对治烦恼行、希求自分善法行、降伏他分烦恼行、依止七财行、断诸贫穷行、赞诸有智行、欣乐智者行、众圣平等行、非圣净信行、见谛行、远离诸蕴过失行、称量有为过失行、依义行、依法行、一切恶作行、利益自他行、于善脩作不发余业行、趣向殊胜行、所得一切佛法行。”
《华严》云:“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
故《楞严》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真谛云:“散心名覆器,无闻慧故;忘心名漏器,虽得而失,无思慧故;倒心名秽器,非而谓是,无修慧故。”
《净名疏》云:“闻若不听,无受润因;听而不思,无深旨趣;思而不修,终无证理。三慧若备,入道不疑。”
若比丘有信、有成,而不多闻,则梵行不具。
若比丘有信、有成、有多闻,则梵行具足。
—《长阿含经》
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
—《增一阿含经》
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
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
应净修持身、语、意戒。何以故?
为欲引发闻、思、修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节录
云何圣财?
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
彼诸众生不讲此故,名极贫穷。
—《大宝积经》
云何彼求闻?云何得多闻?云何闻而说?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听,习近多闻者;说不为财利,大人如是去。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
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行为第四。
—《心地观经》
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
一心供养而无厌足。
—《华严经》
菩萨若在居家,受持五戒,常日一食,
依于塔庙,广学多闻,通达诸论,亦应亲近诸善知识,
善能教化是(念佛)三昧者。
—《华手经》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楞严经》
菩萨博读众经,悉入诸道,顺化众生。
—《佛说菩萨内戒经》
贪恚、愚痴、寡闻、破戒而行布施,非净施也。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圆觉经》
有四法人多有所作:
一、亲近善友,二、从他闻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多闻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无碍故。
—《悲华经》
在家菩萨成就四法,归依于法。何等四?
于法师人亲近依附,听闻法已善思念之,
如所闻法为人演说,以此说法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
—《大宝积经》
多闻不贡高,不诽谤诸法;闻法应受持,持已谛观察。
—《菩萨念佛三昧经》
复次菩萨有四种无尽财。云何为四:
谓多闻财,说法财,摄诸贫乏财,回向菩提财。
—《大乘四法经》
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
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
—《月灯三昧经》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维摩经》
于净闻处,于现世业及当来果,
修德进业,乐听般若众妙法门,
专意勤心,究竟通达,如是名具足净闻。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为四。
—《思益梵天所问经》
四依止,谓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理修行。
—《佛说法身经》
多闻者,解一阿含或言二阿含,是名多闻;
坚固者,所解阿含坚固不失,是名多闻坚固。
—《善见律毗婆沙》节录
多闻善根无厌足故,名为智慧戒;
从多闻得智慧故,名为求多闻戒。
—《十住毗婆沙论》
佛告多闻诸圣弟子:“汝等今者应如是学,诸有过去、未来、现在眼所识色,此中都无常性、恒性,广说乃至无颠倒性,出世圣谛,皆是虚伪妄失之法”。
—《顺正理论》
于此大乘有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
—《辩中边论》
闻义无厌者,若不多闻则无教化众生方便智。
—《摄大乘论释论》
多闻增知识,知识增智慧,
由智见真谛,谛使人美善。
—《长老偈.长老尼偈》
即使十分衰老时,也要广学而博闻,
闻慧有益于来世,布施亦无如是益。
—《格言宝藏论》
不修学无以成,不折我无以学,不择师无以法,不习诵无以记。
—《缁门警训》
若凡、若圣广诵众经,持佛语,
诸经师等名多闻众,尊者庆喜之学徒也。
—《异部宗翰论述记》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度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
出言须涉于典章,谈说乃傍于稽古,
形仪挺特意气高,闲远行要假良朋,
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
时时闻于未闻。
—沩山灵佑
不调饮食,则病患此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蕅益智旭
有人尽管多听闻,却于正法极匮乏;
此乃未将诸佛典,转为教导之过错。
—经续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
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六祖坛经.忏悔品》
| Google | 百度 | Yahoo! | 维基 Wiki | MSN | 佛教 | 经典图书馆 |
| 电视 | 购物 | 儿童 | 书店 | 杂志 | 视频 | 免费佛经 | 音乐下载 | 热门网站 | 佛教论坛 |
分享Share |